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35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志远 刘修恒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7期481-482,共2页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方法 :将 6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5例 ,每次给予加替沙星 0 .4g ,静脉滴注 ,qd ,对照组 3 3例 ,每次给予左氧氟沙星 0 .2g ,静脉滴注 ,bid ...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方法 :将 6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 3 5例 ,每次给予加替沙星 0 .4g ,静脉滴注 ,qd ,对照组 3 3例 ,每次给予左氧氟沙星 0 .2g ,静脉滴注 ,bid ,疗程 5~ 10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1.4%和 81.8%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3 .8%和 82 .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 .7%和 9.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感染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钾溶液膀胱冲洗治疗泌尿道急性大出血58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化民 金玮 +2 位作者 盛晖 王玲珑 詹炳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铝钾溶液(简称:铝溶液)行膀胱冲洗用于控制泌尿道大出血的效果及操作方法。方法泌尿道大出血患者111例,分为治疗组58例,用1.0%硫酸铝钾溶液经导尿管冲洗膀胱,每次2000~3000mL,依患者情况分为持续冲洗法和保留冲... 目的探讨硫酸铝钾溶液(简称:铝溶液)行膀胱冲洗用于控制泌尿道大出血的效果及操作方法。方法泌尿道大出血患者111例,分为治疗组58例,用1.0%硫酸铝钾溶液经导尿管冲洗膀胱,每次2000~3000mL,依患者情况分为持续冲洗法和保留冲洗法;对照组53例,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冲洗前后的尿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平均每例冲洗1.3d.显效77.6%(45/58),有效22.4%(13/58),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平均每例冲洗3.2d,显效50.9%(27/53),有效22.6%(12/53),总有效率73.5%。治疗组止血效果和缩短止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保留冲洗比持续冲洗效果更好,但须注意操作方法。结论硫酸铝钾溶液膀胱冲洗用于控制泌尿道大出血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操作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钾溶液 出血 泌尿系疾病 投药 膀胱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孟令超 廖文彪 +2 位作者 熊云鹤 宋超 杨嗣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该17例患者均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上尿路结石。分析其结石分布、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等,并随访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所有17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7~65 min,平均(43.4±6.7)min,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输尿管撕裂、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或泌尿系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15例患者结石清除,结石清除率15/17(88.24%)。二期手术患者2例,二期手术结石清除率100%。结论: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 负压吸引鞘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 上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炜 张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9期637-640,共4页
多药耐药 (MDR)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MDR及其逆转药的研究成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所在。泌尿系常见肿瘤MDR的形成机制复杂 ,可能与P 糖蛋白 (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等过度表达、凋亡基因的缺失或抗... 多药耐药 (MDR)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MDR及其逆转药的研究成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所在。泌尿系常见肿瘤MDR的形成机制复杂 ,可能与P 糖蛋白 (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等过度表达、凋亡基因的缺失或抗凋亡基因的过度表达等有关。逆转药有P gp抑制药、细胞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53-1759,共7页
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 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盂尿 结石 细菌培养 尿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玉良 江敦勤 +4 位作者 陆兆祥 娄彦亭 方勇 陈弓 刘修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及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腺体切除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A水平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SA水平和尿流动力学,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高危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失禁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修恒 陈志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尿失禁 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文龙 何子奇 +5 位作者 刘康 王莹 程锦潇 陈雪丽 武岳 王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863,共5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常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率较高且预后差。微粒是由质膜向外出芽和裂变并释放到细胞外的微囊泡,可携带microRNA、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微粒...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常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率较高且预后差。微粒是由质膜向外出芽和裂变并释放到细胞外的微囊泡,可携带microRNA、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微粒参与了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就微粒参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和预防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微粒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 被引量:6
9
作者 徐颖 吴爱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上逆行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行静脉肾盂造影患侧肾、输尿管不显影,行逆行尿路插管造影剂不能充盈梗阻近端输尿管,后均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上逆行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行静脉肾盂造影患侧肾、输尿管不显影,行逆行尿路插管造影剂不能充盈梗阻近端输尿管,后均行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结果 56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11例输尿管上段梗阻,23例输尿管中段梗阻,9例输尿管下段梗阻。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的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肾盂和全段输尿管梗阻部位,弥补了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尿路造影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在诊治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胜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压力性尿失禁 应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拔除导尿管的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文利 肖文霞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4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拔除导尿管 无痛 基础护理操作 留置导尿 疼痛不适 临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力 陈立新 +2 位作者 张孝斌 姚启盛 王晓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50-3852,共3页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TCC患者、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TCC患者、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1例检测出survivin表达,而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survivin的表达。以RT-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100%。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萍 文艳 方莉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26-28,共3页
对7例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行腔内治疗,未发生大出血、输尿管撕裂、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25个月(平均14.0个月),6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出双J管后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1例拔管后腰痛不适而长期留置双J管。... 对7例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行腔内治疗,未发生大出血、输尿管撕裂、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25个月(平均14.0个月),6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出双J管后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1例拔管后腰痛不适而长期留置双J管。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对出血、肾功能、输尿管撕裂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重出院指导,对促进患者顺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尿流改道术 吻合口狭窄 输尿管肠代膀胱 内镜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膀胱肌瓣替代手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文利 肖文霞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27-28,共2页
对1例输尿管长段受损的患者行螺旋形膀胱肌瓣替代术。术后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同时加强引流管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患者恢复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顺利康复。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损伤 膀胱肌瓣替代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功能训练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文利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锻炼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4例)和功能锻炼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膀胱...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锻炼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4例)和功能锻炼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膀胱充盈度放尿以及行肛提肌收缩训练以锻炼患者排尿功能。结果3个月后两组排尿功能比较,功能锻炼组膀胱容量显著增多,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排尿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膀胱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原位新膀胱的容量及控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原位新膀胱术 功能锻炼 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 排尿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尿路结石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萍 吴爱顺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6期34-35,共2页
对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结果9例患者腔内治疗后结石均取净,肾功能正常。提出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完善预防感染措施;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监测肾功能,加强对各种并发症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并做好出... 对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结果9例患者腔内治疗后结石均取净,肾功能正常。提出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完善预防感染措施;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监测肾功能,加强对各种并发症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尿路结石 内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雌鼠下尿路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饶婷 张孝斌 +1 位作者 吕胜启 程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27-3030,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雌性大鼠分别假手术处理、卵巢切除、卵巢切除术后苯甲酸雌二醇(EB)替代治疗,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雌性大鼠分别假手术处理、卵巢切除、卵巢切除术后苯甲酸雌二醇(EB)替代治疗,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膀胱底部、膀胱颈部及尿道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中,ERα mRNA及蛋白在尿道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膀胱底部和膀胱颈部,ERβ mRNA及蛋白在膀胱底部和膀胱颈部的表达则远高于尿道组织。去势使大鼠膀胱尿道ERα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补充雌激素治疗使其减少接近假手术组。大鼠膀胱尿道ERβ mRNA及蛋白表达在不同雌激素状态下无明显变化。结论:ERβ是主要分布于膀胱,ERα主要分布于尿道组织中。雌激素对雌性大鼠下尿路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ERα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 受体 雌激素 卵巢切除术 下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黏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加电切术后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膀胱肿瘤285例
18
作者 庞一雄 张孝斌 郑轶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电切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2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A组138例,用500mg5-Fu稀释到80~100mL盐水行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用吡... 目的:评价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电切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2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A组138例,用500mg5-Fu稀释到80~100mL盐水行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用吡柔比星30mg加5%葡萄糖水40mL行定期膀胱内灌注;B组147例,仅用吡柔比星30mg加5%葡萄糖水40mL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12~60个月,A组复发14例,复发率11.5%((14/122),进展率为7.4%;B组复发48例,复发率36.4%(48/132),进展率为10.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HP膀胱内灌注,尤其对低分期(T1~2)和低分级(GⅠ~Ⅱ)膀胱肿瘤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5-氟尿嘧啶 吡柔比星 黏膜注射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
19
作者 熊标 吕胜启 庞一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建华 王涛 +2 位作者 姬平 何立仁 祝恒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19-3821,共3页
目的:比较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VP和TU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 目的:比较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VP和TU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或术后12h输血量、电切综合征发生率、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继发出血,PVP组明显少于TURP组(P<0.01);手术时间,PVP组长于TURP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PVP治疗BPH具有与TURP相近的近期疗效;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TURP,是目前有望替代TURP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