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拮抗伊马替尼抑制T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颜宇辉 陈小华 +2 位作者 王冠明 林晨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2 mg/L SEA和50 nmol/L IM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mRN...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2 mg/L SEA和50 nmol/L IM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单纯IM组CD3ε和ζ链mRNA及蛋白表达均表现下调;SEA与IM联合用药组可以逆转IM下调CD3ε和ζ链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作用。SEA拮抗IM抑制作用中,对CD3ε链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明显大于CD3ζ链。结论:SEA能拮抗IM对T细胞CD3ε和ζ链表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A 伊马替尼 T淋巴细胞 抗原 C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小宇 祝爱珍 +2 位作者 刘成成 朱锦灿 刘革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Ⅵ,ASAⅥ)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成脂分化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浓度(0...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Ⅵ,ASAⅥ)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成脂分化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浓度(0、10、25、50μmol·L-1)川续断皂苷Ⅵ干预3T3-L1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3T3-L1细胞分化程度;试剂盒测定各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测定表明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其中10μmol·L-1浓度组作用24 h后促增殖作用最明显,随着川续断皂苷Ⅵ浓度增加,促增殖效应降低;川续断皂苷Ⅵ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3T3-L1细胞成脂,减少细胞内脂滴聚集,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游离脂肪酸形成,下调成脂过程中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下调PPARγ和C/EBPα基因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Ⅵ 3T3-L1前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细胞增殖 间充质干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激活ERK和p38 MAPK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革修 朱锦灿 +3 位作者 陈小宇 祝爱珍 刘成成 赖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6-2010,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提取小鼠骨髓MSCs,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成脂分化,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EPO干预,诱导分化第20天油红O...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提取小鼠骨髓MSCs,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成脂分化,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EPO干预,诱导分化第20天油红O染色观察并进行定量分析细胞分化程度;MTT法观察不同浓度EPO对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和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诱导分化20 d,EPO能显著抑制MSCs的成脂分化,降低油红O染色后的吸光度值,诱导分化过程中各浓度的EPO不影响MSCs增殖活性。EPO能够下调成脂过程中PPARγ、C/EBPα、FABP4和脂联素mRNA表达,增加分化过程中ERK、p38 MAPK及PPARγ蛋白磷酸化。结论:EPO可能通过增加p38 MAPK和ERK蛋白磷酸化,下调PPARγ、C/EBPα、FABP4和脂联素mRNA表达,从而抑制MSCs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间充质干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方案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5RA~+ T和CD45RO~+ T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学文 王博 李扬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1-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CHOP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外周血中初始和记忆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TCL患者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细胞的比例,分析... 目的:探讨CHOP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外周血中初始和记忆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TCL患者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细胞的比例,分析疗效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PTC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45RO+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CD4+CD45RA+、CD8+、CD8+CD45RO+和CD8+CD45RA+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而化疗后PTCL患者CD4+、CD4+CD45RO+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升高,CD4+CD45RA+、CD8+、CD8+CD45RO+和CD8+CD45RA+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稍下降(P<0.05)。治疗前后化疗有效组的CD4+CD45RA+均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P<0.05)。结论:CHOP治疗对PTCL患者胸腺输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伴有较高胸腺输出功能者对化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初始T细胞 记忆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粒单核系造血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彬 徐月 +10 位作者 何涵 江千里 李素毅 舒慧英 梁恩瑜 易正山 叶洁瑜 黄林芳 刘昶 孟凡义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3-1247,共5页
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体外对骨髓粒单核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TPO(100 ng/ml)对骨髓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HL-6... 本研究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S)体外对骨髓粒单核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HL-6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TPO(100 ng/ml)对骨髓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HL-60集落生成的影响。用无胎牛血清(或1%)的改良型RPMI 1640培养液诱导HL-60细胞凋亡,加入或者不加入黄芪多糖共培养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并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指标Caspase-3和JC-1的表达,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表明,黄芪多糖(100,200μg/ml)与TPO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骨髓细胞集落CFU-GM形成,同时黄芪多糖(50,100μg/ml)也能促进HL-60细胞集落生成且其最大作用浓度为100μg/ml,未发现其与TPO具有协同促进增殖的作用。无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能降低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HL-60细胞经黄芪多糖作用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由19×104个上升到34×104个(P<0.05),caspase-3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由10.5%,14.1%降至7.2%(P<0.05),7.8%(P<0.05)。结论:黄芪多糖和TPO均能促进骨髓CFU-GM和HL-60细胞集落的生成;在无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下,黄芪多糖显著减少HL-60细胞的凋亡,保护HL-60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粒单核造血细胞 HL-60 CFU-GM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Daudi细胞增殖活性与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小毛 陈伟 +3 位作者 高杨军 刘成成 何冬梅 张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07-2909,共3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CCK8法检测Daudi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凋亡率。结果:AFM显示紫杉醇可引起细胞形貌的改变,正常Daudi细胞呈圆...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CCK8法检测Daudi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凋亡率。结果:AFM显示紫杉醇可引起细胞形貌的改变,正常Daudi细胞呈圆形,表面较光滑;紫杉醇处理后,Daudi细胞坍塌,细胞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紫杉醇对Daud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检测示Daudi细胞凋亡率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紫杉醇可改变细胞膜超微结构,抑制Daudi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紫杉醇 DAUDI细胞 原子力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清远地区人群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利华 刘冬霞 +1 位作者 李伟明 李扬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15年广东省清远地区5 063例疑诊地中海贫血样本中α-地贫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检测人群基因组DNA样本中3种α-珠蛋白基因缺失--^(SEA)、-α^(3.7)、-α^(4... 目的分析2014-2015年广东省清远地区5 063例疑诊地中海贫血样本中α-地贫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检测人群基因组DNA样本中3种α-珠蛋白基因缺失--^(SEA)、-α^(3.7)、-α^(4.2);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技术检测3种常见的α-珠蛋白基因突变αWSα、αCSα、αQSα。结果 5 063例受检标本中,检出α-地贫基因1 735例,基因携带率为34.27%。α-珠蛋白基因缺失型α-地贫为1 598例(92.10%),其中以东南亚杂合子--~(^(SEA))/αα基因型最常见(1 265例,72.91%),其次为右缺失型杂合子-α^(3.7)/αα(233例,13.43%)和左缺失型杂合子-α^(4.2)/αα(97例,5.59%),而纯合子-α^(4.2)/-α^(4.2)为2例,双重杂合子-α^(3.7)/-α^(4.2)为1例。非缺失型α-地贫为80例(4.61%),包括αα^(WS)/αα37例、αα^(QS)/αα22例、αα^(CS)/αα20例及αα^(WS)/αα^(CS)1例。另外,双重杂合子-α^(3.7)/ααWS3例。血红蛋白H病(Hb H)为54例(3.11%),包括--^(SEA)/-α^(3.7)33例、--^(SEA)/-α^(4.2)16例、--^(SEA)/αα^(WS)4例、--^(SEA)/αα^(QS)1例。1 735例α地中海贫血中,静止型409例,轻型1 272例(血液学表现为轻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 H病54例,临床表现为中重度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等。结论广东省清远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东南亚杂合子--^(SEA)/αα基因型最常见,临床存在较多的轻型α-地贫患者,该地区人群婚配生育Hb H病或重型α-地贫患儿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清远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特点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利华 刘冬霞 +1 位作者 李伟明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清远地区地中海贫血高危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膜条杂交技术(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 063例受检标本中,β-地贫基因检出698例(13.79%),其中杂合子696例(99.71%),双... 目的:分析广东清远地区地中海贫血高危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膜条杂交技术(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 063例受检标本中,β-地贫基因检出698例(13.79%),其中杂合子696例(99.71%),双重杂合子和纯合子各1例.突变基因类型共有12种,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为CD41-42:298例(42.69%),其次依次为IVS-2-654:174例(24.93%)、-28:78例(11.17%、)、CD17:68例(9.74%)、βE:27例(3.89%)、CD43:23例(3.30%)、CD71/72:18例(2.58%)、CD14/15:5例(0.72%)、-29:3例(0.43%)、CD27/28:3例(0.43%)、CAP:2例(0.28%)、Int:1例(0.14%).698例β-地贫中,轻型696例(99.71%)、中间型和重型各1例,中间型和重型临床表现均为重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广东清远地区地贫高危人群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绝大多数为杂合子,最常见类型为CD41-42基因型;临床以轻型为主,极个别重型β-地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地区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A20-NF-κB信号分子在MM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旭 徐玲 +7 位作者 张帆 徐艳 吴秀丽 杨力建 陈少华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 A20 NF-ΚB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硫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宇 刘成成 +2 位作者 祝爱珍 朱锦灿 刘革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噻唑蓝法观察0、5、10、25、50、100、200 mg/L浓度的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噻唑蓝法观察0、5、10、25、50、100、200 mg/L浓度的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硫酸软骨素干预,诱导分化第8天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C/EBPα和Smad3蛋白表达。结果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其中25 mg/L的硫酸软骨素作用24 h后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大。硫酸软骨素能够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减少脂滴聚集。并且硫酸软骨素能够下调PPARγ、C/EBPα和FABP4 mRNA,抑制PPARγ和C/EBPα、上调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在适当浓度范围内硫酸软骨素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激活Smad3、下调PPARγ和C/EBPα抑制成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3T3-L1前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慧兰 卜欠欠 +8 位作者 陈慧中 覃永亮 李阳 柏小芬 钟启 余泮熹 刘宏伟 刘革修 苏泽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尼古丁作用MSCs后,硝酸还原酶法测NO的释放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NOS和i...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尼古丁作用MSCs后,硝酸还原酶法测NO的释放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NOS和iNOS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ROS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ELISA法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结果:在24 h和36 h,NO水平随尼古丁浓度上升而增加(P<0.05),但在48 h,0.8 g/L与1.0 g/L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NOS和iNOS活性随尼古丁浓度上升而逐渐增加;尼古丁可增加MSCs的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在尼古丁作用下,MSCs分泌SDF-1、TGF-β1、IGF-I及bFGF水平下降,ICAM-1、MMP-9及TIMP-1表达均上升。结论:尼古丁通过增加NO、NOS、iNOS和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使SDF-1、TGF-β1、IGF-I及bFGF分泌下降,ICAM-1、MMP-9及TIMP-1表达上升,可能影响MSCs的增殖、黏附、迁移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间充质干细胞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特异性抑制K562细胞BCR/ABL和Fyn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冠明 陈小华 +4 位作者 林晨 陈少华 杨力建 王鹏程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研究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对K562细胞BCR/ABL与Fyn mRNA表达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50μg/L PMA刺激K562细胞2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结果:PMA明显抑制BCR/ABL和Fyn... 目的:研究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PMA)对K562细胞BCR/ABL与Fyn mRNA表达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250μg/L PMA刺激K562细胞2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结果:PMA明显抑制BCR/ABL和Fyn mRNA的水平,该下调作用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且BCR/ABL和Fyn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比较刺激Molt-4细胞株的结果,PMA抑制作用具有细胞选择性。K562细胞株经诱导后出现伪足样的形态改变。结论:PMA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下调Fyn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肉豆蔻酸-13-乙酸佛波酯 Fyn蛋白 融合蛋白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型AAV重组病毒介导的凝血因子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佐武 李观贵 +1 位作者 梁郁强 何冬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6,共7页
8型AAV重组病毒载体是新型的基因转移载体,能高效转染肌肉细胞和肝细胞.AAV转染细胞的效果与注射病毒的途径有很大关系.与门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相比,经腹腔注射的rAAV8病毒能经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更加广泛和持久的基因转... 8型AAV重组病毒载体是新型的基因转移载体,能高效转染肌肉细胞和肝细胞.AAV转染细胞的效果与注射病毒的途径有很大关系.与门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相比,经腹腔注射的rAAV8病毒能经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更加广泛和持久的基因转导.通过腹腔途径把5×1010gc的8型重组病毒载体注射到小鼠体内,2周后,小鼠血浆中有明显的基因表达,1个月至2个月期间多数小鼠表达量达到高峰,然后表达水平下降,直到4个月后血浆中尚维持明显的表达量.凝血实验显示,表达的人凝血因子Ⅸ具有生物活性.免疫组化实验显示,病毒载体已进入体内多组织器官中表达.说明8型AAV病毒载体经腹腔注射后已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其他组织,并在肌肉、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明显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腹腔注射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FABP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4
作者 朱锦灿 陈小宇 +3 位作者 祝爱珍 刘成成 刘善淘 刘革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Basic-FABP4-promoter,为脂类代谢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已知人的FABP4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以人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人FABP4基因... 目的构建含有人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Basic-FABP4-promoter,为脂类代谢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已知人的FABP4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以人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人FABP4基因启动子的DNA大片段。经过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hoI双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载体中;测序鉴定;然后将这些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到K293细胞中,并在24 h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构建的含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FABP4启动子插入的位置和序列正确。转染细胞后检测其荧光显示:重组pGL3质粒转录活性较pGL3-Basic质粒明显增强(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Basic-FABP4-promoter质粒,为进一步研究FABP4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工具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4 启动子 荧光素酶 质粒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TAL1相关调控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步分析
15
作者 陈宇 刘思初 +4 位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张涛 罗更新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49,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下调PPP2R5C表达能抑制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RNA干扰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中TAL1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下调PPP2R5C表达能抑制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RNA干扰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中TAL1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3'IVT杂交,以Affymetrix Gene Chip Scanner 3000扫描仪扫描得到原始图像数据,并应用Gene spring GX 11.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的TAL1信号通路相关的26个基因全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1个;明显上调表达的基因有GATA1、TCF4、XRCC6和TCF3,而明显下调表达的基因有SIN3A和RUNX1。结论:下调Jurkat细胞PPP2R5C基因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TAL1信号通路基因,从而抑制Jurk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R5C基因 TAL1基因 JURK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罗伟峰 韩之波 +6 位作者 杨舟鑫 李丽娜 及月茹 王有为 李萡 李扬秋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干扰hUC-MSCs表面CD151,实验分为实验组(siRNA-CD151组)和对照组(siRNA-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72 ... 目的:探讨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干扰hUC-MSCs表面CD151,实验分为实验组(siRNA-CD151组)和对照组(siRNA-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72 h后hUC-MSCs CD151及其它细胞表型,von Kossa和油红O染色检测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hUC-MSCs HGF分泌量。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干扰72 h hUC-MSCs实验组CD151(11.97±2.63 vs95.66±1.56;P<0.01)和CD105(93.66±0.21 vs 83.37±0.71;P<0.0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 mRNA变化和流式结果一致。(2)给予siRNA-CD151后能够减缓细胞周期进展,表现为细胞G1期增多,S期减少。(3)实验组hUC-MSCs HGF和TGF-β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COX-2表达量升高(P<0.05),IDO无明显改变;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hUC-MSCs HGF分泌量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体外干扰CD151后hUC-MSCs仍保持干细胞表型,体外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增殖能力和相关免疫调节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间充质干细胞 RNA干扰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内皮祖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善淘 朱锦灿 +1 位作者 陈小宇 刘革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辐射防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EPCs,观察红景天苷对辐射后EPCs活性、黏附、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内皮祖细胞(EPCs)的辐射防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EPCs,观察红景天苷对辐射后EPCs活性、黏附、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中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Gy[^(60)Co]γ射线辐射可导致EPCs损伤,不仅细胞活性、黏附和迁移能力下降,而且细胞凋亡增加;与辐射对照组比较,红景天苷则能部分逆转辐射对EPCs的损伤,提高EPCs的活性、黏附和迁移能力,减少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磷酸化Akt蛋白的水平。但这些作用可被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削弱。结论:红景天苷对内皮祖细胞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I3K/Akt通路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辐射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和达沙替尼联合用药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安姿旖 周兆 刘革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和达沙替尼(Das)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和达沙替尼(Das)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进行检测评价双青蒿素和达沙替尼协同用药的药效,采用Western blot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1)DHA和Das单独使用均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两者在一定的浓度下联合发挥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结果显示细胞克隆数量少且集落小;(2)联合用药后,周期调控蛋白c-Myc、Cyclin E1和E2F1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周期在G0/G1阻滞;(3)联合用药后细胞内ΔΨm明显下降且凋亡更加显著,抗凋亡蛋白Bcl-2和PARP表达明显减少,促凋亡蛋白Bim、Cleaved-Caspase 9和Cleaved-PARP的表达显著增加;(4)DHA应用可显著促进胞内ROS的产生,并且显著下调抗氧化蛋白Nrf2表达.结论:DHA和Das联合用药显著抑制HepG2的增殖活性,二者在一定浓度下发挥协同作用,促使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与G1期周期阻滞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达沙替尼 联合用药 肝癌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bl和Cbl-b基因表达下调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苏 郭翔宇 +5 位作者 冷秀秀 李萡 牛宇哲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2-845,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Cbl和Cbl-b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3例MM患者和22例健康人PBMC, 利用SYBR-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M患者和健康人PBMC中c-Cbl和Cbl-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利用RT-PC...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Cbl和Cbl-b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3例MM患者和22例健康人PBMC, 利用SYBR-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M患者和健康人PBMC中c-Cbl和Cbl-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MM患者和健康人c-Cbl基因第7-10外显子, 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MM组c-Cbl表达水平(中位数0.798%), 与健康对照组c-Cbl表达水平(中位数2.443%)相比, 显著降低(P〈0.05); Cbl-b表达水平(中位数0.714%)与健康对照组Cbl-b表达水平(中位数2.179%)比较, 也显著降低(P〈0.05﹚。在2例MM患者中检测到c-Cbl基因第7-10外显子存在2个大小不同的片段: 483 bp和148 bp, 分别为野生型c-Cbl和删除突变的c-Cbl基因, 所有PCR产物测序后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MM患者PBMC中c-Cbl和Cbl-b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CBL CBL-B 荧光定量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茜 周兆 +3 位作者 张雷 吕林林 段锋祺 刘革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3-999,共7页
目的:在体外探索达沙替尼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活力、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信号通路,以评估达沙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在体外探索达沙替尼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活力、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信号通路,以评估达沙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同时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沙替尼(1~10nmol/L)抑制hBMSCs的活力和迁移;在随后的实验中使用的浓度为7 nmol/L。达沙替尼促进细胞凋亡,并使更多细胞的周期阻滞在G_1期。此外,hBMSCs TGF-β1和TNF-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7 nmol/L达沙替尼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增加,胞内Akt的蛋白量下调且其磷酸化受到抑制。结论:达沙替尼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BMSCs的活力和迁移,并促进TGF-β1和TNF-α的分泌,诱导细胞G_1期阻滞和凋亡;达沙替尼可能通过影响胞内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调控上述细胞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达沙替尼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