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中县旱地双垄全膜覆盖沟播玉米试验分析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玉梅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年第11S期13-14,共2页
为确保该项技术在我县干旱地区持续稳定地发展,就要在科技培训、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解决干旱地区因地膜、肥料不足等影响玉米生产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双垄全膜玉米栽培技术,加强推广力度,更好地发展榆中县的玉米产业。
关键词 旱地 双垄 全膜 优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北部山区天然降水合理利用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光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10期28-29,共2页
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采取挖建集流水窖、合理补灌、扩大秋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等措施,将工程设施集水与农艺措施节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的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 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采取挖建集流水窖、合理补灌、扩大秋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等措施,将工程设施集水与农艺措施节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的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水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蒜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
作者 许维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1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榆中县 蒜苗 生态环境条件 心血管疾病 蔬菜病虫害 营养丰富 调味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穴播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4
作者 陈军 叶春雷 +3 位作者 王炜 孙夏玲 汪磊 李胜克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为评价不同覆膜穴播栽培模式对胡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适应性,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开展露地穴播(CK)、全膜覆土穴播(T1)、多垄沟全膜穴播(T2)、残膜穴播(T3)4种穴播模式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生... 为评价不同覆膜穴播栽培模式对胡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适应性,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开展露地穴播(CK)、全膜覆土穴播(T1)、多垄沟全膜穴播(T2)、残膜穴播(T3)4种穴播模式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生育期内0~6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种植方式、生育进程及降水情况密切相关,不同覆膜穴播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表现出相似的趋势;3种覆膜穴播处理较露地穴播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多垄沟全膜穴播最佳;3种覆膜穴播下胡麻的根系生长进程快于露地穴播,主要反映在胡麻根系的主根长、主根直径以及主根干重各指标上。随生育期的推进,胡麻根系的主根长、主根直径以及主根干重表现出T2>T1>T3>CK,且T1、T2、T3处理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胡麻产量、根系生长指标与环境、土壤水热间联系紧密,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3种覆膜穴播模式较对照能显著增加株高、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其中T1、T2和T3处理小区产量分别较CK增产38.8%、43.7%和24.8%;胡麻收获后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3种覆膜穴播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极为相似,存在两个交汇节点,即土壤水分向20和60 cm土层汇集;与CK相比,3种覆膜穴播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有所增加,分别在20、40、60、80、100 cm土层提高20.29%~23.61%、11.92%~26.08%、1.67%~4.76%、6.07%~14.16%、9.69%~17.78%。胡麻收获后覆膜穴播的200 cm土层储水总量较CK均显著降低,T1、T2和T3处理分别较CK降低11.17%、12.53%和4.26%,且存在显著差异,3种覆膜穴播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较CK提高41.63%、48.95%和29.71%,且差异显著。因此,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多垄沟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和残膜穴播均可作为胡麻适宜的覆膜栽培模式,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覆膜穴播 水分利用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黑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建军 刘世海 +2 位作者 惠娜娜 王立 李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1-183,共3页
本试验通过药剂浸种法,研究了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浸种对马铃薯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效,两处理的防效均... 本试验通过药剂浸种法,研究了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浸种对马铃薯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效,两处理的防效均在75%以上。通过药剂浸种能有效降低黑胫病菌对马铃薯薯块的侵染,提高出苗率,降低田间病株率,对马铃薯黑胫病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胫病 浸种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干旱山区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乾坤 孙顺娣 +3 位作者 李敏权 张雷 岳光明 魏孔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豌豆根腐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olani(Mart.) App.et Wr.)为主的多种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甘肃中部干旱山区的榆中、定西等县,发生日益严重。自1982年以来,进行了品种、农药、肥料等单项试验,并研究了... 豌豆根腐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olani(Mart.) App.et Wr.)为主的多种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甘肃中部干旱山区的榆中、定西等县,发生日益严重。自1982年以来,进行了品种、农药、肥料等单项试验,并研究了该病的综合防治。单项试验表明:经品种抗病性鉴定,共选出“贡井选”、“70—1—5—305”等四个抗病品种(系);25%瑞毒霉以种子重0.3%药剂拌种,相对防效为42.6%,在土壤贫瘠的干旱山区,增施氮、磷肥对减轻发病程度、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轮作,增施氮磷肥等栽培措施及药剂拌种对控制该病是经济而有效的。1987年经大面积(1560亩)示范推广,防治效果达74.1%,纯收益2万余元,每亩增收约13元,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腐病 防治 甘肃 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氮与蔬菜废弃物耦合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国平 曹靖 +1 位作者 杨海兴 魏红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5,共7页
为探明有机废弃物添加量与不同无机氮水平耦合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设计了3个甘蓝废弃叶添加量[B1:200 g.kg 1(土),B2:400 g.kg 1(土),B3:550 g.kg 1(土)]和4个无机氮水平[N0:0 mg.kg 1(土),N1:25mg.kg 1(土),N2:50 mg.kg 1(土),N3:100 m... 为探明有机废弃物添加量与不同无机氮水平耦合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设计了3个甘蓝废弃叶添加量[B1:200 g.kg 1(土),B2:400 g.kg 1(土),B3:550 g.kg 1(土)]和4个无机氮水平[N0:0 mg.kg 1(土),N1:25mg.kg 1(土),N2:50 mg.kg 1(土),N3:100 mg.kg 1(土)]交互的控制培养试验(25℃,65%的田间持水量)。试验结果显示:各氮处理下土壤净累积氮矿化量是空白对照的4~5倍,N1水平下土壤净累积氮矿化量显著高于其他氮水平。各甘蓝废弃叶添加量处理下土壤净累积氮矿化量是空白对照的3~5倍,且B2添加量下土壤净累积氮矿化量显著高于B1和B3。统计分析表明,氮处理和甘蓝废弃叶添加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275),甘蓝废弃叶的添加是影响氮矿化的主要因素(Eta2=0.16),而供氮水平为次要因素(Eta2=0.07)。B1添加量下,培养前期(0~20 d)土壤净累积矿化量逐渐升高,后期保持稳定水平;但B2和B3添加量下,培养前期(30 d)土壤呈现矿化、固持、再矿化现象,后期土壤净累积矿化量逐渐升高。氮矿化速率结果说明,甘蓝废弃叶添加后氮素矿化主要发生在培养前30 d。对培养期间土壤净累积氮矿化量随时间变化做一级动力方程模拟,拟合效果良好(R2=0.6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矿化 净累积矿化量 甘蓝废弃叶 无机氮水平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综合利用沼气技术生产果蔬试验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项安民 高虹 杨海兴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79,64,共5页
对温室大棚内油桃、番茄进行沼气灯、沼气炉、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综合利用,分析验证沼气技术利用在日光温室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沼气灯、炉和喷施沼液后,能改善温室中的营养环境,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对温室大棚内油桃、番茄进行沼气灯、沼气炉、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综合利用,分析验证沼气技术利用在日光温室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沼气灯、炉和喷施沼液后,能改善温室中的营养环境,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了温室温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增加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油桃、番茄 沼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北山集雨灌溉作物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岳光武 张继祖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8,共2页
在海拔2370m,年降雨量360mm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采用集雨灌溉技术,每亩苗期灌水15m ̄3,取得了显著的抗旱减灾增产效果。8.4亩试验地亩产粮食202.25~429.57kg,平均亩产312kg,比对照增产... 在海拔2370m,年降雨量360mm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采用集雨灌溉技术,每亩苗期灌水15m ̄3,取得了显著的抗旱减灾增产效果。8.4亩试验地亩产粮食202.25~429.57kg,平均亩产312kg,比对照增产157%,比大田增产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集雨灌溉 作物 栽培 降雨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