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雪琴 陈创 +2 位作者 候晋轩 杨国梁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诊断芯片C12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56例胃癌初治患者12项TM的检测结果,寻找出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TM,计算各种TM组合方式对提高诊断率的作用。结果:C12诊断系统对本组胃癌患者的总体...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诊断芯片C12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56例胃癌初治患者12项TM的检测结果,寻找出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TM,计算各种TM组合方式对提高诊断率的作用。结果:C12诊断系统对本组胃癌患者的总体诊断率是35.90%,Ⅰ、Ⅱ、Ⅲ、Ⅳ期患者的诊断率分别是15.00%、25.00%、36.00%和47.72%,TM诊断率在各临床分期中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单项TM诊断率最高者为CA19-9,诊断率为20.51%;诊断率最高的5种TM组合中,3种、4种、5种TM联合检测诊断率最高组合与CA19-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3种、4种、5种TM联合检测诊断率最高的组合与12项联合检测之间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3,P>0.05)。结论:C12系统对诊断晚期胃癌有一定价值,但用于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临床分期 早期诊断 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 被引量:12
2
作者 武海涛 姬忠贺 +2 位作者 张倩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51,共6页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C患者接受52次CRS+HIPEC治疗,药物为洛铂100 mg、多西他赛120 mg,加入12 000 mL生理盐水加热至(43±0.5)℃持续灌注60 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期22.5个月,中位生存期14.3个月(95%CI:7.6-21.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40%、32%。无围手术期死亡,12例(23.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完全细胞减灭、术前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术后化疗≥6个周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同时性胃癌PC患者,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CRS+HIPEC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多西他赛 胃癌 腹膜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国斌 刘骏方 +4 位作者 熊斌 龙清云 胡金香 鲁植艳 梅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巨细胞瘤4例和脊索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途径置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开口以下,术中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下切除肿瘤,每次阻断45min...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巨细胞瘤4例和脊索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途径置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开口以下,术中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下切除肿瘤,每次阻断45min,需重复阻断时间隔10min;记录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效果。结果6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操作时间30~60min,术中累计阻断血流时间40~130min,术中出血800~2000ml(平均1350ml)。肿瘤均顺利切除,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置入术安全简单,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切除骶骨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 阻断 肿瘤 失血 手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开文 张倩 +1 位作者 刘九洋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389,共6页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结果: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物理预防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5
5
作者 李雁 周云峰 +15 位作者 梁寒 王华庆 郝继辉 朱正纲 万德森 钦伦秀 崔书中 季加孚 徐惠绵 魏少忠 许洪斌 锁涛 杨树军 谢丛华 杨肖军 杨国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8-206,共9页
1概述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腹膜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局域性进展易形成腹膜表面肿瘤(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通常称为腹膜癌病(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简称腹膜癌),... 1概述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腹膜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局域性进展易形成腹膜表面肿瘤(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通常称为腹膜癌病(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简称腹膜癌),目前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广泛转移,常采取姑息治疗,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约6个月[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肿瘤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达玛变换光谱显微成像分析乳腺癌组织肿瘤标志物的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昊 陈创 +4 位作者 刘春梅 彭俊 李雁 张志凌 唐宏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16-3219,共4页
自行研制的多功能阿达玛变换光谱成像显微系统具有获取微小组织样品的高分辨荧光光谱和荧光图像的能力。由于量子点具有激发区域宽、可以一元激发多元发射、荧光峰形狭窄、亮度高、抗光漂白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荧光标记物应用于... 自行研制的多功能阿达玛变换光谱成像显微系统具有获取微小组织样品的高分辨荧光光谱和荧光图像的能力。由于量子点具有激发区域宽、可以一元激发多元发射、荧光峰形狭窄、亮度高、抗光漂白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荧光标记物应用于光谱显微成像分析领域。采用荧光发射波长为610nm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分别免疫标记乳腺癌标志物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雌激素受体(ER),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法和荧光原位光谱成像法分析癌组织中HER2和ER的光谱特征和定量信息,采用阿达玛变换光谱显微成像系统对阳性乳腺癌组织与阴性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该仪器可有效用于肿瘤标志物在癌组织内的定量研究,是定量检测乳腺癌HER2和ER分布的新技术。该技术建立的针对肿瘤标志物的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优于常规的定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玛变换 光谱成像 量子点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创 陈良冬 +1 位作者 张志凌 李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肿瘤标志物因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低而难以广泛应用。新型纳米荧光量子点具有优良光物理特性,与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将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复发监测方面发挥重要...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肿瘤标志物因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低而难以广泛应用。新型纳米荧光量子点具有优良光物理特性,与肿瘤标志物相结合,将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复发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量子点在肿瘤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细胞组织等有形载体来实现对特定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检测,而最有可能首先用于临床的方向之一就是开发这种高灵敏标记技术,用于血清或其他体液成分中肿瘤标志物的识别与成像,这方面已取得了进展。如何完全通过无形载体来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开发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更快捷的肿瘤血清学诊断技术,是量子点探针技术临床应用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肿瘤标志物 生物探针 生物医学应用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的肿瘤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敏 彭春伟 +2 位作者 陈创 庞代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是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发展同时显示肿瘤原位多分子指标的技术对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化学特性,在肿瘤诊断、监测、治疗、发病机制、分子分型及异质... 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是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发展同时显示肿瘤原位多分子指标的技术对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化学特性,在肿瘤诊断、监测、治疗、发病机制、分子分型及异质性研究中均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总结该技术在肿瘤分子分型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肿瘤 分子分型 多色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肺癌相关指标的筛选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顺林 胡卫东 +2 位作者 徐闻博 刘越 吴洲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肺癌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检测肺癌的小型蛋白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11例肺癌患者血清中多种TM: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53(Cancer ant... 目的: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肺癌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检测肺癌的小型蛋白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11例肺癌患者血清中多种TM: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铁蛋白(Ferritin,FER)、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ree-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水平。筛选出肺癌中阳性率高的的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其与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寻找最佳联检组合。结果:311例肺癌患者中TM升高主要集中在4项指标:CEA(41.5%)、CA153(15.2%)、CA199(20.9%)、CA125(37.0%);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极强的小型组合有5种,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得出最佳组合为CA125+CEA。结论:血清CEA和CA125水平升高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选择CA125+CEA联合检测,可以在不降低检出率的情况下降低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36例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0
作者 徐国斌 易广新 +5 位作者 熊斌 鲁植艳 龙清云 卓德强 胡金香 刘骏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n=21)。治疗方法为先灌注适量化疗药物,然后以表阿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根据复查CT及甲胎蛋白等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内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方差分析和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内多发病灶组在术前肿瘤伴子灶、合并门脉2级分支以上瘤栓、巨块无包膜方面高于局部复发/单发病灶组(P<0.05)。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总体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0.7)次、58.3%、66.7%;两组相比较分别为(3.3±0.8)次比(2.9±0.7)次(t=1.688,P=0.101);80.0%比42.9%(P=0.024);86.7%比52.4%(P=0.03)。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TACE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发 肝切除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超群 周云峰 +5 位作者 谢丛华 杨肖军 程伏林 熊斌 杨国樑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79-983,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全身化疗)29例,HIPEC组(CRS+HIPEC+术后全身化疗)33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可比,术中PCI评分及器官,腹膜切除情况相似。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9个月(6.5~110.0个月)和32.0个月(10.5~95.9个月),OS分别为8.5个月(95%CI:4.9—12.1个月)和14.5个月(95%CI:11.9~17.1月)(P=0.007)。术后30天内CRS组3例发生SAE,HIPEC组9例(P=0.126)。多因素分析显示,HIPEC、CC0~1分、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RS+HIPEC可改善CRCPC患者生存期,SAE无显著增加,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绪峰 陈惠祯 +1 位作者 漆林涛 蔡红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尿瘘及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在实施盆腔根治术的同时,作了输尿管悬吊、部分阴道重建和膀胱造瘘术。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尿瘘,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6.36%(18/... 目的:探讨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尿瘘及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在实施盆腔根治术的同时,作了输尿管悬吊、部分阴道重建和膀胱造瘘术。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尿瘘,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6.36%(18/110),术后膀胱功能在14天内恢复正常者占45.45%(50/110),14天以上者占54.54%(60/110)。阴道重建术后病例的平均阴道长度为8.54cm。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方法能显著降低术后尿瘘及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并能有效延长阴道长度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上述方法是降低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并发症 新技术 根治术 子宫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腹腔游离癌细胞杀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姬忠贺 孙建华 +3 位作者 武海涛 张倩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63-968,共6页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查;普通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CEA m RNA、CK20 m RNA;化学发光法检测HIPEC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分析各项指标HIPEC前、后的变化特点。结果:HIPEC前、后PLC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3%vs.24.4%(P<0.001);CEA m RNA阳性率分别为97.8%vs.84.4%(P=0.058);CK20 m RNA阳性率HIPEC前、后均为95.6%(P=1.000)。分别有32.5%和30.0%的患者HIPEC后CEA m RNA表达量、CK20 m RNA表达量较HIPEC前显著下降(均P<0.001)。HIPEC前、后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50.0%vs.23.6%(P=0.016)、52.6%vs.47.4%(P=0.409)、36.8%vs.26.3%(P=0.121)。结论:HIPEC可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为实现腹膜癌的细胞学根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腹腔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斌 龚玲玲 +2 位作者 张峰 胡名柏 袁宏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TGFβ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及MVD值,分析TGFβ1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98例大肠癌中,TGFβ1阳性37例(37.8%),VEGF... 目的:研究TGFβ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及MVD值,分析TGFβ1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98例大肠癌中,TGFβ1阳性37例(37.8%),VEGF阳性36例(36.7%),MVD为19~139.8,平均值为48.7±21.8。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VEGF表达、MVD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TGFβ1是大肠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可直接或通过VEGF间接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MVD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外周血hMAM检测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卫东 林从尧 +2 位作者 熊斌 李春光 胡名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4-677,共4页
目的:应用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乳腺珠蛋白(hMAM)检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xillarylymphnodeneg鄄ativebreastcancer,ALNNBC)外周血中微转移,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分别检测62例ALNNBC、6例乳腺良性疾患... 目的:应用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乳腺珠蛋白(hMAM)检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xillarylymphnodeneg鄄ativebreastcancer,ALNNBC)外周血中微转移,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分别检测62例ALNNBC、6例乳腺良性疾患和6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中hMAMmRNA的表达,并以MDA-MB415细胞为阳性参考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ALNNBC外周血hMAM表达阳性率为32.3%(20/62),乳腺良性疾患组和健康成人女性组全部阴性表达;该方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的灵敏度达1/106;C-erbB2基因阳性表达者微转移发生率高(P<0.01),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ER状态、p53表达等与微转移无关(P>0.05);复发转移组较无瘤生存组外周血中微转移率高(P<0.01)。结论:hMAM可作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ALNNBC微转移与C-erbB2密切相关;外周血微转移可以作为ALNNBC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转移 乳腺珠蛋白(hMAM) 预后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肺腺癌A549/R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成静 冯觉平 +2 位作者 王亚萍 李敏 孔庆志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腺癌A549/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的改变,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检测As2O3处理后A549/R MRP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腺癌A549/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的改变,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技术检测As2O3处理后A549/R MRP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As2O3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可增加A549/R细胞内多柔比星(ADM)浓度,降低其IC50。A549/R细胞中MRP呈过表达状态,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A549/R后M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As2O3可部分逆转A549/R细胞对ADM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改变MRP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人肺腺癌A549/R细胞 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雁 周云峰 +6 位作者 谢丛华 彭春伟 黄超群 杨肖军 程伏林 熊斌 杨国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HIPEC...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HIPEC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CRS+HIPEC,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 mg加丝裂霉素(MMC)30 mg,或多西他赛120mg加顺铂120mg,溶于生理盐水12 L,温度(43±0.5)℃,时间60~90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结果:入组患者106例,CRS组45例,CRS+HIPEC组61例,两组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平衡。至患者的中位随访期30个月时,胃癌PC相关死亡率在CRS组为93.3%(42/45),CRS+HIPEC组为77.0%(47/61,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CRS组是7.0个月(95%CI:5.8~8.2个月),CRS+HIPEC组是11.1个月(95%CI:8.3~13.9个月,P=0.003)。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CRS组为6例,CRS+HIPEC组为8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治疗、胃癌同时性PC患者、肉眼可见完全肿瘤细胞减灭、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系统性化疗6个周期以上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参数。结论: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CRS+HIPEC可延长生存期,并不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转移癌 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铽共惨杂氟化镧纳米晶体的快速合成和荧光特性(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良冬 郑小睿 +2 位作者 丁耘 喻学锋 李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合成了水溶性铈铽共惨杂氟化镧纳米晶体。这种荧光纳米晶体直径只有14nm,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活体干细胞中显示出很强的荧光。结果表明这种铈铽共惨杂氟化镧纳米晶体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荧光标记材料。
关键词 生物标记 稀土元素 纳米晶体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双分子探针技术观察乳腺癌HER-2与Ki-67协同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清明 王林伟 +3 位作者 袁静萍 杨芳 陈佳梅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4-466,共3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均为乳腺癌临床病理的重要指标,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但两者的预后权重以及协同表达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主要原因之一是常规方法并不能同时原位定...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均为乳腺癌临床病理的重要指标,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但两者的预后权重以及协同表达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主要原因之一是常规方法并不能同时原位定量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量子点 HER-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