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及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腺体切除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A水平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SA水平和尿流动力学,且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及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腺体切除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A水平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PSA水平和尿流动力学,且并发症少。
文摘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