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红红 张玉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诗经》和"楚辞"作为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成,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因人文地理和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南北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分野;思想取向上务... 《诗经》和"楚辞"作为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成,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因人文地理和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南北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分野;思想取向上务实入世与玄想超越的异途;思维方式上理性思维与巫术思维的区隔;审美意识上和谐含蓄与奇崛铺张的迥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先秦 南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粤澳两地文化艺术交流
2
作者 邱树森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澳门开埠后 ,粤澳两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特殊作用。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艺术从欧洲带到澳门 ,又通过澳门传入广东、内地 ;而大批广东居民和内地人士移居澳门 ,使中国传统书画、戏剧传播到澳门。 1 6~ 1 8世纪 ,粤澳两地培养了大批优... 澳门开埠后 ,粤澳两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特殊作用。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艺术从欧洲带到澳门 ,又通过澳门传入广东、内地 ;而大批广东居民和内地人士移居澳门 ,使中国传统书画、戏剧传播到澳门。 1 6~ 1 8世纪 ,粤澳两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国画家和西洋画家 ,西洋音乐和国乐在两地百花争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粤澳地区 文艺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洋音乐在澳门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开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4,共6页
本文所谓的西洋音乐,是指由欧洲人直接传入澳门及中国内地的欧洲音乐,包括乐曲与乐器。明中叶以后,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进行传播。本文结合大量中西文材料,对16世纪中叶至19世... 本文所谓的西洋音乐,是指由欧洲人直接传入澳门及中国内地的欧洲音乐,包括乐曲与乐器。明中叶以后,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进行传播。本文结合大量中西文材料,对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洋音乐在澳门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考证,并得出了澳门是酉洋音乐传入中国的发祥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西洋音乐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宋理学家的圣人史观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立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72,共8页
圣人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坐标上占有醒目的位置,圣人观念具有强大的融摄作用,这种融摄力在以泛道德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历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史学的思想起点就是首先建构以"圣人"与"圣人之道"为理论基础的先验意... 圣人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坐标上占有醒目的位置,圣人观念具有强大的融摄作用,这种融摄力在以泛道德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历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史学的思想起点就是首先建构以"圣人"与"圣人之道"为理论基础的先验意识,承认"圣人"所创造的一切思想理念的绝对合理性。然后在这种认同的前提下寻找解释的合理性。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圣人在两宋理学家这里被最终角色化地确立下来了,在以后的中国思想传统中,圣人这种与天地为一,博施济众的完美人格不可能被其他英雄人格所替代。圣人成为道德理性的完美代表,圣人对文明史的巨大贡献被认为来自圣人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理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 两宋理学家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民本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树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元末明初思想家、政治家刘基目睹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官贪吏污,加之自己仕途坎坷,写下了感时之作《郁离子》。这本哲学著作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爱民、养民、德治、用贤的治国主张,对后世治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 《郁离子》 刘基 民本思想 德治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肃政与腐败的历史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树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9-94,共6页
元朝统治者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也曾针对官贪吏污现象采取肃政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监察制度,但收效甚微。本文在肯定世祖、英京等朝廉政措施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元代越反越贪的原因:皇帝本身是最大的掠夺者、挥霍者,因而... 元朝统治者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也曾针对官贪吏污现象采取肃政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监察制度,但收效甚微。本文在肯定世祖、英京等朝廉政措施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元代越反越贪的原因:皇帝本身是最大的掠夺者、挥霍者,因而是贪污腐败的保护伞;权臣以权谋私和吏员素质低下在元朝特别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监察制度 反腐倡廉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