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娟 王朝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草莓,可以节约大部分资源,降低种植成本,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契合,进一步实现草莓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鉴于此,主要研究了草莓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草莓水肥一体化...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草莓,可以节约大部分资源,降低种植成本,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契合,进一步实现草莓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鉴于此,主要研究了草莓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草莓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动我国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种植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杀结合技术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孟鹏翔 朱燕 +1 位作者 王潇璇 商进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665-2667,共3页
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出草持续时间长、危害重。随着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田间管理比较粗放,导致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由于长期大面积使用苄嘧磺隆、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杂草抗药性问题日趋突出,“一封一杀”... 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出草持续时间长、危害重。随着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田间管理比较粗放,导致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由于长期大面积使用苄嘧磺隆、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杂草抗药性问题日趋突出,“一封一杀”技术难以有效控制杂草为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需要探索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新技术。为此,该研究进行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直播稻田杂草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0 d各处理对耳叶水苋、日照飘拂草、异型莎草以及总草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田 杂草 封杀结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解晶对枇杷蜜理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许思嘉 罗诗烨 +5 位作者 王朝丽 何娟 罗春良 李相昕 彭文君 方小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92-303,共12页
以结晶枇杷蜜为原料,通过测定理化指标(解晶率、晶体微观结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色泽、酶活力、总酚、总黄酮、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抗氧化能力和抗菌能力)探究超声解晶对枇杷蜜解晶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并... 以结晶枇杷蜜为原料,通过测定理化指标(解晶率、晶体微观结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色泽、酶活力、总酚、总黄酮、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抗氧化能力和抗菌能力)探究超声解晶对枇杷蜜解晶效率和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温度在线实时监控系统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通过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共同分解枇杷蜜中的簇状晶体结构。在输入功率为400?W、超声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超声解晶80?min后,枇杷蜜温度上升至55.9℃,解晶率达(98.2±0.65)%。超声解晶能有效地将结晶枇杷蜜从假塑性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同时显著降低其硬度和胶黏性,并提升咀嚼性。此外,超声解晶促进枇杷蜜中总酚和黄酮的释放,从而显著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然而,超声诱导的热效应和自由基通过加速美拉德反应导致5-HMF的积累和还原糖的消耗,同时抑制枇杷蜜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力,导致其抗菌能力的降低。本研究旨在为蜂蜜解晶提供一种可行的非热加工方式,为促进高效解晶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蜜 结晶 解晶 超声波 微观结构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雨寡照天气枇杷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俊伟 徐红霞 +3 位作者 王朝丽 楚岱蔚 李晓颖 何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19,123,共4页
为了解枇杷花穗腐烂病发生规律,研究相应的防治技术,比较杭州市临平区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枇杷花期气候指标,调查不同种植环境与管理的枇杷园花穗腐烂病发生特点,分析花期全程化学药剂防控对“宁海白”等3个枇杷品种花穗腐烂病的效果... 为了解枇杷花穗腐烂病发生规律,研究相应的防治技术,比较杭州市临平区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枇杷花期气候指标,调查不同种植环境与管理的枇杷园花穗腐烂病发生特点,分析花期全程化学药剂防控对“宁海白”等3个枇杷品种花穗腐烂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杭州市临平区遭遇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水体边、树冠郁闭和管理差树势弱的枇杷园花穗腐烂病发病严重,全穗腐烂分别占比90.45%、94.72%和74.33%;而通风透光枇杷园与避雨栽培的发病轻,全穗腐烂仅分别占比13.10%和0.72%。花期全程连续定期施药防治效果好,“宁海白”“软条白沙”“大红袍”施药处理的全穗腐烂占比分别为9.09%、12.49%和12.14%,比不施药对照的全穗腐烂占比(超过84%)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枇杷 阴雨寡照 花穗腐烂病 全穗腐烂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肥对富磷钾菜地蔬菜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5
作者 楼玲 袁杭杰 +2 位作者 王京文 王忠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菜地土壤磷、钾富集条件下,评估磷、钾肥料减施的效果。选择土壤有效磷378 mg/kg和速效钾614 mg/kg的菜地,开展连续3茬蔬菜的9个不同氮、磷、钾减施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减少氮、磷、钾肥用量可降低蔬菜中对应养分元素含... 本研究旨在菜地土壤磷、钾富集条件下,评估磷、钾肥料减施的效果。选择土壤有效磷378 mg/kg和速效钾614 mg/kg的菜地,开展连续3茬蔬菜的9个不同氮、磷、钾减施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减少氮、磷、钾肥用量可降低蔬菜中对应养分元素含量,减少磷、钾肥的投入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水平;不施用或少施磷、钾肥对蔬菜产量影响不明显,但不施氮肥可显著降低蔬菜的产量;有机肥替代磷钾肥处理的蔬菜产量高于常规施肥;氮是限制蔬菜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短期不施或少施磷、钾肥,在保持产量不下降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钾的积累,降低磷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磷钾富集 蔬菜产量 土壤养分 减量施肥 有机肥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条白沙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朝丽 何娟 徐红霞 《现代园艺》 2022年第8期22-24,共3页
塘栖是全国枇杷四大产区之一,但作为枇杷栽培北缘地带,冬季冻害已成为影响塘栖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软条白沙枇杷果皮极薄易剥,果肉玉白、柔软、气味飘香,极鲜甜,是世界枇杷中的珍品,但抗性差,不易丰产。2012年春季,在塘... 塘栖是全国枇杷四大产区之一,但作为枇杷栽培北缘地带,冬季冻害已成为影响塘栖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软条白沙枇杷果皮极薄易剥,果肉玉白、柔软、气味飘香,极鲜甜,是世界枇杷中的珍品,但抗性差,不易丰产。2012年春季,在塘栖枇杷种质资源圃、张国顺家庭农场、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软条白沙枇杷设施栽培试验示范,现将基地选择、设施建造、品种选择、整形修剪、盖棚时间、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设施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条白沙枇杷 设施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塘栖枇杷规模化种植技术
7
作者 何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8期175-176,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各类种植业发展已步入规模化。规模化种植发展的相关技术可以将种植业的发展提升至新的高度,枇杷规模化种植技术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基于此,简单分析枇杷规模种植发展策略,深入探讨枇杷规模化种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各类种植业发展已步入规模化。规模化种植发展的相关技术可以将种植业的发展提升至新的高度,枇杷规模化种植技术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基于此,简单分析枇杷规模种植发展策略,深入探讨枇杷规模化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栖枇杷 规模种植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蜜源植物分布的无人机评估方法
8
作者 许思嘉 王朝丽 +3 位作者 何娟 孙逸飞 方小明 黄家兴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0期26-28,共3页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临平区人工种植枇杷面积的无人机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枇杷作为冬季主要的蜜源植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利用地面实地调查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地空一体调查方法可以对...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临平区人工种植枇杷面积的无人机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枇杷作为冬季主要的蜜源植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利用地面实地调查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地空一体调查方法可以对临平区枇杷种植面积进行全面评估,再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处理遥感影像数据,精确分析枇杷的分布情况和种植面积,可以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经济的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面积评估 无人机遥感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熏蒸方式对连作桃园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志远 杨淑娜 +4 位作者 王朝丽 王智豪 奚昕琰 何娟 贾惠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51-2258,共8页
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某连作10年的桃园,使用生物熏蒸和化学熏蒸方式对桃园土壤进行消毒,其中,生物熏蒸分别以茭白秸秆、鸡粪砻糠为材料,化学熏蒸以棉隆为材料,于旺盛生长季,测定处理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某连作10年的桃园,使用生物熏蒸和化学熏蒸方式对桃园土壤进行消毒,其中,生物熏蒸分别以茭白秸秆、鸡粪砻糠为材料,化学熏蒸以棉隆为材料,于旺盛生长季,测定处理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究不同熏蒸消毒方式对桃园连作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熏蒸显著(P<0.05)降低了镰孢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并显著(P<0.05)降低了真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而生物熏蒸则显著(P<0.05)提升了镰孢菌属的相对丰度,并显著(P<0.05)降低了真菌、细菌的多样性和细菌丰富度、真菌均匀度。此外,2种生物熏蒸显著(P<0.05)提高了青霉属(Penicillium)、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有益菌类的相对丰度,而化学熏蒸对沙蜥属(Saitozyma)、毛壳菌属等有益真菌存在显著(P<0.05)抑制作用。生物熏蒸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茭白秸秆熏蒸还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而鸡粪砻糠熏蒸却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化学熏蒸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茭白秸秆熏蒸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P<0.05)提高,且缓解了土壤酸化;鸡粪砻糠处理后,土壤交换性镁、钙含量显著(P<0.05)升高;棉隆熏蒸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显著(P<0.05)下降。综上,适当的生物熏蒸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化学熏蒸有利于抑制土壤有害菌生长,但不利于土壤酶活性的发挥,及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壤消毒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网覆盖对径山抹茶原料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芬花 庞英华 +4 位作者 朱建杰 汪群 楼玲 李超 童兆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7期82-85,共4页
抹茶是一种以覆盖茶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碾茶)为原料,并用专用工具(石磨)碾磨出来的茶产品。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抹茶的品质。本试验以径山地区的主要品种鸠坑、迎霜为试材,研究覆盖遮阴对鲜叶性状及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类、叶绿素等... 抹茶是一种以覆盖茶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碾茶)为原料,并用专用工具(石磨)碾磨出来的茶产品。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抹茶的品质。本试验以径山地区的主要品种鸠坑、迎霜为试材,研究覆盖遮阴对鲜叶性状及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类、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阴处理不仅能明显提高芽叶的鲜嫩度,而且能明显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使鲜叶原料的酚氨比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覆盖 叶绿素 氨基酸 茶多酚 酚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新品种小林黄姜1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后军 徐建荣 +6 位作者 贾芬花 叶子弘 王忠 黄锡志 郁菊花 张雅芬 林水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小林黄姜1号是由浙江临平特色小黄姜品种小林红爪姜经系统选育获得的生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 cm,分枝能力强,单株分蘖数10~15个;姜块肥厚呈块状,长约28 cm,宽约15 cm,姜球数多,排列紧密,皮、肉皆为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 小林黄姜1号是由浙江临平特色小黄姜品种小林红爪姜经系统选育获得的生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 cm,分枝能力强,单株分蘖数10~15个;姜块肥厚呈块状,长约28 cm,宽约15 cm,姜球数多,排列紧密,皮、肉皆为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姜辣素含量16.45 g·kg^(-1),挥发油含量0.70%,粗纤维含量1.2%;播种至采收209 d(天)左右,单株根茎质量约1.2 kg,以孙姜及玄曾姜为主,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高抗姜瘟病,中抗姜白星病,适合浙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小林黄姜1号 系统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林黄姜1号的优势及栽培模式分析
12
作者 贾芬花 张国顺 +2 位作者 孟鹏翔 徐建荣 朱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768-1770,1774,共4页
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临平的小林黄姜是全中国栽培历史最早的姜种之一,本研究针对最新选育的小林黄姜1号新品种,通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生姜品质指标检测数... 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临平的小林黄姜是全中国栽培历史最早的姜种之一,本研究针对最新选育的小林黄姜1号新品种,通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生姜品质指标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常规露地栽培下,小林黄姜1号对比新丰红爪姜、小林红爪姜,叶色更浓绿,株高、产量、产值均最高,品质最优。进一步对比了露地和大棚两种栽培模式对小林黄姜1号产量的影响,发现大棚栽培的小林黄姜1号相比露地栽培产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林黄姜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