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A恒温扩增技术在口岸蚊媒携带登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凌浩 符丽媛 +2 位作者 赵志田 狄彪 尤其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B06期8-10,13,共4页
CPA恒温扩增技术为检验检疫基层实验室开展筛选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登革病毒核酸快速提纯器和登革病毒RT-恒温扩增-防污染核酸快速诊断试剂盒,对苏州口岸捕获的登革媒介进行核酸提取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该试剂盒检测... CPA恒温扩增技术为检验检疫基层实验室开展筛选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登革病毒核酸快速提纯器和登革病毒RT-恒温扩增-防污染核酸快速诊断试剂盒,对苏州口岸捕获的登革媒介进行核酸提取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该试剂盒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完全一致;2种核酸提取方法效率相当,对试验结果无影响;登革病毒核酸快速诊断试剂盒配合核酸快速提纯器完全适用于检疫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快速检测 CPA 恒温扩增 蚊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文滨 陈丽萍 +3 位作者 张望 肖婷 张满娥 吴定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34-743,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子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检测系统。方法:针对分枝杆菌高度保守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6套CPA引物和3个探针。以含16S rRNA基因序列质粒(浓度为1000拷贝/...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子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检测系统。方法:针对分枝杆菌高度保守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6套CPA引物和3个探针。以含16S rRNA基因序列质粒(浓度为1000拷贝/μl)为阳性模板,筛选确立最佳引物探针组合,并对建立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敏感度、特异度和包容性分析。收集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2022年2月8日至2023年3月14日具有肺结核症状或体征的12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标本,采用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和建立的CPA法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间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pa值评估。Kappa值≥0.75,说明一致性好。结果:筛选出MTBC/NTM-16S-6引物和MTBC/NTM-16S-LR-FAM-3为分枝杆菌检测系统最佳引物探针组合,检测体系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检测时间为40 min,能检出MTBC和临床常见NTM,且与常见呼吸道细菌无交叉反应。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方法相比,阳性预测值为95.65%(66/69),阴性预测值为85.71%(48/56),符合率为91.20%(114/125),Kappa值为0.82。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CPA技术的快速检测MTBC和NTM的检测系统,能够为基层医院结核病疫情防控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枝杆菌 非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志军 胡林 +4 位作者 李魁彪 钟华燕 陈艺韵 鲁恩洁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1,215,共5页
目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通过临床标本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同一温度下实现RNA的逆转录和DNA扩增,... 目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通过临床标本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同一温度下实现RNA的逆转录和DNA扩增,该扩增产物可通过全封闭式核酸检测装置进行检测。14份健康人咽拭子标本、7个其他呼吸道病毒和6个虫媒病毒株被用来检测CPA反应的特异性;已知病毒滴度的甲型H1N1毒株进行对照梯度稀释,以测试CPA的敏感性;102份甲型H1N1临床咽拭子标本为检测对象,评估其临床的检测的可行性。结果 CPA反应未出现对健康样本以及其他病毒产生交叉反应;对已知滴度的病毒进行梯度稀释检测,证明CPA的敏感性为10拷贝/μL。对甲型H1N1流感临床病例发病1~3d临床标本新建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100%,4~6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79.31%,≥7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9.09%。讨论C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对甲型H1N1流感发病早期诊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明利 娄国强 +5 位作者 罗英 李超丹 厉小玉 刘寿荣 周俊 胡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1-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了解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纳米细菌(NB)感染状况。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培养、免疫组化、钙染色,检测血液中纳米细菌...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了解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纳米细菌(NB)感染状况。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培养、免疫组化、钙染色,检测血液中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部分培养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CHB、CSHB、CL、HCC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纳米细菌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23.91%、36.84%、38.89%、26.09%和7.50%。钙染色分别为29.55%、45.45%、37.14%、18.18%和5.00%,肝病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显微镜下,纳米细菌阳性组出现针状、巢装集落或结晶者为82.35%,而阴性者40.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阳性的培养物透射电镜可见纳米细菌样微生物。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联合透射电镜、钙染色可用于纳米细菌的检测。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存在血液纳米细菌感染,肝病患者血液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5
作者 罗举 杨素文 +3 位作者 贝文勇 余军伟 唐健 刘淑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重大害虫,灯光诱捕一直是褐飞虱监测的重要方法。然而,褐飞虱的两个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和拟褐飞虱(N.bakeri)也具有扑灯行为,常被误判为褐飞虱。针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属近似种形态鉴定...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重大害虫,灯光诱捕一直是褐飞虱监测的重要方法。然而,褐飞虱的两个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和拟褐飞虱(N.bakeri)也具有扑灯行为,常被误判为褐飞虱。针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属近似种形态鉴定费时费力、专业技能要求高,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常被误判为褐飞虱这一问题,拟建立一种褐飞虱属3种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方法。【方法】以条形码基因ITS1为靶标,筛选褐飞虱属通用引物及物种特异性探针,建立并优化直接多重Taqman qPCR检测体系(Direct Multiplex TaqMan quantitative PCR,dmTqPCR),并分析其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3种飞虱dmT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准确区分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10拷贝/反应;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382个样本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的整个过程可在3 h内完成,检出率及准确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褐飞虱属近似种的dmTqPCR鉴定方法可以用于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有利于灯下褐飞虱的精准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伪褐飞虱 拟褐飞虱 ITS1 直接多重Taqman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旦一 金亚南 +4 位作者 李玲 何谦 胡林 李晓琪 孙志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5-1913,共9页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 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方法,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原理,根据PCV2 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Betaine、MgSO4、dNTP、Bst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可视化检测PCV2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PCV2-CPA)。用建立的CPA检测方法、常规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经IFA方法标定的127份临床样品,比较这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显示,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F3、B3各0.5μmol·L-1,CPR 1μmol·L-1,DF5F0.7μmol·L-1、DF5B0.9μmol·L-1,Betaine 0.075mol·L-1,MgSO43mol·L-1,dNTPs 0.4mmol·L-1,Bst DNA聚合酶9.6U。建立的检测方法58℃扩增50min,检测限可达7.6拷贝·μL-1,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与PCV1、PRV、CSFV、PRRSV、PEDV、TGEV和RV无交叉反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8.08%~94.52%,特异性为87.03%~92.59%,符合率为84.25%~91.34%,ROC曲线图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中,CPA检测方法效能最优。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不需要PCR仪,仅一台水浴锅或金属浴即可完成病毒DNA的扩增,密闭的核酸检测试纸条使结果判定直观、客观,且可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可应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交叉引物 恒温扩增 检测 气溶胶污染 生物安全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