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态冰保鲜技术及其对生鲜食品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郭泰珂 赵丹丹 +4 位作者 翁雅怡 王可莹 何渊海 姚继刚 陈文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06-711,共6页
预冷处理是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预冷处理可减缓食品腐败变质。流态冰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冷介质,具有冷却速度快、储能密度高、运输方便、可有效维持食品品质且不造成机械损伤等优势。该研究概述了流态冰的特性及制取方法,... 预冷处理是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预冷处理可减缓食品腐败变质。流态冰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冷介质,具有冷却速度快、储能密度高、运输方便、可有效维持食品品质且不造成机械损伤等优势。该研究概述了流态冰的特性及制取方法,并从微生物、蛋白质、K值和货架期4个方面阐述了流态冰对水产品、禽肉等生鲜食品贮藏品质的影响,综述了流态冰耦合臭氧、酸性电解水、天然氧化剂等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流态冰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冰 预冷 生鲜食品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吕路平 童国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1-36,共6页
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对实现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存在标准缺失、具体实践案例缺乏、“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相混淆等问题。需要厘清“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关系,从利益相关... 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对实现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存在标准缺失、具体实践案例缺乏、“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相混淆等问题。需要厘清“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关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设计可操作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专业性”;分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提升产教融合改进策略的“针对性”;研究产业发展,提升产教融合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质量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10种痕量苯系物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聪 董雪瑞 +4 位作者 谢磊 张利果 高莹 张浩杰 王宇翔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7-1021,共5页
采用多孔聚偏氟乙烯膜包裹多壁碳纳米管制备成多孔膜保护固相微萃取装置,该装置经水洗涤、甲醇活化、干燥后,放入1 L样品中,包膜以500 r·min^(-1)的速率搅拌30 min,吸附富集痕量苯系物。取出包膜,在1 mL甲醇中解吸5 min后获得浓缩... 采用多孔聚偏氟乙烯膜包裹多壁碳纳米管制备成多孔膜保护固相微萃取装置,该装置经水洗涤、甲醇活化、干燥后,放入1 L样品中,包膜以500 r·min^(-1)的速率搅拌30 min,吸附富集痕量苯系物。取出包膜,在1 mL甲醇中解吸5 min后获得浓缩的苯系物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对NIST 14谱库并结合标准品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对其中的10种痕量苯系物进行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应用自制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可有效去除体系的基质干扰,提高萃取效率,与NIST 14谱库比对定性,富集的10种苯系物的匹配度均不小于90%,说明方法定性准确。定量分析时,10种苯系物的质量浓度在1.000~1 000 n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0~0.013 n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5%~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89%~1.5%。方法用于测定12份实际水样,其中1份样品中氯苯检出量为179.0 ng·L^(-1),1份样品中对二甲苯检出量为151.0 n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微萃取 痕量苯系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测定烷基糖苷中的残留脂肪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聪 许义 +2 位作者 周丽萍 叶安娜 董雪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69,共3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烷基糖苷中正辛醇、正癸醇的方法,优化了顶空进样的参数和色谱分析的条件。结果表明:残留醇在0.05~1.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以上,重复性RSD<0.5%,精密度RSD<...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烷基糖苷中正辛醇、正癸醇的方法,优化了顶空进样的参数和色谱分析的条件。结果表明:残留醇在0.05~1.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以上,重复性RSD<0.5%,精密度RSD<2.0%。烷基糖苷样品中的正辛醇和正癸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3.2%和98.9%~101.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工厂大规模测定烷基糖苷中的残留脂肪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烷基糖苷 正辛醇 正癸醇 顶空-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位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丹丹 吴家雄 +5 位作者 刘英 汪丽霞 杨兴良 叶兴乾 陈士国 陈健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2-812,共11页
本研究针对常山胡柚全果油胞层、白皮层、囊衣、汁胞和籽5个不同部位,连续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果胶多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部位中的30种柑橘多酚类物质,比较果胶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全面分析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 本研究针对常山胡柚全果油胞层、白皮层、囊衣、汁胞和籽5个不同部位,连续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果胶多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部位中的30种柑橘多酚类物质,比较果胶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全面分析常山胡柚果实不同部位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常山胡柚各部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烷酮类形式存在,白皮层中新橙皮苷、新北美圣草苷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可达13700.72μg/g(按干质量计,下同)和6270.24μg/g;不同部位酚酸类组成中肉桂酸类含量高于苯甲酸类,且以油胞层中肉桂酸类含量最高;淀粉酶辅助乙二胺四乙酸溶液提取到的白皮层果胶多糖得率最高(27.46%),氢氧化钠(NaOH)溶液提取到的油胞层果胶多糖得率最高(11.30%),且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胞层果胶多糖重均分子量均最大,分别为6.888×10^(5)g/mol和2.343×10^(5)g/mol。常山胡柚油胞层、白皮层和囊衣可作为黄酮类化合物和果胶的加工来源,其丰富的新北美圣草苷可作为胡柚加工副产物新的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胡柚 油胞层 白皮层 黄酮类化合物 酚酸类 果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驱蚊产品中82种风险性化学物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艳 刘英 +1 位作者 李长于 王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同时筛查植物源驱蚊产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化合物,建立了一种基于溶剂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78种致敏性芳香剂和4种农药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极性色谱柱Agilent VF-WAXms进行色谱分离,通过不同的特征离子对对部... 为同时筛查植物源驱蚊产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化合物,建立了一种基于溶剂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78种致敏性芳香剂和4种农药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极性色谱柱Agilent VF-WAXms进行色谱分离,通过不同的特征离子对对部分共流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阳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在30℃恒温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结果表明,82种目标化合物在对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2 0,定量下限为0.02~5.0 mg/kg,回收率为60.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9.5%。将该方法用于驱蚊贴、驱蚊扣、驱蚊液和驱蚊凝胶等29个样品的筛查,共检出33种致敏性芳香剂和1种农药(驱蚊酯)。80%以上的样品中检出α-蒎烯、β-蒎烯和D-柠檬烯等11种致敏性芳香剂,最高含量为116~21 140 mg/kg;3个驱蚊液中检出驱蚊酯,含量为10 200~21 350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驱蚊产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化合物的同时筛查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驱蚊产品 致敏性芳香剂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铜的来源及吸收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敏 柯乐琴 +1 位作者 戴晶晶 柏金霞 《中国食品》 2021年第13期114-115,共2页
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生物体中多种酶的辅酶。在地壳中,铜的平均浓度约为55mg/kg,是一种分布较为普遍的微量元素。早在1928年时,人们就发现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铜对人体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 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生物体中多种酶的辅酶。在地壳中,铜的平均浓度约为55mg/kg,是一种分布较为普遍的微量元素。早在1928年时,人们就发现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铜对人体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元素 微量元素 平均浓度 功能和作用 营养元素 哺乳动物 生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