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统花粉发育不同时期MADS-box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清萍 汪莉 +1 位作者 易平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以红莲型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为材料 ,根据 MADS- box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并分别以 Oligo d T1 2 GC和 Oligo d T1 2 CG为锚定引物对花粉发育单核期和二核期的花药进行了差异展示分析。扩增共得到 382条带 ,其中有组... 以红莲型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为材料 ,根据 MADS- box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并分别以 Oligo d T1 2 GC和 Oligo d T1 2 CG为锚定引物对花粉发育单核期和二核期的花药进行了差异展示分析。扩增共得到 382条带 ,其中有组成型表达带 2 2× 8=176条。对差异带的统计分析表明 :MADS- box基因家族参与了水稻CMS和育性恢复的核质互作。最后 ,对这些差异带与 CMS和育性恢复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异引物在研究复杂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统 花粉发育 时期 MADS-box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差异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ATP酶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孟祥红 王建波 利容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51-860,共10页
采用磷酸铅沉淀法 (酶孵育离子为 Mg2 +)研究了不同日照条件下光敏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 ATPase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 :短日照条件下花粉可育 ,单核早期 ATPase主要分布在花粉表面和细胞核中 ,花粉外壁、质膜及细胞质中有少量的 A... 采用磷酸铅沉淀法 (酶孵育离子为 Mg2 +)研究了不同日照条件下光敏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 ATPase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 :短日照条件下花粉可育 ,单核早期 ATPase主要分布在花粉表面和细胞核中 ,花粉外壁、质膜及细胞质中有少量的 ATPase分布 ;随着花粉的发育 ,其表面、外壁、内壁、质膜及细胞质内 ATPase进一步增多 ;花粉即将成熟时 ,花粉表面、外壁内、营养核、精子细胞质及核内有大量 ATPase分布 ,但花粉细胞质仅观察到线粒体中有少量 ATPase分布。药壁细胞及细胞间隙内均有 ATPase的分布 ,其分布位置和数量随花粉的发育而变化。药隔细胞内 ATPase随花粉的发育数量逐渐增多 ,分布位置发生变化。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之前或花粉即将成熟时 ,其 ATPase的分布与可育花药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 ATPase的分布特点认为早期花粉败育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胞质不育 小麦 花药发育 ATP酶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种子萌发及子叶发育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其它氨同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国威 林清华 +2 位作者 张楚富 袁永泽 王其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The change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isoform was determined by Native PAGE and the activity staining as well as Western blotting. The activity changes of GS, NADH dependent glutamate synthase (NADH GOGAT), and NADH... The change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isoform was determined by Native PAGE and the activity staining as well as Western blotting. The activity changes of GS, NADH dependent glutamate synthase (NADH GOGAT), and NADH dependent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NADH GDH) were also analyzed by enzyme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ed that only one form of GS isozyme was detected during the germination of cushaw seed 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cotyledon grown in light or in darkness. GS activity was increaseed with the germination of the seed untill the cotyledon to begin green and then was reduced gradually. The tendency of the activity change of NADH GOGAT was similar to GS. The activity change of NADH GDH was contrary to that of GS and NADH GOGA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S isoform was not effected by the treatments of light and darkness in the experiment conditions. GS/GOGAT cycle may play a main role for assimilating ammonium during the 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and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otyledon development, and the cycle was weaken and GDH pathway was strengthened after the green of the cotyledon by comparing these enzym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种子萌发 子叶发育 谷氨酰胺合成酶 氨同化酶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优6号杂交水稻与亲本三系不同发育时期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义平 陈学峰 +1 位作者 熊建华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运用 DDRT- PCR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优 6号及其亲本、保持系 (粤泰 A、粤泰 B、9311)的一叶期、三叶期叶片基因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与亲本之间在同一发育时期基因表达既有质量上又有数量上的差异 ,但差异表达基因所占... 运用 DDRT- PCR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优 6号及其亲本、保持系 (粤泰 A、粤泰 B、9311)的一叶期、三叶期叶片基因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与亲本之间在同一发育时期基因表达既有质量上又有数量上的差异 ,但差异表达基因所占比例较小 ;而对于同一材料 ,一叶期、三叶期的叶片 c DNA扩增带型相似 ,没有发现基因质上的差异表达 ,说明一叶期与三叶期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很小。实验也证明 DDRT- PCR技术结合银染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莲优6号 杂种优势 基因表达 幼苗 mRNA差异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对水稻早期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娟子 赵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375-384,共10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钙(Ca2+)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对水稻早期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对授粉后3~5d水稻胚胎离体发育的调控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培养基中不含Ca2+或Ca2+浓度较高(10-1mol/L)时,3d原胚离体分裂和生长完全受到抑...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钙(Ca2+)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对水稻早期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对授粉后3~5d水稻胚胎离体发育的调控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培养基中不含Ca2+或Ca2+浓度较高(10-1mol/L)时,3d原胚离体分裂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4~5d早期分化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Ca2+浓度为10-3mol/L时,不同时期的水稻胚胎均表现出最佳的生长速度和最高的离体胚胎发生频率;在相同的钙浓度条件下,胚龄越大,胚胎发生频率及总诱导频率越大。(2)A23187影响水稻胚胎的离体生长和形态发生:胚胎越小,影响越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A^2+ Ca^2+载体A23187 早期胚胎 离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胁迫对辣椒花药发育过程中Ca^(2+)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阎春兰 苗琛 王建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 ,研究了不同热胁迫时间对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中 Ca2 +分布的影响。在小孢子母细胞中 ,细胞表面有少量 Ca2 +分布 ,细胞核中基本上观察不到 Ca2 + ,热胁迫 12 h后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 ,研究了不同热胁迫时间对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中 Ca2 +分布的影响。在小孢子母细胞中 ,细胞表面有少量 Ca2 +分布 ,细胞核中基本上观察不到 Ca2 + ,热胁迫 12 h后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Ca2 +明显增多 ,液泡膜内侧也有许多 Ca2 +分布 ,热胁迫 2 4 h后 ,大量的 Ca2 +分布在细胞质中、液泡膜上和液泡内 ;在四分体时期 ,与小孢子母细胞相比 ,四分小孢子表面和细胞质中 Ca2 + 数量明显增加 ,热胁迫 2 4 h后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Ca2 +更多 ;在小孢子中 ,大量 Ca2 +分布在壁上、质膜内侧、液泡膜上 ,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热胁迫 12 h后 ,质膜上 Ca2 + 增多 ,2 4 h后 ,细胞质、细胞核中、质膜内侧的 Ca2 + 继续增多 ;热胁迫对成熟花粉中 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辣椒 花粉发育 焦锑酸钾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和TFP对水稻早期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娟子 赵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4-1321,i0001,共9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钙调素(calmodulin,CaM)和钙调素拮抗剂TFP(trifluoperazine)对水稻授粉后3~5d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CaM对水稻3~5d胚胎离体发育的调控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较高浓度的CaM(10^-6~10^-5mol/...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钙调素(calmodulin,CaM)和钙调素拮抗剂TFP(trifluoperazine)对水稻授粉后3~5d胚胎离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CaM对水稻3~5d胚胎离体发育的调控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较高浓度的CaM(10^-6~10^-5mol/L)对不同时期的水稻胚胎发育均具一定抑制作用,CaM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培养基中外加10^-7mol/L CaM时,不同时期的水稻胚胎均表现出最佳的生长速度和最高的正常胚胎诱导频率;在相同的CaM条件下,胚龄越大,胚胎离体生长越快,正常胚胎诱导频率及总诱导频率越高。(2)较高浓度的TFP抑制水稻3~5d胚胎的离体生长和发育,其作用亦有时间和浓度的效应。胚胎越小,抑制作用越强;TFP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生长速度及正常胚胎诱导频率、总诱导频率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AM TFP 胚胎 离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多倍体与二倍体作物花柱及角果的发育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长立 伍晓明 王建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芸薹属多倍体复合种与其祖先二倍体基本种在花柱、柱头大小、角果长度、宽度、种子直径及种子干重变化上的异同,发现多倍体复合种在这些发育性状上表现出处于两个祖先二倍体亲本之间,或只偏向于其中一个祖先亲本。同一个多... 通过比较分析芸薹属多倍体复合种与其祖先二倍体基本种在花柱、柱头大小、角果长度、宽度、种子直径及种子干重变化上的异同,发现多倍体复合种在这些发育性状上表现出处于两个祖先二倍体亲本之间,或只偏向于其中一个祖先亲本。同一个多倍体品种在不同发育性状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即在某一发育性状上偏向于其祖先亲本之一,而在另一发育性状上偏向其另一祖先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多倍体 花柱 角果 发育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子房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电泳谱带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余万峰 赵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花药 子房 胚胎 发育过程 蛋白质 含量 电泳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文李 刘盖 +4 位作者 张再君 陶钧 万翠香 李绍清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6,共6页
采用固相pH梯度-SDS 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单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Image Master 2DV5.0软件可识别约1800个蛋白质点,其中... 采用固相pH梯度-SDS 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单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Image Master 2DV5.0软件可识别约1800个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数为85。将其中16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通过采用Mascot软件对MSDB数据库查询,其中9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YTA相对于YTB有部分参与碳代谢和淀粉合成的酶缺失或表达量降低,这些蛋白质分别是AD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AGPase),UDP-葡萄糖醛酸脱羧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等。其中AGPase是参与淀粉合成的蛋白,与花粉发育密切相关。乙酰辅酶A合成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是细胞内合成乙酰辅酶A的重要酶,而乙酰辅酶A是进入TCA循环的重要底物,乙酰辅酶A的缺乏可以导致TCA循环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不能提供小孢子发育所需要的大量能量。YTA相对于YTB部分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重要酶缺失或表达量降低,有可能导致因线粒体提供的能量不足,淀粉合成受阻,因而花粉不能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 细胞质雄性不育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冷胁迫诱导的甲基化差异片段CIDM7的分离和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华扬 陈学峰 +2 位作者 熊建华 张义平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5-600,共6页
采用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的方法对5℃冷处理48h的水稻9311叶片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冷处理48h后9311基因组中一些CCGG位点发生了重新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并获得一些与水稻cDNA高度同源的甲基化差异片段,其中... 采用基于AFLP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的方法对5℃冷处理48h的水稻9311叶片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冷处理48h后9311基因组中一些CCGG位点发生了重新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并获得一些与水稻cDNA高度同源的甲基化差异片段,其中CIDM7(coldinducingdifferentialmethylation)片段在冷胁迫后去甲基化。Northern杂交证明CIDM7在冷胁迫后增强表达。通过在日本晴全长cDNA数据库中的同源搜索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1422bp,编码425个氨基酸,经氨基酸序列分析为一个具有Fbox结构的假定蛋白。CIDM7为单拷贝,定位于日本晴10号染色体12.56~12.57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嘧啶甲基化 水稻 AFLP 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及其亲本苗期与分蘖期根系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建华 陈学峰 +2 位作者 张义平 朱英国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8,共5页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DRT PCR)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优 6号及其亲本 (粤泰A、扬稻 6号 )、保持系(粤泰B)苗期、分蘖期根系的基因表达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发育时期之间差异表达基因远少于同一时期之间杂种与亲本差异表...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DRT PCR)对红莲型杂交稻组合红莲优 6号及其亲本 (粤泰A、扬稻 6号 )、保持系(粤泰B)苗期、分蘖期根系的基因表达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发育时期之间差异表达基因远少于同一时期之间杂种与亲本差异表达基因 ,苗期和分蘖期差异表达基因数量相近 ,但同一差异表达类型基因的数量有较大变化 ,分蘖期杂种表达单亲基因增多 ;互补表达基因可能对红莲优 6号杂种优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MF1差异片段已通过Northern杂交验证 ;MF1片段克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查对 ,发现是新的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红莲优6号 亲本 苗期 分蘖期 根系 mRNA 基因表达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三组三系杂交水稻及亲本的遗传分析和鉴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毛加宁 段世华 +1 位作者 李绍清 朱英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利用RAPD技术 ,从 2 48个随机寡聚核苷酸 (10bp)中筛选出 13个引物能在供试的三组三系杂交水稻及亲本间扩增出 43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 ,其中 6个引物能在供试材料间扩增出 2 0个强的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能有效地区分各组合中... 利用RAPD技术 ,从 2 48个随机寡聚核苷酸 (10bp)中筛选出 13个引物能在供试的三组三系杂交水稻及亲本间扩增出 43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 ,其中 6个引物能在供试材料间扩增出 2 0个强的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能有效地区分各组合中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1,并能看出各组合中不育系与保持系、不育系与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子标记 三系杂交水稻 亲本 遗传分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败型育性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中的分布与遗传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绍清 杨国华 +2 位作者 李绍波 朱英国 李阳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分析了野败型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31份野生稻中,有16份含有恢复基因,分布频率达5 1 .6 %。(2 ) 6个AA基因组野生稻种中有4个种存在恢复基因,但主要集中于O rufipogon和O nivara。(3)在所鉴定的16份野生稻恢... 分析了野败型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31份野生稻中,有16份含有恢复基因,分布频率达5 1 .6 %。(2 ) 6个AA基因组野生稻种中有4个种存在恢复基因,但主要集中于O rufipogon和O nivara。(3)在所鉴定的16份野生稻恢复系中,对野败型花粉育性恢复力大于80 %和5 0 %~80 %的各6份,小于5 0 %的4份;强恢复源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中。(4)在随机选择的8份野生稻中,除w15含双基因外,其他的都只含有1对野败型恢复基因;对其中的6份野生稻的等位性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基因组野生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布与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属物种的RAPD分子鉴定及杂种遗传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文学 杨星 +1 位作者 彭智 刘思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使用20个随机引物研究了4种黄颡鱼的RAPD图谱,其中6个可以用来准确鉴别4个种,分别是S1、S2、S5、S7、S8、S17。同时也分析了4种黄颡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发现种间遗传距离D值在0.5000左右波动,黄颡鱼-叉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之... 使用20个随机引物研究了4种黄颡鱼的RAPD图谱,其中6个可以用来准确鉴别4个种,分别是S1、S2、S5、S7、S8、S17。同时也分析了4种黄颡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发现种间遗传距离D值在0.5000左右波动,黄颡鱼-叉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之间的D值最小,分别是0.4816和0.4017。聚类图显示,黄颡鱼和叉尾黄颡鱼属同一分支;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属另一分支,说明它们之间分别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另外,采用黄颡鱼作母本,瓦氏黄颡鱼作父本,获得了杂交F1代,对F1代进行RAPD分析,发现了杂种遗传图谱的三种变化情况:叠加、叠加-变异、叠加-弱化,表明F1代DNA多态性增强,杂合性提高,预示着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属 RAPD 分子鉴定 杂种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宗芸 栗茂腾 +2 位作者 黄荣桂 伍晓明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 ,可以区分A、B基因组 ;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上表现有38个信号 ,A、C基因组不能区分开来。以黑芥 (BB ,2n =16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埃塞俄比亚芥 (BBCC ,2n =34)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16条染色体上显示明显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芸薹属中BB与AA和CC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大 ,而AA与CC基因组分化较小。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最强的信号多集中分布于着丝粒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芸薹属 异源四倍体 四倍体 AA BB CC 基因组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宗芸 伍晓明 +1 位作者 王秀琴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9,F003,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 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莱(AABB,2n=...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 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莱(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莱(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芸薹属 近缘物种 基因组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对黄瓜子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云华 王志强 +3 位作者 张楚富 周忠新 马敬坤 欧吉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534-538,共5页
在硝态氮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测定了黄瓜(CucumissativusL.)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变化。在子叶发育初期,无论外源氮存在与否,每对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硝态氮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测定了黄瓜(CucumissativusL.)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变化。在子叶发育初期,无论外源氮存在与否,每对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S、NADH-GDH、NAD+-GDH活性随发育上升。在外源氮存在下,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恒定;第6d后,GS和NADH-GDH活性逐渐降低,NAD+-GDH却相反增高。但在无外源氮条件下,于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以及GS、NADH-GDH和NAD+-GDH活性都逐渐降低。在子叶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外源氮对GS和NAD+-GDH活性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子叶发育的后期对NAD+-GDH活性的促进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脱氢酶 硝态氮 黄瓜子叶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鳜种内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翘嘴鳜的分子鉴别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星 杨军峰 +6 位作者 汤明亮 彭智 赵兴高 曾可为 蔡焰直 邵雪玲 刘思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1-895,共5页
关键词 斑鳜 翘嘴鳜 RAPD 遗传相似度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温敏叶绿素突变体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瑞锋 丁毅 余金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5-879,共5页
采用经改进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分析了水稻温敏叶绿素突变体武金 4 B和 110 3S“斑马叶”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片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该性状表达期 ,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 ,特别是Rubis CO大、小亚基含量明显减少 ;在叶片的失绿部... 采用经改进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分析了水稻温敏叶绿素突变体武金 4 B和 110 3S“斑马叶”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片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该性状表达期 ,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 ,特别是Rubis CO大、小亚基含量明显减少 ;在叶片的失绿部分蛋白 P1(MW5 6k D,p I6.7)发生特异缺失 ;在叶片的绿色部分该蛋白明显表达。复绿后 ,P1蛋白正常表达。在对照及未经变温刺激的武金 4 B叶片中该蛋白表达明显。由此推测 :P1蛋白可能是一种与叶绿素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蛋白。此外 ,本文还就这种“斑马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突变体 “斑马叶” 双向电泳 叶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