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6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水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磊 顾兴远 +3 位作者 牛玉博 陈飞洋 何培杰 陈启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为确保海洋浮标能够获得稳定且持续的电力供应,提出一种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核心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根据需要调节质心位置的摆体,另一部分是用于漂浮的浮标。依据该装置的设计参数构建相应模型。随后,借助AQWA软件对装置模... 为确保海洋浮标能够获得稳定且持续的电力供应,提出一种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核心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根据需要调节质心位置的摆体,另一部分是用于漂浮的浮标。依据该装置的设计参数构建相应模型。随后,借助AQWA软件对装置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操作。在此基础上,对AQWA软件中的频域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最终,分别针对单体和双体结构开展频域仿真研究,并对比分析新型双体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摆体的俘能效果在波浪频率为0.2 Hz时最好,而浮标的稳定性在波浪频率为0.33 Hz时最强;双体的水动力参数在某些频率范围内与单体的对应参数有所差别,结合海洋浮标和摆体的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波浪频率小于0.18 Hz时的俘能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 水动力学 摆式 主动共振 AQW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2
作者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对法向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影响以及外界简谐激励等多种条件下,对现有的栓接结构法向接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得到的非线性法向接触刚度与非线性接触阻尼应用于栓接结构的受迫振动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栓接结构中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和塑性指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构 粗糙结合面 表面形貌参数 塑性指数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平行不对中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龙 肖江滔 +1 位作者 丁萁琦 符向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 旋转机械是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中的转子系统是导致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对中的故障,可能会对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各种不利效果,例如引起转子和定子间的动静碰摩、轴承的摩擦损伤、轴的弯曲变形、油膜震荡、振动等,这些都可能严重干扰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对转子系统的不对中故障产生的机制与振动特征进行研究,对于准确地判断和掌握转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显得尤为关键。针对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平行不对中故障和发电机转子系统转定间碰摩耦合故障,基于非线性转子动力理论和平行不对中故障的运动机理,构建了一个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平行不对中和碰摩耦合故障的影响;探讨了发电机转子系统在机组转速、偏心量以及平行不对中量等多个参数变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转子系统 平行不对中 碰摩耦合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多自由度耦合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兴远 牛玉博 +2 位作者 郑阳 何培杰 陈启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主体由浮标和可调节质心的摆体构成。利用AQWA进行频域仿真,获取装置的水动力参数,建立含黏性项的多自由度耦合的时域模型,并将水动力参数代入模型,分别开展规则波、不规则波的仿真,研究质心位置、PTO... 提出一种新型双体波浪能转换装置,其主体由浮标和可调节质心的摆体构成。利用AQWA进行频域仿真,获取装置的水动力参数,建立含黏性项的多自由度耦合的时域模型,并将水动力参数代入模型,分别开展规则波、不规则波的仿真,研究质心位置、PTO(power take-off)阻尼对装置性能的影响,最终根据真实海况划分若干不规则波并分别开展仿真,研究装置在真实海况下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装置可通过调节配重位置在不同周期的波浪中高效发电,且装置在小波高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利用波浪能量,具有持续的发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装置 双体点吸收装置 多自由度耦合 非线性模型 不规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粗糙界面法向接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吴兵 孙韵韵 巫世晶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精密仪器的应用推动了机械零部件的纳米化,然而关于纳米级粗糙形貌与接触参量之间映射关系的研究有限,且不同外加负载下粗糙界面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特性尚未完全被揭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接触特性。首先,通... 精密仪器的应用推动了机械零部件的纳米化,然而关于纳米级粗糙形貌与接触参量之间映射关系的研究有限,且不同外加负载下粗糙界面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特性尚未完全被揭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接触特性。首先,通过对表面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逆傅里叶变换构建随机粗糙表面,建立具有纳米级粗糙度的铜-金刚石界面法向接触分子动力学模型。然后,从原子尺度模拟纳米级粗糙界面的法向动态接触过程,分析纳米级粗糙界面在不同外加负载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特性,包括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界面等效变形量等关键参量。最后,模拟不同粗糙度的界面法向接触过程,建立等效接触变形量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映射关系。纳米级粗糙界面法向接触特性研究表明:接触界面粗糙形貌恒定时,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变形量与外加负载呈正相关;相同外加负载时,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会使实际接触原子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法向接触力、实际接触面积和界面等效变形量的减小;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原子扩散效应直接导致接触参量的动态变化受表面形貌影响;实际接触面积随界面等效变形量呈非线性增长,且两者间存在幂律映射关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纳米级粗糙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等效变形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微纳尺度界面接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纳米级粗糙度 法向接触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6
作者 吕金壮 廖毅 +2 位作者 石延辉 李昭扬 章芳情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针对现有数字孪生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解决特高压直流系统规模、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且在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运营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特点。... 针对现有数字孪生在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解决特高压直流系统规模、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且在基础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运营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特点。根据业务需求构建了数字孪生场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为关键节点的数字电网创新应用技术体系。以电网数字孪生转型为基础,从数据感知、模型构建、模型应用角度探索其应用场景,提高了系统在虚拟世界中的感知预测能力,同时支撑变电站智能化应用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服务需求,为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有效的路径与参考,提升了电网互动性、安全性,逐步实现电网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特高压直流系统 智能化管理与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概率区间预测
7
作者 王淑青 翟宇胜 +2 位作者 胡文庆 盛世龙 刘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据构成数据集,采用期望最大化—高斯混合模型(EM-GMM)拟合机组健康运行状态下的各监测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计算待估样本在给定机组健康状态分布下的负对数似然概率,以作为劣化度指标;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测点劣化度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劣化度指标;最后,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优化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代替传统的点预测模型,并使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估,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多数据融合 EM-GMM健康模型 劣化度指标 熵权法 概率区间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拉姆角场和PCNN-BiGRU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盛世龙 王淑青 +2 位作者 王云鹤 翟宇胜 刘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VMD对水电机组的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以实现信号的降噪,并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随后,通过格拉姆角场(GAF)变换,将IMF转换为GASF和GADF图像。然后将所...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VMD对水电机组的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以实现信号的降噪,并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随后,通过格拉姆角场(GAF)变换,将IMF转换为GASF和GADF图像。然后将所有图像数据输入到双通道并行二维卷积神经网络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PCNNBiGRU)模型中进行训练。该模型通过CNN提取特征图,并将其输入到BiGRU中,以保持对时间特征的敏感度并剔除冗余信息;最后,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实际电站机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试验,对所提方法提供高效、准确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解决方案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VMD 格拉姆角场 故障诊断 并行CNN 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摩擦力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朱恩涌 巫世晶 +2 位作者 王晓笋 邓明星 潜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7-220,236,共5页
建立了一种考虑摩擦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啮合误差的2K-H型行星齿轮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啮合齿对间的相对位移,根据啮合区啮合齿对数不断变化的特点,推导出不同啮合齿对间摩擦力力臂计算公式,考虑了... 建立了一种考虑摩擦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综合啮合误差的2K-H型行星齿轮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啮合齿对间的相对位移,根据啮合区啮合齿对数不断变化的特点,推导出不同啮合齿对间摩擦力力臂计算公式,考虑了双齿啮合区的齿面摩擦力对齿轮系统振动的影响,推导了系统多间隙,变参数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最后运用变步长Gill积分法求解系统多自由度间隙型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得到了考虑滑动摩擦力影响时系统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摩擦力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时变啮合刚度 齿侧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石端伟 廖冬梅 +4 位作者 王忠华 宋崇杰 王伟 汪言人 陈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1-205,共5页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了"创新与实践""动力工程装备技术实践""智能制造实训"和"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金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工程训练 创新实践 教学体系 金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磨损故障的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晓笋 巫世晶 +1 位作者 周旭辉 胡基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7-43,69,共8页
为揭示磨损故障对于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Archard和Weber-Banaschek公式分别计算了齿面动态累积磨损量和磨损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建立含有非线性齿侧间隙、内部误差激励和含磨损故障的时变啮合刚度的三自由度齿轮... 为揭示磨损故障对于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利用Archard和Weber-Banaschek公式分别计算了齿面动态累积磨损量和磨损齿轮对的时变啮合刚度。建立含有非线性齿侧间隙、内部误差激励和含磨损故障的时变啮合刚度的三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变步长Gill积分方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以系统的激励频率为分岔参数,计算系统的对应的分岔图;引入GRAM-SCHMIDT方法对系统的Jacobi矩阵进行正交化处理,计算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同时结合Poincaré映射图和功率谱验证了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和分岔图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研究发现了系统内部存在的丰富非线性现象,包括倍周期分岔途径、阵发性途径和多种拟周期通过锁相进入混沌的现象;在系统经由拟周期进入混沌的过程中发现了交替出现的拟周期与锁相现象以及拟周期运动时功率谱分量存在的Farey序列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磨损故障的齿轮传动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特性,而系统由周期运动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也是丰富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混沌 磨损故障 啮合刚度 齿轮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增磊 巫世晶 +1 位作者 赵文强 王晓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66-71,共6页
针对运动副中存在间隙会使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呈强烈非线性振动特征、严重影响机构运行可靠性问题,在研究运动副间隙动力学建模理论基础上,基于间隙矢量模型,建立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含间隙旋转副的"碰撞铰"模型,并引入传动机... 针对运动副中存在间隙会使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呈强烈非线性振动特征、严重影响机构运行可靠性问题,在研究运动副间隙动力学建模理论基础上,基于间隙矢量模型,建立高速多连杆传动机构含间隙旋转副的"碰撞铰"模型,并引入传动机构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模拟接触碰撞的法向力,利用修正的库伦摩擦模型模拟接触碰撞的切向力;在特定工况下仿真获得其动态特性,指出多间隙转动副对机构特性有重要影响。研究间隙取不同尺寸时对机构运行可靠性影响,与采用理想运动副建立的连杆机构动态特性对比发现,多间隙转动副的存在会使机构速度、加速度特性产生运动滞后效应,加速度存在强烈冲击、波动现象,并分析产生原因。所用研究方法与参数分析结果可为多连杆传动机构优化设计与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多连杆传动 高速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动态特性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巫世晶 孟凡刚 +1 位作者 赵文强 梁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2,共6页
为研究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宽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接触碰撞及结构柔性的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BAQUS动态显式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改变传动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传动效率优化研究;同时结合试验... 为研究特高压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宽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接触碰撞及结构柔性的断路器机械传动机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BAQUS动态显式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改变传动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传动效率优化研究;同时结合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结构弹性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5%;机构的应力呈现高频波动特性,且最大应力为568.3 MPa;随着机构瞬时速度的增加,动触头杆件的振动越剧烈;改变机构结构参数可使机构传动效率由79.45%提高到85.65%,且具有更好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断路器 结构弹性 动态模拟 综合优化 显式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隙的弹塑性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凡刚 巫世晶 +3 位作者 贾俊峰 张增磊 肖杨 李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82,共8页
基于碰撞理论及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含间隙某型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机械系统中分、合闸过程大功率脉冲诱发的复杂宽带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了销轴及轴套挤压变形及失效破坏的产生机理,同时采用动... 基于碰撞理论及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含间隙某型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机械系统中分、合闸过程大功率脉冲诱发的复杂宽带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了销轴及轴套挤压变形及失效破坏的产生机理,同时采用动力显示积分法、通过试验测试及能量平衡理论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间隙会导致销轴和轴套发生接触碰撞,弹塑性会导致碰撞过程中弹簧操动机构的构件发生挤压变形,运动副间隙和构件弹塑性共同分配操动机构输入能量,需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真实的机构动力学响应;适当增加间隙会将弹簧操动机构瞬间的部分驱动能量转换成铰接处接触碰撞的能量,由此降低了构件的弹性变形,缓冲了机构冲击振动。该结果可为机械操动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操动机构 有限元 间隙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对机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诞梅 刘占辉 +2 位作者 杨长柱 武云鹏 刘先斐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5,482,共5页
针对某300MW汽轮发电机组模型,分析了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转动惯量和刚度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轴系整体转动惯量或刚度、还是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变化,都会对扭振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 针对某300MW汽轮发电机组模型,分析了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转动惯量和刚度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轴系整体转动惯量或刚度、还是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变化,都会对扭振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局部转动惯量或刚度的改变对特定阶的扭振的影响虽然不及整体转动惯量和刚度变化的影响大,但也十分显著;对特定振型贡献较大的轴段对此阶轴系扭振影响较大,在振型图上表示为此阶振型在这一轴段处的斜率较大;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改变轴系局部结构,使某阶扭振固有频率避开特定的值,从而达到调频的目的,而在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研究的建模过程中,要精确确定扭振特性敏感性较高的那些部位的机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汽轮发电机组 扭转振动 敏感性 机械参数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潜波 巫世晶 +3 位作者 周广明 李洪武 胡培林 李永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6608-6612,6625,共6页
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2K-H型行星轮系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在动坐标系中建立了2K-H型行星轮系平移-扭转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每个构件具有两个平移自由度和一个扭转自由度;建立了Ravingneaux型复合行星轮系在各个工况下的力学模型和数... 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2K-H型行星轮系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在动坐标系中建立了2K-H型行星轮系平移-扭转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每个构件具有两个平移自由度和一个扭转自由度;建立了Ravingneaux型复合行星轮系在各个工况下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用来分析其自由振动特性,在MATLAB环境下运用GUI函数开发了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软件TVLab,以Ravingneaux型复合行星轮系为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此软件可以作为分析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特性 行星轮系 振动 动力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振皓 巫世晶 +1 位作者 王晓笋 潜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建立了包含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与综合啮合误差的Ravigneaux式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运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对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基频稳态响应。研究了时变啮合刚度、外部激励、齿侧间隙等参数的... 建立了包含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与综合啮合误差的Ravigneaux式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运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对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基频稳态响应。研究了时变啮合刚度、外部激励、齿侧间隙等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隙的存在使得复合行星齿轮系统的频响曲线出现了幅值跳跃与多值解等典型非线性特征,系统参数的共同作用使得复合行星齿轮系统出现了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系统任意精度的近似解,为控制系统的振动与噪声,实现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行星齿轮 传动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增量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 S的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庆鸣 梅华锋 张志强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4-347,共4页
以柔性连杆为研究对象,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ADAM S建立了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得到高速、重载下连杆柔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连杆的振动模态分析了系统性能变化的机理,并用有限元法对... 以柔性连杆为研究对象,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ADAM S建立了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得到高速、重载下连杆柔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连杆的振动模态分析了系统性能变化的机理,并用有限元法对连杆的动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使得在结构设计阶段就可以预估机构的疲劳寿命,实现了机构的虚拟样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 连杆机构 多体系统动力学 动态应力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线改造的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显金 吴功平 +4 位作者 何缘 刘明 曹琪 徐青山 李胜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4,共2页
针对目前研究的巡检机器人巡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巡检机器人和架空地线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即将架空地线上的阻挡型防震锤、悬垂线夹和耐张塔头等阻挡型结构改造为无阻挡型道路结构,使得巡检机器人只需穿越这些越障... 针对目前研究的巡检机器人巡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巡检机器人和架空地线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即将架空地线上的阻挡型防震锤、悬垂线夹和耐张塔头等阻挡型结构改造为无阻挡型道路结构,使得巡检机器人只需穿越这些越障碍物而无需跨越障碍物,从而大大提高机器人巡检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沿架空地线行驶的自主巡检机器人系统,并着重阐述了线路改造和移动机器人机构两大关键技术。通过现场典型作业环境的运行试验,表明了提出的自主巡检机器人系统的正确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架空地线 机构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网模式下水电机组自适应最优PID控制器设计
20
作者 陈金保 任刚 +3 位作者 徐龙 胡文庆 郑阳 肖志怀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确保孤网模式下频率稳定性,水电站通常采用参数较小的固定PID(F-PID)控制,导致调节速度慢,难以实现全工况最优控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水轮机调节系统(HTRS)自适应变PID控... 为确保孤网模式下频率稳定性,水电站通常采用参数较小的固定PID(F-PID)控制,导致调节速度慢,难以实现全工况最优控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水轮机调节系统(HTRS)自适应变PID控制器(V-PID),以在全工况下获得最优调节效果.首先,搭建高精度的HTRS仿真平台,并按水头和导叶开度变化范围划分工况.然后基于Hopf分岔理论确定各工况下PID参数约束条件及最大值.进一步,采用基于PID参数最大值数据集、综合ITAE指标和非线性收敛因子的IGWO计算出各工况下最优PID参数,并以最优PID参数作为BPNN样本数据,通过训练得到自适应V-PID控制器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以某实际水电站为例,验证了V-PID控制器效果.仿真试验表明:基于V-PID控制器的非线性HTRS模型可根据工况变化在线自动调整PID参数,以结构简单、易实现为前提,实现了孤网模式下水电机组全工况最优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自适应控制 HOPF分岔 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