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化疗加放射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涛 陈刚 周云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Ⅳ期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及单放组 ) ,每组 48例。放疗采用6 0 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及颈部 ,鼻咽剂量DT 6 6— 76Gy 6 .5— 7.5周 ,颈部剂量DT 5 0— 70G...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Ⅳ期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及单放组 ) ,每组 48例。放疗采用6 0 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及颈部 ,鼻咽剂量DT 6 6— 76Gy 6 .5— 7.5周 ,颈部剂量DT 5 0— 70Gy 5— 7周。诱导化疗采用DDP +5 FU方案。结果 :化放组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4.2 %、72 .9%、6 5 .7% ;单放组分别为 89.1%、5 6 .8%、46 .8%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化放组一、三、五年局控率各为 89.2 %、71.4%、6 3.9% ;单放组各为 82 .5 %、5 0 .1%、44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化放组远处转移率为 2 0 .9% ,单放组为 41.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诱导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的局控率及生存率 ,降低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化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单中心临床经验
2
作者 张磊 但毕堂 徐士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7-545,共9页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血管内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于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血管内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于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不使用导引导管及长鞘作为支撑,直接将远端通路导管超选入目标血管的技术)行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包括狭窄部位(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狭窄率(70%~90%、>90%~99%)、靶病变血管直径、病变血管长度、椎-锁夹角、椎-锁距离、是否使用远端通路导管、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转全身麻醉)、是否存在孤立椎动脉(对侧椎动脉闭塞)、远端通路导管是否经过塑形、远端通路导管到达椎动脉的位置(椎动脉V2、V3、V4段)、血管内治疗方式(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自膨支架、球囊扩张支架)、术中出现脑缺血症状、术中出现严重脑缺血症状及是否转换手术入路。统计所有患者临床结局及随访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经桡动脉入路完成手术且血管内治疗后靶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且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3级]率、术后72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致残性卒中、非致残性卒中、穿刺点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内置入支架或血管成形后,在成形的血管段或其邻近区域(支架两端5 mm范围内)再次出现管腔狭窄率≥50%]和卒中复发(首次缺血性卒中发病后再次发生新的脑血管事件)。根据远端通路导管的头端是否进行预塑形将所有患者分为塑形组和未塑形组。比较塑形组和未塑形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椎-锁夹角和椎-锁距离。结果共纳入33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行血管内治疗的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29例,女4例,年龄42~76岁,平均(62±9)岁。其中塑形组13例,未塑形组20例。(1)两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塑形组相比,塑形组患者椎-锁夹角更小[(62.80±21.57)°比(109.57±28.63)°,P<0.01]、椎-锁距离更长[(13.58±7.35)mm比(6.13±4.31)mm,P=0.002]。(2)采用局部麻醉完成手术者30例(90.9%),3例(9.1%)局部麻醉转全身麻醉者为术中出现严重的缺血不耐受的孤立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3.9%(31/33),塑形组2例经桡动脉入路通路建立困难改为经股动脉入路后成功完成手术。术后72 h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5例(1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其中致残性卒中1例(3.0%),非致残性卒中2例(6.1%),未发生穿刺点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6.1%),无卒中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桡动脉入路应用导管“裸撑”技术治疗重度椎-基底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尚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经桡动脉 “裸撑”技术 椎-基底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邓涤 周云峰 戈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6-868,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的(RP)关系。方法:总结419例需行放射治疗的Ⅱ~Ⅲb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检、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手术、肺部疾病、吸烟指数、放疗剂量及放疗机类型对RP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的(RP)关系。方法:总结419例需行放射治疗的Ⅱ~Ⅲb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检、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手术、肺部疾病、吸烟指数、放疗剂量及放疗机类型对R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RP发生率为29.6%,女性高于男性;中心型高于周围型;单纯放疗者高于术后放疗者;合并有慢支、肺气肿的患者高于肺部无基础疾病者;采用18MV加速器放疗者低于60Co机治疗者;放疗剂量与RP发生率相关。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化疗以及吸烟指数与RP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性别、肿瘤位置、手术、肺部并发症、放疗剂量及放疗机类型明显影响R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性肺炎 临床分析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龙洪清 谢丛华 +5 位作者 周福祥 张弓 梁辰 邓涤 张俊红 周云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20-3523,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常规放疗+3D-CRT治疗Ⅲ期NSCLC患者56例。10例接受常规放疗36Gy后行3D-CRT;46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2周期诱导化疗后再行常规放疗和3D-CRT... 目的:回顾分析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常规放疗+3D-CRT治疗Ⅲ期NSCLC患者56例。10例接受常规放疗36Gy后行3D-CRT;46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2周期诱导化疗后再行常规放疗和3D-CRT。放疗总剂量56~70Gy。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3.21%,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KPS评分、病理类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肿瘤部位、化疗和近期疗效是生存时间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21、0.019、0.000、0.091、0.077、0.057、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B1.345;Wald检验值10.996;OR值3.839;95%CI区间1.734~8.504;P=0.001)。结论:后程3D-CRT治疗Ⅲ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年龄、治疗前KPS评分、病理类型、化疗和近期疗效是生存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近期疗效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未来乳腺癌化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5
作者 程晶 徐洁 周云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8-180,共3页
c erbB 2表达于 2 0 %~ 30 %乳腺癌 ,它在预测乳腺癌病人的化疗反应性中起重要作用。乳腺癌病人c erbB 2过表达提示对某些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或敏感性 ,c erbB 2可望作为乳腺癌化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
关键词 C-ERBB-2 乳腺癌 化疗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沿学术问题专家交流共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艾星浩 +11 位作者 蔡勇 褚倩 韩琤波 卢铀 秦颂兵 邬麟 谢丛华 袁智勇 钟文昭 朱晓霞 张玉蛟 朱正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2-540,共9页
肺癌是目前导致全球和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瘤种。多年来,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一直主导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中引入免疫疗法使肺癌的治疗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发生了根... 肺癌是目前导致全球和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瘤种。多年来,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一直主导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中引入免疫疗法使肺癌的治疗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最新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表明,放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放疗作为免疫治疗的联合疗法,导致研究其潜在协同作用的临床试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会议邀请专家交流前沿及争议学术问题:①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最新进展;②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否显著增加毒性;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的混合反应及局部治疗的干预价值;④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脑转移瘤的机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 放疗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毒性 混合反应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通过SGK_1通路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全胜 张阿丽 +4 位作者 李仁康 刘建国 谢纪文 冯玉锡 邓安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产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中的作用,探讨SGK1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HMC分为低糖组(5·5mmol·L-1D-葡萄糖)、高糖组(2... 目的研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产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中的作用,探讨SGK1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HMC分为低糖组(5·5mmol·L-1D-葡萄糖)、高糖组(25mmol·L-1D-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19·5mmol·L-1甘露醇和5·5mmol·L-1D-葡萄糖),刺激24、72h后,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CT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将带有SGK1显性激活型突变体质粒(pIRES2-EGFP-S422DhSGK1,SD)和带有SGK1显性失活型突变体质粒(pIRES2-EGFP-K127NhSGK1,KN)分别瞬时转染HMC;同时,设空质粒(PIRES2-EGFP,FP)转染组和未转染组(NT)为对照。分别用低糖(LG,5·5mmol·L-1D-葡萄糖)和高糖(HG,25mmol·L-1D-葡萄糖)刺激24、72h后,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T-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和甘露醇组相比较,在高糖刺激下,HMC中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低糖环境下,转染SD的HMC与转染FP、NT组比较,其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转染KN的HMC与转染FP、NT组比较,其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高糖环境下转染SD的HMC与转染KN、转染FP、NT组比较,其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转染KN的HMC与转染FP、NT组比较,其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在DN中,高糖能促进HMC的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可以通过SGK1介导的信号通路来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加合成CTGF,这种新发现的信号通路,表明SGK1可能通过促进CTGF的合成来参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537例中重度癌痛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科 张弓 +3 位作者 谢丛华 周福祥 钟亚华 周云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85-1087,1092,共4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无对照研究,对537例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或口服止痛药无效等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的癌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每三天更换一次,并根据疼痛...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无对照研究,对537例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或口服止痛药无效等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的癌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每三天更换一次,并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至患者达到满意的效果。连续观察8周为有效病例,标准观察期为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强度,参考我国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观察与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记录其表现及发生时间和缓解时间及缓解原因。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一般1~3日疼痛迅速得到缓解。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均值为6.43±1.44,第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后观察,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01),第1周疼痛程度评分下降为2.38士2.30,有效率达87.94%,总有效率为96.80%。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1),疗效稳定。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头晕、呕吐、嗜睡等,长期使用大部不良反应出现耐受。其它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头痛、排尿困难、皮肤搔痒等,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未发生国际和国内报道过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事件。未出现身体依赖性或精神依赖性病例。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稳定,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大部不良反应出现耐受,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黄亚妮 龚彩凤 潘金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结直肠癌因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化疗已成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疗效不甚理想。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治... 结直肠癌因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化疗已成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疗效不甚理想。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西妥昔单抗在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多个层面上发挥着抗肿瘤作用,其作用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尤其是结直肠癌中。根据FOLFIR 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联合化疗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上述方案都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供选择的,每个方案各有利弊,有效率及适用指征略有不同。单药西妥昔单抗可用于耐受不了高强度化疗或已进行常规化疗后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目前有很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疗效预测指标如皮疹、EGFR表达、基因拷贝数(gene copy number,GCN)及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等,其中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多项临床试验证实KRAS基因检测可以预测西妥昔单抗的疗效并在临床上已开始应用。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找到敏感而特异的西妥昔单抗预后标志物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结直肠癌的一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晚期结直肠癌 预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协同转录因子Snail促进乳腺癌转移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阿丽 王全胜 +5 位作者 钟亚华 陈刚 奚玲 谢丛华 周云峰 马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nail是肿瘤转移重要的调节因子,但关于影响Snail调节作用的因素及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转录因子Snail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及可... 目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nail是肿瘤转移重要的调节因子,但关于影响Snail调节作用的因素及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转录因子Snail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乳腺上皮性癌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构建正义与反义Snail的腺病毒载体,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转移潜能;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及TGF-β1调节转录因子Snail表达过程中对MAPK、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TGF-β1、Snail均能使MCF-7细胞伪足增多、增长,细胞体外侵袭力增强,且两者有协同作用;TGF-β1可以刺激Snail及间质标记基因FN、MMP-2、RhoA蛋白表达,同时活化ERK、Akt且其活化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反义Snail能抑制TGF-β1对ER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TGF-β1通过增加Snail、FN、MMP-2、RhoA蛋白的表达和活化ERK、Akt信号通路而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增强;并且TGF-β1的这种作用能被反义Snail所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TGF—β1 SN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n 23 EX加速器附加锥形束CT图像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俊 徐利明 +2 位作者 刘晖 李炜澔 全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分析Varian 23 EX加速器附加KV X线锥形束CT(CBCT)在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均匀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安装在直线性加速器上的CBCT系统,在标准头/体部扫描条件下重复扫描体模,并将数据通过放疗网络传至计划系统及Matlab 7.0,利用Eclips计... 目的分析Varian 23 EX加速器附加KV X线锥形束CT(CBCT)在不同扫描条件下图像均匀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安装在直线性加速器上的CBCT系统,在标准头/体部扫描条件下重复扫描体模,并将数据通过放疗网络传至计划系统及Matlab 7.0,利用Eclips计划系统评价获取图像在x、y及z轴方向上的均匀性变化,并与传统扇形束CT(FBCT)扫描重建图像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BCT图像在标准头/体部扫描条件下,在三个轴向上均有良好的对称性和均匀性。在标准头部扫描方式下CT值的波动范围分别为:x轴±25 HU,y轴±30 HU,z轴±20 HU。在标准体部扫描模式下,CT值的波动范围略大。等中心横断面x,y轴方向上具有最佳的对称性和均匀性。相对于x,y轴方向,z轴具有更佳的对称性和均匀性。Bowtie滤过器能够明显减少模体散射线,可提高图像的均匀性。结论 Varian 23 EX加速器附加KV X线CBCT图像均匀度好,通过对CT值校正,CBCT可以用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体模 图像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1单抗增强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华 周福祥 王育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联合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单抗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人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并通过固相单抗包被法在体外扩增获得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γδT细胞联合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单抗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人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并通过固相单抗包被法在体外扩增获得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宫颈癌SiHa、HeLa细胞及其上清中Gal-1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γδT细胞联合Gal-1单抗对宫颈癌SiHa、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皮下注射SiHa细胞制备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型对照组(IgG1组)、γδT细胞组(γδT组)、Gal-1单抗组(Gal-1mAb组)及γδT细胞联合Gal-1单抗组(γδT+Gal-1 mAb组),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情况。结果:固相单抗包被法体外扩增后TCRγδ阳性γδT细胞比例达(91.2±1.2)%,SiHa、HeLa细胞及其上清中Gal-1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Gal-1 mAb组能够增强γδT细胞体外杀伤SiHa细胞[(68.1±3.0)%vs(48.7±3.8)%,P<0.05]和HeLa细胞[(79.4±5.6)%vs(48.3±6.5)%,P<0.05]的效率。裸鼠荷瘤30 d,γδT+Gal-1 mAb组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Gal-1单抗组[(31.3±9.1)vs(199.6±41.2)mm3,P<0.01]和γδT细胞组[(31.3±9.1)vs(85.6±45.1)mm3,P<0.05]。结论:Gal-1单抗能增强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ΓΔT细胞 半乳糖凝集素1 SIHA细胞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及进口长春瑞滨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弓 周云峰 伍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比较国产及进口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用国产 进口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共治疗 6 0例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国产组 2 4例 ,进口组 36例。结果 :CR +PR国产组和进口组分别为 5 0 .0 %和 5 2 .8% ;毒... 目的 :比较国产及进口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用国产 进口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共治疗 6 0例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国产组 2 4例 ,进口组 36例。结果 :CR +PR国产组和进口组分别为 5 0 .0 %和 5 2 .8% ;毒副作用以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为常见。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SGK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全胜 张晓丽 +4 位作者 张阿丽 王玉梅 邓安国 朱忠华 冯玉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C) 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ible kinase, SGK) 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5 5 mmol...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C) 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ible kinase, SGK) 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5 5 mmol/L D 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 -葡萄糖) 和甘露醇对照组(19. 5 mmol/L甘露醇和5. 5 mmol/L D 葡萄糖)。采用RT PCR 方法检测SGK1、SGK2 和SGK3 mRNA 的表达,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高糖及甘露醇刺激下, HMC中SGK1、SGK2和SGK3 mRNA及SGK1 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 05); 其中高糖上调SGK的表达明显高于甘露醇(P<0 .05)。结论 高糖能促进HMC的SGK1、SGK2 和SGK3mRNA及SGK1蛋白的表达, SGK1可能是高糖作用于HMC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中靶分子之一, 由它介导的高糖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糖皮质激素 诱导 激酶 SGK 高糖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活化ROCK/SLUG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阿丽 张弓 +5 位作者 彭晋 王全胜 马欢 钟亚华 周福祥 谢丛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0-686,共7页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加入ROCK的抑制剂Y27632,并转染含SLUG启动子的pGL3质粒与Renilla质粒。实验末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SLUG启动子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ot方法检测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T-1诱导SK-OV-3和CaOV3发生与EMT相一致的形态和基因变化,促进其细胞侵袭力;ET-1与内皮素A受体(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结合,促进转录因子SLUG的转录;ET-1促进ROCK及fibronectin的表达,同时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促进ET-1诱导的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增加。相反,ROCK抑制剂Y27632抑制ET-1对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促进作用;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上调SLUG基因转录启动子活性促进其转录,抑制E-cadherin的转录。相反,ROCK的抑制剂Y27632抑制SLUG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ET-1通过活化ROCK/SLUG通路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内皮素A受体 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人卵巢癌 ROCK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元忠 谢丛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分析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重点分析其骨膜反应的部位、形态及范围。结果39例中24例出现骨膜反应,在平片上8例位于干骺端的两侧,CT... 目的分析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重点分析其骨膜反应的部位、形态及范围。结果39例中24例出现骨膜反应,在平片上8例位于干骺端的两侧,CT上见环绕骨皮质周围,较广泛。5例骨膜反应与皮质断裂处有一间隔距离;3例位于皮质断裂处的对侧。5例骨膜反应很广泛,在CT上呈不规则的广泛花边状改变。7例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成软骨细胞瘤骨膜反应广泛,形态多样,与病灶部位及病灶的良性形态不相称;这一征象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软骨细胞瘤 骨膜反应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在糖尿病小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全胜 张阿丽 +5 位作者 谢纪文 刘建国 李仁康 冯玉锡 邓安国 朱忠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索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脏病变进程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erum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 1,SGK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DM模... 目的探索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脏病变进程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erum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 1,SGK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DM模型,设DM组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在DM模型1、3、4、6和12周时,检测肾重指数、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SGK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SGK1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皮质中肾小球的SG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从第1周末起到第12周末DM组小鼠肾重指数、血糖和HbA1c均显著增加;第1周末肾皮质SGK1 mRNA和蛋白以及肾小球中SGK1蛋白的表达即开始上调,到第4周末肾皮质SGK1 mRNA和蛋白表达达到顶峰,第6周至第12周仍有较高表达。结论随DM肾脏病变发展,肾皮质及肾小球中SGK1持续高表达,进一步提示它在DM肾脏病变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糖尿病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肉芽肿和原发于Waldeyer's环中线淋巴瘤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涤 周云峰 伍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肉芽肿 Wldeyer's环中线淋巴瘤 临床比较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变构及其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房明浩 纪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16-820,共5页
组蛋白变构是参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染色质的打开与基因的活化有关,而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可以导致染色质表达的活化或抑制,其中最主要的是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组蛋白去乙酰化。... 组蛋白变构是参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染色质的打开与基因的活化有关,而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可以导致染色质表达的活化或抑制,其中最主要的是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抑制剂分为4类:短链脂肪酸、异羟肟酸、环状四肽和苯酰胺类,它们的抑制机制各不相同。多种临床Ⅰ/Ⅱ期实验证明这些抑制剂对于包括白血病在内的恶性血液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低毒。HDAC抑制剂与DNA去甲基化药物联用可以使转化细胞DNA甲基化降低、组蛋白乙酰化升高和抑癌基因恢复表达。作为表观遗传学重要组成的组蛋白乙酰化以及相应的HDAC抑制剂治疗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乐观前景。本文对组蛋白变构的机制、HDAC抑制剂及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液系统 组蛋白 化学变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抗生素外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曲娟 方婷婷 董莎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方法。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穿刺点局部,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方法。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穿刺点局部,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穿刺点局部。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疗效显著,且可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感染 抗生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