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静 陈智明 林荆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4期82-84,共3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是我国长久以来坚持的战略国策。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农业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着时代发展的必要性。作为现代化农业发...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都是我国长久以来坚持的战略国策。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农业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着时代发展的必要性。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农业植物保护新技术所能起到的作用重要且关键,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是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植物保护新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思路、应用形式与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植物保护新技术 重要作用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功能研究
2
作者 刘媛 姜欣怡 +4 位作者 商洛华 张丽娜 欧达 陈智明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9,共13页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其肠道内栖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肠道共生菌对宿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宿主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营养代谢、免疫防御、植物与昆虫互作调节以及帮助宿主降解有毒或有害物质等生理过程中发...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其肠道内栖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肠道共生菌对宿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宿主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营养代谢、免疫防御、植物与昆虫互作调节以及帮助宿主降解有毒或有害物质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其肠道共生菌组成在种内和种间呈现显著的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全球学者对鳞翅目肠道共生菌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本文以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综合阐述了鳞翅目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传播方式、驱动因素及生物学效应,旨在为揭示鳞翅目昆虫与肠道共生菌的互作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害虫治理及肠道共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农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肠道共生菌 微生物多样性 驱动因素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芒苋的形态鉴定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真 郭静 +4 位作者 林谷园 虞赟 陈智明 严飞 伏建国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长芒苋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给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降低物种多样性。本文对长芒苋的重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总结了长芒苋的分布、危害、入侵机制和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 长芒苋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给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降低物种多样性。本文对长芒苋的重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总结了长芒苋的分布、危害、入侵机制和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长芒苋的形态鉴定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入侵杂草 形态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性植物墙藜的入侵风险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泽燕 虞赟 +6 位作者 左然玲 伏建国 李敏 邓真 林谷园 季琴琴 翟会锋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墙藜为全球广泛分布性杂草,中国未见分布报道。研究其入侵风险,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方法】根据墙藜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墙藜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 【目的】墙藜为全球广泛分布性杂草,中国未见分布报道。研究其入侵风险,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方法】根据墙藜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墙藜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建立墙藜入侵风险评估的定量指标体系。【结果】计算出风险值R为2.05,属于高风险入侵生物。【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应将墙藜列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为相关部门制定墙藜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藜 风险评价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耳中17种杀虫剂残留 被引量:7
5
作者 姚清华 李捷 +1 位作者 林虬 颜孙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建立了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耳中17种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50+50,V/V)提取,采用500 mg无水MgSO 4、1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50 mg石墨化炭黑(GCB)吸附净化,以SH-Rxi-5Sil MS毛细管柱(30 m... 建立了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银耳中17种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50+50,V/V)提取,采用500 mg无水MgSO 4、1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50 mg石墨化炭黑(GCB)吸附净化,以SH-Rxi-5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目标物在5.0~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 2)>0.995);在10μg/kg、20μg/kg、5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2.0%~108.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45%~11.23%,检出限为0.06~1.50μg/kg,定量限为0.20~5.00μg/kg。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以满足实际银耳样品中17种目标杀虫剂残留的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农药 杀虫剂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9种食品基质中3种大麻素 被引量:6
6
作者 唐庆强 叶洪 +3 位作者 陈迪 杨方 曹丹 薛昆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36-342,共7页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橄榄油、牛肉、面包等9种食品中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最终选择用乙腈或甲醇提取,EMR或二乙烯苯-N-乙烯基吡咯烷酮(HLB)固... 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和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橄榄油、牛肉、面包等9种食品中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最终选择用乙腈或甲醇提取,EMR或二乙烯苯-N-乙烯基吡咯烷酮(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甲醇和10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上分离,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同位素内标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3)和定量限(信噪比10)分别为3μg/kg和10μg/kg。在空白样品中进行3个水平(1、2、10倍定量限)的加标回收实验(n=6),3种大麻素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1.7%~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6%~12.4%。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常见食品基质中大麻素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 固相萃取 同位素稀释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皮革中的2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5
7
作者 戴金兰 尹洪雷 +3 位作者 程立军 俞凌云 韦航 涂满娣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9,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皮革中24种农药含量的内标定量法。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分析测试条件。结果表明,24种农药残留的检出限在0.02~0.10 mg/kg之间,回收率在72.4%~131.6%。相对标准偏...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皮革中24种农药含量的内标定量法。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分析测试条件。结果表明,24种农药残留的检出限在0.02~0.10 mg/kg之间,回收率在72.4%~131.6%。相对标准偏差(RSD,n=6)范围为1.84%~11.46%。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皮革及皮革制品中24种农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皮革 检测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方法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捷 张峰 +3 位作者 黄菁菁 丁立平 杨方 姚清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7种农药的分析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方法】以多菌灵、嘧霉胺、三环唑、吡虫啉、啶虫脒、灭多威、噻虫嗪等7种农药为目标物,纳米Fe3O4作为净化材料,考察其对茶叶中色素的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7种农药的分析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方法】以多菌灵、嘧霉胺、三环唑、吡虫啉、啶虫脒、灭多威、噻虫嗪等7种农药为目标物,纳米Fe3O4作为净化材料,考察其对茶叶中色素的去除效果,并进行方法评价。【结果】茶叶基质中纳米Fe3O4组的7种农药回收率明显高于石墨化碳黑(GCB)组,最佳用量为300 mg。通过Phenomenex Luna C8(150 mm×2.0 mm×3.0μm)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和5 mmol·L^(−1)乙酸铵的水,B为乙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监测。在0~50μg·L^(−1)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5;在5、10、50 ng·g−1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1.6%~10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5%~13.62%,检出限为0.15~0.60μg·kg^(−1),定量限为0.5~2.0μg·kg^(−1)。【结论】基于纳米Fe3O4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有效提高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回收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纳米四氧化三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经济联盟进境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被引量:1
9
作者 严飞 胡美玲 +5 位作者 虞赟 邓真 张悦琳 林毅 宋东晓 陈舒奕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AEU)检疫对象统一清单中主要危害马铃薯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42种(属),体现了EAEU成员国在进境马铃薯检疫方面的关注点。对EAEU进境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了概述,对其中14种(属)中国国内报... 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AEU)检疫对象统一清单中主要危害马铃薯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42种(属),体现了EAEU成员国在进境马铃薯检疫方面的关注点。对EAEU进境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了概述,对其中14种(属)中国国内报道较少的有害生物的分布、寄主、危害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中国马铃薯潜在外来入侵物种提供预警信息参考,并为中国马铃薯出口EAEU提供对策,以及为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经济联盟 马铃薯 植物检疫 有害生物 统一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环糊精固相萃取剂的合成及其在苯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尹洪雷 戴金兰 +4 位作者 程立军 涂满娣 周磊 俞凌云 陈学灿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8-62,共5页
合成了基于β-环糊精的固相萃取剂,根据固相萃取剂对苯胺类物质的吸附性能,确定β-环糊精和四氟邻苯二甲腈的最好的物质的量的比、干燥方式。通过比表面积、红外、固态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对基于β-环糊精的固相萃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 合成了基于β-环糊精的固相萃取剂,根据固相萃取剂对苯胺类物质的吸附性能,确定β-环糊精和四氟邻苯二甲腈的最好的物质的量的比、干燥方式。通过比表面积、红外、固态核磁共振和电镜扫描对基于β-环糊精的固相萃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该固相萃取剂吸附苯胺,邻苯二胺,N-乙基苯胺和N,N-二乙基对苯二胺的吸附动力学和重复吸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苯胺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11
作者 虞赟 王德玲 +4 位作者 林谷园 李敏 沈建国 于文涛 马新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超微形态,确定鉴别特征,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莴苣属6个近似种瘦果的表面特征、冠毛、种脐、衣领状环等超微形态特征,测量瘦果表面刺长、刺宽、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 【目的】研究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超微形态,确定鉴别特征,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莴苣属6个近似种瘦果的表面特征、冠毛、种脐、衣领状环等超微形态特征,测量瘦果表面刺长、刺宽、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等,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差异评价。【结果】野莴苣脐口无环形边,其他5种均具环形边;野莴苣瘦果表面突起呈锐三角状物,乳苣突起呈耳状物;乳苣与莴苣衣领状环呈圆形或近圆形,其他4种呈椭圆形;乳苣、刺毛莴苣冠毛节间长度最小,毒莴苣的最长;野莴苣、莴苣、山莴苣次之;毒莴苣瘦果冠毛上的刺基部稍肿大,而其他5种未见肿大;瘦果超显微特征性状测量值在种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莴苣属种脐的形状和环形边的有无、种脐中央的突起物形状、衣领状环形状、瘦果表面纹饰特征及突起物的形状等超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莴苣属种类判定依据;瘦果表面的刺长度和宽度、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数值差异显著可以用于莴苣属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属 瘦果 扫描电镜 超微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丝姜花形态及入侵风险评价
12
作者 虞赟 李敏 +3 位作者 林谷园 邓真 沈建国 袁俊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0-64,共5页
红丝姜花被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因其花朵美丽和可食用根状茎,被我国小部分地区引种。研究其形态特征及入侵风险,以确定是否需针对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根据形态学分类方法,确定红丝姜花植株形态特... 红丝姜花被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因其花朵美丽和可食用根状茎,被我国小部分地区引种。研究其形态特征及入侵风险,以确定是否需针对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根据形态学分类方法,确定红丝姜花植株形态特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建立红丝姜花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原产地的气候环境及红丝姜花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红丝姜花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红丝姜花风险值R为2.15,属于高风险入侵生物。初步判定红丝姜花可能在中国安徽等20个省(区)或直辖市发生,其中海南、广东、贵州、澳门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地区、广西、重庆、香港地区为重点监控区域。建议相关部门将红丝姜花列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文章为相关部门制定红丝姜花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姜花 形态特征 风险评价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疫性有害生物十一星根萤叶甲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严飞 袁雄峰 +5 位作者 邓真 林毅 宋东晓 张悦琳 林哲炜 陈智明 《湖北植保》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虽然我国暂未发现其为害报道,为防范其传入我国,本文介绍了十一星根萤叶甲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分子鉴定... 十一星根萤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虽然我国暂未发现其为害报道,为防范其传入我国,本文介绍了十一星根萤叶甲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分子鉴定及防治方法等,以期为该害虫的检疫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星根萤叶甲 检疫性有害生物 形态特征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