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荣 徐嘉宏 +1 位作者 魏德强 王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09,115,共6页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 采用多道电子束重复扫描的方法对42CrMo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扫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了扫描电子束工艺方案并得到了优化后其表面粗糙度、截面显微硬度和改性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扫描环直径10 mm,扫描次数3次,束流大小8 m A,扫描速度4 mm/s的优化方案处理后,熔融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马氏体、渗碳体以及铁素体;42CrMo钢的表面粗糙度值从3.200μm降至0.5431μm,相较于未处理的样品表面粗糙度值降低83%;样品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55.1 HV,是基体硬度(321.2 HV)的2.7倍,随着截面深度的增加,截面显微硬度在细晶粒热影响区达到第二个峰值841.5 HV,而后硬度逐渐降低,直至降至基体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束 重复扫描次数 显微组织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R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子束源设计和仿真分析
2
作者 张维嘉 刘海浪 +2 位作者 彭治国 曾李 钟可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9-534,共6页
电子回旋共振(ECR)放电系统作为电子枪束源,能有效解决传统热阴极电子枪寿命短,性能不稳定的缺陷。为探究ECR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子束源时等离子体的参数变化,基于2.45 GHz,100 W的微波输入,开展ECR放电系统的仿真分析,以氩气体作为放电气... 电子回旋共振(ECR)放电系统作为电子枪束源,能有效解决传统热阴极电子枪寿命短,性能不稳定的缺陷。为探究ECR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子束源时等离子体的参数变化,基于2.45 GHz,100 W的微波输入,开展ECR放电系统的仿真分析,以氩气体作为放电气体,考虑碰撞、激发、电离等过程。建立ECR等离子体放电模型,探究不同工作气压条件下ECR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等参数,并以此计算电子发射电流。结果表明,工作气压从0.005 Pa增加至0.04 Pa的过程中,电子发射电流从60.5 mA增加至85.2 mA,满足电子束加工所需的束源要求,为设计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回旋共振 等离子体放电 电子枪 电子束源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束除锈柱状件能量分布的影响及试验分析
3
作者 夏腾辉 杜春平 +2 位作者 贾登峰 程乾坤 莫训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1,共4页
为了探究柱状件在电子束除锈中基体表面能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讨论法建立柱状件表面除锈的电子束能量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6.0软件中的金属加工模块探究沿着基体的梯度方向能量分布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 为了探究柱状件在电子束除锈中基体表面能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讨论法建立柱状件表面除锈的电子束能量分布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6.0软件中的金属加工模块探究沿着基体的梯度方向能量分布与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束除锈可以精确的作用于被处理材料表面区域;电子除锈的热作用过程是快速加热;在电子束除锈热作用区域,表面温度场处于动态平衡。7 mA时除锈,试样表面呈现金属光泽。除锈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比原始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3.2%,耐磨性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件 扫描电子束 表面除锈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机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少佳 李建玲 +1 位作者 莫金海 李海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2,共6页
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是保证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高压加速稳压电源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控制系统,主电路采用PWM buck-boost变换器结构,其较高的升压比降低... 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是保证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高压加速稳压电源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电源控制系统,主电路采用PWM buck-boost变换器结构,其较高的升压比降低了升压变压器的升压比,与传统的同类电源相比,体积更小,电路更为简单;分析了系统主电路特性和工作过程,建立了系统电路小信号模型,采用了滞后-超前校正补偿的控制方式.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和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机 升降压变换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快速成型机聚焦及偏扫系统的工程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韦寿祺 李雪娇 莫金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4-638,共5页
阐述了电子束快速成型机聚焦及偏扫系统在工程上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制造工艺引起s、t轴偏扫不垂直,通过斜角坐标和直角坐标数据互换算来解决此问题;电子束偏转后束斑散焦,采用以电子束偏转位置为因变量校正聚焦励磁电... 阐述了电子束快速成型机聚焦及偏扫系统在工程上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制造工艺引起s、t轴偏扫不垂直,通过斜角坐标和直角坐标数据互换算来解决此问题;电子束偏转后束斑散焦,采用以电子束偏转位置为因变量校正聚焦励磁电流来解决此问题;电子束聚焦校正励磁电流与反映位置的s、t轴偏扫励磁电流之间存在非线性,采用偏扫场按扇形分区,试验获取特征点参数数据,区域内每点参数按线性近似处理;磁路动态损耗影响聚焦补偿精度和偏扫精度,励磁电源指令电压采用比例-微分输入方式加以解决。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束斑的均匀性和偏扫精度均明显优于无补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快速成型 束斑散焦 聚焦电流补偿 偏扫场分区 偏扫电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探测器闪烁体导电层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6
作者 唐净 唐亮 +3 位作者 张宜旭 吕俊霞 张跃飞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3-690,共8页
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成像技术是完成更高温度材料分析测试需求而发展的先进科学研究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成像的图像质量,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成像设备,研究了闪烁体前端导电层即铝膜的厚度对成像质... 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成像技术是完成更高温度材料分析测试需求而发展的先进科学研究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成像的图像质量,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成像设备,研究了闪烁体前端导电层即铝膜的厚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厚度的铝膜,以相同的放大倍率和工作距离在样品的同一区域实时观察闪烁体的铝膜对可见光的遮挡作用及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镀有120 nm铝膜厚度的闪烁体更适用于高温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高温原位成像 闪烁体 铝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液并联驱动的工程钻机功率分配分析及工程试验
7
作者 李源周 刘忠 +3 位作者 蔡锦云 陈忠 龚东昌 陈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2-149,共8页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基于系统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辨识出系统的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由系统分配参数与外负载共同决定。通过构建系统各负载的数学模型,经数值计算得出各负载的关系曲线,结合AMESim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钻机工程试验,得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在中高转速有着良好的输出特性,此时,系统的功耗低,钻机钻凿效率高。经分析,应用于钻机的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及功率分配方式可满足工程基础开挖的需求,同时为工程装备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钻机 机液并联驱动系统 功率分配 功率键合图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视觉中阶梯轴轴径测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甘勇 曾勃乔 +1 位作者 饶承剑 薛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3,共4页
为实现工业中对零件的非接触测量,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立体匹配原理的阶梯轴轴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分割和灰度值梯度变化提取零件边缘,有效保证了零件边缘的连续性;使用线性回归求出轴类零件两端的旋转点,通过旋转点和轮廓上一点... 为实现工业中对零件的非接触测量,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立体匹配原理的阶梯轴轴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分割和灰度值梯度变化提取零件边缘,有效保证了零件边缘的连续性;使用线性回归求出轴类零件两端的旋转点,通过旋转点和轮廓上一点求出轴截面上的圆心三维坐标,最后使用空间距离公式求出轴段的半径。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求出的直径并非真实直径并且检测速度快,实验结果与理论半径对比,当阶梯轴半径在(7.5~15)mm之间时,该方法平均误差在0.2mm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轴径 非接触测量 零件边缘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无人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轻量化抗偏无线输电耦合机构研究
9
作者 张鑫 杨帅鑫 +1 位作者 王文杰 范兴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43-4354,共12页
由于目前无人机WPT系统中存在耦合机构机载端质量大、体积大、抗偏能力差以及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轻量化抗偏无线输电耦合机构和一种基于F-LCCL型单侧谐振补偿网络的无人机WPT系统。首先,分析了无人机对于耦合机构的设计需求... 由于目前无人机WPT系统中存在耦合机构机载端质量大、体积大、抗偏能力差以及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轻量化抗偏无线输电耦合机构和一种基于F-LCCL型单侧谐振补偿网络的无人机WPT系统。首先,分析了无人机对于耦合机构的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具备轻量化和抗偏特性的电场耦合机构设计思路,从结构设计、电场分布和抗偏能力三方面展开分析。然后,设计F-LCCL型单侧谐振补偿网络,对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及输出特性分析,并基于该谐振补偿网络设计无人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后,搭建仿真及实验平台,对系统的无线电能传输能力、抗偏特性和输出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机载侧具备较强的轻量化抗偏水平,且在一定负载变化范围内具备变负载恒压输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机构 轻量化 抗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窗口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预测
10
作者 范兴明 吴润玮 +1 位作者 封浩 张鑫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4-1983,共10页
基于噪声协方差匹配方法的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算法,其固定长度的时间窗影响算法噪声统计量。且AUKF中匹配窗口长度常由经验法确定,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容易引起噪声协方差估算的不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噪声协方差估算精度,... 基于噪声协方差匹配方法的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算法,其固定长度的时间窗影响算法噪声统计量。且AUKF中匹配窗口长度常由经验法确定,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容易引起噪声协方差估算的不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噪声协方差估算精度,提出一种由自适应遗传算法(AGA)确定初始窗口长度的变窗口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VAUKF)。并引入Allan方差分析法识别误差序列的波动,再基于更新规则适当调整窗口长度,提高VAUKF对时变噪声的抗干扰能力。通过FUDS、US06工况验证所提出的VAUKF算法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VAUKF相比AUKF在不同工况下都实现了荷电状态(SOC)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预测 自适应无迹卡尔曼 变窗口自适应无迹卡尔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增强颗粒物定向运输的研究
11
作者 张成 朱辉 +2 位作者 尹应德 吴世先 刘世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69-2681,共13页
针对驻波电帘(SWC)难以实现颗粒物定向运输的问题,采用吹吸射流(BSJ)强化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以实现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高效清除。应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研究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中的颗粒物定向运输行为,讨论最大电帘... 针对驻波电帘(SWC)难以实现颗粒物定向运输的问题,采用吹吸射流(BSJ)强化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以实现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高效清除。应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研究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中的颗粒物定向运输行为,讨论最大电帘施加电压、电压频率、射流速度以及颗粒物粒径对颗粒物运动轨迹的影响,分析不同射流速度和粒径下电帘表面颗粒物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实验验证吹吸射流对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清除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吹吸射流协同作用下,驻波电帘表面颗粒物的定向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可实现电帘表面颗粒物的有效清除;吹吸射流速度和峰值电压对颗粒物清除有显著影响,仅当射流速度大于0.3 m/s时,吹吸射流对颗粒物清除的增强效果才得以显现,当射流速度小于0.3 m/s时,则会降低驻波电帘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吹吸射流协同驻波电帘(BSJ-SWC)系统的颗粒物清除效率随交流电压峰值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学 驻波电帘 吹吸射流 定向运输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
12
作者 王喜社 朱炜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77,81,共5页
针对人工垃圾分类复杂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多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检测系统和分拣系统两部分组成。树莓派4B、NCS2(Neural Compute Stick 2)与高清摄像头等构成检测系统,将训练YOLOv4-Tiny网络建立的目标检... 针对人工垃圾分类复杂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多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检测系统和分拣系统两部分组成。树莓派4B、NCS2(Neural Compute Stick 2)与高清摄像头等构成检测系统,将训练YOLOv4-Tiny网络建立的目标检测模型通过OpenVINO工具包优化后部署于树莓派进行实时垃圾识别与定位。Arduino、UM(Ultimaker)结构、二自由度机械臂与分拣台等构成分拣系统,采取S型加减速算法与PI位置环算法控制步进电机,提高了运行效率。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类垃圾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1%以上,平均速度约为6秒每个,实现了对同时投入的多个垃圾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YOLOv4-Tiny 多垃圾 自动分类 树莓派 ARDUI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况下混动变速器行星轮微观修形优化
13
作者 黄美发 蒋一凡 +1 位作者 唐哲敏 陈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155,共7页
为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减振降噪效果,基于多种工况下混动变速器行星轮的动态特性,对行星齿轮微观几何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遗传算法和多项式响应面优化模型,对行星轮进行以传动误差波动、接触齿面载荷系数、齿轮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微观... 为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减振降噪效果,基于多种工况下混动变速器行星轮的动态特性,对行星齿轮微观几何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遗传算法和多项式响应面优化模型,对行星轮进行以传动误差波动、接触齿面载荷系数、齿轮接触应力为目标的微观参数优化,获得了550组优化参数。通过有序加权评分(C-OW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获得帕累托最优解。接着对各个工况下的变速器齿轮进行动态分析和声学分析,得到修形后的齿轮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修形后的行星轮载荷系数、传动误差和最大接触应力等系数得到了优化,振动和噪声得到显著降低,可为改善混动汽车变速器振动和噪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变速器 振动噪声 齿轮修形 多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定参数修正的远心成像精密三维测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杰 刘伍浪 +3 位作者 王贝贝 黄玉源 刘规杰 李富权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远心成像具有稳定放大倍率、大景深、低畸变等优点,在三维精密测量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远心镜头的孔径光阑无法完美地置于焦平面上,导致偏离光轴微小角度的光线也能进入,从而引入测量误差。针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基... 远心成像具有稳定放大倍率、大景深、低畸变等优点,在三维精密测量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远心镜头的孔径光阑无法完美地置于焦平面上,导致偏离光轴微小角度的光线也能进入,从而引入测量误差。针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定参数修正的远心三维重构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远心光路非理想性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与成像深度相关的系统标定参数模型,补偿因光路非理想性引起的测量误差。以对焦平面的标定参数为基础,基于控制变量法和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径向畸变系数与成像深度之间的数学多项式表达式。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滤除相位噪声,并基于多项式模型建立相位-深度映射关系。三维重构时,根据绝对相位确定的深度信息修正径向畸变系数,继而实现高精度的横向尺寸重构。在标定板和标准球实验中,系统参数修正前后被测线段的测量误差由28.8μm降为4.8μm,标准球的直径测量误差由35.2μm降为8.1μm,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该方法为远心光路系统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数修正思路,丰富了远心三维测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心成像 三维成像 精密测量 条纹投影轮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材料力学实验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应红 孙永厚 +2 位作者 景晖 李锐锋 黄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224,共3页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传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改革材料力学实验,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传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改革材料力学实验,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材料力学实验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材料力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WM-BUCK电子束焊机稳定高压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莫金海 韦寿祺 +1 位作者 何少佳 邹云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8,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PWM-BUCK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源电路系统,系统内设精密开关限流电路,能有效防止浪涌电流和过流的产生,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SABER仿真,全面分析了系统的开、闭环特性,结合系统特点提出了一个含电源前... 设计了一种新型PWM-BUCK电子束焊机高压加速稳压源电路系统,系统内设精密开关限流电路,能有效防止浪涌电流和过流的产生,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SABER仿真,全面分析了系统的开、闭环特性,结合系统特点提出了一个含电源前馈补偿的PID控制器,同时论述了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原理和步骤.结果表明,系统具有稳压精度高、动态特性好、换能效率高、工作条件要求低、整机系统可靠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机 高压电源 脉宽调制 开关电源 SABER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微尺度球栅阵列焊点三点弯曲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颖 黄春跃 +3 位作者 殷芮 黄伟 李天明 赵宏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4-748,共5页
建立了微尺度球栅阵列焊点三点弯曲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模型,在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分析了焊点直径、焊点高度、焊盘直径和弯曲加载速率对焊点弯曲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点内最大弯曲应力应变随焊点直径、焊点高度和弯曲加载速率... 建立了微尺度球栅阵列焊点三点弯曲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模型,在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分析了焊点直径、焊点高度、焊盘直径和弯曲加载速率对焊点弯曲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点内最大弯曲应力应变随焊点直径、焊点高度和弯曲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焊盘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在置信度为90%时,焊点直径对焊点内最大弯曲应力具有显著影响,焊点高度和焊盘直径对最大弯曲应力影响不显著,焊点直径对最大弯曲应力产生影响最大、焊盘直径对最大弯曲应力产生影响次之,而焊点高度对最大弯曲应力产生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球栅阵列焊点 三点弯曲加载 有限元分析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整机线束敷设及成形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春泉 刘丹 +2 位作者 尚玉玲 赵帅峰 王弘扬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线束是目前电子整机信号传输的神经与血管,电子整机布线对整机研制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阐述了线束布线技术的概念、方法以及分类,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线束路径规划核心算法研究现状及问题。其次,阐述了线束成形模板和一体化成形两种... 线束是目前电子整机信号传输的神经与血管,电子整机布线对整机研制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阐述了线束布线技术的概念、方法以及分类,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线束路径规划核心算法研究现状及问题。其次,阐述了线束成形模板和一体化成形两种生产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展望了线束敷设及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布线技术 路径规划 一体化成形 并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束的材料表面熔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国培 刘海浪 +2 位作者 黄以平 余志彪 祁正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结合当前电子束熔覆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电子束熔覆技术的原理,介绍了电子束熔覆工艺对表面改性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电子束熔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电子束熔覆 涂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志彪 黄以平 +2 位作者 刘海浪 张国培 祁正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7,共4页
铝合金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等领域。但是,铝合金的焊接性能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结合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原理、优势与效果,总结了当前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子束 电子束焊接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