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郊菜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英鹏 林咸永 +2 位作者 章永松 郑绍建 周根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4-250,共7页
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4种菜园土壤有明显酸化现象,pH<6.5的占77.2%,全部土壤缺氮和磷过量积累,83.8%的土壤缺钾,部分土壤缺乏硫、硼、镁和锰.4... 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4种菜园土壤有明显酸化现象,pH<6.5的占77.2%,全部土壤缺氮和磷过量积累,83.8%的土壤缺钾,部分土壤缺乏硫、硼、镁和锰.4个典型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是缺N、缺K、富磷,并伴随中、微量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因此,在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蔬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全面增施钾肥,并兼顾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郊 菜园土壤 土壤养分 障碍因子 养分管理 养分需求 生态环境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道底泥直接园林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2 位作者 王凤平 田光明 周根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河道底泥 园林绿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3 位作者 王凤平 田光明 周根娣 俞新华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通过青菜盆栽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底泥农田应用对作物的影响。发芽率测定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添加底泥后青菜发芽率明显增高 ;盆栽实验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底泥投放量低于600t·hm-2 时青菜长势较对照好 ,但底泥用量超... 通过青菜盆栽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底泥农田应用对作物的影响。发芽率测定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添加底泥后青菜发芽率明显增高 ;盆栽实验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底泥投放量低于600t·hm-2 时青菜长势较对照好 ,但底泥用量超过600t·hm-2 时则随底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青菜中重金属分析表明 ,红壤和水稻土中添加底泥后增加了青菜的重金属含量 ,但底泥用量达到1500t·hm-2 时青菜中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投放 运河 河流治理 疏浚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底泥的养分特征及污染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1 位作者 周根娣 王凤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1-317,共7页
本文以运河 (杭州段 )待疏浚底泥为材料 ,分析了疏浚底泥的养分特征及其污染化学性质。结果发现 ,疏浚底泥中含有较高的养分 ,其中有机质、P、K含量较高而N偏低 ;施入土壤后 ,有机质矿化很快 ,P的供应较为持久。疏浚底泥重金属含量较一... 本文以运河 (杭州段 )待疏浚底泥为材料 ,分析了疏浚底泥的养分特征及其污染化学性质。结果发现 ,疏浚底泥中含有较高的养分 ,其中有机质、P、K含量较高而N偏低 ;施入土壤后 ,有机质矿化很快 ,P的供应较为持久。疏浚底泥重金属含量较一般城市污泥低 ,基本低于污泥农用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可考虑直接使用以节约处置费用 ;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不高 ,相对活性顺序为Cd >Cu >Pb >Zn,直接大量施用会对种子发芽产生一定的毒害。供试作物种子对疏浚底泥毒害作用的反应不同 ,抗性顺序为青菜 >羊茅草 >三叶草。直接利用疏浚底泥比城市污泥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只要物种选取合适、用量恰当 ,是一种很好的肥源和复垦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养分 污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青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瑾 吴洁 +2 位作者 巩兵 李东平 王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22-127,共6页
1995年11月和1996年4月两次对青山水库的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共鉴定藻类58属101种,依次为绿藻门39种,硅藻门24种,蓝藻门13种,裸藻门9种,甲藻门6种,隐藻门和金藻门各5种。其中多污水体指示种5种,ɑ-中... 1995年11月和1996年4月两次对青山水库的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共鉴定藻类58属101种,依次为绿藻门39种,硅藻门24种,蓝藻门13种,裸藻门9种,甲藻门6种,隐藻门和金藻门各5种。其中多污水体指示种5种,ɑ-中污水体指示种24种,β-中污水体指示种49种,寡污水体指示种21种。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granulatavar.angustisima),颗粒直链藻(M.granulata)和小颤藻(Oscilatoriatenuis)。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为8.53×107/1,生物量为16.34mg/1,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表明,青山水库已属富营养型水体,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浮游植物 生物量 营养类型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氟化物对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方正 刘超 +2 位作者 傅柳松 陆莹 周侣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于1986~1992年,对大气氟化物不同浓度的7处梅园,进行了研究,并辅之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梅是对大气氟化物反应敏感的植物,其主要受害症状是早期落叶.认为梅正常生长环境的大气氟化物临界浓度为1.0~1.2μg/(... 于1986~1992年,对大气氟化物不同浓度的7处梅园,进行了研究,并辅之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梅是对大气氟化物反应敏感的植物,其主要受害症状是早期落叶.认为梅正常生长环境的大气氟化物临界浓度为1.0~1.2μg/(dm2·d);梅叶的氟化物本底值为(11.2±2.3)mg/kg.大气氟化物浓度〔X,μg/(dm2·d)〕与梅叶含氟量(Y,mg/kg)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表达为Y=(2.15±23.16)X,r=0.822.氟化物在梅叶中的积累系数为0.33,积累方程为ΔF=0.33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落叶 早期落叶 敏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唤春 陈英旭 +2 位作者 虞左明 王飞儿 方志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2,共6页
通过对千岛湖1989~1999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千岛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年际差异较大,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 ~ 类间,最高浓度是水环... 通过对千岛湖1989~1999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千岛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年际差异较大,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 ~ 类间,最高浓度是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10倍,呈严重超标状态;在空间分布上,新安江来水和西南湖区污染最为严重,中心湖区和东南出水湖区的水质相对较好。开垦坡地和不适当的造林方式导致的水土流失及化肥农药淋失是引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分析 千岛湖 水质分析 污染物 动态变化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水体营养物质的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唤春 陈英旭 +1 位作者 方志发 虞左明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21,共4页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千岛湖1989年—1999年间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地表水标准的Ⅳ—Ⅴ类间,已经超过导致富营养化的危险浓度;湖区不同监...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千岛湖1989年—1999年间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地表水标准的Ⅳ—Ⅴ类间,已经超过导致富营养化的危险浓度;湖区不同监测点位的1—5个主导因子均表达了原始信息的75%以上,反映了不同点位水质要素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水体营养物质 湖泊 水质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2
9
作者 许梅德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5年第4期185-186,189,共3页
本文阐述了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探讨了酸雨对植物危害的机理;分析了在酸雨危害植物过程中,物种(品种)、生物学特性、酸雨特性及SO_2、O_3、病虫害等复合因子的作用。
关键词 酸雨 陆生植物 影响 复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水资源的危机及防护
10
作者 金鹿年 焦荔 《科技通报》 1995年第6期335-340,共6页
钱塘江流域水污染令人堪忧。支流的污染甚于主流,主流在城镇附近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危及饮用水源,城镇污染向乡村蔓延、扩展。乡镇企业污染的延展,促使城镇间的污染由点成面,发展趋势严峻。若不加以控制,富阳、灵桥等乡镇企业,特... 钱塘江流域水污染令人堪忧。支流的污染甚于主流,主流在城镇附近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危及饮用水源,城镇污染向乡村蔓延、扩展。乡镇企业污染的延展,促使城镇间的污染由点成面,发展趋势严峻。若不加以控制,富阳、灵桥等乡镇企业,特别是造纸业污染的进一步发展,杭州市有可能不吃咸水吃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水资源 饮用水源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