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檀新害虫——青檀绵叶蚜(半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3 位作者 乔格侠 姜立云 周成刚 赵洋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实,虫体产生的蜜露还诱发严重的煤污病;蚜虫群居在叶片背面主叶脉附近,并沿叶柄基部主脉向叶边缘侧脉扩散为害。青檀绵叶蚜卵初产时为橙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越冬卵为亮黑色,光泽明显;初生若蚜为椭圆形,通体透明,体表无蜡丝蜡粉;若蚜4个龄期,体被长蜡丝蜡粉;成蚜呈椭圆形,黄绿色,被白色长蜡丝;干母成蚜无翅,较无翅孤雌成蚜粗短;孤雌成蚜分有翅型和无翅型2种;雌性蚜无翅,雄性蚜有翅。在山东枣庄,越冬卵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产生干雌,5月产生孤雌蚜,10月上旬产生性蚜,10月中旬雌雄性蚜交尾后产生受精卵,以卵在青檀上越冬。无翅型耐饥性强于有翅型。【结论】目前发现青檀绵叶蚜仅为害青檀,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呈群居分布,以无翅型为主,耐饥性较强;青檀绵叶蚜具有繁殖快、数量多、暴发性强、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源的青檀均造成危害,是青檀上危害较重的一类新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的毒力测定及林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2 位作者 单峰 赵洋民 周成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6,共5页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阿维菌素EC、0.5%苦参碱AS、4.5%高效氯氰菊酯EC、0.3%印楝素EC、10%吡虫啉WP毒力较大,5种药剂的LC50分别为1.556、2.897、3.894、4.080和7.982 mg/L。选用毒力较大的这5种药剂进行林间药...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阿维菌素EC、0.5%苦参碱AS、4.5%高效氯氰菊酯EC、0.3%印楝素EC、10%吡虫啉WP毒力较大,5种药剂的LC50分别为1.556、2.897、3.894、4.080和7.982 mg/L。选用毒力较大的这5种药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种非植物源杀虫剂速效性较好,施药1 d后即表现出对青檀绵叶蚜很好的防效,3种药剂的林间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7 d后均达到了95%以上;而2种植物源杀虫剂则速效性相对较差,但7 d后也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绵叶蚜 杀虫剂 毒力测定 林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青檀的新物种——青檀绵叶蚜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伟 季英超 +2 位作者 安广池 赵洋民 周成刚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4期265-270,共6页
【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的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 【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的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山东,江苏和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与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甜’杏的选育研究
4
作者 赵洋民 陈刚 +3 位作者 梁浩 卢金传 安涛 安广池 《中国果菜》 2016年第2期64-66,68,共4页
2003年从枣庄市地方杏资源中选育出了不经后熟即可采摘食用的新品种‘原甜’杏,经连续11a多代高接及植苗建园对比试验,遗传性状稳定。2014年6月通过枣庄市科技局组织的验收,2014年12月通过枣庄市科技局组织的鉴定。该品种单果重16-37g,... 2003年从枣庄市地方杏资源中选育出了不经后熟即可采摘食用的新品种‘原甜’杏,经连续11a多代高接及植苗建园对比试验,遗传性状稳定。2014年6月通过枣庄市科技局组织的验收,2014年12月通过枣庄市科技局组织的鉴定。该品种单果重16-37g,果皮橘黄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4.2%,可滴定酸1.27%,维生素C 15.1mg/100g,肉质硬脆,离核,口感香甜。剔核后,室外自然晾晒7-9d即可晒制成杏干,杏干味甜浓香,略带咖啡风味。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可为各地今后的引种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原甜’杏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