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分型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克恩 王向宇 +3 位作者 许典双 周孟 张柳 郭国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方法用MRI成像技术分析26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形态特点及脊髓受压变形情况,将肿瘤进行分型并在电生理实时监测下手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按肿瘤形态及其与脊髓之间...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方法用MRI成像技术分析26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形态特点及脊髓受压变形情况,将肿瘤进行分型并在电生理实时监测下手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按肿瘤形态及其与脊髓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分为3种类型:Ⅰ型:实质伴有空洞型;Ⅱ型:实质型;Ⅲ型:囊肿内瘤型。对Ⅰ型肿瘤从肿瘤极端和空洞交界处或肿瘤中部开始从后正中沟切开脊髓分离切除肿瘤;对Ⅱ型肿瘤从肿瘤中部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分离切除肿瘤;对Ⅲ型肿瘤从最近肿瘤结节处从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囊内切除肿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显示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下降50%或者潜伏期延长10%;目标肌群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持续下降至20%,应暂停手术。术后所有病例病理报告均为室管膜瘤。术后MRI复查23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减轻23例,好转2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依据术前MRI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减少脊髓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宿宝贵 沈伟哉 +2 位作者 吕来清 董炘 郑达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69-72,共4页
人体解剖学是暨南大学第一批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本文从解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改方向、梯队建设和人积极性的发挥、确定中心工作和选择突破口、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5个方面简述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课程建设 能力培养 教学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多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颖 王辉 +2 位作者 郭国庆 黄雪松 沈伟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检测大蒜多糖对大鼠嗜铬瘤细胞株(pheochromocytom a cells,PC12)增殖的影响和对经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蒜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H2O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于倒置... 目的:检测大蒜多糖对大鼠嗜铬瘤细胞株(pheochromocytom a cells,PC12)增殖的影响和对经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蒜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H2O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大蒜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数,大蒜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有效对抗由25μmol/L H2O2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凋亡,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的衰变,显著降低LDH释放量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大蒜多糖促进正常PC12细胞增殖;且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多糖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过氧化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媒中金莲花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2
4
作者 林晨 沈伟哉 +5 位作者 李药兰 杨宜婷 江振友 岑颖洲 李小兰 袁桂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 :比较中药材金莲花的 3种溶媒提取物对细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金莲花 3种溶媒提取物 (水、质量分数 6 0 %和 95 %乙醇 )倍比稀释分别与不同标准菌株培养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3种金莲花提取物对所... 目的 :比较中药材金莲花的 3种溶媒提取物对细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金莲花 3种溶媒提取物 (水、质量分数 6 0 %和 95 %乙醇 )倍比稀释分别与不同标准菌株培养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3种金莲花提取物对所测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水和质量分数 6 0 %乙醇溶媒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作用明显大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结论 :金莲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但其黄酮成分不是金莲花的唯一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最小抑菌浓度 黄酮 中药材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臭灵丹中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长姝 沈伟哉 +2 位作者 李药兰 王辉 高明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61,共8页
中药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HTMF)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增殖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探讨HTMF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法检测HTMF对CN... 中药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HTMF)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增殖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探讨HTMF对人鼻咽癌CNE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法检测HTMF对CNE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HTMF作用于CNE细胞后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准m)值的改变,并用JC-1荧光染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分离自臭灵丹的HTMF呈浓度、时间双重依赖性显著抑制CNE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提示: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对人鼻咽癌CNE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9,进而活化Caspase3诱导CNE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羟基-6 7 3’ 4’-四甲氧基黄酮(HTMT) CNE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neurobasal无血清的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圆圆 张文斌 +5 位作者 龚晓兵 郭国庆 陈静 辛莉 沈伟哉 原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建立纯度和活力较高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MTT法检测其活力。结果:神经元接种12~24h后贴壁,并长出细小突起,3d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特征... 目的:建立纯度和活力较高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MTT法检测其活力。结果:神经元接种12~24h后贴壁,并长出细小突起,3d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特征,4d突起形成稀疏的神经纤维网络,8d后神经元5~10个聚集成团,突起密集,生长稳定,12d后出现细胞碎片。Tubulin荧光染色显示清晰的神经元,突起绵长且相互交织,占细胞总数的66.7%;GFAP荧光染色的细胞数量少,突起短粗,占33.7%。培养1~5d MTT代谢率逐渐上升,6~11d处于平台期,11d后下降。结论: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获得的神经元纯度大于60%,6~11d的细胞适于细胞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原代培养 neurobasal培养基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1 位作者 韩辉 杨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1-423,I000,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产物;在模型组,经水迷宫训练1周的大鼠海马切片上见到齿状回、CA4和CA3区出现深染的颗粒分布,CA2和CA1区颗粒较少;训练2周的大鼠海马结构内的染色显示颗粒与训练1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染色加深;(2)模型组大鼠的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光密度值在训练的1~2周内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加,训练2~3周则增加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CA3、CA4区和齿状回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较CA1和CA2区的大,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1)大鼠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时在海马结构内有新突触形成;(2)海马结构的CA3、CA4区和齿状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蛋白类 学习 记忆 大鼠 海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海清 胡昔权 +1 位作者 潘三强 马尚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5-608,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卒中训练组(n=20)、卒中对照组(n=20)。卒中训练组每天予以转棒、平...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卒中训练组(n=20)、卒中对照组(n=20)。卒中训练组每天予以转棒、平衡木、滚筒等训练,假手术组与卒中对照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脑梗死大鼠于造模后第3天、7天、21天及35天时进行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用普通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天、21天、35天时卒中训练组大鼠的平衡木及网屏测试评分分值均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且于光镜、电镜观察下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核膜较卒中对照组完整、核下凝集的染色质较为稀少,线粒体结构较为清晰,粗面内质网表面核糖体更为丰富。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训练 电镜 神经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小艳 董军 +3 位作者 陆大祥 付咏梅 潘三强 杨昌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MⅠ对拟老年性痴呆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D -半乳糖腹腔注射 6 2d和三氯化铝灌胃 10 6d联合用药制备拟AD动物模型。从造模的第 6 7d开始 ,中药组灌胃给中药SMⅠ ,连续 4 0d。给药结束后 ,通过方形水迷宫、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观察SMⅠ对拟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SMⅠ可以缩短拟AD模型小鼠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 (P <0 0 1) ,减少其错误次数 (P <0 0 5 ) ,同时促进海马BDNFm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中药复方SMⅠ能提高D -半乳糖和AlCl3 拟老年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效果优于脑复康。SMⅠ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君茹 吕来清 +3 位作者 潘三强 寇盛斌 韩辉 宿宝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 :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 ,对 2 5具 (共 5 0例 )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 :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 2支型出现率最多 ;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 目的 :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 ,对 2 5具 (共 5 0例 )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 :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 2支型出现率最多 ;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上肢的Ⅵ段 ;③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 ,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 :确定了桡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 ,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肌支 上肢前臂 自身比例定位 骨科学 解剖剥离测量 危险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神经肌支自身比例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来清 宿宝贵 +4 位作者 斯恒 张家珍 韩辉 杜韵璜 黎昭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为小腿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6具(共72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2支型出现率最多;②腓总... 目的:为小腿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36具(共72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2支型出现率最多;②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小腿的1段和2段;③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讨论了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胫神经 肌支 自身比例定位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54
12
作者 刘运泉 戴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鼠 治疗 成功率 手术创伤 方法介绍 难度 中线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一鸣 邢旭光 +1 位作者 郭国庆 沈伟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变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NO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在第 2、7、12周 3个时期取血清 ,葡萄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变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NO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在第 2、7、12周 3个时期取血清 ,葡萄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1)血糖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糖值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组大鼠各时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血清NO浓度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清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糖尿病组大鼠 2周时血清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周、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血清NO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 ,但可能与血糖的调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一氧化氮 血清 大鼠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学习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三强 宿宝贵 +2 位作者 韩辉 吕来清 杨晓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分别停止 3、7及 14d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 目的 :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分别停止 3、7及 14d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突触素的表达较强 ,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 ,在下丘脑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 ,中部较多。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 ,分布较均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的突触素颗粒大小都较均匀 ,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 ,突触素的表达也未见减弱。结论 :提示空间学习记忆可能未导致下丘脑、背侧丘脑区突触数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突触素 下丘脑 背侧丘脑 大鼠 数量变化 水迷宫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正常成年人胼胝体性别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凌雪英 王秀河 +2 位作者 刘斯润 宿宝贵 黄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描述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的微结构特征,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qinq,DTI)对其微结构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1例健康成年人(20-30岁:男30例,女31例)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DTI使用自旋回波一平面回波成像(SE-EPI)... 目的:描述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的微结构特征,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qinq,DTI)对其微结构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1例健康成年人(20-30岁:男30例,女31例)行脑部常规MRI和DTI扫描,DTI使用自旋回波一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基底节层面,选定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为兴趣区,测量部分各向导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并做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胼胝体膝部,男性的FA值为0.724±0.04,女性的FA值为0.698±0.05,男女胼胝体膝部的各向异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胼胝体压部,男性的FA值为0.716±0.05,女性的FA值为0.695±0.05,男女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正常成年男女胼胝体膝、压部神经纤维排列存在差异;(2)DTI可以无创地对活体白质纤维束排列进行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部分各向异性值 性别筹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视神经及视网膜形态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史剑波 狄静芳 +1 位作者 徐锦堂 沈伟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68-1270,T007,共4页
目的 :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 ,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 6 0 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 :①伤后 4 8h ,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 目的 :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 ,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 6 0 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 :①伤后 4 8h ,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 ;1周时损伤处视神经出现溃变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形态改变不明显 ;2周时神经纤维轴束间空泡样改变 ,局灶性坏死 ,RGCs核固缩和细胞数量减少。术后 3月 ,视神经损伤部位直径缩小 ,形成胶质疤痕 ,RGCs数量明显减少 ,核固缩细胞增多。②RGCs数量于术后 4 8h、1周、2周、1月和 3月分别比正常对照组低 3 35 %、13 2 3%、19 74 %、2 3 2 0 %、2 9 2 8%。③视网膜细胞在 4 8h内出现凋亡。结论 :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 ,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从节细胞、中间神经元、感光细胞的次序依次递减。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时间呈相关性。RGCs数量在 4 8h至 1周时下降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创伤 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甘油糖脂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辉 李药兰 +3 位作者 沈伟哉 郭国庆 岺颖洲 江振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检测海藻硫酸甘油糖脂化合物(SQDG)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寻找有效的抗癌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QDG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7种人类肿瘤细胞经SQDG处理72 h后的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定量测定其生... 目的:检测海藻硫酸甘油糖脂化合物(SQDG)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寻找有效的抗癌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QDG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7种人类肿瘤细胞经SQDG处理72 h后的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定量测定其生长抑制情况,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SQDG对正常细胞Vero和MC的毒性都很小,其CC50值均大于500μg/mL。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效果最明显,IC50值为69.1μg/mL,在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完全抑制MCF-7细胞生长。SQDG对H460、A549、HEp2和HeLa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对HepG2和A375细胞几乎没有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SQDG能扰乱MCF-7的细胞周期,促使细胞凋亡或坏死,从而产生有效的生长抑制效果。但SQDG对H460和HepG2细胞周期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甘油糖脂SQDG对正常细胞无毒害,能选择性地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甘油糖脂 抑制细胞增殖 MTT法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莉莉 胡昔权 +2 位作者 张丽颖 罗婧 潘三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n=15)、对照组(n=15)和假手术组(n=9)。运动训练组大鼠从术...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n=15)、对照组(n=15)和假手术组(n=9)。运动训练组大鼠从术后1d开始每天予以跑笼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术后1d、8d和15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MSS),并采用Ki67免疫荧光、TUNEL法分别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凋亡,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造模术后8d和15d,训练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脑皮质梗死边缘区Ki67阳性细胞增加,且以造模术后8d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造模术后8d和15d,训练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训练组梗死边缘区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Bax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训练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慢适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寇盛斌 吕来清 +3 位作者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周丽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分单纯型、中间型和复杂型 3种 ,以中间型突触出现率最高。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以轴 -树及轴 -轴突触形式为主 ,并有轴 -体突触。结论 :中间型突触和轴 -树及轴 -轴突触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处理感觉信息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舌慢适应传入纤维 突触类型 突触联系 出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泳和iTRAQ的实验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三强 宿宝贵 吕来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对蛋白组学中的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为神经科学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选择参考。取生后1~3d C57Bl/6小鼠背根神经节进行培养,对照组加DMSO,实验组加JNJ460。分别用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的变化,... 对蛋白组学中的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为神经科学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选择参考。取生后1~3d C57Bl/6小鼠背根神经节进行培养,对照组加DMSO,实验组加JNJ460。分别用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的变化,用4700 TOF/TOF串联飞行质谱仪检测变化蛋白的肽片段质量,用GPS软件检索Masc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出匹配的蛋白。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4种表达上调的蛋白,2种是结构蛋白,2种是信号转导蛋白。利用iTRAQ技术观察到22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其中10种是结构蛋白,3种是信号蛋白,2种是代谢蛋白,2种是降解蛋白化,2种是细胞基质蛋白及3种其它蛋白。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发生表达变化的蛋白都位于胞浆内,而利用iTRAQ技术观察到的表达变化的蛋白有胞浆蛋白外,还有线粒体蛋白、膜蛋白和核蛋白。同时,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的蛋白变化都在2倍以上,而利用iTRAQ技术计算出的蛋白变化在1.3至1.6倍之间。另,iTRAQ技术在鉴定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方面也有优势。结果表明iTRAQ技术比二维电泳技术能发现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蛋白,但在比较胞浆蛋白的变化及蛋白量的变化方面二维电泳技术有一定的长处,对iTRAQ的实验结果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泳 ITRAQ 蛋白组学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