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雷泽湘 谢贻发 +1 位作者 徐德兰 刘正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3-554,共2页
研究了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和浮叶植物荇菜、菱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60%以上,且以马来眼子菜和... 研究了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和浮叶植物荇菜、菱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60%以上,且以马来眼子菜和苦草的效果最好,去除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本亮 张其中 于相满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盐酸诺氟沙星后鱼体血液中该药含量变化,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在(25±1)℃水温下,以10 mg/k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盐酸诺氟沙星后鱼体血液中该药含量变化,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在(25±1)℃水温下,以10 mg/kg剂量对奥尼罗非鱼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静脉注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性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t=1.441e-0.04t+5.561e-0.146t+32.68e-4.447t,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α=4.759 h、t1/2β=17.244 h、AUC=81.342μg.h/mL;混饲口灌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具时滞的二室开放性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t=0.219e-0.102(t-0.473)+0.034e-0.018(t-0.473)-0.253e-6.977(t-0.473),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ka=0.099 h、t1/2α=6.817 h、t1/2β=38.411 h、Tmax=0.567 h、Cmax=0.236μg/mL、AUC=4.001μg.h/mL。混饲口灌的生物利用度为4.99%,表明混饲给药下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仅适合肠道细菌性疾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 盐酸诺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 混饲口灌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固定化及其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毛雪慧 徐明芳 +2 位作者 刘辉 曾乐 肖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94-1499,共6页
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PSBRS(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处理含油废水。比较了3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 采用固定化光合细菌PSBRS(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处理含油废水。比较了3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沸石+2%海藻酸钠(CA)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共固定材料。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颗粒降解1000mL含油废水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好氧避光条件下,粒径4mm,包埋比1∶2,颗粒投加量10g。6d后含油废水中油、NH4+-N、PO34-的去除率分别为80.1%、87.4%、96.3%。通过固定化光合细菌与游离态光合细菌对油去除率的比较,固定化光合细菌去油率达到74.95%,与游离态PSBRS(去油率为35.31%)相比,提高约50%以上。此外,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脂肪酸的去除效果显著,为今后开展高效处理含油废水的微生物筛选和固定化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光合细菌 油废水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对湖泊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雷泽湘 徐德兰 +1 位作者 顾继光 刘正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8-704,共7页
运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04年5月和9月,对太湖32个点的水生植物进行了环湖调查,发现沉水植物主要有: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运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04年5月和9月,对太湖32个点的水生植物进行了环湖调查,发现沉水植物主要有: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浮叶植物主要有: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和野菱(Trapa quadrispinosa)等;进一步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湖水和沉积物的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生长与分布对其水体中N、P营养盐有显著影响。有草区上覆水中TP含量(5月、9月分别为0.067、0.050mg·L-1)和沉积物中TP含量(5月为0.399mg·g-1)显著低于无草区(水体分别为0.133、0.129mg·L-1;沉积物为0.513mg·g-1);有草区沉积物中的氮(0.010mg·g-1)和有机质(分别为7.402、6.502mg·g-1)要高于对照(氮0.007mg·g-1;有机质5月、9月分别为5.755、5.455mg·g-1)。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显著,表明太湖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和沉积物营养盐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生植物 营养盐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5
5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2 位作者 曹煜成 刘孝竹 胡晓娟 《南方水产》 CAS 2010年第5期74-80,共7页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中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调节水体溶氧量(DO)和酸碱度(pH),吸收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等有害物质,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但一些能分泌毒素的微藻也会给对虾的健康生...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中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调节水体溶氧量(DO)和酸碱度(pH),吸收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等有害物质,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但一些能分泌毒素的微藻也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数量和生物量占微藻总量比例均较高的浮游微藻优势种对整个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主导着微藻群落的功能发挥。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季节、养殖地域以及养殖阶段虾池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类分布、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有差异。浮游微藻群落中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和虾池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动态密切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动会影响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变动。文章综述了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生态调控特征的研究概况,并对在养殖中构建优良微藻藻相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微藻 群落结构 对虾养殖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卓佳 林亮 +1 位作者 杨莺莺 林小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3-1189,共7页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在养殖后期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了芽孢杆菌的虾池,芽孢杆菌在虾池表泥和底泥形成可培养细菌的优...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在养殖后期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了芽孢杆菌的虾池,芽孢杆菌在虾池表泥和底泥形成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属,表泥和底泥总异养细菌数量增加而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降低,水体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以及底泥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虾池水体、表泥和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这说明,芽孢杆菌可通过改善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结构,来改善整个虾池的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BIOLOG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卓佳 林亮 +1 位作者 杨莺莺 林小涛 《南方水产》 CAS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凡纳滨对虾 BIOLOG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泽尧 张其中 +2 位作者 于相满 范祯艳 叶柏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按照鱼的体重,以1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符合... 按照鱼的体重,以1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水剂口灌组药物的吸收、消除都明显快于混饲组,水剂口灌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269 h,t1/2α=0.588 h,t1/2β=16.42 h,Tmax=0.745 h,Cmax=0.123μg/mL,AUC=1.83 h;混饲口灌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0.428 h,t1/2α=1.85 h,t1/2β=21.77 h,Tmax=1.63 h,Cmax=0.099μg/mL,AUC=2.4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 盐酸诺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潜(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行为的研究——以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顾继光 林秋奇 +2 位作者 胡韧 诸葛玉平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对矿区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其污染指数的大小为Cd>Pb>Zn>Cu,Cd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污染程度最重;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含量为Pb>Zn>Cu>Cd,4种重金属元素在玉米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均为根中含量最高,籽实中最低,玉米籽实中Cd和Pb分别超出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的1.5和2倍,而Zn和Cu的含量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玉米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对碳源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4 位作者 文国樑 袁翠霖 杨莺莺 胡晓娟 林小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为摸清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性能,跟踪研究了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动,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脂肪、代谢中间产物等四类共31种不同碳源的... 为摸清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性能,跟踪研究了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动,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脂肪、代谢中间产物等四类共31种不同碳源的代谢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5月至10月的整个养殖季中,水体的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均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剧烈变化;水体微生物群落对25种碳源物质的利用较平稳,有9种碳源的利用值高于其他22种碳源,包括糖类中的D-甘露醇、N-乙酰-D-葡萄糖氨和D-纤维二糖,氨基酸类的L-天门冬酰胺和L-丝氨酸,脂肪类的吐温40、吐温80、丙酮酸甲酯,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中的腐胺等。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季中,池塘水体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对碳源的代谢水平总体均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种类的碳源选择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碳源 代谢 动态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春涛 陈霞 +3 位作者 张其中 杨莹莹 朱成科 李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4,共8页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和秦皮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和MBC相同,都为3.91 mg/mL(诃子)和7.81 mg/mL(秦皮);红藤、仙鹤草和覆盆子等13种中草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雷公藤等33种中草药抑菌作用弱;而牛蒡子等52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中草药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抗应激及免疫保护功效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文博 方平 +4 位作者 林小涛 夏磊 齐长宝 汪建国 孙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集血样;将另一部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0.5%和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腔注射鲫,分别在第3 d、7 d、14 d、21 d、28 d采集血样。结果显示:投喂实验中药物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第14 d外,药物组皮质醇水平都低于同期对照组。在最后一次采样中(56 d),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47.85 ng/mL、79.41 ng/mL和66.47 ng/mL。腹注实验中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后一次采样(28 d)高达274.23 ng/mL,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投喂甘草提取物56 d后,用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进行人工感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一周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5.0%和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腹注甘草提取物后第28 d,鲫受A.hydrophila菌人工感染,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0%、55.0%和35.0%,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投喂和腹注甘草粗提物后,可明显提高鲫的抗应激能力,并能增强鱼体对A.hydrophila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 粗提物 抗应激 免疫 鲫(Carassius aurat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的泉水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司从利 章群 +3 位作者 马奔 黄小彧 黎瑞宝 乐小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测定了长江水系贵定和乐山2个群体30尾泉水鱼细胞色素b基因1 026 bp序列,发现13个变异位点,检测出7种单倍型,Hd和Pi分别为0.772和0.0041,其中贵定和乐山群体的Hd分别为0.695和0.362,Pi分别为0.0030和0.0004,呈现出单倍型多样性较低和核... 测定了长江水系贵定和乐山2个群体30尾泉水鱼细胞色素b基因1 026 bp序列,发现13个变异位点,检测出7种单倍型,Hd和Pi分别为0.772和0.0041,其中贵定和乐山群体的Hd分别为0.695和0.362,Pi分别为0.0030和0.0004,呈现出单倍型多样性较低和核苷酸多样性极低的特点;两个群体间的Fst和Nm值分别为0.7417和0.17,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间(74.17%),表明群体间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在邻接树上出现两个按地理来源聚群谱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结构;估算群体间分歧时间大约在16万年前,为更新世时期。中性检测表明两个群体在过去没有发生种群的快速扩张。建议将贵定和乐山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鱼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的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崇明东滩为例 被引量:42
14
作者 梅雪英 张修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0-363,共4页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的储碳、固碳情况,以崇明东滩为研究地点,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的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的储碳、固碳情况,以崇明东滩为研究地点,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并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测算了其碳储量,固碳能力,进而从光能利用率的角度,探讨了其固碳潜力。结果得出: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的现存碳储量为0.34kg·m-2~0.73kg·m-2,平均0.51kg·m-2;且植被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小于地上部分,地下/地上部分生物量比率0.31,地上部分碳储量是地下部分的3倍多;其固碳能力为0.36~1.11kg·m-2·a-1,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73%~227%;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88%~271%。与中国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相比高于湖泊、城市、河流等生态系统类型,而低于相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的森林生态系统。根据光能利用率计算公式,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的光能利用率只有0.3%~0.9%,若提高到5%~6%,则固碳能力比目前提高6.74~17.25倍,达6.21~7.48kg·m-2·a-1,因此,长江口湿地海三棱藨草的固碳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固碳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海三棱藤草 储碳 固碳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小岚 李纯厚 +5 位作者 颉晓勇 戴明 廖秀丽 胡维安 肖雅元 李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m3·h-1(P1组)、40m3·h-1(P2组)和60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各试验塘鉴定出浮游动物主要隶属于四大类,循环塘21属35种,对照塘43属61种,种类最多的为轮虫,占总数的34.4%,其次为原生动物,占总数的31.1%,再次为枝角类,占总数的19.7%,最后为桡足类,占总数的14.8%。循环塘的优势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而对照塘试验中后期的浮游动物以大型甲壳动物为主,循环塘和对照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31.52~497.17ind·L-1和122.09~373.15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1.19~3.87mg·L-1和0.64~3.01mg·L-1,循环塘中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循环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01~2.08之间波动,而对照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在0.76~1.56之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池 循环量 浮游动物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u与Pb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秦永生 赵吉 +2 位作者 刘振乾 项秀丽 高利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7-1118,1121,共3页
[目的]比较重金属Cu与Pb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碱液吸收法研究了Cu与Pb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重金属Cu和Pb单一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重... [目的]比较重金属Cu与Pb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碱液吸收法研究了Cu与Pb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重金属Cu和Pb单一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重金属浓度及培养时间而变化。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处理比较表明,Cu和Pb同时存在时,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依次表现为Cu与Pb复合污染>Pb>Cu,表明Cu和Pb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复合污染的初期CO2释放量高于Pb和Cu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作用 复合污染 Cu Pb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的华南居氏银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司从利 章群 +2 位作者 黄小彧 马奔 乐小亮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测定了广东虎门、广西合浦和广西钦州3个群体45 ind居氏银鱼(Salanx cuvieri)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 017 bp序列片段,发现42个多态位点,2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67和0.006,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 测定了广东虎门、广西合浦和广西钦州3个群体45 ind居氏银鱼(Salanx cuvieri)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 017 bp序列片段,发现42个多态位点,2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67和0.006,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合浦和钦州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29,表明广西的2个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虎门群体与合浦和钦州群体间的Fst值分别为0.201和0.218,出现中度遗传分化,推测琼州海峡可能阻碍了广东与广西群体间的遗传交流。邻接树上出现2个无明显地理聚群的较弱谱系分支,表明正处于谱系拣选状态。AMOVA分析表明,居氏银鱼群体内遗传差异(86.54%)大于群体间(13.46%)遗传差异,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虎门群体中性检测的Tajima’sD为显著负值(-1.847,P=0.018),不对称分布分析呈单峰模式,表明可能在晚更新世(3.2~8.0万年前)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建议广东群体和广西群体各作为一个管理保护单位分别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氏银鱼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典型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崇明东滩芦苇带为例 被引量:64
18
作者 梅雪英 张修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9-272,共4页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长江口典型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储碳、固碳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崇明东滩芦苇带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储碳、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长江口典型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储碳、固碳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崇明东滩芦苇带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并测算了其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口典型芦苇带湿地植被的碳储量较大,为2.66~5.74kg·m^-2,平均4.02kg·m^-2,且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大于地上部分,地下/地上生物量比率为2.33~3.64,平均2.96,碳储量是地上部分的近3倍;长江口典型芦苇带湿地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达1.11~2.41kg·m^-2·a^-1,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3~4.9倍,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7~5.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芦苇 储碳 固碳 湿地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2 位作者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ITS序列 甲藻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百虫农药废水Photo-Fenton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心满 徐明芳 +1 位作者 彭延治 葛湘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94,共4页
以含敌百虫有机磷农药的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Photo-Fenton试剂进行氧化降解处理,使其成功转化成为无机磷(PO43-)。实验表明,在pH值=3.0,c(Fe2+)=0.72 mmol/L,c(H2O2)=3 mmol/L的酸性条件下,Photo-Fenton处理方法对敌百虫废水有机磷转化... 以含敌百虫有机磷农药的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Photo-Fenton试剂进行氧化降解处理,使其成功转化成为无机磷(PO43-)。实验表明,在pH值=3.0,c(Fe2+)=0.72 mmol/L,c(H2O2)=3 mmol/L的酸性条件下,Photo-Fenton处理方法对敌百虫废水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的转化率可达70%,这可能是因为Fe3+络合物对光的吸收产生的配合基的作用以及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速率加快。还对photo-Fenton处理有机磷农药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FENTON 农药 敌百虫 光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