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8.13±2.42) min vs (11.26±3.34) min]、住院时间[(7.44±2.28)天vs (10.82±2.31)天]及血浆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6.76±1.23)天vs (8.39±2.27)天]均显著缩短(均P<0.05)。麻醉后6 h,观察组患者PT[(12.47±0.92) s vs (13.35±0.84) s]、APTT[(29.56±1.49) s vs (33.15±1.79)s]降低,D-D[(1.75±0.47)μg/mL vs (1.33±0.45)μg/mL]及FIB[(5.13±1.05) g/mL vs (4.56±1.04) g/mL]均升高(均P<0.05)。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Aβ[(532.26±119.85)μg/L vs (789.67±135.48)μg/L]、Tau[(76.83±8.68) ng/L vs (89.28±9.56) ng/L]及P-Tau[(82.23±9.31) pg/mL vs (91.44±9.72) pg/mL]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62±0.75 min vs 7.89±0.86 min)及完全阻滞时间(8.76±0.92 min vs 10.81±1.52 min)均明显缩短,且镇痛维持时间延长(615.67±70.13 min vs 558.39±60.06 min)(均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效果显著,复合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OTCF伴非轴性痛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KP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PKP)各2...目的: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OTCF伴非轴性痛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KP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PKP)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胸背肋间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患者满意度测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月、3月胸背肋间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2.72±1.04 vs 3.36±1.13)及术后1周(2.44±0.94 vs 2.96±1.1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天(92%vs 68%)及术后1周(100%vs 84%)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OTCF患者术后早期非轴性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8.13±2.42) min vs (11.26±3.34) min]、住院时间[(7.44±2.28)天vs (10.82±2.31)天]及血浆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6.76±1.23)天vs (8.39±2.27)天]均显著缩短(均P<0.05)。麻醉后6 h,观察组患者PT[(12.47±0.92) s vs (13.35±0.84) s]、APTT[(29.56±1.49) s vs (33.15±1.79)s]降低,D-D[(1.75±0.47)μg/mL vs (1.33±0.45)μg/mL]及FIB[(5.13±1.05) g/mL vs (4.56±1.04) g/mL]均升高(均P<0.05)。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Aβ[(532.26±119.85)μg/L vs (789.67±135.48)μg/L]、Tau[(76.83±8.68) ng/L vs (89.28±9.56) ng/L]及P-Tau[(82.23±9.31) pg/mL vs (91.44±9.72) pg/mL]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4月就诊的15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麻醉),每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62±0.75 min vs 7.89±0.86 min)及完全阻滞时间(8.76±0.92 min vs 10.81±1.52 min)均明显缩短,且镇痛维持时间延长(615.67±70.13 min vs 558.39±60.06 min)(均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效果显著,复合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文摘目的:观察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OT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OTCF伴非轴性痛患者根据术中是否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PKP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PKP)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胸背肋间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患者满意度测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周、1月、3月胸背肋间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2.72±1.04 vs 3.36±1.13)及术后1周(2.44±0.94 vs 2.96±1.11)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天(92%vs 68%)及术后1周(100%vs 84%)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KP联合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OTCF患者术后早期非轴性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