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溪满族自治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军 刘明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183-184,共2页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d,属于多雷区;随着...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d,属于多雷区;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10a;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其中6月份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2日左右,年雷暴初日以5.3d/10a速率提前;年平均雷暴终日为10月22日左右,年雷暴终日以0.4d/10a速率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县 雷暴日数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近50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恪丽 黄莉丽 苏长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928-9930,共3页
[目的]研究近50年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县单站较小尺度的气温、降水年代际气候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 [目的]研究近50年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县单站较小尺度的气温、降水年代际气候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温年均值为7.0℃,历年年平均气温随着年份的变化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17℃/10a,近50年趋势升高2.6℃;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升高2.0℃,而近20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明显;春、夏、秋、冬季气温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其中以冬季最为明显。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变率较大,稳定性较差;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81 mm,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941 mm/10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且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变率大于夏季和秋季。[结论]该研究为大尺度气候分析提供气候背景,也为当地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地方性气候变化特征、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特征分析 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6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日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田薇 龙春洁 +1 位作者 孙轶楠 韩瑞 《种子科技》 2020年第6期17-17,20,共2页
利用本溪满族自治县1981—2016年日照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本溪满族自治县近36年日照变化特点,根据温度日照变化特点,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化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日照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瑞 金建伊 《河北农机》 2024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随着国内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多,近年来我国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气象灾害对当前农业的现实影响已经显现,导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波动,农业生产布局产生突变,农业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作为农业... 随着国内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多,近年来我国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气象灾害对当前农业的现实影响已经显现,导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波动,农业生产布局产生突变,农业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气象为农服务一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同时,农业生产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极端气象灾害的发生,会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破坏,影响农业顺利、有序生产,危害粮食安全、稳定,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本溪满族自治县为例,概述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气象为农服务现状问题;探讨了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 气象为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本溪县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福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759-11760,共2页
利用本溪县1958-2012年的年和各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云量、水气压、平均风速和蒸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5年来本溪县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5年本溪县年、季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显著... 利用本溪县1958-2012年的年和各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云量、水气压、平均风速和蒸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5年来本溪县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5年本溪县年、季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冬季减小趋势最显著,秋季较强,春夏季最弱。年、季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云量、水气压、平均风速和蒸发有关,但各要素因季节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相对湿度 气候倾向率 影响因子 变化特征 本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军 王焕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45-247,共3页
利用本溪地区2014年3月3—4日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及T639、日本、欧洲数值产品输出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及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揭示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地面气旋... 利用本溪地区2014年3月3—4日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及T639、日本、欧洲数值产品输出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及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揭示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地面气旋的演变等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过程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东北冷涡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南下,使辽宁西部低值系统建立和发展,为本溪地区的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环流背景;本溪地区3月降水相态主要包括雪、雨夹雪和雨,在降水的预报中根据850 h Pa、925 h Pa、地面温度以及0℃层高度可以作出降水相态的预判;在低空急流的影响下,暖湿西南气流沿低空急流倾斜上升,与高层冷空气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大气不稳定层,低空急流作为低层能量和水汽的集中输送带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为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天气过程 东北冷涡 华北倒槽 低空急流 降水相态 辽宁本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溪县近51年汛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193-12194,共2页
利用本溪县1963 ~ 2013年的汛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近51年本溪县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年、月、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平本溪县各月降水量呈显著季节变化且为单峰型,1~6月份缓慢增多,至7月份达到峰值,之后降水逐月减少,7~8月为降水集中... 利用本溪县1963 ~ 2013年的汛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近51年本溪县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年、月、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平本溪县各月降水量呈显著季节变化且为单峰型,1~6月份缓慢增多,至7月份达到峰值,之后降水逐月减少,7~8月为降水集中期;汛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幅度达4.4 mm/10a;汛期最大降水量为2010年的979.5 mm,最小降水量为1999年的345.0 mm,汛期最大与最小降水量相差634.5 rm;汛期6和8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和9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7月中、下旬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8、4.4 mm/10a,8月上旬降水呈上升趋势,幅度为0.7 mm/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县 汛期 降水量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多元服务机制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
8
作者 韩瑞 田薇 +2 位作者 李冰 韩笑 张博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9期76-77,共2页
气象为农服务的有效落实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相关单位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对气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构建多元服务机制的科学。综合探究气象为农服务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关键词 多元服务机制 气象为农服务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9
作者 姜东哲 田薇 李中伟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16期47-48,共2页
气象信息对农民的种植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应该不断优化各个分支系统,争取将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从而达到辅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文针对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 气象信息服务 农业生产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气象服务APP创新方向研究
10
作者 孙轶楠 唐洪雪 +1 位作者 田薇 刘青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前,我国公益性气象服务主要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益服务,为政府应急抢险、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但是,气象服务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公益性气象服务主要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益服务,为政府应急抢险、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但是,气象服务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同度较低,公民在享受气象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些是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也是气象服务寻找突破的方向,本文拟从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气象服务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革新,为了让气象服务产品与新形势下的市场进行深度融合,就应积极结合21世纪改变世界的互联网技术,制作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手机APP产品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APP 商业化 创新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气候对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11
作者 金建伊 韩瑞 +2 位作者 葛书言 李冰 芦涛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出现了更加频繁和极端的高温、干旱、冰雹等天气事件。这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露地栽培的水果来说,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本文针对露地栽培的甜樱桃开展了病虫害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结...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出现了更加频繁和极端的高温、干旱、冰雹等天气事件。这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露地栽培的水果来说,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本文针对露地栽培的甜樱桃开展了病虫害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多雨的气候明显增加了甜樱桃褐斑病、疫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也使蚜虫、蝇蛆等害虫数量激增。根据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合理用药、设置诱捕器等。研究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轻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制定露地甜樱桃的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后续还需继续优化技术体系,培育更多环境适应性强的抗病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造成的新情况、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气候 甜樱桃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OLR资料的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潆文 巩远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2-485,共14页
利用2004-2017年静止气象卫星Kalpana-1的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25°×0.25°,时间分辨3 h一次,每天8个时次)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ERA-... 利用2004-2017年静止气象卫星Kalpana-1的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25°×0.25°,时间分辨3 h一次,每天8个时次)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ERA-Interim分析资料和中国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06年和2007年的对流活动异常、垂直速度异常、降水异常三者的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6-9月有非常明显的对流活动,其中在对流活动最强的盛夏7-8月,青藏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印度半岛东北部、孟加拉湾到中南半岛都有大范围的强对流区,强度最强的对流区OLR平均最小值低于190 W·m^(-2)。(2)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明显。其中青藏高原中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中南半岛南部地区都在09:00(世界时,下同)左右开始出现OLR低于210 W·m^(-2)的强对流区,在12:00左右对流活动强度达到最强,对流活动均可持续到次日凌晨。孟加拉湾东海岸全天都有明显的对流活动,在09:00和21:00的2个时次达到最强。对比青藏高原、南亚和孟加拉湾地区,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对流日变化最为显著,陆地区域对流日变化是一个周期,而孟加拉湾东岸地区的日变化有两个周期。(3)对比分析2006年和2007年7-8月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的OLR异常变化与垂直速度和降水异常可以发现,高分辨率的OLR负(正)距平表示的异常强(弱)对流与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及异常多(少)的降水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表征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以弥补其观测资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射出长波辐射(OLR) 对流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胜男 隋旭 +3 位作者 田薇 闵彦铭 张冰莲 王新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湖州发生水稻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均大于嘉兴;总体上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2000—2009年高温热害频次最多、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平原 水稻 高温热害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多层综合评判在农业气侯评价中的应用
14
作者 彭淑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Z05期23-27,共5页
本文依据本溪县1958~1990年产量及气象资料,利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层综合评判方法对生长季进行气候评价及年景评价。评价结果为1990年气候对粮豆产量影响评语为适宜,1975~1985年历史拟合率为82%,1990年玉米年景评价为丰年,1975~1985年... 本文依据本溪县1958~1990年产量及气象资料,利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层综合评判方法对生长季进行气候评价及年景评价。评价结果为1990年气候对粮豆产量影响评语为适宜,1975~1985年历史拟合率为82%,1990年玉米年景评价为丰年,1975~1985年历史拟合率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评价 多层综合评判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指标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15
作者 韩瑞 田薇 +2 位作者 张博宇 安东 张峻铖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1期40-40,45,共2页
农业生产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农业指标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产活动是一系列的复杂活动,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农业生产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农业指标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产活动是一系列的复杂活动,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农业指标温度系数绝对是农业生产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工作者需要根据农业指标温度,监控每个阶段的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农作物发苗发育的温度要求。这篇论文简单介绍了农业指标温度,阐述了农业指标温度对农业生产活动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指标温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冬季负积温及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孙轶楠 苏慧 +3 位作者 石绮阳 田薇 安东 刘青 《南方农机》 201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负积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规律,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在黑龙江省境内选择30个气象观测站作为代表测站,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局气象站198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在对全省分为4个气候区的基础上,对其负积温和...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负积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规律,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在黑龙江省境内选择30个气象观测站作为代表测站,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局气象站198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在对全省分为4个气候区的基础上,对其负积温和极端温度进行时空变化及突变时间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来黑龙江省负积温呈现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8.1℃﹒d/10a;年际极端低温事件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为每10年1.1天,且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为2002年,突变后比突变前下降趋势大;极端高温事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比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更加显著;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整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有80%测站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增温变化幅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积温 极端温度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通量特征分析
17
作者 康潆文 芦涛 +2 位作者 刘青 李昱锐 丁敏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29-30,共2页
分析了2018年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中的比湿场资料和经向风场资料发现:(1)纬向水汽水平通量在中纬为正值,赤道附近为负值,极大值中心不连续;(2)经向水汽水平通量在赤道附近为正值,中纬度地区为负值,最强中心位于海洋和大陆的边缘... 分析了2018年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中的比湿场资料和经向风场资料发现:(1)纬向水汽水平通量在中纬为正值,赤道附近为负值,极大值中心不连续;(2)经向水汽水平通量在赤道附近为正值,中纬度地区为负值,最强中心位于海洋和大陆的边缘,且总的经向水汽水平通量的值比总的纬向水汽水平通量的值小2~3倍;(3)定常经向环流输送(MMC)对水汽输送作用在中低纬地区最为明显,体现出哈德来环流将水汽向低纬度地区输送和费雷尔环流将水汽向高纬地区输送;而瞬变部分输送(TE)和定常波输送(SE)主要将水汽向高纬地区输送,它们的量级远小于定常经向环流输送(MMC)对水汽输送的作用,但是瞬变部分输送(TE)作用略小于定常波输送(SE)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向水汽水平通量 经向水汽水平通量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