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不同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玲阁 龙星 蔡恒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垫和再定位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垫和再定位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关节弹响、疼痛程度(VAS)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关节弹响状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垫对关节弹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垫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VAS低于再定位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垫均可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再定位垫主要用于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稳定型垫治疗关节疼痛的疗效优于再定位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垫 再定位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米热古丽.图尔荪江 李健 +7 位作者 龙星 柯金 孟庆功 蔡恒星 吴春 徐玉丽 冉明 邓末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寻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术后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髁突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35例关节盘穿孔患者(50侧关节),术后咬合板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未应用咬合板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随访3、6、12个月,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 目的:探寻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术后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髁突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35例关节盘穿孔患者(50侧关节),术后咬合板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未应用咬合板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随访3、6、12个月,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定髁突术前的破坏程度和术后的改建程度,SPSS21.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髁突改建,观察组的改建程度比对照组修复速度快,修复程度高。结论:颞下颌关节盘术后进行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可以促进髁突骨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穿孔 稳定型咬合板 髁突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玲阁 龙星 +2 位作者 邓末宏 蔡恒星 孟庆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146侧)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功能、面神经损伤和术后瘢痕等作为术后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146侧)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功能、面神经损伤和术后瘢痕等作为术后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影像片进行数字化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20年。结果:116例髁突骨折病人中,采取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86例和髁突摘除术30例。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ORIF)的研究组中,手术进路及固定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并发症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下颌偏斜,面神经损伤,术后瘢痕,以及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甚至关节强直等。结论:根据髁突骨折的分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髁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效果较好,但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应选用不同的手术进路及合适的复位固定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病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傅豫川 黄永清 +5 位作者 唐世杰 石伦刚 毛小炎 朱镇森 文抑西 郑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26-428,共3页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同一病例有多种治疗方案的问题,但是究竞哪种治疗方式才是最佳的呢?本期争鸣栏目特别邀请了5位唇腭裂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该病例进行探讨,以期能为临床工作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 病例分析 唇腭裂 临床工作 治疗方案 治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玲阁 邓末宏 +1 位作者 龙星 王章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即刻疼痛程度(VAS),采用巴曼神经学研究所分级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分级标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3D打印导板 射频温控热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在单侧面横裂矫正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米热古丽.图尔荪江 何慧君 +7 位作者 傅豫川 徐玉丽 陈慧兰 柯金 孟庆功 金辉喜 钦传奇 李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在单侧面横裂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2016年运用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矫正单侧面横裂畸形的12例病例。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6月~3年,静态和动态时口角外形基本... 目的:探讨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在单侧面横裂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2016年运用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矫正单侧面横裂畸形的12例病例。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6月~3年,静态和动态时口角外形基本与对侧对称。各项指标术前及术后的比较结果表明术后口角对称性得到了良好的恢复。1例患者术后3年复诊,患侧口角与健侧对称。结论:运用对偶三角瓣联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法矫正单侧面横裂可以恢复面横裂患者口角的形态与功能,术后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三角瓣 口轮匝肌解剖复位 单侧面横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