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的研究
1
作者 郑芳 周新 +2 位作者 严明 叶水清 刘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建立了微量材料 (1μgRNA)系列性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minimal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 ,miniSAGE) ,并用miniSAGE技术对冠心病 (coronaryarterydisease ,CAD)患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合成了两个高质量的S... 建立了微量材料 (1μgRNA)系列性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minimal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 ,miniSAGE) ,并用miniSAGE技术对冠心病 (coronaryarterydisease ,CAD)患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合成了两个高质量的SAGE库 ,比较了两个库的SAGE标签 ,为CAD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表达异常基因的资料 .从而为后续分离与CAD发病相关的新基因打下了基础 .miniSAGE技术是一种有力的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可用于微量RNA (1μg)材料的基因表达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材料 系列性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冠心病 成纤维细胞 多因素复杂疾病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
2
作者 郑芳 周新 +3 位作者 叶水清 严明 李霞 郭清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验证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与Northern杂交技术对运用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达(SAGE)技术建立的两个SAGE标签库(JT与WY)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管家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 目的验证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与Northern杂交技术对运用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达(SAGE)技术建立的两个SAGE标签库(JT与WY)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管家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肌动蛋白(β-actin)的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比较了在JT库中表达水平比在WY库中高8倍的JT8标签对应基因的表达。结果RT-PCR与Northern杂交的结果与SAGE技术的研究结果一致,SAGE标签JT8对应基因在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减低。结论SAGE实验的研究方法是可靠的,其实验结果也是可信的,JT8基因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降低。SAGE实验的研究数据可以为将来进一步寻找新的致病基因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JT8 基因表达 印迹法 RNA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3
作者 韩露 田沺 周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9期15-17,共3页
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细胞的遗传物质,当基因发生异常时,细胞随之发生癌变。基因的研究是肿瘤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基因 肿瘤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体外对大鼠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伍仕敏 叶平 +3 位作者 周新 王琼 罗成华 刘永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 (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在体外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 ,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 ,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细胞。采用RT PCR法检测心肌肥大...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 (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在体外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 ,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 ,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细胞。采用RT PCR法检测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 (ANP)和脑钠肽(BNP)的mRNA表达 ,以MTT比色法和3 H TdR参入实验检测非心肌细胞增殖情况 ,以3 H 亮氨酸参入实验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 ,并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 肥大模型出现后 ,心肌细胞表面积、ANP和BNP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合成速率增加 ;非心肌细胞增殖活跃 ,但ANP和BNP的mRNA表达没有变化。吡格列酮可以逆转这些变化 ,同时下调非心肌细胞的ANP和BNP的mRNA表达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吡格列酮体外对大鼠心肌肥大有改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心肌肥大 ANP 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维 叶平 +5 位作者 周新 伍仕敏 盛莉 陈静 韩春光 刘永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肥大...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肥大模型组,吡格列酮组(51、0、20μmol/L)。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以及PPARγ的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后,心肌细胞表面积、ANP、BNP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合成速率增加;IL-1β,IL-6,MMP2,MMP9的mRNA表达也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下降。吡格列酮可以逆转心肌细胞肥大,下调ANP、BNP和炎性细胞因子及MMPs的mRNA表达,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吡格列酮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与西药对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洁 曾慧 郑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分析正清风痛宁(盐酸青藤碱)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正清风痛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zhengqingfengtongning"、"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目的分析正清风痛宁(盐酸青藤碱)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正清风痛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zhengqingfengtongning"、"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nee osteoarthritis"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是1990年—2014年11月。整理完数据后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随机对照实验,共930例患者。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使用正清风痛宁组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组(OR=1.93,P<0.000 1);同时,结合亚组分析的数据表明,无论正清风痛宁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西药使用,其效果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组(OR=1.86,P=0.02;OR=1.98,P=0.002);然而对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6个月远期结局使用正清风痛宁组和单独用西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OR=1.64,P=0.10)。结论使用正清风痛宁医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但是对于6个月的远期结局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正清风痛宁 随机对照实验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影响HepG-2细胞PAI-1表达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贺艳丽 叶平 +3 位作者 周新 方红 王琼 刘永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 - 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RT -PCR法检测PAI- 1mRNA水平 ;构建两个含不同片段缺失的PAI- 1启动子序列控制表达的氯霉素转移乙酰酶... 目的 :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 - 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RT -PCR法检测PAI- 1mRNA水平 ;构建两个含不同片段缺失的PAI- 1启动子序列控制表达的氯霉素转移乙酰酶 (CAT)报告基因质粒 ,转染HepG - 2细胞 ,ELISA法检测CAT表达量。结果 :油酸、亚油酸诱导下HepG - 2细胞PAI- 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表达质粒 (PPARα -pSG5 )PAI- 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 ;转染NF -κB样蛋白结合序列缺失的重组质粒 ,亚油酸诱导下PAI- 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 ,而转染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缺失的重组质粒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增强HepG - 2细胞PAI- 1mRNA表达及活性 ;PPARα可能是其上调PAI- 1表达所涉及的转录因子之一 ,且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在该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可能并不涉及NF -κB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不饱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宫颈癌细胞干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毅 丁妍 +1 位作者 于爱清 严世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对宫颈癌细胞干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HeLa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标志基因CD133和Nanog,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贴壁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B... 目的:研究自噬对宫颈癌细胞干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分离HeLa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标志基因CD133和Nanog,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贴壁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B的表达情况;贴壁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平衡盐溶液EBSS饥饿处理4 h和8 h后,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B表达,实时细胞检测系统检测野生型和饥饿处理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阻断宫颈癌贴壁细胞和干细胞的自噬后,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B表达,实时细胞检测系统检测野生型和自噬抑制剂处理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降低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通过实时细胞检测系统检测野生型和Beclin1突变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基础水平下,HeLa肿瘤干细胞比HeLa贴壁细胞自噬水平高。饥饿诱导处理后,HeLa肿瘤干细胞和HeLa贴壁细胞自噬水平均增高,均在4 h最强,8 h后有所减弱,且HeLa肿瘤干细胞在饥饿诱导各时间点均比HeLa贴壁细胞强;HeLa细胞饥饿处理4 h和8 h后增殖能力均有所下降,8 h下降更明显。应用3-MA后,HeLa肿瘤干细胞和HeLa贴壁细胞自噬均减弱,且HeLa贴壁细胞自噬减弱更为明显;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减弱。Beclin1突变后HeLa细胞较野生型HeLa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结论:自噬参与维持宫颈癌HeLa细胞的干性。同时,自噬也能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基因打靶扰乱自噬关键基因(如Beclin1或LC3B等)而改变宫颈癌细胞自噬水平可为宫颈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宫颈癌干细胞 BECLIN1 LC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对人肝瘤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静 叶平 +5 位作者 刘永学 袁广胜 杨维 韩春光 吴芳明 贺艳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人肝瘤细胞株(HepG2)细胞1型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非诺贝特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4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由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至+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体外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非诺贝特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还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当转染质粒含有PAI-1启动子序列-636^+17、-449^+17-、276^+17 bp 3个片段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非诺贝特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可以抑制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非诺贝特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脂芬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基因表达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突变位点及其蛋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一芳 邱雪平 郑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筛查一个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MLH1基因突变并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提取样本c DNA后进行MLH1、MSH2基因外显子测序;利用Poly Phen-2、Anthe_2000、swiss model PDB viewer等工具进行突变位点与蛋... 目的:筛查一个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MLH1基因突变并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提取样本c DNA后进行MLH1、MSH2基因外显子测序;利用Poly Phen-2、Anthe_2000、swiss model PDB viewer等工具进行突变位点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结果:检出MLH1基因c.C350T,p.Thr117Met的新突变;分析得出突变型蛋白的疏水性有所升高;突变型蛋白结构突变处侧链缺失,该位点氨基酸与相邻氨基酸形成的氢键也发生了变化。结论:该家系位点突变可能造成MLH1蛋白结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HNP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基因突变 蛋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
11
作者 彭剑虹 黄伏生 +5 位作者 刘焰 柴红燕 李黎 龚淑贤 陈丹 周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为寻找疾病相关基因,通过随访调查、体检、病理检查等手段,发现了一眼外肌纤维化家系4代中有15人患有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主要表现先天性上眼睑下垂、下颌上举、头后仰、双眼固定下转位和被动牵拉实验阳性,眼外肌病理检查结果为肌纤维... 为寻找疾病相关基因,通过随访调查、体检、病理检查等手段,发现了一眼外肌纤维化家系4代中有15人患有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主要表现先天性上眼睑下垂、下颌上举、头后仰、双眼固定下转位和被动牵拉实验阳性,眼外肌病理检查结果为肌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所有阳性体征者除眼球运动限制程度有区别外,其他眼部症状基本相同。遗传分析表明,该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家系可作为寻找眼外肌纤维化疾病相关基因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纤维化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浆型磷脂酶A_2介导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 周新 +3 位作者 汪炳华 陈丽达 张冀 曹金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5,共6页
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凋亡以及胞浆型磷脂酶A2 (cPLA2 )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 H 花生四烯酸 (3 H AA)预标法测... 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凋亡以及胞浆型磷脂酶A2 (cPLA2 )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 H 花生四烯酸 (3 H AA)预标法测定PLA2 活性 ;蛋白质印迹检测cPLA2 磷酸化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MM LDL (10 0~ 30 0mg/L)作用后的HUVECs呈现凋亡典型的形态特征 ,凋亡率随MM LDL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MM LDL能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 ,cPLA2 的活化及磷酸化 .15 μmol/LAACOCF3 和 5mmol/LEGTA在抑制cPLA2 活性的同时 ,部分抑制MM LDL诱导的HUVECs凋亡 .加入外源性AA (5 0 μmol/L)能逆转AACOCF3 引起的凋亡抑制 .结果提示 ,cPLA2 参与了MM LDL诱导HUVECs凋亡的信号传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花生四烯酸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胞浆型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EB病毒载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冉若曦 肖梦瑶 +1 位作者 黎安玲 刘松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 目的探讨HB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在HBV相关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487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EBV感染者194例(39. 8%)。分别按照EBV DNA拷贝数(≥400 IU/m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及肝病进程分组(CHB组、肝硬化组、HCC组),比较组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 DNA拷贝数在CHB组患者中高于肝硬化和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417,P=0. 017; t=3. 258,P=0. 001),而EBV DNA拷贝数在HCC患者中有高于CHB和肝硬化患者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161,P=0. 315); Child-Pugh分级排除肝功能影响后,A级患者HCC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和肝硬化组(t=2. 062,P=0. 041; t=2. 615,P=0. 010),C级患者肝硬化组EBV DNA拷贝数高于CHB组(t=2. 647,P=0. 072)。双重感染特异性临床变化指标有ALT/AST、Glb、淋巴细胞百分数。结论 HCC患者EBV载量升高,可能与HBV共同参与了肝脏疾病的进展,动态定量检测HBV感染者EBV DNA对早期干预肝病进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疱疹病毒4型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的连锁分析及突变筛查
14
作者 张进 严明 +1 位作者 宋贵波 郑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背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目前已确定的致病基因较多,确定患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是进行基因治疗的基础。目的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的一个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目前已确定的致病基因较多,确定患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是进行基因治疗的基础。目的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的一个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此家系的5代21名成员纳入研究,包括12例ADRP患者和9名表型正常者。12例患者进一步接受中心视野、间接检眼镜、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对22个已知的ADRP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点进行连锁分析,以确定该家系与疾病连锁的染色体区域,随后对该区域附近的候选基因视紫红质(RHO)进行直接测序评估其突变情况。结果间接检眼镜检查该家系先证者眼底表现符合原发性RP表现,EOG和ERG表现为波形记录不到,视野呈向心性缩小。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D3S1292连锁,在0:0.0时得到最大优势对数(LOD)值为3.6671。候选的RHO基因直接测序结果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第53位密码子的第2个核苷酸均出现了C→G的突变,致其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精氨酸(Pr053Arg),而该家系正常成员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RHO基因的错义突变Pr053Arg与RP疾病出现共分离现象,可确定为该ADRP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遗传 连锁分析 基因突变 视紫红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