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韩冬 巫刘兰 丛林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I0005-I000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金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当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和目标,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当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和目标,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菡菡 黄扬 《现代园艺》 2019年第7期206-207,共2页
《风景园林摄影》属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近2年新开课程,通过分析该课程存在的硬件设施落后、课程局限性、教学安排不当、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力求通过改善教学设施,调整课程安排增加实践、改变教学方式等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期... 《风景园林摄影》属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近2年新开课程,通过分析该课程存在的硬件设施落后、课程局限性、教学安排不当、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力求通过改善教学设施,调整课程安排增加实践、改变教学方式等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摄影 教学改革 桂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类人才培育路径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梅骏翔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3期291-293,共3页
分析了国内高校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人才现状,指出了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相比具有独特的专业侧重点,并从行业用人需求、地方服务发展和学科交叉创新三方面总结出了高校风景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培养新型人... 分析了国内高校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人才现状,指出了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相比具有独特的专业侧重点,并从行业用人需求、地方服务发展和学科交叉创新三方面总结出了高校风景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培养新型人才、彰显专业特色和创新考核机制三大人才培育目标,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育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旅游规划设计 高校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扰动下水体微生态的响应研究
5
作者 冯雅力 黄燕玲 +2 位作者 孙瑞泽 王永康 曾德荣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9,共14页
为识别漓江水体中对旅游扰动敏感的微生物靶标,探讨差异性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旅游发展对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贡献度,本研究于2024年9月在漓江风景名胜区设置9个采样点(上、下游分组),采集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并基于宏基因组测序... 为识别漓江水体中对旅游扰动敏感的微生物靶标,探讨差异性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旅游发展对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贡献度,本研究于2024年9月在漓江风景名胜区设置9个采样点(上、下游分组),采集表层水及沉积物样品,并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景区上、下游组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物种和功能差异、微生物靶标与旅游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景区下游区域显著富集与氮循环、硫循环及有机物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种群和标志性功能(氨基酸代谢、外源性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等),提示该区域有明显氮源输入,有机负荷增加;(2)共识别出硝化球菌门(Nitrososphaer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枝藻属(Cladocopium)等51类微生物标志性物种,以及信号转导、膜转运、氨基酸代谢等8个标志性功能,预测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旅游扰动的生物靶标;(3)沉积物锌、总氮、总无机碳、铬以及游客数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旅游活动通过改变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揭示了漓江水体微生态对旅游扰动的响应机制,证实基于宏基因组技术的微生态分析可作为旅游水生态研究的新工具,可为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漓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风景名胜区 微生物 宏基因组 旅游扰动 水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景区价值共创模型与实现机制——以桂林龙脊梯田景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尤龙 黄维 明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价值共创理论应用广泛,但缺乏指导旅游景区价值共创的模型与机制。基于顾客体验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从旅游产品、游客体验、信息反馈和吸收改进4个方面提出了旅游景区价值共创PEF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游客体验信息反馈沟通机制和... 价值共创理论应用广泛,但缺乏指导旅游景区价值共创的模型与机制。基于顾客体验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从旅游产品、游客体验、信息反馈和吸收改进4个方面提出了旅游景区价值共创PEF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游客体验信息反馈沟通机制和旅游产品游客意见吸收改进机制。以桂林龙脊梯田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价值共创PEFI模型及其实现机制进行了应用分析,有助于景区旅游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实现景区品牌的价值共创,拓展了价值共创理论在旅游景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旅游景区 PEFI模型 龙脊梯田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究
7
作者 康秀琴 卢家锋 《南方园艺》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密切相关。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找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改善教...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与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密切相关。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找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改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手段,设计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融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期达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于一体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樊亚明 陈晨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80-282,共3页
结合新工科的内涵及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赛教融合”的意义,通过风景园林专业竞赛类型的分析,构建“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为地方院校风... 结合新工科的内涵及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赛教融合”的意义,通过风景园林专业竞赛类型的分析,构建“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为地方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风景园林 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腐植酸对人工湿地处理Cr(Ⅵ)废水的影响
9
作者 张杏锋 梁烨禧 +2 位作者 朱昱豪 王建生 高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3,143,共12页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水体污染物,需要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来降低Cr(Ⅵ)的水污染。该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持续运行180 d,以确定腐植酸(HA)对Cr去除的影响,并监测了种植李氏禾的湿地中Cr的氧化还原过程。与对照处理相比,HA处...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水体污染物,需要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来降低Cr(Ⅵ)的水污染。该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持续运行180 d,以确定腐植酸(HA)对Cr去除的影响,并监测了种植李氏禾的湿地中Cr的氧化还原过程。与对照处理相比,HA处理最终出水总Cr和Cr(Ⅵ)含量分别降低了90.36%和91.82%。HA显著促进了第2湿地区的植物生长,并提高了基质总Cr含量,但对第3和第4湿地区的植物生长和基质总Cr含量影响不大。基质和植物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范围分别为1.80%~35.78%和6.68%~40.63%。HA显著降低了湿地基质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但对植物中Cr(Ⅵ)占总Cr的百分比影响不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HA改变了基质结构,使基质变得疏松。因此,HA可作为有效辅助人工湿地处理Cr(Ⅵ)污染废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湿地植物 潜流人工湿地 Cr(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的桂林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梦 林珍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与边缘层级明显;(3)旅游流节点间层级明显,且层级跃迁困难。为促进桂林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需进一步发挥核心旅游节点的辐射作用,加强核心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的联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与上层节点的联系,积极实现其层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传统村落景观格局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明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凯永 梁景慧 +1 位作者 孙硕 王娜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精华。其聚落选址布局、景观格局以及空间结构整体都具有传统村落很好的代表性,但城市化等外部冲击导致村落发展失序,主体缺位带来生态旅游发展停滞。藉此提出保护与更新村落环境,活化利用生态景观文化旅游廊道,展示农耕文化,营造田园诗意等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传统村落 聚落格局 景观结构 生态旅游 喀斯特地域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的人文化进程--桂林山水园林审美历程之解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曼妮 郑文俊 +1 位作者 胡露瑶 王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赋情、重理塑神...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园林 审美历程 地域文化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三生空间”的生态智慧——以桂林龙脊梯田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思睿 吴忠军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壮族瑶族群众在千年农耕实践中形成的生态智慧体系。研究发现,龙脊梯田通过“森林—溪流—梯田—村寨”的垂... 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壮族瑶族群众在千年农耕实践中形成的生态智慧体系。研究发现,龙脊梯田通过“森林—溪流—梯田—村寨”的垂直水文系统、“木石刻分水”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上林下田”的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干栏建筑、乡规民约等文化载体,构建了人地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种融合传统农技、生态伦理与文化制度的智慧体系,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活态样本,展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梯田观景、农耕技艺(如耦耕、鱼稻共生)、节庆仪式(如开耕节、晒衣节)和民宿体验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既保护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文化自信,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动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三生空间” 龙脊梯田 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城市水体与风景建筑空间分布关联研究——以桂林中心山水城环境控制区为例
14
作者 龙良初 冯丹 马淇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桂林历代的城市水体和风景建筑及其关联性具备典型特点和丰富信息。基于现存城市基础资料,运用历史信息转译法、水体破碎度和密度分析法探究城市水体和风景建筑空间分布特征,并以空间自相关分阶段研究两者空间分布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 桂林历代的城市水体和风景建筑及其关联性具备典型特点和丰富信息。基于现存城市基础资料,运用历史信息转译法、水体破碎度和密度分析法探究城市水体和风景建筑空间分布特征,并以空间自相关分阶段研究两者空间分布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两者的空间分布分别呈现出“一轴多环”和“多核集聚”的分布特征;风景建筑的分布受到城市水体的影响,在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和现代四个阶段表现为“上升-下降-波动上升-上升”的波浪式发展特征;桂林风景建筑空间分布对城市水体历代演变的响应特征,展现出古人的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期为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体 风景建筑 空间关联 历史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村传导视角下景边型传统村落生态敏感性的空间解析与布局优化--以桂林旧县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欣原 徐维南 +1 位作者 刘丽荣 冀晶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基于景村传导的新视角,凸显景边型传统村落的生态特性,运用空间地理信息、层次分析法、高斯方程、信息熵等方法,一是叠加景观资源传导研究,二是开创了景村之间的人流、空间活力地理信息流、保护效力价值流的传导研究。相应推演出自然生... 基于景村传导的新视角,凸显景边型传统村落的生态特性,运用空间地理信息、层次分析法、高斯方程、信息熵等方法,一是叠加景观资源传导研究,二是开创了景村之间的人流、空间活力地理信息流、保护效力价值流的传导研究。相应推演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人类活动的生态敏感性分区图。通过集成分析推导出村域空间生态敏感性分析图。结论有助于找出重点关注的生态敏感性区域及生态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助力优化空间布局和理性规划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边型传统村落 景村传导 生态敏感性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网络关注度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驱动机制——以广西为例
16
作者 陆欣晨 罗盛锋 黄燕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0,共9页
借助2011—2020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旅游网络关注度与旅游经济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效率分析着手,研究旅游网络关注度与旅游经济的动态关系,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网络关注度... 借助2011—2020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旅游网络关注度与旅游经济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效率分析着手,研究旅游网络关注度与旅游经济的动态关系,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网络关注度能较好地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率,Malmquist指数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不同观察期内Malmquist指数的空间格局发生演变,各地级市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旅游产业欠发达地区旅游网络关注度的促进效率较高;3)粗放开发型与基础保障型是高促进效率的两条组态路径,信息化建设对旅游网络关注度促进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4)网络发展水平、资源丰度、交通可达性的共同缺失将抑制旅游网络关注度促进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络关注度 旅游经济 DEA-MALMQUIST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种石斛在桂林地区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
17
作者 彭丽辉 熊忠臣 +3 位作者 杨哲 陈妮 韦霄 柴胜丰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45-53,共9页
开展石斛属植物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利用石斛资源,同时为指导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有利依据。以从广西、云南、海南引种至桂林的40种野生种石斛为材料,观测其抗逆性、新芽分蘖情况、开花结实状况等方面的栽培适应性。文章利... 开展石斛属植物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利用石斛资源,同时为指导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有利依据。以从广西、云南、海南引种至桂林的40种野生种石斛为材料,观测其抗逆性、新芽分蘖情况、开花结实状况等方面的栽培适应性。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石斛引种栽培适应性进行综合评分并排名,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可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结果表明,40种野生种石斛共分为3个等级:上等类(18种)、中等类(16种)、下等类(6种);上等类石斛其栽培适应性最强,有利于在桂林大面积推广种植;中等类石斛适应性相对偏弱,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病虫害和施肥等养护管理措施;下等类石斛适应性较差,宜栽植于林中树干上阴凉环境下,在种植过程中需精心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引种栽培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与重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金龙 郑文俊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在分析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对接人才市场和地方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紧扣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科教融合,探索多元教... 在分析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对接人才市场和地方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紧扣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科教融合,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以及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具体举措,并分析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研究成果可为地方院校风景园林特色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应用型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金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130-132,共3页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优化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对接生产、强化校...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优化风景园林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对接生产、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完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风景园林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对农户旅游生计参与的影响研究——以桂林龙脊民族大寨村为例
20
作者 郑敏 龙冠霖 +1 位作者 蒋明月 周慧玲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7期109-111,共3页
旅游生计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生计决策。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也是集亲缘、地缘为一体的居民世居之地。因此,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民族村寨农民的旅游生计参与,助力其以旅游致... 旅游生计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生计决策。民族村寨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也是集亲缘、地缘为一体的居民世居之地。因此,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民族村寨农民的旅游生计参与,助力其以旅游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龙脊民族大寨村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农户社会网络和旅游生计参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型社会网络和新型社会网络均对旅游生计参与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传统型社会网络发挥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生计参与 社会网络 农民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