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多维度干预降低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琼梅 邓莉 陈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结局分类(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降低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结局分类(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降低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基于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情况、压力性损伤分期、疼痛、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损伤发生率及损伤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损伤部位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压力性损伤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1 d,2 d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在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缓解术后疼痛,且患者术中舒适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 长时间侧卧位脊柱手术 压力性损伤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外序贯八段锦锻炼联合归脾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晨汐 王华乔 +3 位作者 李亚时 张敏 刘潇 王文书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观察院内外序贯八段锦锻炼联合归脾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0例。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西药组予艾司西酞普兰,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院内外序贯八段锦锻炼联合归脾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40例。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西药组予艾司西酞普兰,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予归脾汤、院内外序贯八段锦锻炼。治疗前后评价三组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心功能、免疫炎症指标。统计6月内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评价心功能、抑郁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气喘、心悸、乏力、抑郁善忧、失眠方面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HAMD评分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LVEF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LVESD、LVEDD均低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均<0.05)。联合组Treg、Th17、Th17/Treg、TNF-α,IL-6均低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均<0.05)。入组6月内,联合组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低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联合组心功能及抑郁疗效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均<0.05)。结论院内外序贯八段锦锻炼联合归脾汤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抑郁状态,调节免疫炎症因子,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锻炼 八段锦 归脾汤 心力衰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对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胡冬 陶利 柳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pecific)]以及术后6 h,24 h,72 h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MQ-Specifi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GCQ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能够有效缩短AC患者LC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以及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 加速康复理念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流程图优化在静脉曲张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4
作者 段谷雨 胡冬 +3 位作者 阳凡 柳敏 杨晓雪 陈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价值流程图优化在静脉曲张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静脉曲张手术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价... 目的:探讨价值流程图优化在静脉曲张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静脉曲张手术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价值流程图优化的术前准备流程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停顿时间)、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心理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停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CMQ中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和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价值流程图优化的术前准备流程用于静脉曲张手术前准备中,可缩短术前准备和术中停顿时间,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流程图优化 术前准备流程 静脉曲张手术 应激反应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一平 陈四清 陈红 《内科》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收集...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38.78%。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有糖尿病史例数比例、有高血压史例数比例、有高脂血症史例数比例、有肝硬化例数比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高TAG水平、肝硬化、高MELD评分均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较为常见,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高TAG水平、肝硬化、MELD评分均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抗病毒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婉莹 张齐娟 +3 位作者 段婉娥 余晗 吴赛 刘正茂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包括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维普(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3—2023年,纳入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包含1329例患者,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OR=5.23,95%CI:3.28,8.34,P<0.001)、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MD=5.01,95%CI:4.05,5.97,P<0.001)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ADL)(MD=11.58,95%CI:4.68,18.49,P=0.001),降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MD=-0.33,95%CI:-0.47,-0.19,P<0.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外侧突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治及预后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超群 董胜男 +2 位作者 李绪贵 孟乘飞 凌泽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89-93,共5页
距骨外侧突骨折(FLPT)在所有骨折类型中占比较低,容易漏诊或误诊。FLPT损伤机制多样,足部背屈、内翻、外翻、外旋、轴向撞击等都可导致。FLPT常用的分型方法包括Hawkins分型、McCrory-Bladin分型、Boack分型、Tinner-Sommer分型以及最... 距骨外侧突骨折(FLPT)在所有骨折类型中占比较低,容易漏诊或误诊。FLPT损伤机制多样,足部背屈、内翻、外翻、外旋、轴向撞击等都可导致。FLPT常用的分型方法包括Hawkins分型、McCrory-Bladin分型、Boack分型、Tinner-Sommer分型以及最新的张英泽分型。临床上对FLPT的诊断首选X线检查,但由于足部副骨和骨赘较为常见,在X线片上与其他骨折鉴别困难,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通过CT检查进行判断。FLPT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骨块切除和关节融合等。大部分患者FLPT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并且随着关节镜技术日益成熟,患者预后优良率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折 距骨外侧突骨折 Hawkins分型 X线检查 CT检查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雷震 叶丽 杨晶晶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n=92)及轻比重单侧腰麻(HUSA)组(n=86)。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52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匹配序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及多巴胺平均用量均显著低于HUSA组(均P<0.05)。联合阻滞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摆侧卧位(T1)、术后12h及术后24h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低于HUSA组,切皮(T2)及术毕(T4)时点疼痛VAS分别高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0~24 h及术后24~48 h吗啡用量分别小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MAP小于HUSA组(P<0.05),手术开始30 min(T3)、T4时点大于HUSA组(P<0.05)。联合阻滞组T2、T3、T4时点MAP均较进入手术室(T0)时点下降(P<0.05);HUSA组T1时点MAP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3、T4时点MAP均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HR小于HUSA组(P<0.05)。HUSA组T1时点HR较T0显著升高(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h血糖与血浆皮质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手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骶丛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的个性化精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9
作者 徐维 熊惠芬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的个性化精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取个性化精...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的个性化精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取个性化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功能障碍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开展个性化精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缓解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管狭窄手术 个性化精细护理 功能障碍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护理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雅萍 胡冬 +3 位作者 阳凡 柳敏 岳红霞 杨晓雪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2例行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4C延续性...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2例行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GSES)]、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量表(SCSQ)]、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改善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SES明显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SQ消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积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大隐静脉患者微创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延续性护理模式 大隐静脉曲张 微创 自我效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理念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11
作者 林慧 张寒 +2 位作者 刘利芳 王思乐 谭露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在腰椎管狭窄症(LSS)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LSS行腰椎管手术的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在腰椎管狭窄症(LSS)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LSS行腰椎管手术的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理念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腰背肌群功能、腰椎功能、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腰背屈伸比(F/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理念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背肌群障碍,促进腰背功能康复,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前馈控制理念 核心稳定训练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董妍 夏林智 高振虎 《巴楚医学》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8.13±2.42) min vs (11.26±3.34) min]、住院时间[(7.44±2.28)天vs (10.82±2.31)天]及血浆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6.76±1.23)天vs (8.39±2.27)天]均显著缩短(均P<0.05)。麻醉后6 h,观察组患者PT[(12.47±0.92) s vs (13.35±0.84) s]、APTT[(29.56±1.49) s vs (33.15±1.79)s]降低,D-D[(1.75±0.47)μg/mL vs (1.33±0.45)μg/mL]及FIB[(5.13±1.05) g/mL vs (4.56±1.04) g/mL]均升高(均P<0.05)。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Aβ[(532.26±119.85)μg/L vs (789.67±135.48)μg/L]、Tau[(76.83±8.68) ng/L vs (89.28±9.56) ng/L]及P-Tau[(82.23±9.31) pg/mL vs (91.44±9.72) pg/mL]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凝血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毛春桃 沈荣 《巴楚医学》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腰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的157例OVC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合并腰背痛,分为疼痛组(n=33)和非疼痛组(n=124...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腰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的157例OVC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合并腰背痛,分为疼痛组(n=33)和非疼痛组(n=12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研究OVCF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骨密度(BMD)、胸腰筋膜损伤、骨水泥渗漏、椎体裂隙征及自我能效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D<-3.50 g/cm^(3)(OR=5.046,95%CI:1.869, 13.624)、存在椎体裂隙征(OR=6.764,95%CI:2.501, 18.289)、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2.935,95%CI:1.121, 7.687)、存在骨水泥渗漏(OR=3.289,95%CI:1.264, 8.559)及自我能效感低(OR=4.140,95%CI:1.499, 11.436)是影响OVCF患者术后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的BMD<-3.50 g/cm^(3)、合并胸腰筋膜损伤、存在骨水泥渗漏及椎体裂隙征、自我能效感低是OVCF患者PVP术后腰背痛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腰背痛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妍 夏林智 杨杰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62±0.75 min vs 7.89±0.86 min)及完全阻滞时间(8.76±0.92 min vs 10.81±1.52 min)均明显缩短,且镇痛维持时间延长(615.67±70.13 min vs 558.39±60.06 min)(均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效果显著,复合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家庭支持康复管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晏敏 陈霞 +1 位作者 彭亚文 尤明玮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CCM)联合家庭支持康复管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高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为...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CCM)联合家庭支持康复管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高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开展为期6个月的CCM联合家庭支持康复管理。比较2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干预期间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助步器辅助步行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组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经对比,均为干预后较高(P均<0.05);干预后,组间HHS和ESCA评分经对比,观察组均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CCM联合家庭支持康复管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改善其髋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和压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协同护理模式 家庭支持康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OTC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陈龙 石震 +4 位作者 王小阵 席金涛 王小娟 邓莉 鲁齐林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OTCF伴非轴性痛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KP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PKP)各2... 目的: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OTCF伴非轴性痛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KP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PKP)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胸背肋间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患者满意度测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月、3月胸背肋间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2.72±1.04 vs 3.36±1.13)及术后1周(2.44±0.94 vs 2.96±1.1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天(92%vs 68%)及术后1周(100%vs 84%)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OTCF患者术后早期非轴性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 胸椎旁神经阻滞 非轴性痛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胸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17
作者 阳凡 何曦 +1 位作者 方清 陈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理念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DVT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FIB和D-D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能显著降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血栓防治小组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罗琳 曹珊花 傅文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0期142-144,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华西心晴指数量表评分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 目的调查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华西心晴指数量表评分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探究影响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情绪状态的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情绪状态异常,发生率为10.83%;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情绪状态异常分别有8例、3例和2例,占比分别为61.54%、23.08%和15.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距骨折发生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视觉模拟法评分和催眠药物使用情况不同的患者,其华西心晴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距骨折发生时间>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5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3分均是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情绪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情绪状态异常的发生率偏高,且患者的情绪状态与年龄、距骨折发生时间、睡眠质量及疼痛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情绪状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和尿蛋白与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宋薇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目的:分析成年体检人群血清尿酸(SUA)水平和尿蛋白与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成年体检人群1528例,依据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分为肾功能减退组与非肾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U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 目的:分析成年体检人群血清尿酸(SUA)水平和尿蛋白与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成年体检人群1528例,依据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分为肾功能减退组与非肾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U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肾小球滤过率(GFR)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肾功能减退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SUA水平与尿蛋白阳性相关性。结果:肾功能减退组年龄、糖尿病占比、SU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及SUA是肾功能减退主要危险因素(P<0.05);SUA水平与尿蛋白阳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年体检人群SUA是肾脏功能减退危险因素,且与尿蛋白阳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血清尿酸 尿蛋白 肾脏功能减退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