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肠道病毒71型的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曾露芝 吴春晨 +5 位作者 向蒙 彭逸斯 王哲 汪启明 刘实 彭国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改变的病毒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CMP对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抑制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EV71结构蛋白V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VP1、P62、LC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0、250、500、1000μg/mL)CMP对RD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CMP在无毒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抑制EV71的复制,且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MP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EV71病毒结构蛋白VP1的表达和子代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CMP可下调EV71病毒感染的RD细胞中的LC3-Ⅱ、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肠道病毒71型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病毒翻译调控元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杰 张珈敏 +2 位作者 林美娟 曹旭 胡远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3-518,共6页
真核生物大多数蛋白质合成采用了依赖帽子结构的翻译起始方式.但一组缺乏帽子结构的RNA病毒的蛋白质合成起始是依赖其5′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翻译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 真核生物大多数蛋白质合成采用了依赖帽子结构的翻译起始方式.但一组缺乏帽子结构的RNA病毒的蛋白质合成起始是依赖其5′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翻译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它们能够在一些反式作用因子的辅助下,招募核糖体小亚基到病毒mRNA的翻译起始位点.目前,依赖IRES元件翻译起始的RNA病毒在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及植物中均有发现.因此,对RNA病毒IRES元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而且为工业应用和疾病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对RNA病毒IRES元件发现、分类、结构与功能等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翻译起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及谷胱甘肽通过抑制NF-κB途径的激活可有效抑制H_5N_1禽流感病毒感染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玲 杨桥 +3 位作者 代俊 顾潮江 许振辉 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372,共9页
我国是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频发区.为筛选天然药物用于H5N1禽流感的防治并研究其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黑色素及谷胱甘肽(GSH)为候选药物,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凋亡流式... 我国是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频发区.为筛选天然药物用于H5N1禽流感的防治并研究其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黑色素及谷胱甘肽(GSH)为候选药物,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表明,H5N1AIV感染可诱导宿主狗肾上皮细胞(MDCK)凋亡,而黑色素及GSH对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当20μg/ml黑色素及10mmol/LGSH共同作用时,抑制率高达89%(P<0.01);采用MTT法检测,黑色素及GSH可增强AIV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存活率;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黑色素及GSH可显著降低AIV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P<0.01);一氧化氮(NO)毛细管电泳(CE)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显示,黑色素及GSH均可显著降低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内的NO释放量(P<0.05);RT-PCR技术结合ELISA方法,分别分析了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色素及GSH可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iNOS与COX-2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并进而抑制NF-κB途径的激活(P<0.01),从而可有效抑制HNA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禽流感病毒 病毒感染 黑色素 谷胱甘肽 NF—κB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HIV-1相关基因序列分析及亚型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力 邢辉 +6 位作者 彭劲松 刘胜牙 王夏 周旺 郑华英 刘满清 鄢慧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1-1074,1078,共5页
目的研究武汉市HIV感染人群中的HIV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采集武汉市60名已被确认为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ested-PCR)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5区及gag基因的部分区段,对... 目的研究武汉市HIV感染人群中的HIV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采集武汉市60名已被确认为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ested-PCR)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5区及gag基因的部分区段,对PCR纯化产物直接测序,并应用GCG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60份样品的结果,其中env基因序列45份、gag基因序列52份。依据env和gag区基因序列,与HIV-1各个亚型国际参考株比较,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最后确定武汉市样品分属5个亚型,分别为HIV-1B亚型中的泰国B(B’)亚型32份,流行重组型CRF07-BC12份,流行重组型CRF01-AE9份,A亚型1份和C亚型6份。结论武汉市存在多种HIV-1亚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基因亚型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其威 游上游 +3 位作者 孙继民 吴旗 余春华 张楚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7-85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早期感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hRSV最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两对特异的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在LightCycler定量PCR检测仪上对9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hRSVRN...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早期感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hRSV最保守的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两对特异的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在LightCycler定量PCR检测仪上对9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hRSVRNA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常规PCR、巢式PCR方法和ELISA法相比较。结果以PCR模板浓度来定义,该方法线形范围为1×102 ̄1×107cDNAcopies/μl,灵敏度达1×102cDNAcopies/μl,和巢式PCR相同,比常规PCR高10倍。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2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7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和荧光的产生;该方法在LightCycler和Rotor-Gene两种仪器上的定量结果具有一致性;采用该法对93例患儿行FQ-PCR检测出阳性44例(43.9%),ELISA方法检测阳性4例(4.3%),两者相关性不高。hRSV浓度的高低与患儿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定量检测hRSV,在h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实时监测 灾光定量PCR TAQ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病毒杀虫剂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蒋洪 韩亚娟 +2 位作者 胡柳 张珈敏 胡远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昆虫特异性的毒素基因、某些酶基因等外源基因插入昆虫病毒基因组,或通过改造昆虫病毒基因组等方法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温室及田间释放实验证实,重组病毒杀虫剂可以显著提高现场防治效果。连续...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昆虫特异性的毒素基因、某些酶基因等外源基因插入昆虫病毒基因组,或通过改造昆虫病毒基因组等方法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温室及田间释放实验证实,重组病毒杀虫剂可以显著提高现场防治效果。连续多代抗性筛选实验表明,宿主被诱导产生对重组病毒杀虫剂抗性的速度低于野生型病毒杀虫剂。采用在剂型中添加光增白剂等保护剂、在基因组中插入具有增效作用的基因、应用病毒增强蛋白等技术可以提高重组病毒杀虫效果。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正面临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生物防治 杀虫效果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小RNA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美娟 谢键 +2 位作者 张珈敏 叶姗 胡远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8-823,共6页
为了初步研究茶尺蠖小RNA病毒(Ectropis oblique picorna-like virus,EoPV)的复制机制,从被Eo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中分离并纯化病毒粒子,提取病毒RNA,根据已公布的EoPV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组上单一的酶切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 为了初步研究茶尺蠖小RNA病毒(Ectropis oblique picorna-like virus,EoPV)的复制机制,从被Eo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中分离并纯化病毒粒子,提取病毒RNA,根据已公布的EoPV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组上单一的酶切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扩增出5个覆盖全长的片段。随后采用融合PCR将5个片段拼接,最终将全长定向克隆到低拷贝质粒载体上,成功构建cDNA全长克隆p-EoPV。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全长克隆构建成功。与原序列比较发现,该克隆在氨基酸水平上有8个突变和1个缺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EoPV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复制机理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小RNA病毒 全长CDNA克隆 传染性软化病毒科 反向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昆虫毒素基因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洪 韩亚娟 +1 位作者 张珈敏 胡远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正面临着突破。文章综述了通过插入昆虫专一性毒素基因构建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技术路线,展望重组病毒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昆虫毒素基因 重组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蟑螂浓核病毒(pfDNV)非结构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波 董小敏 +5 位作者 蔡大威 刘志刚 胡征 汪浩勇 张珈敏 胡远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6-491,共6页
为了研究蟑螂Periplanetafuliginosa浓核病毒(pfDNV)非结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用PCR的方法从蟑螂浓核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了非结构蛋白基因ns3翻译起始密码子上游325bp的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以其作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得到... 为了研究蟑螂Periplanetafuliginosa浓核病毒(pfDNV)非结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用PCR的方法从蟑螂浓核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了非结构蛋白基因ns3翻译起始密码子上游325bp的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以其作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得到6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和两个定点突变体片段,构建由其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多种昆虫细胞,体外分析了该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该325bp DNA片段在Sf9,S2,Tn368及Ld652细胞中均具有较高的启动子活性;其转录起始基序CAGT对维持该启动子的基本转录活性而言是必需的,而TATA盒对此则是非必需的,但它的存在可显著提高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同时,我们还发现,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对该启动子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且这种激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NS1蛋白在细胞中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浓核病毒 启动子 反式激活 昆虫细胞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病毒基因组增强病毒杀虫剂杀虫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洪 周亮 +1 位作者 张珈敏 胡远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正面临着突破。文章综述了通过修饰或删除昆虫病毒某些基因、插入控制宿主发育、代谢激素或酶的基因、删除、修饰昆虫病毒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正面临着突破。文章综述了通过修饰或删除昆虫病毒某些基因、插入控制宿主发育、代谢激素或酶的基因、删除、修饰昆虫病毒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以扩大宿主域、应用RNA干扰技术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效率等构建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技术路线,展望重组病毒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生物防治 杀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巨细胞病毒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昆 唐瑛 +3 位作者 侯炜 邓惠玲 杨李 刁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chain reaction technique,PCR)技术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单纯T2DM组40例、DR组4...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chain reaction technique,PCR)技术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单纯T2DM组40例、DR组46例)以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中的HCMV-DNA,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结果:DR组HCMV-DNA检测阳性率(65%)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35%)和对照组(13%,P<0.01),DR组ET含量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HCMV感染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HCMV感染可能加重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类巨细胞病毒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毒E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腺病毒rAdE-E的构建
12
作者 刘正学 齐义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0-1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E蛋白的功能以及在SARS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通过touch-down PCR程序,从SARS病毒WHU株(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394850.1)cDNA文库中扩增了E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及腺病毒系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rAdE-E.DN... 为了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E蛋白的功能以及在SARS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通过touch-down PCR程序,从SARS病毒WHU株(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394850.1)cDNA文库中扩增了E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及腺病毒系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rAdE-E.DNA测序、酶切鉴定及荧光检测(GFP表达)结果均表明:重组腺病毒rAdE-E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SARS-CoV) E蛋白 腺病毒系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生长激素和对虾白斑病毒囊膜蛋白VP28的融合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建山 龙燕 +3 位作者 孟小林 徐进平 鲁伟 王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鲤鱼生长激素GH是鲤鱼生长腺体分泌并促进鲤鱼生长的一种分泌蛋白。对虾白斑综合病毒(WSSV)VP28蛋白为囊膜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必需因子。根据gh和vp28的上下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PCR扩增gh和vp28基因,将基因gh和vp28按先后... 鲤鱼生长激素GH是鲤鱼生长腺体分泌并促进鲤鱼生长的一种分泌蛋白。对虾白斑综合病毒(WSSV)VP28蛋白为囊膜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必需因子。根据gh和vp28的上下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PCR扩增gh和vp28基因,将基因gh和vp28按先后次序融合后插入穿梭质粒pPIC6αC多克隆位点,构建成重组分泌表达穿梭质粒pPIC6αC-(gh+vp28),用Bstx1单酶切穿梭质粒pPIC6αC-(gh+vp28)线形化,转化毕赤酵母X-33。重组菌株30℃甲醇诱导,实现在酵母中的融合分泌表达,获得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印迹鉴定,显示与预期大小66kD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用Ni2+-柱纯化后的基因工程蛋白注射鳌虾进行蛋白生物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获得了促鳌虾生长和抗WSSV感染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生长激素(GH) 对虾白斑综合病毒(WSSV)VP28 gh+vp28 毕赤酵母 促生长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园园 钱金宏 +1 位作者 唐利军 王业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5-708,共4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以用于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本研究运用间接反应一步法原理,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以标记抗犬IgG抗体形成金-抗犬IgG抗体复合物,制成金标结合垫,加上包被有狂犬病毒糖蛋...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ICA)以用于检测犬抗狂犬病毒抗体,本研究运用间接反应一步法原理,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以标记抗犬IgG抗体形成金-抗犬IgG抗体复合物,制成金标结合垫,加上包被有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硝酸纤维膜,即制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样品中狂犬病毒抗体与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试验结果显示,GICA试纸条与抗狂犬病毒抗体有特异性反应,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等的抗体无交叉反应;GICA与标准ELISA法比较的总符合率为99.4%。结果表明,GICA试纸条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特异性强、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需任何仪器,特别适用于野外以及现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抗体 胶体金 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孟成 陶攀 +1 位作者 肖庚富 潘兹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04,209,共4页
目的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P重组蛋白和抗体,为研制含NP组分的人禽流感亚单位疫苗和建立评价方法提供检测抗原和抗体。方法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bei/489/2004(H5N1)NP基因cDNA克隆质粒pMD-NP为模板,PCR扩增获得NP基因抗... 目的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P重组蛋白和抗体,为研制含NP组分的人禽流感亚单位疫苗和建立评价方法提供检测抗原和抗体。方法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bei/489/2004(H5N1)NP基因cDNA克隆质粒pMD-NP为模板,PCR扩增获得NP基因抗原区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ΔNP,转化大肠杆菌BL21-CondonPlus(DE3)-RIL,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Ni亲和层析方法纯化NP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收集免疫血清,ELISA测定抗体效价;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所制备抗体与真核细胞表达NP蛋白的反应性。结果与结论成功的制备了高效价兔抗NP抗体,抗体效价在105以上,该抗体能与原核和真核系统中表达的NP蛋白特异性反应,为研制以NP蛋白为抗原组分的人禽流感亚单位疫苗和建立评价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A型流感病毒 核蛋白NP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囊膜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露玲 刘海滨 +2 位作者 石剑 李谷 肖庚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通过RT-PCR获得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囊膜糖蛋白(G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入新型MBP(麦芽糖结合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质粒pMAL-c2X/IHNV-G并转入大肠杆菌Rossetta-gam... 通过RT-PCR获得了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囊膜糖蛋白(G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入新型MBP(麦芽糖结合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MAL-c2X,构建重组质粒pMAL-c2X/IHNV-G并转入大肠杆菌Rossetta-gami2(DE3)splyS。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包含全长G蛋白在内、预期分子质量为99 ku的融合蛋白。基于anti-MBP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证实表达蛋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 囊膜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颖 彭国平 +2 位作者 刘实 饶力群 汪启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98-101,共4页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发无毒百合种球的新型筛选和检测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致病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 脱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轮状病毒VP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帅 徐进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猪轮状病毒VP8与VP7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轮状病毒VP8、VP7蛋白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VP8-VP7-TAT以及VP8-TAT、VP7-TAT。将3种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 [目的]研究猪轮状病毒VP8与VP7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轮状病毒VP8、VP7蛋白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VP8-VP7-TAT以及VP8-TAT、VP7-TAT。将3种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和黏膜特异性抗体Ig A水平;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功能。[结果]腹腔注射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其黏膜Ig A抗体水平较低;灌胃组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略低于腹腔注射组,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胃组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黏膜Ig A抗体,高于其他实验组;融合蛋白VP8-VP7-TAT诱导产生的血清中Ig G抗体和黏膜Ig A抗体水平均高于VP8-TAT以及VP7-TAT;在实验周期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融合蛋白VP8-VP7-TAT的穿肠活性较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结论]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且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口服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较强的黏膜免疫应答。融合蛋白VP8-VP7-TAT相较VP8-TAT、VP7-TAT,能诱导小鼠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融合蛋白VP8-VP7-TAT具有穿肠功能。融合蛋白VP8-VP7-TAT经小鼠安全性实验表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VP7 VP8 转导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芳 徐进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04-107,169,共5页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S1-TAT,将融合蛋白S1-TAT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Ig G抗体和黏...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表达和纯化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与TAT转导肽序列的融合蛋白S1-TAT,将融合蛋白S1-TAT经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免疫昆明小鼠,采集免疫小鼠血液和粪便样品,检测血清Ig G抗体和黏膜Ig A抗体水平,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结果]腹腔注射组诱导产生的血清Ig 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但其黏膜Ig A抗体水平较低;而灌胃组能够诱导中等水平的血清Ig G抗体和较高水平的黏膜Ig A抗体(P<0.01);在试验周期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融合蛋白S1-TAT的穿肠活性较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后,能够有效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且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融合蛋白S1-TAT具有穿肠功能;融合蛋白S1-TAT经口服或注射小鼠,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基因 转导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在耐辐射奇球菌辐射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桥 张晓玲 +3 位作者 张磊 代俊 张俊祥 焦炳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为研究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类胡萝卜素的生化合成基因及其在该细菌抗辐射机制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及LC-MS技术分析了D.radiodurans所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主要组分,运用PCR及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该菌中... 为研究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类胡萝卜素的生化合成基因及其在该细菌抗辐射机制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及LC-MS技术分析了D.radiodurans所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主要组分,运用PCR及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该菌中类胡萝卜素生化合成途径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crtB)及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crtI)基因进行了缺失突变,通过表型观察及HPLC定量分析突变株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变化确证突变株构建成功.野生株及crtB与crtI基因缺失突变株对电离辐射和H2O2的敏感性差异比较分析显示,和野生株相比,两种突变株对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和不同浓度H2O2的敏感性更强.crtB及crtI基因功能研究表明,这两个关键性合成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株不能催化合成类胡萝卜素生化合成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体——番茄红素及一系列下游产物.通过λ原噬菌体紫外线诱导系统、电子自旋共振(ESR)及DMPO自旋捕集技术,分别在体内和体外评价了其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类胡萝卜素对超氧阴离子(O·2)及羟自由基(·O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探究D.radiodurans的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和生物学功能,及类胡萝卜素在D.radiodurans抗辐射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直接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类胡萝卜素 抗辐射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