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家文 张凌云 刘蕾 《农学学报》 2019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利用柳州气象站1951—2016年降水、大风、冰雹、雷暴、大雾等资料,对柳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年代变化较明显,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20世纪70—80... 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利用柳州气象站1951—2016年降水、大风、冰雹、雷暴、大雾等资料,对柳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年代变化较明显,20世纪60年代、9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20世纪70—80年代相对较少,柳州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4天,多集中出现在4—8月,以6月最多;柳州市年平均雷暴日数61.2天,3—9月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7天,最多月份为7月,月平均大风日数为0.5天;年平均冰雹日数为0.1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4月份;年平均雾日数为5.3天,主要出现在1—4月份;从年变化趋势看,柳州市年平均雷暴、大风、冰雹、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后,雾日有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市区 气象灾害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赖锡柳 邹颖俊 +4 位作者 张凌云 苏小玲 蓝求 李宜爽 王艺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利用广西2018年环境监测数据日均值和小时值对柳州市空气污染程度、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4个季节典... 利用广西2018年环境监测数据日均值和小时值对柳州市空气污染程度、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气象常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4个季节典型空气污染个例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柳州各季节空气污染天气特征。结果表明:(1)柳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_(2.5)为主,轻度污染最多,冬季污染最重,且集中在1月和2月;(2)O_(3)浓度变化为“夏高冬低”,主要与日照条件的季节变化有关,其余污染物浓度变化为“夏低冬高”,主要与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增大、扩散条件差、清除作用弱、微量降水日数多、增湿效果明显有关;(3)O_(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其余污染物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10:00和22:00~23:00,除O_(3)和SO_(2)外,其余污染物夜间浓度大于早间浓度;(4)PM_(2.5)、PM_(10)、NO_(2)与△P_(24)、T、Rh、P_(1)、V_(10)均呈负相关;O_(3)与T和V_(10)、SO_(2)与P_(24)、CO与Rh均呈正相关,与其他几种气象要素呈负相关。(5)典型个例分析表明,春季高空受偏北气流控制,低层有反气旋且风场较弱,地面处于变性冷高压后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处于台风或低压外围并受下沉气流影响,地面位于低压带中;秋季处于副高边缘,低层受反气旋影响并受下沉气流控制,地面位于冷高压后部;冬季受槽后偏北气流或平直的西风控制,低层受偏西或偏南气流影响且风场较弱,地面受冷高压控制。这四种天气形势下,柳州天气晴好,无降水或只有弱降水,清除作用不明显,大气层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易造成污染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气象条件 天气形势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高森林火险气象条件及等级预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宜爽 刘蕾 +3 位作者 吴镇疆 张凌云 蓝柳茹 邹颖俊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2期74-78,共5页
利用柳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1987—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同期的NEC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柳州市2010—2018年的林火资料,分析了柳州市高森林火险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高森林火险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我国中西... 利用柳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1987—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同期的NEC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柳州市2010—2018年的林火资料,分析了柳州市高森林火险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高森林火险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同期偏弱,我国中西部地区位势高度偏高,冬季高森林火险年乌拉尔山以西部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低纬地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气流在长江流域汇合,广西维持高温少雨是森林火险高的环流背景;当降水在0.2 mm以下(或无降水)、日最大风速在3.0~4.0 m/s、日最高气温在24℃~28℃、日最小相对湿度在20%~40%时,柳州极易发生火灾;经过柳州市本地化后的行标较国标更能客观地反映柳州森林火险气象条件的危险程度,可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特征 气象条件分析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柳州市霜冻特征统计分析
4
作者 程倩倩 赖锡柳 +1 位作者 张凌云 刘永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1991—2020年柳州市霜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柳州市年霜日和年霜冻日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北多南少的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融安县平均年霜日最多。近30年来,柳州市年霜日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2)柳州...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1991—2020年柳州市霜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柳州市年霜日和年霜冻日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北多南少的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融安县平均年霜日最多。近30年来,柳州市年霜日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2)柳州市霜日主要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季节,霜日最多的是1月。(3)柳州市霜冻日主要出现在冬季,霜冻日1月最多,三江县霜冻开始时间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 霜冻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柳州市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延斌 姜殿荣 王艺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通过分析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作用及意义,结合柳州市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绩,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园气象科普的效果。
关键词 校园气象科普 经验 做法 思路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双季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6
作者 黄维 何燕 +2 位作者 邹颖俊 吴炫柯 谭孟祥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全面探究影响广西双季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规律,利用1961—2023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水稻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以灾害强度等级与发生频率构建危险性指数,分析早稻春季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洪涝、移栽期干旱... 为全面探究影响广西双季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规律,利用1961—2023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水稻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以灾害强度等级与发生频率构建危险性指数,分析早稻春季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洪涝、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和晚稻寒露风、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指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广西早稻春季低温冷害危险性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温热害危险性指数于1990年发生突变,而后呈阶段性上升趋势,洪涝和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稍增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晚稻寒露风危险性呈下降趋势,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特征;(2)空间特征上,早稻春季低温冷害危险性指数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高温热害危险性指数呈现出东中西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洪涝危险性指数表现为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特征,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晚稻寒露风危险性指数南低北高,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指数表现为东南部低,北部及中部零星区域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双季稻 农业气象灾害 危险性 年际变化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秧苗生长发育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吴炫柯 何燕 +2 位作者 刘永裕 黄维 谭孟祥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利用2020—2023年分期播种试验早稻秧苗生育期、生长状况数据与2020—2023年早稻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采用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早稻秧苗期生长状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早稻三叶期... 利用2020—2023年分期播种试验早稻秧苗生育期、生长状况数据与2020—2023年早稻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采用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早稻秧苗期生长状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早稻三叶期,叶片、叶鞘、地上部分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与出苗期至三叶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移栽期,叶片、叶鞘、地上部分干物重与三叶期至移栽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苗高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0℃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出苗期至三叶期早稻对气象因子不敏感,三叶期至移栽期则比较敏感。因此在水稻育秧生产过程中,需加强早稻三叶期至移栽期防寒保暖工作,达到促进早稻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叶面指数和苗高,培育壮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播种期 生长状况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积涝过程模拟及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传新 米浦强 +1 位作者 陈剑兵 刘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2-75,共4页
利用柳州市暴雨积涝灾害仿真模型,对不同类型降水过程造成的积涝灾害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柳州市积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大暴雨以下降水,积涝灾害风险以Ⅰ级和Ⅱ级为主,降水量级达大暴雨以上时,出现Ⅲ级的积涝灾害... 利用柳州市暴雨积涝灾害仿真模型,对不同类型降水过程造成的积涝灾害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柳州市积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大暴雨以下降水,积涝灾害风险以Ⅰ级和Ⅱ级为主,降水量级达大暴雨以上时,出现Ⅲ级的积涝灾害达25%以上,当降水量R>150mm时,Ⅲ级达37%。积水深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绝对误差主要分布在20cm以内,大暴雨以下降水,误差值主要分布在10cm以内,随着降水强度增加,绝对误差值也随之增大。每年第一场暴雨造成的积涝灾害往往比模拟结果严重,而久晴转暴雨过程则相反。此模型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开展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量化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积涝 数值模拟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许嘉玲 陈美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253,256,共3页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期是灰霾日数少而缓慢上升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是急剧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7年灰霾日数为变化平稳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并对如何降低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以及如何做好灰霾天气预测预警工作作了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气候特征 对策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主要园林植物低温危害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丽清 刘德源 +1 位作者 刘永裕 袁星萍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35-37,41,共4页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经过实地调查柳州市主要园林植物遭受低温危害的情况,找出园林植物的受害特点,提出防御低温危害的对策。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低温危害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农业界限温度与生产季节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凌云 李家文 吴炫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802-14805,14851,共5页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明,柳州市全年均为"农耕期",全年均适合农作物生长,早春作物播种适宜期从2月上旬中期开始,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约为5个月左右,早稻安全播种期为3月18日以后,安全移栽期在4月15日以后,幼穗分化安全期在5月9日以后,晚稻安全齐穗期在10月7日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保证率 农业生产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甘蔗生长季内水分供求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维 李家文 +3 位作者 吴炫柯 刘永裕 刘梅 唐国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88-95,共8页
利用柳州市8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象资料,在考虑甘蔗作物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彭曼公式计算甘蔗需水量,结合生长季内的降水情况,分析柳州市甘蔗水分的供求情况。结果表明,甘蔗在幼苗期和分蘖期水分盈余,水分亏缺情况主要发生在伸长期后... 利用柳州市8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象资料,在考虑甘蔗作物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彭曼公式计算甘蔗需水量,结合生长季内的降水情况,分析柳州市甘蔗水分的供求情况。结果表明,甘蔗在幼苗期和分蘖期水分盈余,水分亏缺情况主要发生在伸长期后期和成熟期,其中以伸长期后期最为显著;柳州市甘蔗生长季内降水中心主要集中在融安县、融水县一带,南部降水偏少而甘蔗需水量较大,是水分亏缺的主要地区,干旱风险最大,可为有关部门制定甘蔗的防旱减灾对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阶段 降水量 甘蔗需水量 干旱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一次台风残涡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小玲 邹颖俊 赖锡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2期110-112,115,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柳州市自动站雨量资料,对2020年8月20日由台风“海高斯”减弱停编后的残涡引起的柳州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和副高位置共...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柳州市自动站雨量资料,对2020年8月20日由台风“海高斯”减弱停编后的残涡引起的柳州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和副高位置共同影响了“海高斯”残涡的移动路径和速度;(2)“海高斯”残涡影响柳州的过程中同时满足了条件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条件,位涡扰动有利于低层涡旋的维持,湿位涡分布对强降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海高斯”残涡影响柳州市暴雨的水汽输送通道由两支气流组成,一是“海高斯”残涡东部环流中的偏南气流与副高边缘偏南气流合并形成的偏南急流,二是孟加拉湾偏西气流经“海高斯”残涡气旋性绕流后形成的偏南气流;(4)层状云中镶嵌的对流性回波带随着螺旋云带向偏东方向缓慢移动而形成列车效应是柳州市大暴雨带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残涡 暴雨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14
作者 冯晓玲 姜殿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期43-45,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21年5月3—4日出现在柳州市的一次较为典型的前汛期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各系统配置良好,为大... 利用常规天气图、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21年5月3—4日出现在柳州市的一次较为典型的前汛期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各系统配置良好,为大暴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前倾槽、高层干侵入、地面冷空气的南下促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此次过程中,雷达回波上出现了2次列车效应和锋前对流单体合并增强效应,在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的过程中,这2种效应的叠加影响应引起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 大暴雨 影响系统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柳州市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经验与措施
15
作者 罗延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3期91-93,共3页
通过分析柳州市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的现状、经验及做法,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在新形势下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促进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重大建设项目 气候可行性论证 区域论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暴雨的变化对柳东新区建设的影响
16
作者 覃靖 赖锡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8期133-135,共3页
本文对柳州市柳东新区范围内气象站多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得出暴雨的变化特征,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城市新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柳州市 暴雨 城市新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柳江区寒露风天气特征分析
17
作者 覃嘉嘉 覃艳秋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14-216,共3页
基于柳江国家气象观测站1958—2020年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1985—2015年柳江区晚稻种植面积和晚稻产量资料,对柳江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柳江区1958—2020年出现的寒露风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上旬和下旬,... 基于柳江国家气象观测站1958—2020年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1985—2015年柳江区晚稻种植面积和晚稻产量资料,对柳江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柳江区1958—2020年出现的寒露风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上旬和下旬,平均首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为10月7日。柳江区出现的寒露风天气主要以轻度为主,中度次之,重度相对较少,并多受湿冷型寒露风天气影响。结合晚稻产量数据分析,寒露风天气过程对柳江区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受轻度寒露风天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寒露风 寒露风初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2022年6月极端“龙舟水”持续暴雨过程分析
18
作者 张凌云 赵龙捷 张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201-207,共7页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区域气象站雨量资料,对柳州市2022年6月16—22日的极端“龙舟水”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持续暴雨过程的特点,用天气学诊断分析等方法研究持续暴雨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区域气象站雨量资料,对柳州市2022年6月16—22日的极端“龙舟水”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持续暴雨过程的特点,用天气学诊断分析等方法研究持续暴雨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过程极端性强,其中3、6、12 h最大降水量均突破柳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1和24 h最大降水量居历史第2位,且夜雨明显,具有暖区暴雨的特征。500 hPa短波槽是此次持续暴雨高层重要的动力强迫系统,短波槽周期为24 h左右,基本规律是夜间影响、白天移出,造成柳州降水夜强昼弱的特征。850 hPa强盛的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长时间维持的深厚湿层为持续暴雨、极端暴雨提供了较好的湿度条件,同时850 hPa西南急流在白天减弱、夜间增强这种时间上的脉动,又为气流的辐合上升创造了较好的低层动力条件,是暖区暴雨的一种重要触发机制。该研究揭示的500 hPa短波槽24 h周期变化、850 hPa西南急流夜强昼弱的时间脉动,是造成柳州暴雨持续和夜雨特征的重要触发和维持机制,为今后预报持续暴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 暖区暴雨 极端降水 短波槽 急流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高温干旱对不同下种时间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炫柯 贾若欣 +4 位作者 何燕 蒋春云 韦剑锋 韦冬萍 刘志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广西极端天气频发,夏秋高温少雨干旱发展加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科学选择适宜的下种时间,是应对夏秋干旱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广西柳州沙塘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设置甘蔗农田试验...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广西极端天气频发,夏秋高温少雨干旱发展加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科学选择适宜的下种时间,是应对夏秋干旱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广西柳州沙塘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设置甘蔗农田试验点,采用3个甘蔗品种,2—5月进行7期分期下种田间试验,通过利用这2个年度典型的夏秋高温干旱年景,研究夏秋高温干旱对不同下种时间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夏秋高温干旱年景条件下,随着下种时间的延迟,甘蔗收获期茎长、茎粗、单茎重、理论产量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2021、2022年下种时间A1各品种茎长为178~227 cm,茎粗为27.6~30.3 mm,单茎重为1.05~1.42 kg,下种时间A7各品种茎长仅为76~145 cm,茎粗为21.5~30.0 mm,单茎重为0.26~0.85 kg;(2)在3月种植的新植蔗,理论产量在76.65~104.10 t/hm^(2)之间,甘蔗能利用前期比较适宜的气象条件,缓解夏秋高温干旱对甘蔗的影响;在4—5月期间种植的新植蔗,受干旱影响较大,其中5月30日下种理论产量仅为18.90~63.75 t/hm^(2),甘蔗产量显著下降;(3)甘蔗品种ROC22和GL05136在茎长、单茎重和理论产量方面比GT42有优势,但是在茎粗方面GT42有优势,ROC22和GL05136抗旱性较强。因此,在夏秋高温干旱年景下,选择适宜抗旱品种,春种甘蔗尽量适时提早种植,加快甘蔗前期生长进度;在夏秋干旱来临之前,获得健壮植株,提高自身抗旱能力,将气象灾害影响降到最低,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期下种 气象因子 抗旱性 高温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地形气象要素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雪玲 王颖 +2 位作者 李博 张稼轩 赖锡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1,共8页
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是科学制订大气环境污染防控方案、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的基础.利用兰州市西固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015年主要污染物小时浓度监测值,分析了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合同期观测... 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是科学制订大气环境污染防控方案、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的基础.利用兰州市西固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015年主要污染物小时浓度监测值,分析了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合同期观测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探讨了气象要素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O_3外,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呈"冬高夏低""早晚高下午低"的变化特点,这与表征污染物扩散能力的边界层参数变化特征一致.(2)ρ(O_3)春季为71.42μg/m^3,夏季为62.74μg/m^3,春季高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O_3的前体物NO_x质量浓度高于夏季且春季扩散条件弱于夏季.(3)除O_3外,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4)当相对湿度<40%时,污染物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当相对湿度>80%时,污染物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降雨对不同污染物的清除效果不同.研究显示,河谷地形气温和风速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固区 大气污染物 质量浓度分布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