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59
1
作者 韩志江 陈文辉 +2 位作者 舒艳艳 赖旭峰 项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2例共313枚直径在0.5~1.0 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CT资料,其中106例共143枚PTMC(合并最大径0.5~1.0 cm的MNG 8例共1... 目的:探讨CT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2例共313枚直径在0.5~1.0 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CT资料,其中106例共143枚PTMC(合并最大径0.5~1.0 cm的MNG 8例共15枚),106例共170枚MNG。结果:PTMC与MNG在发病状态、瘤体形态、增强后瘤体边界、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颗粒状钙化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混合钙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7枚MNG合并腺瘤样增生,其中5枚瘤体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CT平扫未显示的18枚PTMC和41枚MNG中,合并甲状腺炎分别为9枚和36枚。结论 :单发、形态不规则、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模糊、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颗粒状钙化、瘤体周围多发小淋巴结有助于PTMC的诊断;多发、形态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增强后边界较平扫清晰、无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则提示MNG的诊断;瘤体增强后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组织则倾向腺瘤或MNG合并腺瘤的诊断;甲状腺炎可以掩盖甲状腺微小结节引起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结节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64
2
作者 韩志江 陈文辉 +1 位作者 舒艳艳 赖旭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75例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混合钙化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发病状态、甲状腺边缘中断...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75例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及混合钙化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发病状态、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增强后瘤体边缘情况、瘤体形态、细颗粒状钙化及囊变表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舒艳艳 包凌云 +3 位作者 韩志江 陈文辉 雷志凯 丁金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43-547,563,共6页
探讨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22例135枚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CT和超声资料,其中包括109例122枚腺瘤性病变(FAN)、13例13枚滤泡细胞癌(FC)。以同时具备回声均匀、周围低回声... 探讨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22例135枚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CT和超声资料,其中包括109例122枚腺瘤性病变(FAN)、13例13枚滤泡细胞癌(FC)。以同时具备回声均匀、周围低回声晕环、边缘规则作为典型的超声诊断FAN的征象,以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组织作为典型的CT诊断FAN的征象,分别观察典型的超声、CT和超声与CT征象联合在FAN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具备典型超声征象、典型CT征象和环状钙化的FAN与F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环状钙化后方声衰显著而影响观察的1枚FAN和2枚FC除外,典型超声征象的敏感性为72.7%(88/121),特异性为54.5%(6/11);典型CT征象的敏感性为68.9%(84/122),特异性为84.6%(11/13);典型超声与CT征象联合在FAN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1.0%(111/122),特异性为61.5%(8/13)。典型超声征象在FAN与FC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典型CT征象及环状钙化在FAN与FC诊断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在FAN的诊断中较超声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二者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FAN的敏感性;环状钙化及CT强化程度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有助于F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CT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舒艳艳 包凌云 +1 位作者 韩志江 项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是超声或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FNAC)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常用表达方式,包括了肿瘤性的滤泡性腺瘤(FA)、滤泡细胞癌(FC)和增生性的腺瘤性甲状腺肿(ANG)、结节性甲状腺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以及...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是超声或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FNAC)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常用表达方式,包括了肿瘤性的滤泡性腺瘤(FA)、滤泡细胞癌(FC)和增生性的腺瘤性甲状腺肿(ANG)、结节性甲状腺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以及超声影像学和病理学家对甲状腺病变认识的提高,超声及FNAC在非滤泡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均获得了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在滤泡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中存在很多重叠区而难以识别,被视为超声及FNAC的灰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粗钙化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5
作者 舒艳艳 陈文辉 +1 位作者 韩志江 丁金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49-853,共5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节粗钙化的CT特点,评价粗钙化在良恶性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217枚粗钙化结节,依据钙化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将其分为单纯粗钙化(SCC)和非单纯粗钙化(nonSCC),再依据钙化的形...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节粗钙化的CT特点,评价粗钙化在良恶性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217枚粗钙化结节,依据钙化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将其分为单纯粗钙化(SCC)和非单纯粗钙化(nonSCC),再依据钙化的形态将non-SCC分为规则粗钙化和不规则粗钙化。观察SCC、规则粗钙化、不规则粗钙化及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统计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217枚粗钙化中,169枚为良性结节,48枚为恶性结节。SCC多见于良性结节中(P<0.05),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多见于non-SCC的良性结节中(P<0.05),而不规则粗钙化多见于non-SCC的恶性结节中(P<0.05)。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29%vs 60.8%vs 57.1%、87.5%vs 71.4%vs 71.7%、89.1%vs 85.9%vs 41.4%和41.9%vs 63.6%vs 67.9%。结论:SCC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倾向于non-SCC的良性结节的诊断,而不规则粗钙化则提示non-SCC的恶性结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伟 沈国惠 +1 位作者 何一杨 章士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GE Hispeed CT/i扫描机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螺旋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维重建。结果:50例胫骨平台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后均清晰显示。根据三...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GE Hispeed CT/i扫描机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螺旋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维重建。结果:50例胫骨平台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后均清晰显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将胫骨平台分为四个象限,准确评估胫骨平台劈裂方向和塌陷的程度。结论:通过不同的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特别是显示骨折塌陷的部位和程度。将胫骨平台分为四个象限,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舒艳艳 韩志江 孙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29例共34枚病灶,单发27例27枚,多发2例7枚。其中腺瘤27枚,增生6枚,腺癌1枚。29枚瘤体位于气管食管沟或气管...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29例共34枚病灶,单发27例27枚,多发2例7枚。其中腺瘤27枚,增生6枚,腺癌1枚。29枚瘤体位于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的甲状旁腺区,与甲状腺间均见线状低密度影,5枚瘤体异位,其中4枚位于颈根部胸骨柄上方,1枚位于上纵隔。28枚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3枚呈三角形,3枚呈条柱状。增强后瘤体呈不同程度强化,25枚强化均匀,9枚强化不均匀。结论: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对于怀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CT检查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雅元 包凌云 +3 位作者 韩志江 舒艳艳 谷莹 罗定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CT或/和超声表现为环状钙化的75例86枚甲状腺资料,其中超声显示为环状钙化而CT呈非环状纳入CT不理想组,环状钙化的内部及后壁被声影覆盖纳入超声... 目的:探讨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CT或/和超声表现为环状钙化的75例86枚甲状腺资料,其中超声显示为环状钙化而CT呈非环状纳入CT不理想组,环状钙化的内部及后壁被声影覆盖纳入超声不理想组。以增强后钙化内或周围较平扫清晰或高强化作为CT诊断良性结节(BNS)的典型征象,以长弧形钙化作为超声判断BNS的典型征象,分别评价典型CT征象、超声征象和典型CT与超声征象联合在BNS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6枚环状钙化中,CT不理想组9枚,典型CT征象在BNS和恶性结节(MNS)中分别为20%(1/5)和0%(0/4)(P>0.05),理想组77枚,典型CT征象在BNS和MNS中分别为77.2%(44/57)和35%(7/20)(P<0.05),典型CT征象对B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2%和65.0%;超声不理想组17枚,BNS与MNS分别为70.6%(12/17)和29.4%(5/17)(P>0.05),理想组69枚,典型超声征象在BNS和MNS中分别为77.6%(38/49)和10%(2/20)(P<0.05),典型超声征象对B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90.0%;同时具备典型CT和超声征象在86枚环状钙化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9.3%和100%。结论:CT和超声在环状钙化的诊断中各有利弊,二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良性环状钙化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启强 韩志江 +1 位作者 舒艳艳 陈文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65,205,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59例625个PTC患者中央组淋巴结的CT资料,统计CT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观察簇状淋巴结、高强化... 目的:探讨CT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59例625个PTC患者中央组淋巴结的CT资料,统计CT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观察簇状淋巴结、高强化和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和微钙化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的分布,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在簇状淋巴结组中的分布。结果:625个中央组中,218个中央组淋巴结转移,407个中央组无淋巴结转移,CT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59.2%(129/218)和91.6%(373/407)。簇状淋巴结、高强化、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更常见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31.7%,93.5%,71.1%,72.7%;84.1%,66.7%,86%,79%;95.5%,44.4%,80.7,80.6%;2.5%,100%,100%,67.2%。4种CT征象联合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59.2%、88.2%、72.9%和78.1%。微钙化仅见于2个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中。114个簇状淋巴结组中,31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其中22个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结论:CT在评估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价值,簇状淋巴结、高强化和最小径/最大径≥1/2、囊变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央组淋巴结可呈簇状,易误诊为淋巴结转移,需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覃莎 楼望林 +3 位作者 闻吾森 刘志申 黄洁红 王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3 5例患者进行不同含气量胃螺旋CT扫描及工作站后处理 ,获得CT仿真内窥镜 (CTVE)、表面覆盖成像 (SSD )、透明成像 (Raysum )三种图像 ,逐一与胃镜 /手术证实...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3 5例患者进行不同含气量胃螺旋CT扫描及工作站后处理 ,获得CT仿真内窥镜 (CTVE)、表面覆盖成像 (SSD )、透明成像 (Raysum )三种图像 ,逐一与胃镜 /手术证实。结果 :CTVE、SSD对病灶的检出率相同 ,均为 86% (3 0 /3 5 ) ,Raysum的病灶检出率为 66% (2 3 /3 5 ) ,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 0 4cm的隆起病灶 ,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为 10 0 %。不同含气量对不同部位的胃壁显示不同 ,大气量比小气量显示好。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是一种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在对病灶的解剖定位、肿瘤的TNM分型方面是胃镜较好的补充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疾病 螺旋CT 三维重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cN0期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宁 舒艳艳 韩志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linical stage NO,cNO)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0例cN0期单发PrrC的CT征象及临床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linical stage NO,cNO)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0例cN0期单发PrrC的CT征象及临床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TC直径的阈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瘤体位置、甲状腺边缘接触、钙化、平扫边界、增强后边界、直径、年龄、性别与CLNM的关系,计算单个和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在CLNM阳性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90例cN0期单发PTC中,CLNM阳性和阴性分别为109例和281例。ROC曲线示直径=0.7cm时,约登指数最大。单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边缘接触、直径、年龄和性别与CLNM阳性相关,其中甲状腺边缘接触、直径〉0.7cm、年龄〈45岁和男性在CLNM中更常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与CLNM阳性相关,而直径与CLNM无关。单个风险因素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85%和34%-83%,两个或三个风险因素联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49%和74%~94%。结论: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是CLNM阳性的独立风险因素,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特异度.为cN0期单发PTC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CT征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IA期肺腺癌高级别模式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浩 邱勇刚 +4 位作者 汪鑫斌 杨俊杰 楼存诚 叶晓丹 YIN Lekang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8-775,共8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当存在高级别组织学模式(微乳头状和实体模式)时,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往往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式,术前确定浸润性肺腺癌中是否存在任何高级别模式(high-grade pattern,HGP)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并确定治疗...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当存在高级别组织学模式(微乳头状和实体模式)时,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往往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式,术前确定浸润性肺腺癌中是否存在任何高级别模式(high-grade pattern,HGP)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并确定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ⅠA期肺腺癌的HGP。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ⅠA期肺腺癌的443例患者(445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有无HGP将445个病灶分成两组:HGP组(n=88个)和非HGP(non-HGP,n-HGP)组(n=357个)。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分期及病理生长方式等。CT影像学上观察病灶大小、密度、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等。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别构建临床模型、CT模型及临床-CT模型,模型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中HGP组与n-HGP组之间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密度、形状、毛刺、分叶征、胸膜牵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40;OR=1.063,95%CI:1.003~1.126)、密度(P<0.001;OR=8.249,95%CI:4.244~16.034)、分叶征(P=0.001;OR=3.101,95%CI:1.598~6.021)是HGP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CT模型、临床-CT模型预测HG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634、0.838及0.834。结论:肿瘤大小、密度与分叶征是ⅠA期肺腺癌HGP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高分辨率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诊断及制订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高级别模式 预测模型 高分辨率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_(2)WI及DWI影像特征鉴别T2期与T3期直肠癌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勇刚 曾锦花 +3 位作者 汪鑫斌 冯汉 楼存诚 董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T2期与T3期直肠癌T_(2)WI及DWI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MRI征象,比较T_(2)WI低信号中断征、T_(2)WI边缘结节征、T_(2)WI边缘毛刺征及DWI外壁结节征等MRI影像特征在T2期与T3期之... 目的:探讨T2期与T3期直肠癌T_(2)WI及DWI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MRI征象,比较T_(2)WI低信号中断征、T_(2)WI边缘结节征、T_(2)WI边缘毛刺征及DWI外壁结节征等MRI影像特征在T2期与T3期之间的差异。结果:T2期及T3期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8、P=0.105);T3期直肠癌患者T_(2)WI低信号中断征、T_(2)WI边缘结节征及DWI外壁结节征均明显高于T2期(P<0.001)。T2期与T3期直肠癌患者T_(2)WI边缘毛刺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各影像特征评估T3期直肠癌的诊断效能:T_(2)WI低信号中断征及T_(2)WI边缘结节征的敏感性分别为83.33%、92.86%,T_(2)WI边缘结节征的准确性为88.52%,DWI外壁结节征的特异性为89.47%。结论:基于T_(2)WI低信号中断征、T_(2)WI边缘结节征、DWI外壁结节征等征象有助于提高T2期与T3期直肠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