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师范生与中学教师教学观的多维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深花 刘学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通过对山东省9所中学的336名教师以及2所高等师范院校的37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生与中学教师的教学观在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能力、帮助发展观念、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六个维度上略显差异。中学教... 通过对山东省9所中学的336名教师以及2所高等师范院校的370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生与中学教师的教学观在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能力、帮助发展观念、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六个维度上略显差异。中学教师教学观的六个维度在性别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文理科方面除"传递信息"维度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教师认同度比文科教师高。对于师范生,除"发展良好的能力"维度外在性别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帮助发展观念"外在文理科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生认同度比文科生高;并且文理科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文科水平上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理科水平上除"传递信息"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认同度比男生高。研究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范生与中学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加强文理科师范生之间和文理科中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中学教师 教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师范院校师范生学习观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山东省部分师范院校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苗深花 王晓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部分普通师范院校1032名师范生学习观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对师范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兴趣5个方面的学习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师范生学习目的明确,能够选...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部分普通师范院校1032名师范生学习观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对师范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兴趣5个方面的学习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师范生学习目的明确,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运用较为普遍,但对学习内容满意度较低,学习兴趣不浓,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运用较差;男女师范生、文理科师范生、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校的师范生在上述内容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师范生学习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师范院校 师范生 学习观 现状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良才 王春萌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4-47,共4页
本研究以自编的安全教育问卷,以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山东 中小学 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优秀地理教师成长经历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家辉 占秀芳 沈妃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15位优秀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理教师主要受到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阅读状况、从业动机与态度、自我反思、写作与发表能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及主要受到专业引领、...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15位优秀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理教师主要受到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阅读状况、从业动机与态度、自我反思、写作与发表能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及主要受到专业引领、教师文化、研究氛围与机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阶段差异和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师 专业发展阶段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内生动力的缺失及其培育 被引量:1
5
作者 齐军 李文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两个现实问题值得深思,一是教师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但为什么陷入形式化、碎片化、情绪化的泥沼而不自知?二是在本应开诚布公的座谈会上,教师为什么对于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并一...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两个现实问题值得深思,一是教师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但为什么陷入形式化、碎片化、情绪化的泥沼而不自知?二是在本应开诚布公的座谈会上,教师为什么对于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并一味称颂?这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内生动力的缺失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有全社会氤氲着一种不合理的教师观、教师心怀"恐惧"地参与课程改革。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重视教师内生动力的培育,以生命的视角来认识教师,以"和而不同"的方法论来推进课程改革,以专业发展为目的来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内生动力 缺失与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位制度变迁及启示--以高等教育机构分层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博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3-47,共5页
美国学位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机构分层息息相关。美国南北战争以前,高等教育机构以单一的学院模式为主,主要颁发学士学位。南北战争之后,随着赠地学院、研究型大学的产生,美国设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初,美国创建了新型高等教育... 美国学位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机构分层息息相关。美国南北战争以前,高等教育机构以单一的学院模式为主,主要颁发学士学位。南北战争之后,随着赠地学院、研究型大学的产生,美国设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初,美国创建了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初级学院,并授予毕业生副学士学位,自此形成了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四级学位制度。美国学位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学位制度改革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位制度 高等教育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敏 张欣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33,共5页
自编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评定问卷,并采用成就动机问卷,对多所高校1000名在读研究生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有所欠缺,态度有待修正,存在较多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另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科类别和成就动机水... 自编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评定问卷,并采用成就动机问卷,对多所高校1000名在读研究生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有所欠缺,态度有待修正,存在较多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另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科类别和成就动机水平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德 成就动机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焕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者主要开展了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试题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等。综观已有研究,发现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包括一致性分析模式需持续优化完善;编码者分析...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者主要开展了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试题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等。综观已有研究,发现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包括一致性分析模式需持续优化完善;编码者分析的信度和效度需进一步增强;物理内容主题及认知水平的划分及准确判断等。未来研究可从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构建本土化一致性分析模式、构建一致性研究专业网站等方面着力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业评价 课程标准 一致性 一致性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建构情感的特点与机制—以儒家文化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俊才 傅永聚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58-66,共9页
真情实感除了具有自然进化意义上的工具效用之外,还是人类感知生命的愉悦,探寻生命意义的重要资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仅创造了饱含深情的多样文化,而且从文化追求的视角塑造了人类情感的发展方向。文化的意义系统和艺术表现形态,... 真情实感除了具有自然进化意义上的工具效用之外,还是人类感知生命的愉悦,探寻生命意义的重要资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仅创造了饱含深情的多样文化,而且从文化追求的视角塑造了人类情感的发展方向。文化的意义系统和艺术表现形态,使得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表现需具有文化上的正确性、精致性和创造性。文化通过定义"好的人际关系模式"、情感价值偏爱、设计心灵归宿、塑造神经生理结构等多种联合机制,在日常生活世界和结构化的组织中,完善自然情感体验,使其臻于道德上的高尚,境界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儒家文化 情绪调节 情感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科书体现尺度思想的理论构想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家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39,共3页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尺度思想:发挥尺度思想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作用,反映尺度思想在科学认知和决策等方面的价值;树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度的透镜认识和欣赏世界的总体目标以及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尺度效应三个维度的分目标;...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尺度思想:发挥尺度思想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作用,反映尺度思想在科学认知和决策等方面的价值;树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度的透镜认识和欣赏世界的总体目标以及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尺度效应三个维度的分目标;遵从导向性、科学性、利学性和循序性等基本原则;从地理教科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等方面来确定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科书 尺度思想 指导思想 目标 原则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学生评价:内涵、范式与参照标准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焕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具有开放架构的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彰显主体取向、过程取向、自由取向和美学取向等现代主义教育特征。其评价范式基于对传统学业评价方式的理性批判,教育意涵超越现代基础主义逻辑,偏向实证分析和...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具有开放架构的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彰显主体取向、过程取向、自由取向和美学取向等现代主义教育特征。其评价范式基于对传统学业评价方式的理性批判,教育意涵超越现代基础主义逻辑,偏向实证分析和人文理解评价范式的融合,强调行动研究范式的本土化实践。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新的教育形态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本质诉求,其参照标准通常有发展常模参照、课程标准参照以及增长参照等类型。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变革路径应当遵从课程标准参照目标到增长参照目标的渐进增量变革模式,逐步实现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有机整合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学生评价 评价范式 参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F-10地理课程标准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家辉 袁孝亭 朱承熙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4,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F-10地理课程标准的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发现F-10地理课程标准围绕地理核心概念组织地理课程内容,设计由近及远和连贯的地理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关注课程与原住民历史和文化的融合。这为我... 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F-10地理课程标准的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发现F-10地理课程标准围绕地理核心概念组织地理课程内容,设计由近及远和连贯的地理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关注课程与原住民历史和文化的融合。这为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完善提供了启示:构建基于地理核心概念的地理课程标准,寓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于课程内容之中,设计具有渐进性和明确的学业成就标准,通过广泛咨询研制卓越的地理课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地理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科书体现地理思想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家辉 《地理教学》 2016年第22期8-11,共4页
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地理教科书体现地理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结果发现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地理教科书体现地理思想的现状、策略、评价和使用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主张地理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和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尺度思想等... 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地理教科书体现地理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结果发现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地理教科书体现地理思想的现状、策略、评价和使用等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主张地理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和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尺度思想等地理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科书 体现 地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调节:社会共享情绪影响社会行动的缓冲机制
14
作者 孙俊才 卢家楣 +1 位作者 王立君 吉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1-126,共6页
社会共享情绪是指社会事件发生时,公众基于共同的利害关注,由社会人际分享产生的同步性情绪反应。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公众对某社会热点事件产生以愤怒为主导的多种情绪反应,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社会认同和社会情绪反应显著影响社会行动的效... 社会共享情绪是指社会事件发生时,公众基于共同的利害关注,由社会人际分享产生的同步性情绪反应。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公众对某社会热点事件产生以愤怒为主导的多种情绪反应,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社会认同和社会情绪反应显著影响社会行动的效能与坚持意愿;社会分享调节策略显著影响社会认同和坚持意愿。这说明情绪调节的特征在社会行动的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重要的缓冲作用,为公共事务中的情绪管理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社会共享情绪 社会认同 愤怒 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甜 孟令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西方教育模式被引进中国,其研究成果甚丰。它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最多,争议最大的学习与教学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诠释和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去实践层面上的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西方教育模式被引进中国,其研究成果甚丰。它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最多,争议最大的学习与教学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诠释和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去实践层面上的困惑。本文从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出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思考。这种思考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中小学实践应用还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建构均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组合作学习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