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招志毅(综述)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6,共5页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充质细胞均可重编程成为iPSCs并可通过一定的诱导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而iPSCs研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眼科,iPSCs诱导后可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感光细胞和其他视网膜细胞,从而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干细胞治疗不同,iPSCs移植治疗相应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干细胞治疗所存在的道德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iPSCs的概念、诱导策略及方法、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变性性疾病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术治疗兔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后遗血管性角膜白斑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学东 孙秉基 +2 位作者 徐锦堂 贺 夏成青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在重建眼表面、治疗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后遗血管性角膜白斑的作用。方法采用甘油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术治疗兔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后遗血管性角膜白斑10例(10眼)。结果4例羊膜上皮面朝上者,术后15~20d角膜表面...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在重建眼表面、治疗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后遗血管性角膜白斑的作用。方法采用甘油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术治疗兔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后遗血管性角膜白斑10例(10眼)。结果4例羊膜上皮面朝上者,术后15~20d角膜表面上皮被覆完整,30d病理显示结膜上皮向角膜上皮转化;5例朝下和1例羊膜水肿者,术后羊膜被破坏,眼表面重建失败。结论羊膜移植术可用于重度角结膜碱烧伤晚期眼表面重建,支持羊膜无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化学烧伤 羊膜移植 角结膜碱烧伤 血管性角膜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峰 苏颖 +4 位作者 刘平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4者 92眼 ,0 0 8以下者 11眼 ,0 1~ 0 3者 3 2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碱烧伤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春民 徐锦堂 +1 位作者 向军俭 杨红宇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动态检测角膜碱烧伤后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的水平,了解其变化特征。方法新西兰白兔13只,制作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制备正常及碱烧伤角膜蛋白提取液,以酶标法(ELISA)检测角膜碱烧伤前后不同时期血清抗角膜... 目的动态检测角膜碱烧伤后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的水平,了解其变化特征。方法新西兰白兔13只,制作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制备正常及碱烧伤角膜蛋白提取液,以酶标法(ELISA)检测角膜碱烧伤前后不同时期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水平。结果角膜碱烧伤后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2周升高明显,5~6周达高峰,之后下降,至8周时仍然明显高于烧伤前水平。再次烧伤角膜,抗体产生更为强烈。结论体液免疫参与了角膜碱烧伤后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抗体 酶标法 血清特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总甙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孟晶 唐仕波 +3 位作者 李辰 陈建苏 林少芬 赵松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7-930,共4页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甙对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并通过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期进一步阐明山茱萸总甙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建立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刀豆蛋白A(Co...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甙对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并通过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期进一步阐明山茱萸总甙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建立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采用双标法流式分析技术(PE标记CD4单抗及FITC标记的CD8、CD25单抗),观察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①山茱萸总甙可以明显抑制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改变主要结果如下空白对照组大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及CD4/CD8比值在术后各时点其差别无显著。但术后表达CD25的CD4阳性细胞明显升高。治疗组CD4/CD8比值则下降,术后表达CD25的CD4阳性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淋巴细胞活化表达CD分子,IL-2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山茱萸总甙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属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体外重建异种生物载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郝念 吴静 +2 位作者 李姝燕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研究异种 (猪 )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评价其作为角膜体外重建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将新鲜、脱水两种猪角膜基质分别植入新西兰白兔角膜层间 ,定期临床观察植片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 2周、1、2、4、8个月取兔角膜进行组织学观察。... 目的 研究异种 (猪 )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评价其作为角膜体外重建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将新鲜、脱水两种猪角膜基质分别植入新西兰白兔角膜层间 ,定期临床观察植片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 2周、1、2、4、8个月取兔角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临床观察 :全部植片存活 ,12只术眼未见角膜水肿混浊、角膜新生血管、排斥反应发生 ,新鲜植片在 2个月左右已透明 ,脱水植片在 6个月后透明。组织学观察 :新鲜植片 4个月时与兔角膜基质相融愈合 ,脱水植片经角膜细胞再分布、胶原纤维改建重塑 ,于 8个月后与兔角膜基质相融愈合 ,2组植片愈合过程中未见有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生成。结论 异种 (猪 )角膜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是一种理想的角膜体外重建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 生物相容性 角膜重建 生物载体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明海 郭海科 +2 位作者 吴静 陈建苏 赵松滨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GFβ1(0、0.1、1、10ng/mL)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GFβ1(0、0.1、1、10ng/mL)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GFβ1(0、0.1、1、10ng/mL)对Tenon’s囊成纤维细胞诱导表达CTGF的影响。结果GFβ1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TGFβ1能够促进CTGF的表达,有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P<0.05),但1ng/mL和10ng/mLTGFβ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Fβ1能够促进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其下游介质CTGF的表达,可能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青光眼滤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姝燕 吴静 +2 位作者 郝念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36h的各组细胞数目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及细胞生长曲线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其中联合应用组最为显著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 ,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联合应用组与层粘连蛋白组相比 ,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都可明显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且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层粘连蛋白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异种后弹力膜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小玲 徐锦堂 +3 位作者 黄菊天 赵松滨 陈建苏 吴静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 (DM) /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为培养内皮细胞的临床移植提供新的方法和供体材料。方法 取厚 10 0 μm的猪角膜后层 ,冻存解冻后置中性蛋白酶 3 7℃孵育 5min ,去除内皮细胞 ,保留DM及薄层基... 目的 探讨以异种后弹力膜 (DM) /基质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为培养内皮细胞的临床移植提供新的方法和供体材料。方法 取厚 10 0 μm的猪角膜后层 ,冻存解冻后置中性蛋白酶 3 7℃孵育 5min ,去除内皮细胞 ,保留DM及薄层基质 ,置纯甘油中脱水保存 6个月 ;使用前复水 ,紫外线二面灭菌 ,制备成载体 ;接种兔角膜内皮细胞于载体的DM面并体外培养 ,行细胞形态、密度、组织学、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兔内皮细胞在猪DM/基质载体上贴附生长 ,形成紧密连接的单层 ,形态近似六角形分布 ;细胞密度达 ( 3 62 0± 110 2 3 )个 /mm2 ,具有正常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 角膜内皮细胞能够在异种DM/基质载体上良好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角膜 后弹力膜 角膜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瑞 陈建苏 +3 位作者 徐锦堂 丁勇 赵松滨 李施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研究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等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和改进这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角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同时对生长良好... 目的:研究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等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和改进这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角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同时对生长良好的原代细胞进行消化传代,进一步观察传代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结果: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均在培养4 8~72h贴壁生长,培养6~9d能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形态典型,进行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形态和功能,获得的细胞能进行长期培养。结论:为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上皮细胞 基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视神经及视网膜形态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剑波 狄静芳 +1 位作者 徐锦堂 沈伟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68-1270,T007,共4页
目的 :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 ,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 6 0 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 :①伤后 4 8h ,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 目的 :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溃变特点与时相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Allen脊髓损伤法 ,造成视神经眶尖段间接 6 0 0gcm力冲击、挤压伤。伤后对视神经和视网膜行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 :①伤后 4 8h ,视神经轻度肿胀和空泡反应 ;1周时损伤处视神经出现溃变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形态改变不明显 ;2周时神经纤维轴束间空泡样改变 ,局灶性坏死 ,RGCs核固缩和细胞数量减少。术后 3月 ,视神经损伤部位直径缩小 ,形成胶质疤痕 ,RGCs数量明显减少 ,核固缩细胞增多。②RGCs数量于术后 4 8h、1周、2周、1月和 3月分别比正常对照组低 3 35 %、13 2 3%、19 74 %、2 3 2 0 %、2 9 2 8%。③视网膜细胞在 4 8h内出现凋亡。结论 :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 ,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从节细胞、中间神经元、感光细胞的次序依次递减。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时间呈相关性。RGCs数量在 4 8h至 1周时下降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创伤 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组织中胶原纤维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丽娜 邓宏伟 +4 位作者 徐锦堂 赵松滨 姚晓明 郭祖文 陈建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切除的复发及原发胬肉材料共50例,分头、体、尾部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期胬肉表面复层鳞状上皮化生明显,杯状细胞数量多于静止期。浅层毛细血管较静止...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切除的复发及原发胬肉材料共50例,分头、体、尾部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期胬肉表面复层鳞状上皮化生明显,杯状细胞数量多于静止期。浅层毛细血管较静止期胬肉增多,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连接,胶原纤维排列形态紊乱,成纤维细胞胞核见分裂相,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大量变性,可见中电子密度均质物及大量空泡变性胶原。空泡变性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各种细胞器结构不清。结论翼状胬肉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变性,研究提示氧自由基可能参与胬肉组织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空泡变性 翼状胬肉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高效分离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建苏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寻找分离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的快速高效方法。方法选用DEAESepharoseFastFlow(DEAESepharose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快速提纯S抗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等电聚焦(i... 目的寻找分离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的快速高效方法。方法选用DEAESepharoseFastFlow(DEAESepharose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快速提纯S抗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等电聚焦(isoelectricfocusing,IEF)电泳确定等电点;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确定纯度。结果S抗原波峰在NaCl浓度为0.14~0.2mol/L时被洗脱,每个视网膜能提纯300~400μgS抗原。纯化S抗原的分子量为55kDa,等电点为6.55,HPLC分析显示单一波峰,保留时间为11.56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抗原 牛视网膜 纯化 层析 分离 离子交换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化分离方法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盼 陈剑 +4 位作者 王彦平 吴静 郭娴吟 杨筱曦 刘小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消化分离方法提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分离效果,以供选择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方法:将新鲜羊膜组织分成4片6cm×6cm大小的组织块,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消化分离:第1组:先刮除+胶原酶Ⅱ组;第2组:先刮除+胶原... 目的:比较不同消化分离方法提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分离效果,以供选择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方法:将新鲜羊膜组织分成4片6cm×6cm大小的组织块,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消化分离:第1组:先刮除+胶原酶Ⅱ组;第2组:先刮除+胶原酶Ⅳ组;第3组:先剪碎+胶原酶Ⅱ组;第4组:先剪碎+胶原酶Ⅳ组。对这4组原代培养HAMSCs进行存活数、形态学观察比较,第3代HAMSCs抗原检测及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结果:第1组和第2组的HAMSCs存活数高于第3组和第4组(P<0.05)。第1组和第2组的HAMSCs成份较第3组和第4组纯净,后2组夹杂着一些团状的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抗原结果显示CD29、CD44、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34、CD45、HLA-DR表达阴性,Vimentin、SSEA-3、SSEA-4、OCT-4、telom-erase结果阳性。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成功。结论:通过先将人羊膜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后,再将HAECs刮除干净,然后剪碎再用胶原酶消化的改进方法对HAMSCs保护较好,较易提取,获取细胞量和纯度均较传统方法高。胶原酶Ⅱ和胶原酶Ⅳ2种消化酶对HAMSCs的提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玲 陈剑 +4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王彦平 赵松槟 郑佩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羊膜上皮细胞(AECs)在体外培养时的形态变化和其生长特性,探讨EGF和血清对AECs生长和增殖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取妊娠中期SD大鼠(12-14 d)和妊娠晚期SD大鼠(18-19 d)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传代... 目的:研究大鼠羊膜上皮细胞(AECs)在体外培养时的形态变化和其生长特性,探讨EGF和血清对AECs生长和增殖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取妊娠中期SD大鼠(12-14 d)和妊娠晚期SD大鼠(18-19 d)的羊膜,制成AECs单细胞悬液,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传代。光镜、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生长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EGF和血清对AECs生长和增殖性的影响。结果:妊娠中期和晚期AECs在体外培养时均生长良好、增殖活跃,但妊娠晚期AECs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结论:EGF和血清均能促进AECs增殖,其中EGF促进AECs的增殖更为显著。这为利用AECs进行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羊膜 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水肿性混浊角膜透光率和吸光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智崇 徐锦堂 郑通枢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量化分析水肿性混浊角膜透光率、吸光度与混浊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测厚仪筛选出 66只厚度近似的新鲜猪角膜 ,按Dickey角膜混浊分级标准将其分为 5组 ,72 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定 40 0 ,5 0 0 ,60 0 ,70 0nm波长的透光率和吸... 目的 量化分析水肿性混浊角膜透光率、吸光度与混浊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测厚仪筛选出 66只厚度近似的新鲜猪角膜 ,按Dickey角膜混浊分级标准将其分为 5组 ,72 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定 40 0 ,5 0 0 ,60 0 ,70 0nm波长的透光率和吸光度。结果  70 0nm波长时 ,透明角膜的透光率最大 ,为 93 .5 % ,最大吸光度波长 40 0nm ,为 0 .11,随着角膜混浊程度的加重 ,透光率锐减 ,吸光度骤增 ,随着波长的增大 ,透光率逐渐增加 ,吸光度逐渐减小。长波长可见光更易透过混浊角膜。结论 首次测定了不同程度水肿性混浊角膜在不同波长时的透光率和吸光度 ,发现角膜的透光率、吸光度与混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混浊 透光率 吸光度 定量分析 水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体外重构异种生物载体材料植入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静 郝念 +2 位作者 李姝燕 徐锦堂 王彦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分析测定异种(猪)角膜基质组织免疫原性,观察其角膜层间植入后与受体角膜愈合情况,以评价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并在此载体上体外重构角膜内皮组织,探讨其作为角膜重建载体材料可行性。方法:(1)将新鲜、脱水两种猪角膜基质植片分别植入... 目的:分析测定异种(猪)角膜基质组织免疫原性,观察其角膜层间植入后与受体角膜愈合情况,以评价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并在此载体上体外重构角膜内皮组织,探讨其作为角膜重建载体材料可行性。方法:(1)将新鲜、脱水两种猪角膜基质植片分别植入F344大鼠角膜基质层间,术后12、90d对外周血进行CD25和CD4/CD8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2)猪角膜基质植入新西兰白兔角膜层间,定期临床观察植片愈合情况,并取受体兔角膜进行组织学观察。(3)将猫角膜内皮细胞接种于保留后弹力层的脱水猪角膜基质上,加入培养液培养7d,组织学观察体外重构的角膜内皮组织形态结构。结果:(1)测得新鲜组、脱水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25+、CD8+CD25+双阳性表达率及CD4+/CD8+比值与同基因移植组、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兔眼临床观察:全部植片存活,12只术眼未见有角膜水肿混浊、角膜新生血管、排斥反应发生,新鲜植片在2个月左右已透明,脱水植片在6个月后透明。兔角膜组织学观察:新鲜植片4个月时与兔角膜基质相融愈合,脱水植片经角膜细胞再分布、胶原纤维改建重塑于8个月后与兔角膜基质相融愈合,两组植片愈合过程中未见有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生成。(3)体外重构的内皮组织形态结构与正常内皮层相似。结论:异种(猪)角膜基质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角膜体外重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角膜基质异位植入后免疫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根云 吴静 +1 位作者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异种角膜基质异位植入后的免疫病理变化,评价其免疫相容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新鲜的和甘油脱水的猪角膜基质植入到小鼠皮下组织内,同时以异种皮肤、假手术为阳性和阴性对照;术后1个月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通过免疫荧光细... 目的观察异种角膜基质异位植入后的免疫病理变化,评价其免疫相容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新鲜的和甘油脱水的猪角膜基质植入到小鼠皮下组织内,同时以异种皮肤、假手术为阳性和阴性对照;术后1个月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植入材料内T淋巴细胞总数和亚群的变化。结果新鲜的和甘油脱水的猪角膜基质皮下植入后1个月,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浸润,且CD4+细胞多于CD8+细胞,但未达到阳性对照水平(P<0.05)。结论异种角膜基质异位植入后早期局部未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免疫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 异种材料 异种移植 免疫病理学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角膜炎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彬斌 周清 +3 位作者 姚敏 张晓玲 秦晓艳 陈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HAEC)培养液对角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HAEC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制备HAEC培养液。根据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液成分不同分为无血清改良杜氏培养基(Du...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HAEC)培养液对角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HAEC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制备HAEC培养液。根据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液成分不同分为无血清改良杜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组(DMEM组)、无血清DMEM与HAEC培养液1∶1混合组(混合组)、HAEC培养液组(HAEC组)。传代的角膜上皮细胞贴壁24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润洗后按分组更换为上述3种培养液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AEC培养液中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组培养液中兔角膜上皮细胞中的白介素(IL)-1β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采用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octapeptide,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HAEC和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符合上皮细胞特征。HAEC培养液中IL-1Ra的含量为(153.56±0.36)ng/L,无血清DMEM对照中未检出IL-1Ra。3组培养液中,兔角膜上皮细胞的IL-1β mRNA表达由低至高分别为HAEC组、混合组和DMEM组,3组的IL-1β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兔角膜上皮细胞分组培养24、48、72h后,HAEC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吸光值明显高于混合组和DMEM组,DMEM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吸光值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混合组(均为P<0.05)。结论 HAEC可分泌IL-1Ra抑制角膜上皮细胞IL-1β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及移植排斥作用,并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羊膜上皮细胞 角膜上皮细胞 白介素-1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细胞增殖 炎症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GF-β1及转染TGF-β1基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慧香 徐锦堂 +3 位作者 江振友 张穗梅 赵松滨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及TGF-β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GF-β1作用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TGF-β1基因转移入培养的兔角膜...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及TGF-β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GF-β1作用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TGF-β1基因转移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法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DNA电泳法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检测示5-20μg/LrhTGF-β1抑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0.5-1μg/L组对增殖无影响;0.05~0.1μg/L组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约为(98±3)ng/L。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基因转染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I值降低,但加入EGF后细胞生长基本正常。DNA电泳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未见凋亡带。结论:rhTGF-β1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TGF-β1基因转染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但不诱发凋亡,其抑制作用可被外源性EGF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转染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