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信息设备抗振动冲击防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1163-1170,共8页
对设备抗振动冲击加固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抗振动冲击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阐述了当前抗振动冲击加固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探讨了设备抗振动冲击加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方向——纳米加固技术。
关键词 抗振冲击加固技术 电子信息设备 纳米加固技术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SMT焊点三维形态预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德俭 潘开林 +1 位作者 吴兆华 陈子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6-68,共3页
本文应用最小能量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由表面组装技术(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形成的焊点三维形态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塑料球栅阵列(PBGA:PlasticBalGridAray)器件焊... 本文应用最小能量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由表面组装技术(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形成的焊点三维形态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塑料球栅阵列(PBGA:PlasticBalGridAray)器件焊点三维形态问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最后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国外学者用数学分析模型所得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组装技术 球栅阵列 焊点形态 S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阻尼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平 刘勇 +1 位作者 钟毅芳 周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0-352,407,共4页
考虑油液的粘度、流动特性及其与物理结构的耦合方式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油液阻尼器衰减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同时通过巧妙的物理结构设计了结构微小的两种类型油液阻尼减振器原理样机,其多参数匹配试验研究表明所建仿... 考虑油液的粘度、流动特性及其与物理结构的耦合方式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油液阻尼器衰减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同时通过巧妙的物理结构设计了结构微小的两种类型油液阻尼减振器原理样机,其多参数匹配试验研究表明所建仿真数学模型能较精确的模拟实际物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阻尼减振器 动态阻尼特性 物理实验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A器件焊点成形建模与三维形态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德俭 陈子辰 +1 位作者 潘开林 吴兆华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应用最小能量原理和有限元方法 ,建立塑料球栅阵列 (PBGA:Plastic Ball Grid Array)器件焊点三维形态预测模型 ,对 PBGA焊点三维形态进行预测和分析 .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国外学者用数学分析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
关键词 球栅阵列 焊点形态 最小能量原理 PBGA器件 S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A焊点的热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常康 周德俭 +1 位作者 潘开林 覃匡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采用焊点阵列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到阵列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元件、焊点及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产生的阵列对关键焊点的热位移影响。然后利用焊点成形软件得到焊点的形态,通过编制相关转换程序进行关键焊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采用焊点阵列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到阵列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元件、焊点及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所产生的阵列对关键焊点的热位移影响。然后利用焊点成形软件得到焊点的形态,通过编制相关转换程序进行关键焊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而得到关键焊点体内的最大应变值,利用低周热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得到焊点的热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GA焊点 有限元 热疲劳寿命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utoCAD对冲裁件进行排样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连发 何凤琴 周志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0,共2页
叙述利用Auto CAD及其内嵌的高级结构语言Auto LISP对冲裁件进行排样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提出排样设计中图形等距放大的新模型,详细讲述排样设计中两关键问题———图形等距放大及图形相切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指出... 叙述利用Auto CAD及其内嵌的高级结构语言Auto LISP对冲裁件进行排样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提出排样设计中图形等距放大的新模型,详细讲述排样设计中两关键问题———图形等距放大及图形相切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指出利用Auto CAD 及Auto LISP对冲裁件进行排样优化设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AUTOLISP 冲裁件 排样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性激励时多阻尼介质耦合型非线性隔振器传递率特性研究
7
作者 杨平 钟毅芳 周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基于抗大冲击并衰减振动的工程应用要求 ,提出一种多阻尼介质耦合型非线性隔振器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平方阻尼、线性阻尼、库伦阻尼及非线性弹性元件的耦合 ;通过无量纲变换并结合傅里叶变换和谐波平衡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上近似求... 基于抗大冲击并衰减振动的工程应用要求 ,提出一种多阻尼介质耦合型非线性隔振器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平方阻尼、线性阻尼、库伦阻尼及非线性弹性元件的耦合 ;通过无量纲变换并结合傅里叶变换和谐波平衡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上近似求解 ;具体讨论了非线性特性参数变化引起的传递率特性变化波动 ,分析结果表明多阻尼介质耦合型非线性隔振系统具有多变性态 ,特别是出现了共振前的低频减振特性 ,这些特性的呈现可能还与具体器件的其他初始物理条件有关 ,其应用和控制有待于进一步器件模拟和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阻尼介质耦合隔振器 非线性 模型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MEMS器件微摩擦特征仿真研究
8
作者 廖宁波 杨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6-10,共5页
微机电系统(MEMS)的尺度深入到微-纳米量级时,表面力与体积力相比成为起主导作用的力,其黏着效应与表面效应渐成主导的或不可忽略的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日趋成熟,使人们有可能研究一种最单纯的摩擦状态,即"界面摩擦",它是... 微机电系统(MEMS)的尺度深入到微-纳米量级时,表面力与体积力相比成为起主导作用的力,其黏着效应与表面效应渐成主导的或不可忽略的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日趋成熟,使人们有可能研究一种最单纯的摩擦状态,即"界面摩擦",它是指把负荷引起的塑性变形、黏着和粗糙度的影响抑制到最低限度,实现原子级光滑表面的分子接触时的摩擦状态.对不同材料的界面摩擦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采用基于Morse势函数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牛顿方程建立力学运动方程,使用改进后的Verlet算法求解原子运动轨迹.将MD仿真结果得出的微观摩擦规律与文献[7]等实验对比,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微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机电系统 纳米摩擦学 界面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