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电动汽车混合充电系统接入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调度
1
作者 张献 丁可浩 +1 位作者 赵黎媛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446-4459,共14页
随着电动汽车接入综合能源系统(IES),尤其是近年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IES和无线充电电动汽车(WCEV)的时空耦合性越来越强。该特点使优化调度IES与WCEV以及实现两者之间互利双赢面临挑战,因此,将无线充电系统引入综合... 随着电动汽车接入综合能源系统(IES),尤其是近年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IES和无线充电电动汽车(WCEV)的时空耦合性越来越强。该特点使优化调度IES与WCEV以及实现两者之间互利双赢面临挑战,因此,将无线充电系统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并与传统有线充电电动汽车共同组成混合充电系统,对于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提出一种考虑IES与混合充电系统不确定性的运行策略,该策略基于主从博弈模型,首先,以IES为主导者,采用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解决风、光出力及热、电负荷的不确定性问题;其次,以混合充电系统为跟随者,采用分布式鲁棒优化方法解决有线、无线电动汽车分布的不确定性问题;最后,提出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迭代求解,在第3次达到收敛,且优化间隙控制在0.06%以内,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调度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混合充电系统 无线充电 主从博弈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AI的电工装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MBSE建模与应用
2
作者 金亮 贾雨方 +2 位作者 刘璐 郭劭男 马天赐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86-5203,共18页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在电磁设计和分析中至关重要。然而商业软件价格高昂且功能冗余,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深度学习与传统数值模拟的结合提升了仿真精度和效率。为此,亟须开发自主可控、轻量化、面向企业定制的智能仿真软件。...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在电磁设计和分析中至关重要。然而商业软件价格高昂且功能冗余,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深度学习与传统数值模拟的结合提升了仿真精度和效率。为此,亟须开发自主可控、轻量化、面向企业定制的智能仿真软件。该文首先提出了双向耦合的设计方法,使仿真软件能适应复杂需求。然后,基于模型系统工程(MBSE)方法,建立四个层级的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架构设计流程,并完成软件的建模,实现了系统结构和行为的定义和可视化。最后,基于Python开发了集成AI的软件原型IFEM,并通过两个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功能和准确性。研究成果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效率和知识传承能力,为数值模拟工业软件在AI for Science背景下的AI集成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系统工程(MBSE) 有限元 人工智能(AI) 电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坡印廷定理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流与耦合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奉献 周依桐 +2 位作者 张献 杨庆新 厉光耀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56-3070,共15页
无线电能传输是以电磁理论为核心的多学科强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描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空间内电磁能量变换过程,并针对目前电磁能流研究由于采用复杂高阶数学手段导致其难以通过实验验证、缺乏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手段描述空间能流分... 无线电能传输是以电磁理论为核心的多学科强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描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空间内电磁能量变换过程,并针对目前电磁能流研究由于采用复杂高阶数学手段导致其难以通过实验验证、缺乏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手段描述空间能流分布特性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基础电气元件电磁能流的共性特点,基于坡印廷定理搭建了正弦激励下无线电能传输电磁能流模型,采用降阶数学模型定性探索无线电能传输空间能量耦合本质,从能量流动机理的角度划清了与其他电磁变换技术的界限。讨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电感耦合与电容耦合的共存现象,表明增强近区电磁场耦合是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通过电磁能流的观点统一表述了电磁近场区域内无线电能传输的工作模式。最终搭建实验平台对其电感耦合方式与电容耦合方式进行了原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能流 电磁近区 感性耦合 容性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场域系统参数随动态工况的敏感性量化评估
4
作者 徐志成 张弘毅 +2 位作者 田金鑫 汪洋 蒋凯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716-6732,共17页
在锂离子电池理论建模过程中,模型参数摄动及互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型输出特性出现偏差,严重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对此,该文提出电池模型场域系统参数随运行工况的敏感性量化评估方法,以此实现对模型场域系统参数与电池输出特性间映射机制... 在锂离子电池理论建模过程中,模型参数摄动及互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型输出特性出现偏差,严重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对此,该文提出电池模型场域系统参数随运行工况的敏感性量化评估方法,以此实现对模型场域系统参数与电池输出特性间映射机制的精准描述。首先,构建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进而以端电压和平均温升为模型主要输出特性;其次,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建模型场域系统参数的采样矩阵,利用Sobol指数法实现模型场域系统参数的全局敏感性量化分析;最后,针对多维动态工况,建立参数敏感性随运行工况的量化评估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固相体积分数、颗粒半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固相扩散系数及最大离子浓度等场域参数对系统特性影响较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模型参数的动态工况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助力锂离子电池的精确建模与仿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热耦合 参数敏感性 拉丁超立方 Sobol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无线供电系统导线洞穿金属影响抑制方法
5
作者 魏义泽 张献 +1 位作者 袁文江 陈志鑫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922-6931,共10页
旋转无线供电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导线洞穿金属的情况,这将引起系统电路参数偏移并增加金属内的涡流损耗与温升,影响系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常规双向导线洞穿金属对系统和金属损耗的影响参数,并提出了一种实现磁场自... 旋转无线供电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导线洞穿金属的情况,这将引起系统电路参数偏移并增加金属内的涡流损耗与温升,影响系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常规双向导线洞穿金属对系统和金属损耗的影响参数,并提出了一种实现磁场自抑制的双向多线芯传输线结构,以抑制导线洞穿金属对系统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金属区域的磁场、涡流损耗与发热分布情况,并搭建实验平台对两种传输线结构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证实,提出的双向多线芯传输线结构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并有效地降低邻近金属内的涡流损耗,进而使得洞穿金属铝和铁观测点上的温度分别下降11.7%和15.9%,增强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旋转供电 洞穿金属影响 磁场自抑制 涡流损耗 磁热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的电磁场计算建模研究综述
6
作者 金亮 苏浩展 +2 位作者 郭劭男 宋居恒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13-3029,共17页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图像、语言、决策和诊断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随着电工装备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强弱电耦合特性使得电磁场问题呈现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和非线性问题逐渐突出...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图像、语言、决策和诊断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随着电工装备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强弱电耦合特性使得电磁场问题呈现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和非线性问题逐渐突出,对其进行高精度数值计算建模和优化计算的难度逐渐增加。因此,该文在AI背景下,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成果,介绍深度学习对数据驱动建模、物理驱动的偏微分方程(PDE)求解、知识嵌入建模等典型交叉问题的求解方法,特别是数据和知识联合驱动的复杂电磁场综合问题智能建模现状,阐述电磁综合性能精确建模分析与优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电磁场 建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仿真的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致火风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盛德杰 王尧 +2 位作者 邢云琪 于敬涛 包志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26-3338,共13页
低压供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庞大且复杂的结构导致其维护检修欠缺,是电气火灾的重灾区。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具有负阻特性,传统继电保护难以检测,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引发火灾速度极快。因此,该文搭建交流故障电弧致火风险实验... 低压供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庞大且复杂的结构导致其维护检修欠缺,是电气火灾的重灾区。低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具有负阻特性,传统继电保护难以检测,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引发火灾速度极快。因此,该文搭建交流故障电弧致火风险实验平台,分析交流故障电弧物理特性;构建磁流体动力学故障电弧仿真模型,研究电弧起始阶段和稳定阶段下的温度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现有标准分析了规定动作时间范围内的故障电弧潜在危害。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在电弧最高温度、周围温度和电极温度上的可靠性,并直观展示了小电流故障电弧的危害性。该文研究表明,交流故障电弧温度随电流瞬时值呈周期性发展,电流等级和弧隙距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电流等级起决定作用。32 A电流等级以下电弧最高温度随电流值近似呈线性增长,32 A以上增速明显放缓。1 A及2 A小电流等级下故障电弧也具备引燃能力,适当的安全距离和严格的切除时间是限制故障电弧致火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故障电弧 串联电弧 磁流体动力学仿真 电气火灾 电弧致火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衰减特征与通道关注混合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在线估计
8
作者 徐志成 杨达 +2 位作者 张闯 陈占群 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683-5702,共20页
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当前容量估计存在特征实用性差、模型准确度与泛化性不足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极化衰减特征与通道关注混合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在线估计方法。首先,利用恒压电流和弛豫电压衰减的去极化特... 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当前容量估计存在特征实用性差、模型准确度与泛化性不足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极化衰减特征与通道关注混合神经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在线估计方法。首先,利用恒压电流和弛豫电压衰减的去极化特性,提取不受充电起点影响的多维实用特征,同时引入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进行预处理以用于容量在线估计;其次,通过融合深度置信网络(DB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挤压-激励(SE)机制,构建具有自适应通道关注能力的混合神经网络以提高容量估计精度;最后,利用多种工况、多种材料的电池数据,对所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容量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方均根百分比误差分别在1.2%、1.5%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在线估计 极化衰减特征 混合神经网络 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极性比较的分布式光伏配电网快速方向判据新方法
9
作者 李晔 贾娜 +3 位作者 何佳伟 李斌 牟锐 赵汉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123-7135,I0009,共14页
随着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与占比的不断提升,保护反方向故障时下游光伏供给故障电流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线路电流保护灵敏度降低甚至误动。引入方向判据能够有效解决配电线路电流保护在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以后的反向误动问题。... 随着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与占比的不断提升,保护反方向故障时下游光伏供给故障电流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线路电流保护灵敏度降低甚至误动。引入方向判据能够有效解决配电线路电流保护在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以后的反向误动问题。为此,该文首先评估传统功率方向保护的适用性。分析发现,工频下光伏电源阻抗呈容性,而线路阻抗呈感性,导致基于测量阻抗角特征的功率方向保护判据随着配电网接入光伏容量增大而出现不正确动作问题。进一步,揭示计及光伏影响的正反向故障暂态电压电流极性特征差异,并据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基于暂态电压电流极性比较的方向判据新方法,仅基于单端量信息即可快速可靠地辨识故障方向。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 功率方向元件适用性 暂态电压电流极性 故障方向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激励下氩掺乙醇冷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
10
作者 夏文杰 吴锦昕 +2 位作者 何彬 郭自凯 王治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806-6818,共13页
纳秒脉冲激励有助于Ar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但放电电压或频率较高时仍容易导致丝状放电。乙醇(EtOH)是一种易电离气体,理论上在Ar中掺杂少量乙醇气体有助于Ar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但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该文首先研究了纳秒脉冲... 纳秒脉冲激励有助于Ar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但放电电压或频率较高时仍容易导致丝状放电。乙醇(EtOH)是一种易电离气体,理论上在Ar中掺杂少量乙醇气体有助于Ar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但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该文首先研究了纳秒脉冲激励下不同放电参数对Ar+EtOH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或者过低的乙醇掺杂浓度都不能实现Ar+EtOH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随着施加电压增加,弥散放电时乙醇掺杂浓度下限逐渐升高,乙醇掺杂浓度上限先增加后减小。同时,屏蔽环境空气影响后,等离子体射流的弥散放电区间增大,射流宽度增加。其次,电压和频率升高都会增强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强度,提高其活性粒子浓度,但两者对放电图像和电压电流特性的影响不同。最后,阐释了少量和过量乙醇掺杂对Ar+EtOH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冷等离子体射流 氩气 乙醇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能量平均磁滞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文美 房昱同 +2 位作者 刘雨欣 郭萍萍 冯晓博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40-2851,共12页
磁致伸缩器件的输出特性通常表现出对偏置条件很强的依赖性,现有的磁致伸缩本构模型难以直接表征偏置磁场动态变化时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了指导磁致伸缩材料在应力激励下的应用,建立能够反映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磁滞模型具有重... 磁致伸缩器件的输出特性通常表现出对偏置条件很强的依赖性,现有的磁致伸缩本构模型难以直接表征偏置磁场动态变化时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了指导磁致伸缩材料在应力激励下的应用,建立能够反映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磁滞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基于自由能理论引入材料钉扎系数,得到应力依赖的不可逆磁滞分量Mirr和λirr,建立考虑磁滞行为的磁致伸缩材料逆效应本构模型;其次基于磁路等效理论引入偏置磁场与磁阻的非线性相关项,将模型拓展为计及偏置磁场变化的能量平均磁滞模型;最后基于实验数据,采用引入非线性自适应步长因子的改进布谷鸟灰狼算法提取模型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磁致伸缩材料在恒定以及非恒定偏置磁场条件下的磁通密度-应力响应和应变-应力响应,为磁致伸缩逆效应在力磁传感与能量收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逆效应 偏置磁场 能量平均磁滞模型 磁路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特性的微型断路器服役状态辨识方法
12
作者 李奎 王鹏 +2 位作者 胡博凯 张昊天 王尧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42-4654,共13页
微型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保护设备,随着微型断路器操作次数的增加,其性能退化,机械参数随之变化,最终导致微型断路器丧失操作性能,影响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微型断路器的服役状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微型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保护设备,随着微型断路器操作次数的增加,其性能退化,机械参数随之变化,最终导致微型断路器丧失操作性能,影响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微型断路器的服役状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建立微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合闸过程中手柄操作力矩变化规律,提取表征手柄操作力矩变化特征的刚合角度和合闸最大转矩;分析触头超程退化特征和触头弹簧性能退化特征,确定微型断路器服役性能退化特征与手柄操作力矩特征参数的关系;根据触头磨损程度将微型断路器服役状态分为正常、退化、危险、故障四种等级,确定每种等级下刚合角度和合闸最大转矩的阈值区间。进行微型断路器性能退化模拟实验,验证所提服役状态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微型断路器在不同退化特征下服役状态的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断路器 操作机构 机械特性 动力学模型 服役状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响重构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方法
13
作者 赵晓震 吴歌 +3 位作者 王建 邢云琪 姚陈果 李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99-4609,共11页
频率响应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FRA)是一种有效检测变压器内部绕组变形故障的方法。然而,在传统的FRA法中,通常仅使用幅值响应来解释FRA特征,而相位响应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响重... 频率响应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FRA)是一种有效检测变压器内部绕组变形故障的方法。然而,在传统的FRA法中,通常仅使用幅值响应来解释FRA特征,而相位响应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响重构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频率、幅值和相位元素融合在一个三维坐标图中,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纹理分析特征提取。随后,利用图像平方和比误差(image sum square ratio error,ISSRE)的三角坐标统计图实现了故障类型分类,并总结了绕组故障类型判别的参数化阈值指标。然后,基于极坐标频率响应特性,提出了能够识别绕组故障程度的定量化指标图像平方和最大-最小比误差(image sum square max-min ratio error,ISSMMRE)。最后,在1台定制电力变压器上进行了各种故障的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FRA方法的改进和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分析 电力变压器 绕组变形 数字图像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率变异性引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磁刺激干预技术研究
14
作者 陈淑婷 耿读艳 +2 位作者 范淳萌 郑卫然 徐桂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4-1278,共15页
目的无创磁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但缺乏便捷及时的疗效评估与反馈方法,难以有效指导磁刺激方案的调整。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诊断AD并引导AD磁刺激干预... 目的无创磁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但缺乏便捷及时的疗效评估与反馈方法,难以有效指导磁刺激方案的调整。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诊断AD并引导AD磁刺激干预技术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频率40 Hz、磁感应强度10 mT的脉冲磁场对AD模型小鼠进行为期18 d的全身暴露实验,检测暴露前后的行为学和心脑电信号,并采集每天暴露后的即时心电信号。结果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HRV部分指标可以和行为学及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一样精确识别AD模型小鼠(P<0.05)并显著区分病症程度(P<0.05),其中rMSSD、pNN6、LF/HF、SD1/SD2及排列熵展现出了与行为学及脑电良好的相关性及统计学意义(r>0.3,P<0.05);磁场暴露前后这些HRV指标同行为学及脑电均得到显著调节(P<0.05),且在连续的心电变化中更精确地观察到刺激效果的变化趋势。结论HRV能精确反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症程度,快速评估磁刺激效果,具有用于引导曝磁模式的潜力,为研究脑疾病的个性化电磁神经调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心率变异性 磁刺激 行为学实验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域下的SiC MOSFET开关暂态建模方法研究
15
作者 姜杰俊 刘青 +1 位作者 韩伟健 辛振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591-6603,共13页
由于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已在电力、交通、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准确、易用的SiC MOSFET仿真模型对SiC MOSFET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与优化,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十分关键... 由于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已在电力、交通、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准确、易用的SiC MOSFET仿真模型对SiC MOSFET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与优化,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现有的SiC MOSFET开关暂态模型大多忽略了温度对开关特性的影响,使得宽温域工况下器件的电流与电压开关波形与真实的实验波形存在较大差异,模型误差显著增大。为了准确地反映SiC MOSFET在不同温度下的电气特性,该文建立了一种宽温域下的SiC MOSFET开关暂态模型。通过分析SiC MOSFET阈值电压和跨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函数拟合的方式对阈值电压和转移特性曲线进行数学建模。并依据SiC MOSFET等效电路和开关暂态过程的物理机理,将开关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进行分段建模。在不同温度下,通过Matlab仿真和双脉冲实验平台的测试对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进行系统性对比验证,测得的模型开关时间平均误差小于10%,开关损耗误差约为12%,均低于常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开关暂态模型 温度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闸管的振荡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16
作者 刘晓明 于新超 +1 位作者 陈海 陈育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945-6956,I0028,共13页
直流配电网具有高效、稳定、适应可再生能源等优势,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是保障直流电网故障隔离与恢复的关键装备。为改善现有直流断路器通态损耗高、经济性差及缺乏重合闸能力等问题,结合LC电路特性与晶闸管开关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晶闸管... 直流配电网具有高效、稳定、适应可再生能源等优势,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是保障直流电网故障隔离与恢复的关键装备。为改善现有直流断路器通态损耗高、经济性差及缺乏重合闸能力等问题,结合LC电路特性与晶闸管开关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晶闸管的振荡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工作原理,利用晶闸管为LC振荡电路构造电流通路,使机械开关换流后在零电压零电流条件下分断故障电流,实现故障电流的换流与开断集成化模块设计;同时,具备可靠快速重合闸保护能力。此外,通过分析所提拓扑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设计准则,在PSCAD/EMTDC中仿真不同开断工况下的工作性能,并搭建低功率实验样机,采用理论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分析所提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振荡回路 重合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