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与放射治疗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癌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晶 翟仁友 +2 位作者 高黎 余子豪 韩嘉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17例不能手术切除肝外胆管癌患者,先接受金属支架行胆管引流,3例治疗1周内失访,其余14例单纯近距离放疗(近距离照射组,n=5)或外照...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17例不能手术切除肝外胆管癌患者,先接受金属支架行胆管引流,3例治疗1周内失访,其余14例单纯近距离放疗(近距离照射组,n=5)或外照射(外照射组,n=9,其中包括2例近距离+外照射)。Ir192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在金属内支架置入当天或隔天治疗。外照射的中位剂量48Gy(14~66Gy),2Gy/次。结果经金属内支架置入结合放疗后,10例黄疸患者中8例黄疸消褪,近距离和外照射对缓解黄疸症状无显著差别。全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5~3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0.8%和8.2%。近距离治疗组与体外照射组的中位生存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8个月、40.0%、20.2%和12个月、40.0%、13.3%(χ2=1.10,P=0.29)。结论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黄疸症状,高剂量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放射治疗 近距离治疗 金属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文化建设的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志安 张勇 +6 位作者 李小红 孙继红 李荣 李小北 白莎琳 安娜 沈雁英 《中国医院》 2011年第5期53-54,共2页
探讨医院文化建设的评价与保障机制两个层面的问题,论述了医院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指出医院文化建设是否符合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是医院文化评价的标准之一,应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和"新旧事物"评判的方法对医院文化进行评价... 探讨医院文化建设的评价与保障机制两个层面的问题,论述了医院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指出医院文化建设是否符合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是医院文化评价的标准之一,应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和"新旧事物"评判的方法对医院文化进行评价,介绍了建立医院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 评价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金晶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705-709,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但手术切除率很低,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姑息切除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并伴有... 肝门部胆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但手术切除率很低,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姑息切除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症状,各种胆汁引流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胆道梗阻,但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在胆汁引流基础上的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放疗方式可以分为单纯外照射、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以及新的放射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手段还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放射治疗 胆管引流 金属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剑锋 杨伟志 +2 位作者 黄强 钱晓军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根据照射剂量不同各分为3个...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根据照射剂量不同各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纯药物组经腹腔注射吉西他滨50mg/kg;联合治疗组经腹腔注射吉西他滨50mg/kg,24h后分别进行单次10、15和20Gy的照射;隔日测量移植瘤的最大径及最小径,计算肿瘤体积及生长延缓天数等,利用增敏系数(EF)评价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单纯照射组各亚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联合治疗组较其他实验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10、15和20Gy3个亚组的EF值分别为1.14、1.74和2.08;20Gy亚组延缓天数最长,且大于单纯药物组和单纯照射组延缓天数之和。结论照射组前24h给予吉西他滨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吉西他滨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放射敏感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晓军 王剑锋 +3 位作者 翟仁友 杨伟志 陶然 冯对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纽,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纽,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浓缩、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荧光分子的cDNA链探针,与21 522条人PCR微矩阵芯片杂交,用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分析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在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306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27条功能基因与剂量、照射后时间一致相关(14条表达上调、13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快速筛选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放射敏感相关基因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盼 李向南 +4 位作者 郑鑫 胡小鹏 张琛 蒋涛 李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4例CAD患者,根据估算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CAD 1、2、3组(n=11、61、32);另以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组内肾皮、髓质IVI...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4例CAD患者,根据估算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CAD 1、2、3组(n=11、61、32);另以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组内肾皮、髓质IVIM参数真性弥散系数(D值)、微循环灌注弥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评价IVIM参数诊断CAD的价值。结果移植肾皮质D值在各CA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在1组、2组、3组依序减低(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CAD组移植肾皮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皮质、髓质f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3组移植肾皮质f值低于1组及2组(P均<0.05)。各组肾皮质D值、D值、f值均高于髓质(P均<0.05)。皮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优于D值及f值(AUC=0.74、0.83,P均<0.05)而与D值(AUC=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髓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AUC为0.91,优于D值、D值及f值(AUC=0.80、0.67、0.80,P均<0.05)。结论IVIM参数可定量评估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的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脑区测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歆怡 于爱红 +2 位作者 贾秀琴 刘悦 王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 目的: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集受试者全脑QSM图像。测量尾状核、苍白球外侧部、苍白球内侧部、壳核、黑质、丘脑底核、直回、眶部内侧回、眶部后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的感兴趣区(ROI)内平均磁化率值,并计算各脑区偏侧化指数(LI)。采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DD组左侧海马旁回磁化率值低于BD组(P=0.047);MDD组眶部内侧回LI高于BD组(P=0.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DD组右侧尾状核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09),BD组右侧颞中回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45,P=0.013)。结论:MDD、BD患者间存在铁沉积区域性与偏侧性差异,特定脑区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定量磁敏感成像 磁共振成像 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赵晨阳 李进 +3 位作者 李东野 乔会昱 赵锡海 周丹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研究,观察有无缺血性卒中复发。分析粥样硬化斑块在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以及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计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6±11.8)岁,其中男性8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0(11.1~12.8)个月,有31例(26.5%)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复发。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显著相关(HR 2.535,95%CI 1.085~5.922,P=0.032),校正年龄、性别、BMI混杂因素后该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 2.903,95%CI 1.114~7.565,P=0.029)。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其他节段斑块与卒中复发无相关(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9
作者 丁毅 张镭 +1 位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5
10
作者 张晓蓉 何文 +4 位作者 唐华 梁晓宁 徐利群 戴可定 高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 2 19例小腿静脉血栓 ,其中 18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小腿陈旧性或附壁血栓 15 2例 ,新鲜血栓 67例。与静脉造影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 2 19例小腿静脉血栓 ,其中 18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小腿陈旧性或附壁血栓 15 2例 ,新鲜血栓 67例。与静脉造影对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胫后静脉、腓静脉的敏感性分别为 87.5 %、90 .9% ,特异性分别为 10 0 %、10 0 % ,而对于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显示率明显高于静脉造影。小腿静脉血栓发生于单侧肢体者明显多于同时发生于双侧肢体者。两侧小腿血栓分布部位的次序都是腓静脉 (2 8% ) >胫后静脉 (2 3 .0 % ) >肌间静脉 (15 .1% ) >肌间静脉 +腓静脉 (14 .6%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胫后、腓、胫前静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血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以了解小腿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分布、延伸和大小的变化。静脉造影可以确诊胫后、腓、胫前静脉的血栓 ,但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静脉血栓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钱晓军 戴定可 +5 位作者 翟仁友 于平 高堃 王剑锋 张世龙 刘金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淤积性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 胆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78例报告) 被引量:33
12
作者 包娜 王丽 +2 位作者 丁毅 翟仁友 王亚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8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 ,占 43.8%。 17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为肿块影的占 6 4.6 % ,其中毛刺样肿块影占...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8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 ,占 43.8%。 17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为肿块影的占 6 4.6 % ,其中毛刺样肿块影占 2 7.0 % ,边缘模糊肿块影占 2 4.2 % ,分叶状占 10 .7% ,类圆形肿块影占 2 .8%。 40例(2 2 .5 % )乳腺癌显示簇样钙化。 41~ 5 0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 ,占 35 .4%。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最高 ,占 44 .9% ,其次为单纯癌 ,占 34 .3%。结论 ①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 :肿块影和簇样钙化 ,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 ,局部结构紊乱等间接征象。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 ,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乳腺癌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侧支循环的特点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颖 蒋涛 +2 位作者 王亚杰 翟小力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管腔狭窄或消失;Ⅱ型:门静脉管腔正常或增粗,内可见栓子形成;Ⅲ型:门静脉走行区病变推挤侵犯门静脉,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观察C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不同CT分型的年龄及门静脉不同病变范围侧支血管的特点。结果Ⅰ型与Ⅱ型和Ⅲ型的年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内门静脉病变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病变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P<0.05)。CTPV中的胆支、胃支是参与门-门短路和门体分流的最常见的侧支血管,显示率分别为100%、81.9%。73.5%胆支、8.4%胃支、18.1%胆支和胃支共同参与门-门短路的侧支循环。结论不同CT分型的CTPV,Ⅰ型患者年龄小于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病变范围广的CTPV中,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胆支是构成CTPV门-门短路的主要侧支血管,部分胃支也形成侧支参与门-门短路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海绵样变性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7
14
作者 于平 戴定可 +1 位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62例(34.3%),术后感染控制50例,未能控制12例。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8例(15.1%),感染控制13例,未能控制5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因重度感染导致死亡17例(9.4%)。胆汁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度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65例(35.9%),主要为轻型,无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及时抗胰腺炎治疗,均预后良好。胆漏肝内胆汁性脓肿1例(0.55%),经穿刺引流脓肿冲洗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系感染是胆管梗阻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经皮肝穿胆汁引流围手术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 介入放射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钱晓军 金文辉 +3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高堃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69-67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 金属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对产科大出血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20
16
作者 周意明 翟仁友 +7 位作者 姜蕾 钱晓军 戴定可 魏宝杰 高堃 张世龙 刘金梅 张秋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DSA明确子宫血管情况,以直径1~3mm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部分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结果插管成功率100%,14例大出血病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手术成功,1~5d后阴道内完全无流血。3例预防性栓塞患者,栓塞后行引产术,1例发生大出血,2例未发生大出血。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且并发症少,对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预防应用可降低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54
17
作者 李一丹 吴雅峰 +1 位作者 马展鸿 杨媛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通过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测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期最大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末期反流压差、下腔静脉最大内径、... 目的通过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测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期最大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末期反流压差、下腔静脉最大内径、下腔静脉最小内径,计算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并与右心导管的测值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之间有良好相关性(P<0.001);两种方法测得的右心输出量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有良好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测量及研究肺循环疾病血流动力学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导管插入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堃 王剑锋 +2 位作者 李惠 戴定可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度,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成形术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MRA、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静脉造影,成功处理了20例患者共17条狭窄静脉,其中成功进行PTA 15例,支架植入成功2例,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首次PTA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1.8%,再次行P1A。所有手术成功病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再狭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静脉通畅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中心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双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魏宝杰 张镭 +1 位作者 翟仁友 王亚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排探测器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最佳扫描参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水模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 ,评定不同扫描条件下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辐射剂...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排探测器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最佳扫描参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水模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 ,评定不同扫描条件下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辐射剂量 ,选择最佳扫描参数。对 40名健康志愿者 (体重小于 75kg)的三个特定层面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 ,评定对肺细微解剖结构、纵隔结构分辨能力和图像的伪影及噪声水平。对 15 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胸部健康体检 ,评价胸部病变检出能力。结果 采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水模 ,在 3 0mAs ,床速 6.0mm / 9.0mm /rot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以清晰的分辨宽度为 1.0mm的线对 ,5 .0mm直径的圆形孔洞 ,单位面积辐射剂量为 1.5~ 1.6mGy。不同扫描条件对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图像噪声 ,对识别肺纹理级别、亚段支气管、次级肺小叶及纵隔结构是有显著影响的 ,0 .7s/rot 6.0HS 45mA与 1.0s/rot 9.0HS 3 0mA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 ,后者略优于前者。对15 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筛查 ,共检出结节或肿块 46个 ,气管及亚段支气管管壁局限性增厚 2例 ,腔内隆起 3个。结论 选定 1.0s/rot 9.0HS 3 0mA ,AAR2为最佳扫描方案。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具有辐射剂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筛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东涛 李坤 +3 位作者 卜乔 潘振宇 周立春 胡文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79例,经头部MRI和MR血管成像证实,并采用... 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79例,经头部MRI和MR血管成像证实,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总体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存在MCI,将79例患者分为MCI组(46例)和无MCI组(3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测评结果,包括MoC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常规MR形态学及DKI扫描结果。选择患者额叶前皮质为感兴趣区,即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内侧额上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测量兴趣区的DKI相关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D)、扩散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峰度(AK)、平均扩散峰度(MK)和径向扩散峰度(RK)。对多个兴趣区的多次比较应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校正P值以P <0. 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MCI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22)分比27(25,28)分,Z=-6. 836,P <0. 01];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HAMD评分、HAMA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在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CI组患者FA、AK、MK值均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16±0. 03比0. 18±0. 03、0. 64±0. 08比0. 70±0. 06、0. 67±0. 09比0. 73±0. 06,均P <0. 008),MD、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在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D、FA、AK、MK、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3) MD、FA、AK、MK及RK值在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内侧额上回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结论 DKI技术可尝试用于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改变的观察,DKI相关参数在MCI患者临床影像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峰度成像 额叶前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