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0,共12页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更大的城市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国有化程度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京津冀在实施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产业转移和分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会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分割。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快产业分工和转移;加快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城市群 市场分割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范斐 连欢 +1 位作者 王雪利 王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在测度中国62个城市2003~2016年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在测度中国62个城市2003~2016年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62个城市的创新绩效整体上在波动中稳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区域协同创新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绩效与区域协同创新核心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双门槛特征,科技论文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单门槛特征,两者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③科技人员流动量在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10.088而低于第二门槛10.255时,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科技资金流动量在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9.427以下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2
3
作者 薛莲 黄永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对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从长期来看也是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层面测算... 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对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从长期来看也是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层面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中上游弱、下游强”的特点。进一步的计量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创新补偿效应”,对经济数量增长主要表现为“成本遵循效应”。此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数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是新时代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战略。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环境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层级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斐 戴尚泽 +1 位作者 于海潮 刘承良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城市层级是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前提要件,但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2)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层级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创新型城市。(3)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城市层级 门槛效应 城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生活性服务业与消费促进——基于中国201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磊 张英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3,共9页
居民消费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为研究城市内部道路对消费的作用赋予了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建设数据,运用场景理论,研究了城市道路建设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细... 居民消费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为研究城市内部道路对消费的作用赋予了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建设数据,运用场景理论,研究了城市道路建设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细化道路等级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揭示上述影响效应的具体差异。研究发现,在地级市和市辖区层面,增加人均道路面积有利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其中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起主要作用。不同规模城市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在超大城市中,主要依靠远郊县市的增量劳动力实现服务业发展;在中等规模城市,主要依靠道路提质升级实现服务业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因城制宜规划城市道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建设 居民消费 生活性服务业 道路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贸易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永明 陈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20,共9页
本文基于WIOD、UNCTAD数据库,以8种污染物作为污染排放指标,构建了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环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并测算了中国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量及双边贸易污染转移量,继而引入贸易污染条件分析双边贸易对中国及其贸... 本文基于WIOD、UNCTAD数据库,以8种污染物作为污染排放指标,构建了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环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并测算了中国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量及双边贸易污染转移量,继而引入贸易污染条件分析双边贸易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观察期(2000—2011年)内均为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国,且贸易隐含碳净出口量先升后降,而贸易隐含其他污染物净出口量却逐年递增。2011年中国基于生产端核算污染排放总量达685.69亿t,基于消费端核算污染排放量为635.50亿t,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总量达50.19亿t;双边贸易污染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2011年美国、欧盟、日本通过贸易向中国分别净转移污染物总量分别达到26 464.48万t、40 837.45万t、8 001.19万t,但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并不存在单向污染转移关系。中美、中欧、中日之间的贸易污染条件介于0.95~61.89之间,即双边贸易在恶化中国环境的同时对促进美国、欧盟、日本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污染条件介于0.40~6.41之间,因而双边贸易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环境影响并不确定。中国与任何伙伴国之间采掘业、电力煤气供应业等行业的贸易均严重增加了国内污染物排放。意味着:一方面,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等政策已改善了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但未对贸易隐含其他污染物排放产生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不仅需要提高资源密集行业生产技术绿色化程度,更要严格控制这类行业的进出口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O模型 贸易隐含污染 贸易污染转移 污染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异质性对长江经济带创新绩效的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清 于海潮 +1 位作者 范斐 田婧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2,共8页
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的深度融合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进的DEA模型测度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的创新绩效,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揭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污染排放(EP)、环境治理(GE)、人居环境(... 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的深度融合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进的DEA模型测度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的创新绩效,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揭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污染排放(EP)、环境治理(GE)、人居环境(RE)等环境异质性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城市的创新绩效整体上在波动中稳步提升,且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②污染排放对沿线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双门槛特征,跨越第二门槛之后,污染排放对沿线城市的创新绩效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③环境治理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双门槛影响随着城市人均GDP的提高不断增强,而人居环境的正向单门槛影响随着城市人均GDP的提高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异质性 创新绩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永明 陈小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共8页
基于信息产业通过规模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通过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解分析(SDA)及归因矩阵模型分析中国信息产业的增长动力及产业融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进口替代... 基于信息产业通过规模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通过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解分析(SDA)及归因矩阵模型分析中国信息产业的增长动力及产业融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进口替代有明显提升但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技术效应尚未产生明显作用;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加强;在微观产业层面上,各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系数呈现较大差异,且在观察期内存在较大波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较高,工业部门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归因矩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协同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斐 翁宗源 王雪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6-695,705,共11页
区域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创新在既有需求水平的引导下,形成创新供给与需求适配,创新供给创造更高水平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11年—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水平,采用哈... 区域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创新在既有需求水平的引导下,形成创新供给与需求适配,创新供给创造更高水平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11年—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水平,采用哈肯模型,揭示区域创新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的协同演化趋势,并用泰尔系数分析了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供给随着时间迁移不断增长,创新需求波动增加,创新供需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创新供给系统作为主要的参量对于系统整体的演化发挥关键的作用,创新需求增长对于创新供给系统优化具有正向作用;3)省级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仅有中部地区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从个体来看,东部的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创新供需系统有序水平较高,中部湖北省和安徽省供需子系统的协同向有序状态演化,而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以外整体协同水平较低;4)创新供给的差异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大,创新需求的差异在逐渐减少,东西部的创新供需差异较为明显.创新供需协同的差异逐年增加,主要是由各省创新要素供需差异引起的,创新要素的供需配置依然存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供给 创新需求 协同演化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7,共11页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抑制了新进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但随着时间增长,这一抑制作用先增后降直至消失。从要素资源流动视角对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一机制阻碍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投资和引资等行为偏好会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加剧对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发展 服务业结构升级 地方政府行为 长三角经济协调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恒山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8,共4页
当今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在注意纠正过去偏重于政策解释、文件辅导、经典注解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有些作品闭门造车,脱离实践;二是习惯于概念创造,话语标新;三是沉迷于数理范式,缺少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四是专注于引... 当今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在注意纠正过去偏重于政策解释、文件辅导、经典注解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有些作品闭门造车,脱离实践;二是习惯于概念创造,话语标新;三是沉迷于数理范式,缺少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四是专注于引论立论,不注重实践依据;五是把西方范式作为衡量文章形与实的唯一范式。中国与西方的国情、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不一样,脱离中国实践的西化和虚化显然是不科学的。中国应该建立符合自身伟大实践的经济学理论与范式,应以中国特色实践为依据或导引,在三个方面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一是在现有框架和范式下寻求创新与突破,根据经济活动的状态与变化,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和演进逻辑做出新的总结归纳,给其以科学的描述与揭示。二是对现有框架和范式做适度的改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实践做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提炼概括,形成若干具有指导意义的原理、规制或守则。三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融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有益创造,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与基本要求,创造具有世界性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形成基于中国成功实践、由中国经济学人主创、可以作为世界经济研究重要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或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研究 中国实践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刚强 程恒祥 吴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基于2006—2016年中国70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和任职的市委书记的详细个人信息,系统地研究了地方官员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追求政治晋升激励下,城市官员晋升压力越大,他们就越有可能为个人私利去干预城市公共... 基于2006—2016年中国70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和任职的市委书记的详细个人信息,系统地研究了地方官员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追求政治晋升激励下,城市官员晋升压力越大,他们就越有可能为个人私利去干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导致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佳。并且在晋升锦标赛的模式下,城市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呈现显著的正U型关系,正U型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3.14年处,略低于官员任期的均值。当官员任期较短时,晋升压力会增强官员任期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负效应;而当官员任期延长到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起到促进作用时,晋升压力的增大会缓解这一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正U型关系对于上任年龄小于55岁的市委书记更为明显,对于上任年龄大于等于55岁的市委书记则趋于消失。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升压力 官员任期 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开放、对内区际开放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永明 李娑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对外贸易开放和对内区际开放存在互动作用与互补效应。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把对外贸易开放与对内区际开放统一起来,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模型。基于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利用1998-2015年省级层面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开放和... 对外贸易开放和对内区际开放存在互动作用与互补效应。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把对外贸易开放与对内区际开放统一起来,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模型。基于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利用1998-2015年省级层面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开放和对内区际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二者对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相互促进效应。此外,两者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对内区际开放和对外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比对中西部内陆地区更大;对外贸易开放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对内区际开放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当前,我国需要打破地域间分割,促进区域间合作,同时深化对外开放发展战略,进军国际市场中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领域,提升国内中间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与质量水平,从而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开放度 对内区际开放度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IM的经济系统关联型损失评估——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永明 陈晨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2-1159,共8页
着眼于国民经济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细致准确地评估疫情影响,对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测算中国42部门对疫情冲击的敏感性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分析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各部... 着眼于国民经济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细致准确地评估疫情影响,对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测算中国42部门对疫情冲击的敏感性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分析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各部门基于相互依赖性和恢复力特征的非正常程度波动差异明显;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等部门受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影响更显著,显示出疫情经济损失的延迟性特点;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下,在疫情发生后330天节点,各部门累计经济损失分别为16.40、17.51和19.08万亿元。研究为量化分析疫情影响提供了一种视角,并补充了各行业经济损失的详细信息。在应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经济系统所受影响程度和阶段性特征分类别分重点地对关键部门进行帮扶,以加快经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非正常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新时期 新格局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恒山 肖金成 +4 位作者 陈耀 张可云 安树伟 丁任重 刘以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共15页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如何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巩固脱贫攻坚任务;如何解决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如何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期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