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树杂交种金玫瑰在武夷山市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国英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0,共2页
1998年至2015年金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在武夷山市进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以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对照种,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近三年对金玫瑰的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春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提高了26...
1998年至2015年金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在武夷山市进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以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对照种,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近三年对金玫瑰的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春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提高了26.03%和11.94%,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属高产类型品种;②制作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耐冲泡,内质优于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③春茶开采期早,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提早了约10d、12d,属早生种;④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与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相当。综合鉴定表明,乌龙茶新品种金玫瑰经济性状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市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区域试验
乌龙茶
开采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稻新组合全优3301在武夷山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新珠
李顺和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全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全丰A为母本、闽恢33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合在武夷山市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具有株叶形态好、丰产稳产性好、品质较优、适应性广、抗...
全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全丰A为母本、闽恢33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合在武夷山市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具有株叶形态好、丰产稳产性好、品质较优、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点,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全优3301
特征特性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杨燕凌
方金铜
黄添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44-947,共4页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 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0.08%,KCl0.05%,MgSO.47H2O0.05%,FeSO4.7H2O0.003%,MnSO4.7H2O0.00...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 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0.08%,KCl0.05%,MgSO.47H2O0.05%,FeSO4.7H2O0.003%,MnSO4.7H2O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
34
4
作者
徐邢燕
陈思
+7 位作者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28,共7页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茶
PH值
电导率
色差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烘焙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5
作者
项应萍
徐邢燕
+3 位作者
刘国英
魏子淳
林冬纯
郝志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乌龙茶烘焙技术原理以及不同烘焙工艺与方法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乌龙茶烘焙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乌龙茶烘焙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
[目的]为深入了解乌龙茶烘焙技术原理以及不同烘焙工艺与方法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乌龙茶烘焙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乌龙茶烘焙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烘焙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结论]应用现代烘焙技术达到炭焙茶所拥有的优良品质是目前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烘焙技术
烘焙作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酸酶phy A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6
作者
黄添孙
骆旭添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3期255-257,共3页
通过PCR从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Y49基因组中扩增出植酸酶phyA基因,将其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纯化重组酶并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质分子量约...
通过PCR从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Y49基因组中扩增出植酸酶phyA基因,将其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纯化重组酶并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1kDa。植酸酶基因表达产物的理论值为50kDa,说明该植酸酶在酵母中有一定程度的糖基化。最后测定了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且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植酸酶
毕赤酵母GS-1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优明占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新珠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0-31,共2页
该文介绍了赣优明占在武夷山市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其中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移栽、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赣优明占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莲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生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167-167,171,共2页
介绍白莲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其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白莲
斜纹夜蛾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祥进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9-20,共2页
2010~2012年武夷山市引进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介绍了该组合在武夷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浙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香优2号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王祥进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总结了川香优2号引进试种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提出该组合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采用垄畦栽培;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头季稻后期青枝腊秆;适时收割,合理留桩;综合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再生稻
川香优2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杂交种金玫瑰在武夷山市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国英
机构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0,共2页
文摘
1998年至2015年金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在武夷山市进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以福建水仙和肉桂为对照种,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近三年对金玫瑰的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春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提高了26.03%和11.94%,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属高产类型品种;②制作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耐冲泡,内质优于对照种武夷肉桂、福建水仙。③春茶开采期早,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提早了约10d、12d,属早生种;④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与对照种福建水仙、武夷肉桂相当。综合鉴定表明,乌龙茶新品种金玫瑰经济性状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市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区域试验
乌龙茶
开采期
产量
品质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稻新组合全优3301在武夷山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新珠
李顺和
机构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武夷山市
种子管理站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摘
全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全丰A为母本、闽恢33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合在武夷山市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具有株叶形态好、丰产稳产性好、品质较优、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点,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全优3301
特征特性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杨燕凌
方金铜
黄添孙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44-947,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N009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J0243
+1 种基金
X0750005)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A07059)资助
文摘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 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0.08%,KCl0.05%,MgSO.47H2O0.05%,FeSO4.7H2O0.003%,MnSO4.7H2O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mL-1。
关键词
植酸酶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
液体
Keywords
Phytase, Strain screening,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分类号
TQ925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
34
4
作者
徐邢燕
陈思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
研究
院园艺植物生物学与代谢组学中心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
农业
农村厅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28,共7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
+3 种基金
闽农综[2019]114号)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专项(2013-51)
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经费项目(102/71201801101)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610)。
文摘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武夷肉桂茶
PH值
电导率
色差
滋味物质
Keywords
Wuyi Rougui tea
pH
conductivity
color parameters
taste compounds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烘焙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5
作者
项应萍
徐邢燕
刘国英
魏子淳
林冬纯
郝志龙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建设项目(NYT2017001)
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专项(102/71201801101)
文摘
[目的]为深入了解乌龙茶烘焙技术原理以及不同烘焙工艺与方法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乌龙茶烘焙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乌龙茶烘焙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烘焙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结论]应用现代烘焙技术达到炭焙茶所拥有的优良品质是目前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
乌龙茶
烘焙技术
烘焙作用
品质
Keywords
oolong tea
baking technology
the role of baking
quality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酸酶phy A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6
作者
黄添孙
骆旭添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平市政府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3期255-257,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N0094)
福建省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
文摘
通过PCR从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Y49基因组中扩增出植酸酶phyA基因,将其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纯化重组酶并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1kDa。植酸酶基因表达产物的理论值为50kDa,说明该植酸酶在酵母中有一定程度的糖基化。最后测定了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且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关键词
黑曲霉
植酸酶
毕赤酵母GS-115
分类号
Q78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优明占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新珠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0-31,共2页
文摘
该文介绍了赣优明占在武夷山市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其中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移栽、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赣优明占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Keywords
Semilate hybrid rice
Ganyoumingzhan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ve technique
分类号
S511.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莲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生兴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167-167,171,共2页
文摘
介绍白莲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其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白莲
斜纹夜蛾
发生
防治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祥进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9-20,共2页
文摘
2010~2012年武夷山市引进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介绍了该组合在武夷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浙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Keywords
Hybrid rice
Zhongzheyou No.8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香优2号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王祥进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摘
总结了川香优2号引进试种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提出该组合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采用垄畦栽培;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头季稻后期青枝腊秆;适时收割,合理留桩;综合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再生稻
川香优2号
栽培技术
Keywords
Ratoon rice
Chuanxiangyou No. 2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树杂交种金玫瑰在武夷山市区域试验报告
刘国英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杂交稻新组合全优3301在武夷山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王新珠
李顺和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杨燕凌
方金铜
黄添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徐邢燕
陈思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乌龙茶烘焙技术研究进展
项应萍
徐邢燕
刘国英
魏子淳
林冬纯
郝志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植酸酶phy A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黄添孙
骆旭添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赣优明占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王新珠
《福建农业科技》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白莲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刘生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祥进
《福建农业科技》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川香优2号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祥进
《福建农业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