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电动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艳丽 郭亮生 +5 位作者 张思佳 戴淑榕 孙白云 任琼珍 陶晓敏 朱维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2-917,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60例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观察组),60例采用电动肌瘤分碎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腹盆...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60例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观察组),60例采用电动肌瘤分碎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腹盆腔及切口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数量、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经脐手术刀分碎完成后,均未见取物袋内亚甲蓝液体渗漏,腹腔镜检查腹盆腔也未见亚甲蓝液体和肌瘤组织碎片;对照组见肌瘤组织碎片数1~15个,中位数9个。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14.5±24.3)min vs.(93.4±21.7)min,t=49.809,P=0.000],标本取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8±12.7)min vs.(16.9±5.2)min,t=17.17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NRS评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20例术后随访8~79个月,术后发生切口疝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2组5例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6~52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对照组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5个月PET-CT提示腹盆腔、肝包膜下多发结节、肿块影伴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再次行经腹双侧卵巢、大网膜切除、腹盆腔种植灶减灭术和化疗,术后生存期16个月。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组织分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成骨细胞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良志 张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成骨细胞MC3T3-E1 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奥美沙坦+AngⅡ处理组、NAC+AngⅡ处理组以及PDTC+AngⅡ处理组。然后分别利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成骨细胞MC3T3-E1 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奥美沙坦+AngⅡ处理组、NAC+AngⅡ处理组以及PDTC+AngⅡ处理组。然后分别利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6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NK-κB p65磷酸化水平,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K-κB p65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处理组细胞中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与AngⅡ处理组比较,奥美沙坦、NAC和PDTC+AngⅡ组细胞中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F=46.971和38.048,P<0.001)。与对照组比较,AngⅡ处理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加;与AngⅡ处理组比较,奥美沙坦和NAC+AngⅡ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F=57.413,P<0.001)。与对照组比较,AngⅡ增加了细胞中NK-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AngⅡ处理组比较,奥美沙坦、NAC和PDTC+AngⅡ组细胞中NK-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降低(F=44.511,P<0.001)。结论:AngⅡ通过其Ⅰ型受体促进成骨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进而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最后促进成骨细胞高表达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成骨细胞 IL-6 活性氧 NK—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管理学断想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兴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仿生管理学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我院处置的辐射事故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上伟 王守正 +5 位作者 张惠生 李丽 凌燕 杜治国 温文 卢耻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报道2003—2018年间,我院参与的40起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置情况。共接诊和观察了152例放射损伤病人,其中过量照射者4例,局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例、Ⅳ度1例。通过对这些辐射事故原因分析和患者医学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事故所造成... 本文报道2003—2018年间,我院参与的40起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置情况。共接诊和观察了152例放射损伤病人,其中过量照射者4例,局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例、Ⅳ度1例。通过对这些辐射事故原因分析和患者医学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事故所造成的辐射危害,总结了核和放射损伤的医学诊治经验,同时提示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辐射防护管理,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事故 过量照射 放射性皮肤损伤 诊治 医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苗 赵文涛 +1 位作者 张敏霞 李同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on-IRA的干预时机分为一次PCI组(42例)和分期PCI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PCI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年,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分期PCI组比较,一次PCI组住院时间[(5.5±1.5)d比(9.5±1.5)d,t=3.97,P=0.02]和住院费用[(46 765±20 242)元比(54 884±22 885)元,t=3.88,P=0.04]显著下降;一次PCI组围术期并发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14.3%)比13例(9.6%),χ2=0.61,P=0.40];一次PCI组术后1年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分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9.7%±3.4%比55.0%±4.1%,t=3.87,P=0.04),两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23.8%)比24例(17.6%),χ2=0.79,P=0.38]。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PCI同期干预non-IRA显著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造影剂用量,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在预期成功率较高的情况下可作为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梗死相关血管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鑫铭 徐志安 +3 位作者 李艳芬 毛丽 顾桂兰 张小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与脊髓以直接定量检测锥体束及周围神经功能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神经学研究课题之一,国内报告极少,现将我们的工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95名正常人(男54人,女41人)和46例(男41... 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与脊髓以直接定量检测锥体束及周围神经功能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神经学研究课题之一,国内报告极少,现将我们的工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95名正常人(男54人,女41人)和46例(男41例,女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诱发电位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构建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7
作者 郝罗罗 王丽锋 +2 位作者 张梦瑶 闫家明 张飞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3-84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免疫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免疫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现状。目前PD-L1已经成为了筛选NSCLC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但是如何便捷且准确地检测NSCLC患者PD-L1是否表达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基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代谢参数构建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NSCLC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临床病理资料及PD-L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17)及内部验证组(n=38),按照同样的标准另收集本院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NSCLC患者51例作为外部验证组。然后均根据PD-L1检测结果分为PD-L1+组与PD-L1-组。对训练组患者的代谢参数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内外部验证组中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列线图模型效果。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性别及肿瘤直径是PD-L1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组中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9 (95%CI:0.683-0.856),最佳截断值为0.538。内部验证组的AUC为0.775 (95%CI:0.614-0.936),外部验证组的AUC为0.752 (95%CI:0.612-0.893)。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训练组(χ^(2)=0.040,P=0.979)、内部验证组(χ^(2)=2.605,P=0.271)及外部验证组(χ^(2)=0.396,P=0.820)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显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训练组:0.00-0.72,内部验证组:0.00-0.87,外部验证组:0.00-0.66)能使患者临床获益。结论基于^(18)F-FDGPET/CT代谢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NSCLC患者PD-L1表达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代谢参数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淋巴细胞程序外DNA合成的水平
8
作者 赵兴成 徐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反映了细胞对DNA损伤进行切除修复的能力,在毒理学、肿瘤学、放射医学等多种学科中都有应用。关于我国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UDS的水平,仅在近几年才有零星的附带观察,例数都较少,而专文报... 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反映了细胞对DNA损伤进行切除修复的能力,在毒理学、肿瘤学、放射医学等多种学科中都有应用。关于我国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UDS的水平,仅在近几年才有零星的附带观察,例数都较少,而专文报道,迄今未见。本文报告对60例正常人的观察结果。 1 材料与方法1.1 血液样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程序外DNA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罗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9月施行近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9例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9例患者中,3例术后迷走胆管胆漏,其中2例行开腹手术,1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9月施行近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9例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9例患者中,3例术后迷走胆管胆漏,其中2例行开腹手术,1例行保守治疗(术中放置引流管);1例术中发现右后肝管损伤,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横断,其中1例术中中转开腹行-期胆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至今,无胆管狭窄;1例右副肝管胆漏,行右副肝管缝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胆囊管残端漏行开腹胆囊管结扎术;1例胆囊管生物夹将胆总管成角钳夹,开腹取夹胆囊管结扎胆总管“T”管引流术.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胆道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了解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手术病例,手术中规范操作,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手术医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胆道特殊结构、胆囊管的长度,熟练术中出血、术中粘连、胆囊管切断顺序等情况,有效降低发生弹道损伤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