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市农业生态区木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宾 范大泳 +1 位作者 秦丽萍 蒋玲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0期62-63,125,共3页
以SC205为对照,主要从产量、品种生长特性两个方面对18个木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F系列木薯品种结薯集中度分散,华南系列木薯品种结薯集中度比较集中,有利于木薯收获;F11单位面积产量最高,SC205单位面积产量最低。
关键词 木薯 品种比较试验 产量 品种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桂林市地被植物配置与绿化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西丽 李秀娟 +1 位作者 马虎生 李云娟 《南方园艺》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桂林地区适应性强、应用效果好的地被植物作了调查和较为系统地概述,并对桂林市地被植物配置应用进行了探析。根据地被植物绿化效果见效快、经济节能、绿化层次多样性等特性,认为地被植物绿化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捷径之一,为了更进一步... 对桂林地区适应性强、应用效果好的地被植物作了调查和较为系统地概述,并对桂林市地被植物配置应用进行了探析。根据地被植物绿化效果见效快、经济节能、绿化层次多样性等特性,认为地被植物绿化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捷径之一,为了更进一步丰富景观效果,地被绿化植物的应用应以原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合理开发利用原生地被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植物 配置应用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稻作区水稻控释肥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大泳 周宾 +2 位作者 廖云云 陈辉云 唐拴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5-16,19,共3页
通过早、晚造田间试验,在桂林稻作区开展了水稻控释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控释肥用量早稻以636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561、711 kg处理及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8.7%、15.1%和9.5%;晚稻则以773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698、... 通过早、晚造田间试验,在桂林稻作区开展了水稻控释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控释肥用量早稻以636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561、711 kg处理及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8.7%、15.1%和9.5%;晚稻则以773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698、848 kg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4.8%、7.5%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施肥量 施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在桂林市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宾 唐拴虎 +4 位作者 范大泳 莫云锦 廖云云 秦和生 陈贵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22-24,共3页
在桂林市应用"新农科"水稻控释肥进行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多点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一次性基施控释肥600~750 kg,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水稻品种本田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且比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4%、增收629... 在桂林市应用"新农科"水稻控释肥进行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多点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一次性基施控释肥600~750 kg,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水稻品种本田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且比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4%、增收629.63元、节约施肥成本112.50元,增收节支合计为742.13元,分别节省氮、磷、钾养分投入16.71%、58.70%和26.82%。说明该项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肥省工和增产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水稻 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木薯套种花生试验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宾 范大泳 +4 位作者 秦丽萍 石志斯 邓春恒 侯丽英 张承发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8-10,共3页
在桂林市进行木薯套种花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套种花生能显著提高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并且对木薯和花生农艺性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木薯和花生的间作距离为40 cm时,套种效果最好,木薯鲜薯产量86.97 t/hm2,干花生荚产量2 896.78 kg/h... 在桂林市进行木薯套种花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套种花生能显著提高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并且对木薯和花生农艺性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木薯和花生的间作距离为40 cm时,套种效果最好,木薯鲜薯产量86.97 t/hm2,干花生荚产量2 896.78 kg/hm2,套种模式收益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套种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常规优质稻品比试验总结
6
作者 何秋婵 廖永发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第4期28-29,共2页
为了鉴定评价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在临桂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生育期等特性表现,为在我区相关区域和造别推荐优质常规稻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2021年临桂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引进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在四塘镇作早稻种植,其中品... 为了鉴定评价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在临桂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生育期等特性表现,为在我区相关区域和造别推荐优质常规稻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2021年临桂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引进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在四塘镇作早稻种植,其中品比试验0.09 hm^(2),大田种植2.13 hm^(2),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比试验 大田种植 优质稻新品种 农技推广 鉴定评价 优质常规稻 主导品种 广西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丰水梨内源激素含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付传明 黄宁珍 +4 位作者 李顺辉 赵志国 黄志琼 石云平 唐凤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6-279,共4页
以10年生南方早熟梨类型"丰水"为试材,在年生长周期中,对春季开花之前、夏季花芽分化期和秋季二次开花期3个不同发育期叶片与芽内源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方丰水梨叶片和芽中内源激素含量与生长发育的关... 以10年生南方早熟梨类型"丰水"为试材,在年生长周期中,对春季开花之前、夏季花芽分化期和秋季二次开花期3个不同发育期叶片与芽内源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方丰水梨叶片和芽中内源激素含量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芽中低水平的IAA有利于花芽分化,花芽中低水平的IAA有利于花芽春季萌动开放和秋季二次开花的发生;芽和叶片中GA3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水平的GA3有利于花芽分化;芽中高水平的ZT有利于花芽分化的开始,随着花芽分化进程的推进,芽中的ZT逐渐转移到叶片中;ABA仅在花芽分化期的叶片中出现一次峰值,暗示其在花芽分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丰水梨 内源激素 花芽分化 二次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北地区油菜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宗急 钟丽 +3 位作者 刘助生 张松桂 廖云云 杨行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广西桂北地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为确定油菜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不同施肥水平N(0、89.8、150、179.36、269.4、359.2kg/ha)、P2O5(0、60.0、107.4、120.0、240.0kg/ha)、K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广西桂北地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为确定油菜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不同施肥水平N(0、89.8、150、179.36、269.4、359.2kg/ha)、P2O5(0、60.0、107.4、120.0、240.0kg/ha)、K2O(0、60.0、107.4、120.0、240.0kg/ha)组合,共1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根据试验测产数据建立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以寻求油菜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进行寻优。【结果】处理13(N3P3K4)的油菜籽产量最高,为1911.2kg/ha,比CK处理(N0P0K0)增产760.1%;处理2(N3P3K3)产投比最高,为9.03,增加收益3744元/ha。【结论】通过拟合的肥料效应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239.6kg/ha、P2O5120.3kg/ha、K2O188.9kg/ha,最佳效益施肥量为N208.9kg/ha、P2O598.1kg/ha、K2O173.0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效试验 氮磷钾 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增产效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蔡湘文 罗亚平 +1 位作者 黄志琼 韦家善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施用有机肥能增加作物产量,试验表明:在中稻生长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对照(未施有机肥)增产约11%;在芋头膨大期重施肥效丰富的腐熟有机肥,对提高芋头产量有显著作用;在甘蔗生长过程中施加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增... 施用有机肥能增加作物产量,试验表明:在中稻生长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对照(未施有机肥)增产约11%;在芋头膨大期重施肥效丰富的腐熟有机肥,对提高芋头产量有显著作用;在甘蔗生长过程中施加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旺盛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建议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中稻试验 芋头试验 甘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百香果种质资源调查评价与收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江 黄宁珍 +4 位作者 何秋婵 冼康华 付传明 刘宝骏 何金祥 《南方园艺》 2021年第5期48-55,共8页
文章对广西地区百香果部分品种进行了收集,并通过种质圃建设对各份种质的特性进行了评价,另成功构建了百香果离体保存技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广西地区百香果主栽品种有紫香1号、紫香2号、紫香3号、黄金果系列、台农1号、台农2号和... 文章对广西地区百香果部分品种进行了收集,并通过种质圃建设对各份种质的特性进行了评价,另成功构建了百香果离体保存技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广西地区百香果主栽品种有紫香1号、紫香2号、紫香3号、黄金果系列、台农1号、台农2号和满天星系列等。通过在桂北建立种质圃对16份百香果种质进行评价发现,各种质之间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果实甜度,果实大小)相差较大;酸甜适中、产量中等以上的种质资源仅5份。笔者选育出一个较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百香果品种PES-15,其特点是生长势强,单株产量达4.38kg,平均果实直径达60mm,其果实糖度达17.4°,口感酸甜适中。为了避免病毒对所保存种质的影响,通过百香果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研究,确定在MS+PP_(333)2.0 mg·L^(-1)培养基中,常温保存330 d,百香果无菌苗成活率为80.0%,再次继代,材料的再生和增殖能力良好,该技术可用于百香果种质资源的中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种质资源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64-65,共2页
对2011一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的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早籼组合的总粒数、实粒数、有效穗有较大的变异空间,桂林稻作区早籼稻产量在7.5t/hm^2以上,产量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有效穗数267... 对2011一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的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早籼组合的总粒数、实粒数、有效穗有较大的变异空间,桂林稻作区早籼稻产量在7.5t/hm^2以上,产量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有效穗数267.4万~298.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0.0~125.8粒,结实率77.6%~84.3%,千粒重25.8~27.2g;影响参试品种(组合)产量差异的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是粒数、穗型、粒重,其中粒数因子的贡献率最大,同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笔者认为针对桂林稻作区的早籼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注重选择大穗、重穗型组合,同时兼顾生育期、株高等其他性状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主成分分析 2011—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2
作者 何秋婵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5期38-41,共4页
沃柑(Orah)是“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的杂交F1代种,属于宽皮柑桔类型,起源于以色列,先后引至美国、韩国、中国等国栽培。外观漂亮、晚熟高糖、早结丰产优质、树势强旺,耐寒、耐旱,不易黄化、裂果和日灼,后期基本不落果,耐贮运,收... 沃柑(Orah)是“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的杂交F1代种,属于宽皮柑桔类型,起源于以色列,先后引至美国、韩国、中国等国栽培。外观漂亮、晚熟高糖、早结丰产优质、树势强旺,耐寒、耐旱,不易黄化、裂果和日灼,后期基本不落果,耐贮运,收获于水果淡季(1~4月),近年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沃柑有易感溃疡病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晚熟高糖 早结丰产 宽皮柑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桂林点区域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kg/ha,比对照种桂...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区域试验 广西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种苗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秋婵 苏江 +1 位作者 黄宁珍 莫庚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4期1-2,共2页
百香果组培快繁是大量生产植物种苗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以百香果为对象,探究百香果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到炼苗移栽等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完善并优化其组培快繁技术,以期为百香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百香果 初代培养 增殖培养 培养基配方 炼苗移栽 生根培养 组培快繁技术 种苗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烤房对罗汉果品质和生产成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阳升 梁秀荣 +3 位作者 张海平 赵荣德 游玉明 韦忠训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2期187-187,189,共2页
为了提高罗汉果的商品价值,节约烘烤成本,对经过改良的新型烤房和农家常规烤房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罗汉果烤房可以烘烤罗汉果3万个/次,烤出的罗汉果色泽光亮,品质优良,头果率达89.7%,比常规烤房的63.2%高出26.5个百分... 为了提高罗汉果的商品价值,节约烘烤成本,对经过改良的新型烤房和农家常规烤房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的罗汉果烤房可以烘烤罗汉果3万个/次,烤出的罗汉果色泽光亮,品质优良,头果率达89.7%,比常规烤房的63.2%高出26.5个百分点,比常规烤房节约成本4 185元/次,该烤房技术可在桂北罗汉果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烤房 品质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承发 李鹃 《河北农机》 2022年第14期27-29,共3页
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种植的核心农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种植水平不仅会决定我国农业生产进程,更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研究,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从而满足新时代下大众的基本需求。工... 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种植的核心农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种植水平不仅会决定我国农业生产进程,更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研究,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从而满足新时代下大众的基本需求。工作人员需要改善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实现现代化、专业化生产目标,保障农业种植人员经济效益,实现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植保无人机作为新时代下发展的产物,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规避传统人工农药喷洒过程中的问题,为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和机械化建设奠定基础,让其生产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提高种植人员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对其他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 病虫害防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鹃 张承发 《花卉》 2022年第14期178-180,共3页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依托于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当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所以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得到大力发展。本文着眼于新型农业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土肥管理技术辅助作用,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可持续...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依托于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当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所以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得到大力发展。本文着眼于新型农业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土肥管理技术辅助作用,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当中的应用情况加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 土肥管理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18
作者 何雪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45-46,共2页
2012年对9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以华夏1号和华夏3号为对照,从丰产性、优质性、适应性、抗病性及抗逆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农J003、粤夏2011-1、粤夏2011-2等品种各性状表现较突出,可继续参试。
关键词 夏大豆 产量 适应性 经济性状 热带亚热带 201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华岩地下河系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恩香 蒋忠诚 +3 位作者 姜光辉 何师意 邓艳 蒋满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91-97,共7页
结合地质背景资料,经野外调查观测、水化学室内分析,以及长期的雨量观测、地下水的建堰观测,对万华岩地下河系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万华岩地下河系统规模较大,分为主洞、侧洞和支洞三部分,总体发育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为南... 结合地质背景资料,经野外调查观测、水化学室内分析,以及长期的雨量观测、地下水的建堰观测,对万华岩地下河系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万华岩地下河系统规模较大,分为主洞、侧洞和支洞三部分,总体发育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为南西—北东向;其地下河流量较大,从水化学特征看属HCO3-Ca型岩溶水.地下河水补给面积约28km2,分为岩溶补给区和非岩溶补给区.岩溶区补给面积较大,落水洞、天窗等分布广泛;非岩溶区水的大量补给是其重要特征,其水溶蚀力强,因此也是万华岩发育规模大的重要基础.万华岩地下河系统的动态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同时也受发电、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整个衰减过程可分为3个亚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万华岩 地下河系统 地质构造 HCO3-Ca型岩溶水 水化学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仁天 唐茂艳 +4 位作者 赵荣德 江立庚 王强 陈雷 梁天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和土壤氮素的影响,为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金优253和桂旱1号为材料,2008年早季和晚季采用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和土壤氮素的影响,为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金优253和桂旱1号为材料,2008年早季和晚季采用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管理模式和免耕、常耕两种耕作方式进行田间试验,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和各种生理指标。【结果】在相同耕作方式下,水层灌溉相对有利于提高早季水稻全氮积累量和氮素回收率,提高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拔节期和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GS活性以及成熟期早晚季常耕水稻叶片GS活性。采用湿润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成熟期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以及水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土壤碱解氮含量、晚季水稻氮素回收率,但降低晚季水稻产量。采用交替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拔节期早晚季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及拔节期和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S活性。在相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与常耕水稻相比,免耕利于提高交替灌溉处理水稻氮素积累量以及早、晚季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结论】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免耕和节水互作条件下,有利于土壤供氮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耕作方式 水分管理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