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宿宝贵 沈伟哉 +2 位作者 吕来清 董炘 郑达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69-72,共4页
人体解剖学是暨南大学第一批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本文从解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改方向、梯队建设和人积极性的发挥、确定中心工作和选择突破口、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5个方面简述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课程建设 能力培养 教学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媒中金莲花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林晨 沈伟哉 +5 位作者 李药兰 杨宜婷 江振友 岑颖洲 李小兰 袁桂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 :比较中药材金莲花的 3种溶媒提取物对细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金莲花 3种溶媒提取物 (水、质量分数 6 0 %和 95 %乙醇 )倍比稀释分别与不同标准菌株培养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3种金莲花提取物对所... 目的 :比较中药材金莲花的 3种溶媒提取物对细菌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金莲花 3种溶媒提取物 (水、质量分数 6 0 %和 95 %乙醇 )倍比稀释分别与不同标准菌株培养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3种金莲花提取物对所测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水和质量分数 6 0 %乙醇溶媒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作用明显大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结论 :金莲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但其黄酮成分不是金莲花的唯一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最小抑菌浓度 黄酮 中药材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1 位作者 韩辉 杨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1-423,I000,共4页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互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产物;在模型组,经水迷宫训练1周的大鼠海马切片上见到齿状回、CA4和CA3区出现深染的颗粒分布,CA2和CA1区颗粒较少;训练2周的大鼠海马结构内的染色显示颗粒与训练1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染色加深;(2)模型组大鼠的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光密度值在训练的1~2周内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加,训练2~3周则增加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CA3、CA4区和齿状回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较CA1和CA2区的大,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1)大鼠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时在海马结构内有新突触形成;(2)海马结构的CA3、CA4区和齿状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蛋白类 学习 记忆 大鼠 海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前臂段浅层肌支的定位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姚君茹 吕来清 +3 位作者 潘三强 寇盛斌 韩辉 宿宝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 :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 ,对 2 5具 (共 5 0例 )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 :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 2支型出现率最多 ;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 目的 :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 ,对 2 5具 (共 5 0例 )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 :①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 2支型出现率最多 ;②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上肢的Ⅵ段 ;③桡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 ,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 :确定了桡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 ,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肌支 上肢前臂 自身比例定位 骨科学 解剖剥离测量 危险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学习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三强 宿宝贵 +2 位作者 韩辉 吕来清 杨晓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分别停止 3、7及 14d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 目的 :探讨空间学习记忆时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突触素的变化。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d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分别停止 3、7及 14d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突触素的表达较强 ,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 ,在下丘脑的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 ,中部较多。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 ,分布较均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的突触素颗粒大小都较均匀 ,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 ,突触素的表达也未见减弱。结论 :提示空间学习记忆可能未导致下丘脑、背侧丘脑区突触数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突触素 下丘脑 背侧丘脑 大鼠 数量变化 水迷宫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多糖B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活性的调节 被引量:13
6
作者 岳丽 王辉 +1 位作者 黄雪松 沈伟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B(GP-B)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氢化可的松(HC)皮下注射制造免疫功能抑制的动物模型,以左旋咪唑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给模型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多糖溶液,连续12 d,灌胃多糖溶液质量分数分别...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B(GP-B)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氢化可的松(HC)皮下注射制造免疫功能抑制的动物模型,以左旋咪唑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给模型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多糖溶液,连续12 d,灌胃多糖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1600、800和400 mg/kg。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比,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实验对大蒜多糖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以大蒜多糖B质量分数为800 mg/kg灌胃的小鼠CD3+CD4+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同时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该浓度的GP-B降低了CD3+CD8+细胞百分比(P<0.05),且对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无促进作用。结论:大蒜多糖B对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多糖B 免疫器官指数 T细胞亚群 腹腔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慢适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寇盛斌 吕来清 +3 位作者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周丽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 目的 :研究舌感觉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各类型突触出现的频率 ,为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细胞内注射 ,免疫电镜和连续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舌感觉传入慢适应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分单纯型、中间型和复杂型 3种 ,以中间型突触出现率最高。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以轴 -树及轴 -轴突触形式为主 ,并有轴 -体突触。结论 :中间型突触和轴 -树及轴 -轴突触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处理感觉信息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舌慢适应传入纤维 突触类型 突触联系 出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华 黎昭洪 +2 位作者 杜韵璜 沈宏友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胶海绵,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泡海绵置于受损神经处。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为正常自身空白对照。术后隔日一次向损伤侧腓肠肌肌注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3、4、5周分别对每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切取脊髓腰4~6节段,恒冷箱冷冻切片,Ni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元的形态,计算其数目,将损伤侧与正常侧比较,将bFGF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作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4、5周治疗组的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均大于对照组,且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bFGF对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所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死亡有保护作用,也许可能成为运动神经元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 BFGF 神经再生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快反应传入神经终末与三叉神经主核突触联系初步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丽丽 韩辉 +2 位作者 寇盛斌 潘三强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细胞 传入快反应 三叉神经主核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泳和iTRAQ的实验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三强 宿宝贵 吕来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对蛋白组学中的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为神经科学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选择参考。取生后1~3d C57Bl/6小鼠背根神经节进行培养,对照组加DMSO,实验组加JNJ460。分别用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的变化,... 对蛋白组学中的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为神经科学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选择参考。取生后1~3d C57Bl/6小鼠背根神经节进行培养,对照组加DMSO,实验组加JNJ460。分别用二维电泳和iTRAQ两种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的变化,用4700 TOF/TOF串联飞行质谱仪检测变化蛋白的肽片段质量,用GPS软件检索Masc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出匹配的蛋白。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4种表达上调的蛋白,2种是结构蛋白,2种是信号转导蛋白。利用iTRAQ技术观察到22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其中10种是结构蛋白,3种是信号蛋白,2种是代谢蛋白,2种是降解蛋白化,2种是细胞基质蛋白及3种其它蛋白。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发生表达变化的蛋白都位于胞浆内,而利用iTRAQ技术观察到的表达变化的蛋白有胞浆蛋白外,还有线粒体蛋白、膜蛋白和核蛋白。同时,利用二维电泳技术观察到的蛋白变化都在2倍以上,而利用iTRAQ技术计算出的蛋白变化在1.3至1.6倍之间。另,iTRAQ技术在鉴定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方面也有优势。结果表明iTRAQ技术比二维电泳技术能发现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蛋白,但在比较胞浆蛋白的变化及蛋白量的变化方面二维电泳技术有一定的长处,对iTRAQ的实验结果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泳 ITRAQ 蛋白组学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尚峰 胡昔权 +3 位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李鹏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缺血半影区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90只SD成年大鼠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术后24 h随机分成卒中训练组、卒中未训练组,假手术组大...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缺血半影区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90只SD成年大鼠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术后24 h随机分成卒中训练组、卒中未训练组,假手术组大鼠只暴露分离血管、神经。卒中训练组大鼠每天予以抓握、平衡、旋转等训练;卒中未训练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除可自由进食与自主活动外,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并分别在造模后3、7、21及35 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半影区SYN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用W estern b lot方法测定SYN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后3 d,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造模后7、21和35 d,卒中训练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卒中未训练组(P<0.05)。在细胞线粒体、核和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方面,卒中训练组亦多于未训练组;在造模后3和7 d时,卒中训练组、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SYN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卒中训练组SYN蛋白的表达则在21和35 d时均明显多于卒中未训练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抓握与行走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线粒体等超微结构,上调脑组织缺血半影区SYN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梗死 大鼠 神经功能 超微结构 突触小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柏志全 刘建华 +2 位作者 王子栋 黎昭洪 杜韵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损伤侧及健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 % ,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 P< 005) ;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强( P< 005 和 P< 001) 。结论:b F G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肌力 BFGF 腓肠肌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脑梗死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芳 潘三强 +1 位作者 吕来清 宿宝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梗死大鼠尾壳核、海马CA1区缺血半影 (IP)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为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模型 ,分为缺血...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梗死大鼠尾壳核、海马CA1区缺血半影 (IP)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为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模型 ,分为缺血组和缺血 +电针组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尾壳核、海马CA1区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1)缺血组 :缺血 1d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深染固缩 ;缺血 7d后 ,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 (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缺血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广 ;缺血 7d ,数目减少 (P <0 0 5 ) ;缺血 14d ,数目较缺血7d时增加 (P <0 0 5 )。 (2 )缺血 +电针组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缺血组增加(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电针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局限 ,数目较缺血组减少 (P <0 0 1) ,电针 7d后 ,数目较缺血组增多 (P <0 0 5 )。结论 :电针对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调节具有双重性。既能减少电针 1d时海马IP区nNOS表达 ,减轻一氧化氮 (NO)的毒性作用 ;又能加速海马 (电针 7、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口腔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蕾 郑达人 陈嘉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口腔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 -R)的分布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EGF主要分布于口腔上皮底层细胞中 ,并随细胞向上分化而逐渐减少 ,其免疫染色出现在细胞浆中。EGF -R也主要在基底层细胞表... 目的 :研究人口腔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 -R)的分布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EGF主要分布于口腔上皮底层细胞中 ,并随细胞向上分化而逐渐减少 ,其免疫染色出现在细胞浆中。EGF -R也主要在基底层细胞表达 ,除存在于细胞浆外 ,在细胞核中亦见表达。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口腔上皮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但EGF -R在细胞核中的表达 ,其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上调MCAO大鼠皮质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湛湘丽 潘三强 +2 位作者 宿宝贵 吕来清 马尚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MCAO大鼠大脑皮质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梗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模型,在缺血1h后给予电针0.5 h(取穴为足三里、曲池),以后1次/d。在电针1d、3 d和7d分别处死,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用免... 目的:探讨电针对MCAO大鼠大脑皮质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梗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模型,在缺血1h后给予电针0.5 h(取穴为足三里、曲池),以后1次/d。在电针1d、3 d和7d分别处死,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与非电针组和正常组比较在1d和3d两个时间段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均有增高(P<0.01),7d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表达,1d、3d两个时间有显著性增高(P<0.01),7d时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能增加急性期缺血半暗带脑红蛋白的表达,而电针对该蛋白表达的提高更有显著性,可能对缺血缺氧的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中动脉 缺血 脑红蛋白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合剂对放疗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健 沈英森 +1 位作者 赵长鹰 沈伟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养胃合剂对放疗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观察养胃合剂(YW) 对荷瘤小鼠放射后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YW 能增强T淋巴细胞转化率,减轻放射线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结论... 目的:探讨养胃合剂对放疗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观察养胃合剂(YW) 对荷瘤小鼠放射后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YW 能增强T淋巴细胞转化率,减轻放射线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结论:YW 可增强荷瘤小鼠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合剂 放射疗法 免疫保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戊四唑致痫大鼠海马内GABA和P38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长姝 潘三强 +2 位作者 吕来清 宿宝贵 隋鸿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分析月经性癫痫中,雌激素对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γ-amiobutyricacid,GA BA)和P38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促癫痫发作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去卵巢(ovaiectomized,OVX)SD大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及戊四唑(petylenetetrazole,PTZ)致痫,...  目的:分析月经性癫痫中,雌激素对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γ-amiobutyricacid,GA BA)和P38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促癫痫发作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去卵巢(ovaiectomized,OVX)SD大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及戊四唑(petylenetetrazole,PTZ)致痫,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背侧海马不同脑区GABA和P38的免疫反应产物进行观察。结果:(1)GAB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对照组(OVX+NS+PTZ)与空白对照组(OVX+NS+NS)相比及实验给药组(OVX+E2+PTZ)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背侧海马门区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性减少。(2)P38免疫反应产物的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呈特征性点状或颗粒状。在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给药组比实验对照组免疫反应增强。在齿状回分子层,3组的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雌激素使海马门区GABA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GABA对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增强了癫痫发作的敏感性。雌激素可使背侧海马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P38的表达增加(即使该区的突触密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海马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使海马内的兴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月经性癫痫 γ-氨基丁酸 P38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国庆 沈伟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 ,在细胞的发育和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涉及凋亡这一过程的因素众多 ,本文对近年来其中的一些因素如IEG、ICE、Fasl -Fas/Apo - 1(CD95)、Ca2 + 、ROS和NF -κB等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基因 调控 IEG ICE 分子机制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宿宝贵 郑发武 +1 位作者 吕来清 郝木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对比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脑皮...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对比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脑皮质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电针对脑梗塞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细胞面积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频率5-10 Hz和强度2 mA的电针穴位刺激没有影响缺血半影区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但是对GFAP的表达有上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星形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ris水迷宫训练诱导大鼠海马轴突重塑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荫基 宿宝贵 +3 位作者 潘三强 韩辉 湛湘丽 吴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模型组20只,游水对照组20只。用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的分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模型组20只,游水对照组20只。用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的分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1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1表达。结果:SD大鼠经6 d学习训练,其逃避潜伏期逐日缩短。与对照组大鼠相比,Neo-Timm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延伸至锥体细胞层和起始层,tau-1免疫表达阳性产物除分布在透明层以外,锥体细胞层或起始层内有明显颗粒分布。Western blotting显示tau-1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表明Morris水迷宫训练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3区轴突的重塑,提示苔藓纤维系统可作为一个研究轴突重塑和认知关系的理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轴突可塑性 MORRIS水迷宫 tau-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