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ision Builder AI的生物医学图像智能化自动处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查悦明 陀韦为 +2 位作者 王卓 张刚平 黄耀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图像处理分析中存在的软件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使用Vision Builder AI根据具体特定的需要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分析程序,并在微球图像、红细胞图像、花粉分层图像等生物医学图像的分析处理中进行... 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图像处理分析中存在的软件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使用Vision Builder AI根据具体特定的需要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分析程序,并在微球图像、红细胞图像、花粉分层图像等生物医学图像的分析处理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验表明,利用VBAI可简单、快捷地针对不同生物医学图像建立相应检测处理程序,可快速自动地对大量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准确、客观、量化的数据,VBAI是实验室快速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检测程序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AI 生物医学图像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支架材料性能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汤顺清 毛萱 +3 位作者 石海涛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之间,在16周内达20%;随降解时间延长,复合材料力学强度下降、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降解过程中Ca2+浓度在12周达最大,为0 002mol/L.证实该材料理化特性适合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价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骨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材料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材料的3D打印技术与发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罗文峰 杨雪香 敖宁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1-86,共6页
近年来,由于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材料的瓶颈制约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打印材料,只有非常局限的几种,但是研究可打印生物医用材料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材料的瓶颈制约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打印材料,只有非常局限的几种,但是研究可打印生物医用材料意义重大,经济效益显著。简述了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上的应用。重点综述了用于3D打印的生物医用材料,主要涉及金属、陶瓷、高聚物、复合材料以及生物墨水等,并且阐述了3D打印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覃昱 裴国献 +2 位作者 谢德明 金丹 魏宽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或不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种微球分别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或不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种微球分别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蓝的检测,观察两种微球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种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细胞的分化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且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微球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行为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正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的相结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奕 蔡建周 +3 位作者 魏建业 谢莎莎 吴柏杨 薛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以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正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配制成W/O型微乳.并通过浊点法、电导法、动态光散射法(DLS)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微乳相结构随含水量的变化.对于选定配比微乳,浊点法在含水量超... 以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正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配制成W/O型微乳.并通过浊点法、电导法、动态光散射法(DLS)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微乳相结构随含水量的变化.对于选定配比微乳,浊点法在含水量超过10.71%时变浑浊;电导率在含水量达到3.85%之前增长缓慢,之后快速增大,含水量超过10.71%时电导率下降;DLS显示微乳粒径随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大,其转折点在5.66%,而含水量超过10.71%后粒径突增3个数量级;DSC曲线在含水量超过3.85%后出现水的结晶峰,且随含水量的增大峰位往高温方向平移,同时峰面积增大.当含水量达到11.5%时出现两水峰叠加.研究表明含水量在3.85%~ 5.66%范围内属于W/O向双连续相转变的过程,而含水量10.71%则是体系发生相分离的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相结构转变 动态光散射 差示扫描量热法 电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透明质酸-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沁华 莫小慧 杜文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Col)为组分,构建组织工程三维多孔支架.将聚乙烯醇分别与不同质量的胶原和透明质酸复合,测定复合材料的含水率和膨胀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横截面的表面形态.结果是不同分子质量的PV... 以聚乙烯醇(PVA)、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Col)为组分,构建组织工程三维多孔支架.将聚乙烯醇分别与不同质量的胶原和透明质酸复合,测定复合材料的含水率和膨胀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横截面的表面形态.结果是不同分子质量的PVA与不同配比的Col和HA复合,得到的复合支架材料含水率为57.97%~81.26%,膨胀率为150.00%-459.20%.不同配比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不同的内部孔洞结构.结果表明,PVA-HA-Col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膨胀率,内部孔洞网络丰富,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透明质酸 胶原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高聚物超分子类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谢德明 孙尉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3-626,共4页
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环糊精和高聚物形成的包合物的相关研究现状。着重从生物材料研究的角度对环糊精-高聚物超分子的制备方法、包合物的特殊性质、表征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环糊精 高聚物 超分子 包合物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脱细胞血管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华梅 谢德明 罗洁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2-796,共5页
目的:采用脱细胞处理的猪胸主动脉血管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接种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方法:以新鲜猪胸主动脉为原材料,1% Triton X-100为脱细胞试剂,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冷冻干燥和热交联法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 目的:采用脱细胞处理的猪胸主动脉血管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接种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方法:以新鲜猪胸主动脉为原材料,1% Triton X-100为脱细胞试剂,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冷冻干燥和热交联法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性能测定。用人脐带内皮细胞经培养和扩增后,再与所制备的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复合培养,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状况。结果:1%TritonX-100处理84h的猪胸主动脉,既能完全脱除血管中细胞,同时又完整保留血管基质的三维结构;对脱细胞血管基质冷冻干燥24h,120℃下热交联12h,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断裂强度可达到1.70MPa。扫描电镜下可见,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内皮细胞复合培养7d,已形成典型血管内膜样结构。结论:经改性后的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用其作为支架材料与内皮细胞复合培养,有望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基质 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3D打印技术融入组织工程学实验课程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慧 柯渔 薛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4,共5页
基于3D打印实验教学优势,该文探讨了3D打印技术融入组织工程学实验教学,以及"N+1"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及考核机制,并进一步规划基于3D打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组织工程学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3D打印先进增材制... 基于3D打印实验教学优势,该文探讨了3D打印技术融入组织工程学实验教学,以及"N+1"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及考核机制,并进一步规划基于3D打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组织工程学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3D打印先进增材制造技术;在自主选择并独立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3D打印技术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技术应用于生物纳米材料表征与测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云峰 薛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34,共4页
该文简述了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现代电子显微镜的新功能。针对生物纳米材料理化性能与功能应用的特殊性,结合研究实例,重点阐述运用电子显微结构表征与原位分析测试技术指导构建新颖纳米结构、揭示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 该文简述了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现代电子显微镜的新功能。针对生物纳米材料理化性能与功能应用的特殊性,结合研究实例,重点阐述运用电子显微结构表征与原位分析测试技术指导构建新颖纳米结构、揭示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并发挥功能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子显微技术在生物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大尺寸图像拼接、三维重构、动态原位实时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生物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酸性溶液中羟基磷灰石/胶原体系的微观形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佩珠 毛萱 +2 位作者 汤顺清 赵涛 蔡继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1-673,共3页
将纳米羟基磷灰石 (Hap)分散在不同pH值胶原稀溶液中 ,从而得到羟基磷灰石 /胶原分散体系。在原子力显微镜 (AFM)下观察 ,发现当pH≈ 2 5时 ,在酸溶的胶原溶液中获得高分散性的胶原包裹纳米羟基磷灰石体系 ;而当pH高于或低于此值时 。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酸性溶液 羟基磷灰石/胶原体系 微观形态 AFM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玲 谢德明 吕玉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77-2481,共5页
目的制备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及研究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I型胶原复合材料,以nano-HAP/I型胶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骨部分支架,透明质酸钠/PLGA为软骨部分支架,分层复合构建骨-软骨支架,透... 目的制备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及研究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I型胶原复合材料,以nano-HAP/I型胶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骨部分支架,透明质酸钠/PLGA为软骨部分支架,分层复合构建骨-软骨支架,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nano-HAP/I型胶原复合材料颗粒粒径大小、化学组成及结晶度,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并通过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支架复合培养、噻唑蓝法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毒性。结论分层复合骨-软骨支架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无细胞毒性,细胞与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作为骨-软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基质干细胞 噻唑蓝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无创脑血氧传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胜利 凌晨 徐敏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2,共3页
介绍了血氧传器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着重阐述了提高信噪比的具体措施。利用这一系统,对多人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测量脑血氧饱和度,且具有安全可靠、连续、实时及无损伤的特点。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激光近红外光谱法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血管基质的制备与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华梅 谢德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完全脱除猪胸主动脉细胞,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增强基质的力学强度,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方法:取家猪的新鲜去除外膜胸主动脉20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脱细胞试剂对猪... 目的:完全脱除猪胸主动脉细胞,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增强基质的力学强度,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方法:取家猪的新鲜去除外膜胸主动脉20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脱细胞试剂对猪胸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并对脱细胞后的血管基质进行改性,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价脱细胞效果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采用1%TritonX-100单独作用84h既能完全脱除细胞,同时又可完整保留血管基质的三维结构,对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脱细胞方法。对脱细胞后的基质进行冷冻干燥及真空热交联处理,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冷冻干燥24h后真空120℃下热交联处理12h所获得的材料的机械强度最好,断裂强度可达到1.70MPa。结论:以脱细胞血管基质经冷冻干燥和真空热交联处理后,可以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脱细胞基质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过程和组织学评价
15
作者 汤顺清 毛萱 +3 位作者 石海涛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示了这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成骨过程 组织学评价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灌注细胞培养系统的研制与测试
16
作者 何春兰 周平 +3 位作者 张刚平 查悦明 潘燕婷 黄耀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为了实现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本实验研制出一套可在显微镜下实现细胞实时连续监测的可持续灌注培养系统。本可持续灌注培养系统主要包括4个部分:pH-CO2调控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可持续灌注系统和可拆卸式细胞培养池。... 为了实现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本实验研制出一套可在显微镜下实现细胞实时连续监测的可持续灌注培养系统。本可持续灌注培养系统主要包括4个部分:pH-CO2调控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可持续灌注系统和可拆卸式细胞培养池。可拆卸式细胞培养池由Pro-E软件设计,并以有机玻璃为材料加工。利用此培养系统,已成功地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 T3)等细胞分别培养4~5天,不但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还可对之进行显微镜下各种形态结构参数的检测。表明该系统可针对某一特定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长时间连续实时追踪测控;并且可与显微操作系统联用,实现单个细胞的搬运,注射等显微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拆卸式细胞培养池 细胞持续灌注培养 细胞连续长期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
17
作者 田振彩 陈建苏 +4 位作者 周平 李沁华 李晓霞 戴静 赵秀丽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CO2激光打标机处理的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特征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方法用CO2激光打标机刻制的聚苯乙烯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模板沟槽划线间隔距离0.25mm者为窄间隔组,间隔距离1mm者为宽间隔组... 目的探讨CO2激光打标机处理的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特征及其细胞生物学变化。方法用CO2激光打标机刻制的聚苯乙烯有序排列微模板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模板沟槽划线间隔距离0.25mm者为窄间隔组,间隔距离1mm者为宽间隔组,平板组作为对照组。将角膜基质细胞悬液以1×105/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排列的形态学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板上细胞的波形蛋白,实时监测显微镜下观察24h窄间隔组细胞的接触指引特性及细胞的动态生长过程。结果培养第1天倒置显微镜下见3组培养细胞贴壁生长状态无明显区别,窄间隔组和宽间隔组细胞逐渐围绕沟槽接触指引生长,表现为有序排列,且窄间隔组较宽间隔组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细胞在窄间隔组沟槽的接触指引下呈有序排列,呈现10余层细胞排列的平行板层结构。3组细胞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实时监测显微镜下可见窄间隔组细胞体部首先贴壁,在接触指引下生长,而细胞在干燥环境下的凋亡始于细胞伪足突起处。结论利用CO2激光打标机制备的有序排列微模板可获得有序排列的角膜基质细胞,有利于在接近生理状态条件下角膜基质层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有序排列细胞培养 微纹理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四环素调控的真核表达系统SK-Hep1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晓慧 毛宣 汤顺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建立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SK-Hep1细胞株,以便进一步研究基因的作用。首先将调控质粒pCDNA6/TR转染SK-Hep1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得到多个稳定单克隆。各个单克隆分别扩大培养后,转染pCDNA4/TO/lacZ质粒,再经过DOX(强力霉素)诱导表达,... 建立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SK-Hep1细胞株,以便进一步研究基因的作用。首先将调控质粒pCDNA6/TR转染SK-Hep1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得到多个稳定单克隆。各个单克隆分别扩大培养后,转染pCDNA4/TO/lacZ质粒,再经过DOX(强力霉素)诱导表达,检测β-半乳糖苷酶(β-D galaetosidase,β-gal)活性,从而筛选出高诱导水平低背景表达的SK-Hep1 tet-on细胞株。最后,再将pCDNA4/TO/c-myc质粒转染进SK-Hep1 tet-on细胞株,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系统对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成功建立了一株受DOX调控的高诱导水平低背景表达的细胞株SK-Hep1 tet-o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转染 诱导 表达调控 SK-Hep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华 李淳 +2 位作者 曾秋苑 孙蓉 敖宁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0,346,共6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微波处理前后秸秆纤维表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XRD和FTIR研究了处理前后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经微波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平均粗糙度(Ra)为(86.7±6.335)nm,均方根粗糙度...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微波处理前后秸秆纤维表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XRD和FTIR研究了处理前后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经微波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平均粗糙度(Ra)为(86.7±6.335)nm,均方根粗糙度(Rq)为(141.1±9.055)nm;经微波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比较粗糙,并出现许多细小孔洞,其Ra为(445.0±28.14)nm,Rq为(558.9±33.458)nm,微波辐射处理前后秸秆纤维的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经微波辐射处理后,秸秆纤维在2θ=22.3°处的衍射峰移至21.8°,且峰宽稍有增加,在38.1°、44.3°、64.6°、78.9°处出现的4个衍射峰,除强度稍有增强,其峰形和位置与未经处理秸秆纤维的衍射峰基本一致,表明微波处理没有改变纤维的结晶形态。FTIR光谱表明,微波处理样中未产生新的官能团,但分子间氢键及分子内氢键发生变化。微波作用未引起秸秆纤维化学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微波辐射 秸秆纤维 化学结构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改性秸秆/HDPE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邓华 李淳 +2 位作者 曾秋苑 孙蓉 敖宁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48,共5页
利用微波接枝偶联剂处理秸秆纤维,采用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3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秸秆微粉的动态接触角及表面能变化,并制备相应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界面改性方法对秸秆微粉均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微波/... 利用微波接枝偶联剂处理秸秆纤维,采用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3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秸秆微粉的动态接触角及表面能变化,并制备相应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界面改性方法对秸秆微粉均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微波/KH550改性效果最佳,微波/钛酸丁酯次之,再次为直接微波处理。经微波处理后秸秆纤维的平衡接触角θe由40.26°上升到42.97°,经微波/钛酸丁酯处理后平衡接触角θe由40.26°上升到50.33°,而发现经微波/KH550处理后平衡接触角θe由40.26°上升到94.01°。而表面能则有不同程度减小,经微波/KH550处理后秸秆纤维表面能接近HDPE基体;经界面改性处理的秸秆纤维,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0.40%~19.79%,冲击强度提高7.21%~15.29%。动态接触角法研究液体润湿微粉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为研究植物纤维表面改性接枝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接枝 亲水性 表面能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