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林木无性系育种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林木无性系育种随着森林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取得快速发展,在世界林业产业中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始终围绕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通过选择和利用天然群体或人工创制的育种后代群体中遗传增益最为突出的个体,经无性繁殖实现规模生产... 林木无性系育种随着森林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取得快速发展,在世界林业产业中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始终围绕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通过选择和利用天然群体或人工创制的育种后代群体中遗传增益最为突出的个体,经无性繁殖实现规模生产并适时采收,以满足社会对木材、果实、药物等林产品的巨大需求。由于受树体高大、多为异花授粉,性成熟较晚,生长周期和测试时间长且占地多等限制,决定大多数林木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与作物不同的育种策略。现代生物科学和育种技术进步为突破基于传统交配设计杂交育种的遗传改良策略提供了可能。基于种间杂交或异花授粉树种的种内杂交育种时,可采取在毛白杨中成功应用的综合SSR遗传距离和优良单株父本鉴定构建育种亲本群体,并与配子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即首先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林木种质资源库亲本遗传距离,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种质资源库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优株进行父本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半同胞家系优株父本鉴定双重筛选构建育种亲本群体,进而利用高配合力育种亲本开展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并通过无性繁殖实现倍性优势和杂交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经济而高效地推进林木无性系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无性系育种 育种策略 育种亲本群体 三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林木育种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2,共8页
我国人工林培育水平较低,其原因与林木育种领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对育种策略的重视和执行力不够等原因有关,导致树种遗传改良最基本的育种循环难以维持,无法支撑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持续提升和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本文综合分析国内... 我国人工林培育水平较低,其原因与林木育种领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对育种策略的重视和执行力不够等原因有关,导致树种遗传改良最基本的育种循环难以维持,无法支撑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持续提升和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林木育种发展经验以及理论和技术成果,提出林木育种策略制定和执行需重视的几点问题: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以及经济属性,生态价值则属于种植改良品种所产生的附属效益,要制定科学、具体且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育种目标和育种周期;在此基础上强化树种基本群体、选择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与管理,采用科学的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保证准确而高效地开展遗传测定和选择,持续推进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并合理采用促进开花结实、相关选择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加快交配和选择进程,不断提高基本群体和选择群体遗传品质,甚至实现强优势远缘杂交品种的生产应用。对于能够无性繁殖的树种,可在一定的遗传改良阶段施加理化诱变、染色体加倍处理,进一步增加有益变异积累和利用。而对于已应用于生产却仍有不足的优良品种,可以采用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进一步优化等。其中交配、遗传测定和选择是育种循环的核心以及进一步实施其他育种技术的基础,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持续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育种策略 育种目标 育种区 育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区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闫双喜 张志翔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5-733,共9页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2变种。初步确定,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在河南境内进行迁地保护的种类有21科25属31种2变种。分析了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活型,探讨了河南国家保护植物的特点和迁地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植物区系 生活型 特点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杨树多倍体育种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4
4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9-153,共5页
诸多杨树多倍体实例表明,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一轮次的育种过程实现杨树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获得生长快、纤维长、木素低、纤维含量高以及抗逆性强等性状表现突出的杨树品种。在具体杨树多倍体育种工作中,掌握配子或合... 诸多杨树多倍体实例表明,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一轮次的育种过程实现杨树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获得生长快、纤维长、木素低、纤维含量高以及抗逆性强等性状表现突出的杨树品种。在具体杨树多倍体育种工作中,掌握配子或合子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即时判别方法,有助于提高杨树多倍体育种效率和效果;而多倍体品种表现优劣与其杂合性密切相关,通过杂交亲本选配以及适宜的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择等,可以增进多倍体的杂合性,在利用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杂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杨树多倍体育种的技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多倍体育种 有性多倍化 有效处理时期 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庆章 战鹏宇 +4 位作者 李鹏 李先义 廖晨翰 郭诗曼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共8页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也逐渐被报...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基因组选择 模型优化 分子育种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苗禹博 朱晓梅 +2 位作者 李志娟 贾凤岭 李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8,共8页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育种资源 遗传评价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解析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
7
作者 危学达 王玉 +4 位作者 丁孟东 吴双 梁丹 叶梅霞 邬荣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4,共11页
【目的】高度与直径是树木生命历程中的2个重要生长性状,本文通过量化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这2个性状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模式,揭示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构建藏川杨高... 【目的】高度与直径是树木生命历程中的2个重要生长性状,本文通过量化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这2个性状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模式,揭示藏川杨主干动态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论构建藏川杨高度与直径性状的动态生长互作微分方程,利用系统作图构建藏川杨主干生长遗传解析的统计模型。进一步以藏川杨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调查其在温室内的生长动态数据,结合本群体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数据,开展藏川杨的全基因组基因定位工作。【结果】藏川杨主干高度和直径的整体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拆分整体生长曲线发现,藏川杨主干的直径生长对高度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度生长对直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有藏川杨高度和直径的个体拟合优度> 0.90,且2个性状拟合的残差均服从随机分布,说明使用广义Lotka-Volterra微分方程来拟合藏川杨高度和直径效果很好。基于功能作图方法共定位到78个显著位点,可注释到52个候选基因。以2号染色体上最显著的SNP为例,对藏川杨高度和直径进行遗传解析,发现该SNP的3种基因型(AA、AC、CC)具有相似的高度–直径相互作用模式。该SNP对整体生长、独立生长和依赖生长发挥了不同方式的遗传效应。对定位到的显著位点进行功能注释,可将这些位点所在的基因分为:与木质素/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与抗病抗逆性相关基因、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这4类。【结论】结合异速生长模型和博弈理论的基因定位模型,可检测基因如何通过合作或竞争策略来调控藏川杨主干的大小,识别树干动态生长的过程和模式,相关模型也可为其他物种重要性状之间的深层次遗传解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川杨 博弈论 异速生长模型 高度 直径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未成熟合子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24
8
作者 习洋 胡瑞阳 +5 位作者 王欢 孙鹏 袁存权 李允菲 戴丽 李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9,共10页
以刺槐不同胚龄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幼胚胚龄和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刺槐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分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8周(55天左右)是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取... 以刺槐不同胚龄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幼胚胚龄和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刺槐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分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8周(55天左右)是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取材时期;MS+2,4-D5.0mg·L-1+BA0.5mg·L-1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出愈率最高为95.42%±0.02%;MS+NAA0.5mg·L-1+BA0.5mg·L-1+谷氨酰胺250mg·L-1+水解酪蛋白500mg·L-1是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92.40%±0.12%,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最高为90.73%±0.49%。一旦形成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体细胞胚经成熟萌发可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未成熟胚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黄佳聪 何俊 +5 位作者 尹瑞萍 万晓军 郭军 辛成莲 龚发萍 李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为其可持续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果实性状 种子性状 含油量 种群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若干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江锡兵 宋跃朋 +6 位作者 马开峰 郭斌 安新民 张志毅 史志伟 徐兰丽 张有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6个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5℃连续5d低温胁迫过程中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持逐渐上升趋势,而可溶...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6个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其5℃连续5d低温胁迫过程中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持逐渐上升趋势,而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各指标6个无性系间差异明显:无性系DU146和DU147叶绿素含量、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相对较高,而丙二醛含量及其增加倍数相对较低,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及低温耐受能力;其次是无性系DU136和DU165;而无性系DU135和DU150光合作用及低温耐受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低温 叶绿素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丙二醛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诱变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乔佩 卢存福 +6 位作者 李红梅 金德善 李红英 玉猛 卢骁 杨凤娇 陈玉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0-727,共8页
本研究以化学诱变获得的小麦突变体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0、100 mmol.L 1、200 mmol.L 1、300 mmol.L 1、400 mmol.L 1)的增加,小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鲜... 本研究以化学诱变获得的小麦突变体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0、100 mmol.L 1、200 mmol.L 1、300 mmol.L 1、400 mmol.L 1)的增加,小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300 mmol.L 1NaCl为4种小麦(3个突变体、1个对照CAO811CK)发芽能力的临界盐浓度,其中突变体CAO8113K优于其他小麦材料。在300 mmol.L 1NaCl胁迫下,随着时间延长(12 h、24 h、48 h、96 h、192 h),4种小麦材料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可溶性蛋白、MDA、SOD、POD、CAT 5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4种小麦材料耐盐潜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AO8113K>CAO811CK>CAO8114K>CAO8112K,CAO8113K突变体小麦材料表现出较强抗盐性,与发芽指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小麦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丽萍 唐岩 +2 位作者 李颖岳 尹丹妮 庞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种裂解液中,WPB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G1期峰,计算得出6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种裂解液中,WPB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G1期峰,计算得出6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Mb,其中:‘冬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93.60±4.72)Mb,即C-值为(0.40±0.01)pg;‘鲁枣2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3.61)Mb,即C-值为(0.44±0.00)pg;‘金丝小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5.81)Mb,即C-值为(0.44±0.01)pg;‘孔府酥脆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5.03)Mb,即C-值为(0.44±0.01)pg;‘无核小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7.07)Mb,即C-值为(0.42±0.01)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4.29)Mb,即C-值为(0.45±0.01)pg。优化的枣属植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细胞裂解液 毛果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丁友芳 张晓霞 +3 位作者 史玲玲 张蕴薇 杨富裕 刘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7,共6页
采用PP-systems的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葛根两个栽培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日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葛根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葛根叶片净光合速... 采用PP-systems的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葛根两个栽培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日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葛根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葛根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温、叶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影响葛根光合特性的因素既有气孔限制方面的,也有非气孔限制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栽培品种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江锡兵 李博 +3 位作者 张志毅 马开峰 何占国 刘承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天气晴朗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分别呈单峰和倒双峰变化趋势;编号为191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两次峰值均高于165和177,191和177的低值高于165;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相近,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接近光饱和点时上升趋势平缓;191的光饱和点高于165和177,而光补偿点低于165和177,表明191适应光强的能力强于165和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大青杨 杂种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Genomic-SSR与EST-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宋跃朋 江锡兵 +4 位作者 张曼 王泽亮 薄文浩 安新民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16个杨树无性系对Genomic-SSR和EST-SSR两种SSR标记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enomic-SSR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Shannon指数为1.0646、观测杂合度为0.4427、期望杂合度为0.5523;EST-SSR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 利用16个杨树无性系对Genomic-SSR和EST-SSR两种SSR标记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enomic-SSR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Shannon指数为1.0646、观测杂合度为0.4427、期望杂合度为0.5523;EST-SSR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8、Shannon指数为0.6985、观测杂合度为0.2330、期望杂合度为0.468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ST-SSR相对Genomic-SSR能更精准地鉴别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标记多态性及基因型鉴别等方面EST-SSR与Genomic-SSR均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性。通过对两种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为合理利用SSR标记进行物种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GENOMIC-SSR EST-SSR 遗传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16种树木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差异及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4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1,共8页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Ca、Fe,及少量的Na、Mg、Pb、Ni、Cd和Pd等元素。从颗粒物来源分析,主要含有C、N、O、Na、Mg、Si和Ca等元素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自然界,而Pb、Fe、Ni、Cd和Pd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产物。叶表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结果表明,圆柏和油松较其他树种叶片颗粒附着密度大,其余较大的树种依次是栾树、国槐和榆叶梅等。研究结果为揭示树木吸收大气颗粒物的机制及合理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附着密度 粒径分布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研究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及分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董雯怡 聂立水 +2 位作者 李吉跃 沈应柏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毛白杨新无性系83号插条苗为试材,于2007年3—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应用15N示踪技术测定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NO3-15N)和铵态氮(NH4-15N)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 为探讨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毛白杨新无性系83号插条苗为试材,于2007年3—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应用15N示踪技术测定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NO3-15N)和铵态氮(NH4-15N)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施肥后28 d,苗木对两种氮肥的吸收利用达到最大值,其中,标记NO3-15N肥吸收率为0.36 g/株,利用率达35.98%;标记NH4-15N肥吸收率为0.15 g/株,利用率为14.53%。②苗木NO3-15N肥平均利用率(19.75%)约为NH4-15N肥(7.95%)的2.5倍。③施肥后各个时期,全株的NO3-15N肥Ndff值均显著大于NH4-15N肥。各器官对NO3-15N肥的征调能力明显高于NH4-15N肥,茎对肥料征调的竞争能力最强,其次为叶和根。④氮素分配率在各器官中差异显著(P<0.05),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叶中NO3-15N的分配率均高于NH4-15N,根中储存的氮素主要供地上部分生长所需,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茎是氮素贮藏的"临时库",苗木主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输送到叶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硝态氮 铵态氮 吸收率 氮肥利用率 来自肥料氮的百分率(Ndff) 分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木本植物叶片形态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威 刘超 +4 位作者 樊艳文 赵娜 叶思阳 尹伟伦 王襄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性状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由物种遗传特性所决定,其独立解释力为47.08%~76.07%;环境因子对叶片形态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但仅独立解释了1.22%~3.82%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气候因子 叶形态性状 物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昊阳 施杨 +1 位作者 丁亚娜 徐吉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7,共9页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疏松细胞壁组分、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杨树中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6个成员,分属于EXPA...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疏松细胞壁组分、增加细胞壁柔韧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性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杨树中的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6个成员,分属于EXPA、EXPB、EXLB和EXLA 4个亚家族。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具有保守的序列特征和稳定的蛋白结构,包括9种不同的内含子起源模式以及6个高频密码子。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在杨树木材形成相关的组织/器官中表达丰度较高,对林木生殖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展示了杨树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和特点,为深入研究杨树扩展蛋白基因的功能搭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扩展蛋白 细胞壁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油松第二代种子园亲本选择与配置设计 被引量:22
20
作者 袁虎威 梁胜发 +3 位作者 符学军 钮世辉 李伟 李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共8页
山西油松种子园正处于从初级向高世代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初级种子园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第二代种子园建设中的优良家系选择、优良家系内单株选择、SSR亲缘分析、SSR遗传... 山西油松种子园正处于从初级向高世代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初级种子园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第二代种子园建设中的优良家系选择、优良家系内单株选择、SSR亲缘分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配置设计等问题。结果表明,子代测定林内家系间的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在77个测定家系中选出20个优良家系。按照单株材积优势比的相对大小从油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20个优良家系中各选出1个最优单株,优良单株的平均材积优势比和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0.25和0.13。优良单株间亲缘分析结果表明,20个单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其中3号单株与其余19个单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15和17号单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近。优良单株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为0.532 4;由单株构成的群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杂合度(H)、期望杂合度(He)和固定指数(F)的平均值分别为0.595 5、0.570 3和-0.018 4。根据亲缘分析结果,第二代种子园采用不平衡、不完全固定区组设计的配置方式,考虑无性系间亲缘关系的同时提高了最优无性系出现的比例,实现了材积遗传增益的有效提高。研究结果为指导山西第二代种子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推进分子标记在油松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SSR分子标记 亲缘分析 配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