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普洱市蔬菜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李广平 《云南农业》 2009年第3期50-50,共1页
近年来普洱市蔬菜种植面积增长很快,蔬菜种子市场较为混乱,笔者从事种子管理工作多年,初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减少假、劣蔬菜种子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蔬菜种子 市场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种子检验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桂雪梅 《云南农业》 2011年第7期54-55,共2页
分析了普洱市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种子检验工作的对策,为提高种子检验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检验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对普洱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3
作者 李广平 莫会斌 《云南农业》 2009年第2期49-50,共2页
优质良种的推广使用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作者对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普洱市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调研,以期探索新形式下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种子产业 良种推广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中容许误差的使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桂雪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127,共3页
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中,正确运用容许误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种子批的真实情况。通过实例分析,分情况介绍了4种容许误差在净度分析和发芽试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监督抽查 容许误差 规程 规定值 检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良种推广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莫会斌 《云南农业》 2010年第4期58-58,共1页
对当前普洱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良种经营、推广、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严格推广程序、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种子监管、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的措施,以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和良种增产优势的发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杂交玉米 良种推广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茶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陆显荣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5期47-47,共1页
本文总结了普洱市茶园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广大茶农参考。
关键词 普洱市 茶园施肥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早籼改早粳”示范种植成效显著
7
作者 李家良 《云南农业》 2015年第6期61-62,共2页
普洱市双季早稻种植以耐寒性较差的杂交籼稻为主,早稻种植期间常因"倒春寒"而影响产量。2014年普洱市种子管理站在孟连县采用杂交粳稻滇禾优34、滇杂46进行"早籼改早粳"试验示范种植10 hm2,滇禾优34增产10.5%,滇杂4... 普洱市双季早稻种植以耐寒性较差的杂交籼稻为主,早稻种植期间常因"倒春寒"而影响产量。2014年普洱市种子管理站在孟连县采用杂交粳稻滇禾优34、滇杂46进行"早籼改早粳"试验示范种植10 hm2,滇禾优34增产10.5%,滇杂46增产45.8%。"早籼改早粳"有利于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对双季稻推广种植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改早粳 示范种植 成效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咖啡壳在咖啡园复合栽培彩云菇研究与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传利 李学俊 +3 位作者 杨发军 李梦杰 桂雪梅 黄艳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22-26,53,共6页
为充分利用咖啡副产品和提高咖啡园的综合效益,2011~2013年在咖啡园利用咖啡生产的副产品---咖啡壳混合其它原料进行复合栽培彩云菇的试验,并对其综合效益及咖啡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株行距1 m×2 m、树龄... 为充分利用咖啡副产品和提高咖啡园的综合效益,2011~2013年在咖啡园利用咖啡生产的副产品---咖啡壳混合其它原料进行复合栽培彩云菇的试验,并对其综合效益及咖啡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株行距1 m×2 m、树龄4~6 a的小粒种咖啡园内采用一床双垄浅坑式栽培模式,彩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36.5%,鲜菇产量为5.84 kg/m2,复合栽培后,每667 m2平均收益3180元/a,是单纯种植咖啡纯收益的1.6~2.1倍;栽培后的菌糠又为咖啡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能显著稳定咖啡的产量,并且对咖啡的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壳 复合栽培 综合效益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壳在虎奶菇菌种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传利 桂雪梅 +4 位作者 杨发军 何素明 周洋 林蓉 李万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1,共3页
在咖啡壳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刨花或棉籽壳进行虎奶菇的制种试验,以探讨咖啡壳制备虎奶菇菌种的可能性。以菌丝生长情况及菌种使用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以咖啡壳为主要原料生产虎奶菇菌种的培养基。综合评价萌发时间、满袋时间、菌丝日生... 在咖啡壳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刨花或棉籽壳进行虎奶菇的制种试验,以探讨咖啡壳制备虎奶菇菌种的可能性。以菌丝生长情况及菌种使用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以咖啡壳为主要原料生产虎奶菇菌种的培养基。综合评价萌发时间、满袋时间、菌丝日生长速度、密度、长势及菌种产量等各项指标,筛选出配方Ⅱ(咖啡壳50%、刨花30%、麸皮18%、石膏1%、石灰1%)培养基为较优培养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生产中最常用的棉籽壳麸皮对照培养基相比,配方Ⅱ培养基生产的菌种在萌发定植时间、菌丝密度、色泽长势、抗老化、满袋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且其感染率降低20~25百分点。可见,经过合理设计,咖啡壳混合其他原料可以作为制备虎奶菇菌种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壳 培养基 虎奶菇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2 位作者 桂雪梅 李兴明 白成元 《热带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系统地对鸡油菌的种类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态环境、营养成分、食药用价值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方面作了综述,为今后云南热区开发和利用鸡油菌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鸡油菌 生态环境 营养成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2 位作者 桂雪梅 宁玲 白成元 《热带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培养基 覆土栽培 普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地区茶树菇室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2 位作者 桂雪梅 赵维峰 李兴明 《热带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37-40,45,F0003,共6页
对云南省普洱市茶树菇室内高产栽培技术做简要总结、介绍。
关键词 茶树菇 生物学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普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与草腐型食用菌复合高效周年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传利 杜华波 +2 位作者 杨发军 桂雪梅 谢纯 《热带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7-10,31,共5页
在小粒咖啡种植园进行的咖啡园+大球盖菇和咖啡园+姬松茸两种复合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咖啡副产品混合其它原料生料栽培的大球盖菇和发酵料栽培的姬松茸生物学效率分别达36.5%和35.8%;鲜菇产量分别为5.84 kg/m2和5.78 kg/m2,姬... 在小粒咖啡种植园进行的咖啡园+大球盖菇和咖啡园+姬松茸两种复合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咖啡副产品混合其它原料生料栽培的大球盖菇和发酵料栽培的姬松茸生物学效率分别达36.5%和35.8%;鲜菇产量分别为5.84 kg/m2和5.78 kg/m2,姬松茸经济效益高于大球盖菇;两种复合栽培模式能实现咖啡园与草腐型食用菌复合周年栽培,栽培1个周期后,平均效益比咖啡纯作增加5~10倍,达到7742元/667 m2,最高可达14242元/667 m2;养菇的营养基料为咖啡园持续提供良好的田面覆盖和优质的有机肥料,增进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大球盖菇 姬松茸 复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野生茯苓与灵芝固体发酵茶的研制初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传利 熊昌云 +4 位作者 杨发军 何素明 桂雪梅 周洋 李万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26-128,151,共4页
为进一步实现低档茶的综合开发利用,以5种类型茶叶为主要基质,培养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发酵茶,通过测定茯苓与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对10种发酵茶茶样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筛选出适合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固体发酵茶的培养基,并鉴定其是否符合... 为进一步实现低档茶的综合开发利用,以5种类型茶叶为主要基质,培养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发酵茶,通过测定茯苓与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对10种发酵茶茶样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筛选出适合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固体发酵茶的培养基,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菌丝在5种茶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从综合生长情况来看,野生茯苓发酵茶的适宜培养基为紫鹃和晒青,野生灵芝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为紫鹃和炒青;10种检测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茯苓 野生灵芝 发酵茶 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种植石斛套种灵芝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3 位作者 何素明 桂雪梅 周洋 李万伟 《热带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报道了利用温室种植铁皮石斛的下层空间套种灵芝的栽培技术,为提高铁皮石斛种植综合效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灵芝 铁皮石斛 温室栽培 套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兴能 李文红 《云南农业》 2020年第9期62-63,共2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多达600余种,其中烟草是其嗜食寄主植物之一。近年来,云南省部分烟区烟粉虱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对烟叶生产造成一...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多达600余种,其中烟草是其嗜食寄主植物之一。近年来,云南省部分烟区烟粉虱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对烟叶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需加强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认知,重视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烟粉虱 粉虱科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烟叶生产 重要害虫 同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核侧耳咖啡壳栽培种培养基的筛选
17
作者 张传利 桂雪梅 +5 位作者 王喜 周洋 杨发军 赵维峰 林蓉 李万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为拓展咖啡壳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以咖啡壳、棉籽壳和刨花为主要原料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培养基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各配方菌种的使用效果,进而筛选适合菌核侧耳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在... 为拓展咖啡壳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以咖啡壳、棉籽壳和刨花为主要原料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培养基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各配方菌种的使用效果,进而筛选适合菌核侧耳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在添加不同比例咖啡壳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综合菌丝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长势及菌种使用效果,配方Ⅱ(咖啡壳17.4%、刨花34.8%、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1%、石膏1%)和配方Ⅲ(咖啡壳12.4%、刨花37.3%、棉籽壳37.3%、麸皮10%、石灰1%、石膏1%)表现最好。经合理搭配,以咖啡壳作为一定量的主料生产菌核侧耳菌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食用菌 咖啡壳 菌核侧耳 菌种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人工栽培条件的研究
18
作者 张传利 杨发军 +2 位作者 白成元 何素明 桂雪梅 《热带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人工栽培条件的种源、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找出了栽培蛹虫草的最佳栽培条件,为规范云南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蛹虫草 栽培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圆叶锦葵的双生病毒全基因组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文红 卢训 +3 位作者 方琦 苏晓霞 丁铭 孔宝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6-1090,共5页
从云南省楚雄州和大理市采集到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a Linn.)病株,主要表现为叶片金色花叶症状,从中选取典型症状病株分离物YN2131和YN227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两个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2个分离物具有... 从云南省楚雄州和大理市采集到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a Linn.)病株,主要表现为叶片金色花叶症状,从中选取典型症状病株分离物YN2131和YN227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两个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2个分离物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结构,长度分别为2747 nt和2743 nt,其中YN2131与云南赛葵黄脉病毒同源性最高,YN2276与保山赛葵黄脉病毒同源性最高。YN2131和YN2276都伴随有致病相关的DNA卫星分子,YN2131β和YN2276β分别属于MYVYNV和MYVV伴随的卫星分子。这是首次在国内报道双生病毒侵染圆叶锦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锦葵 云南赛葵黄脉病毒 保山赛葵黄脉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忠发 张传利 +1 位作者 桂雪梅 郭灿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71-72,共2页
为筛选适合云南省宁洱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2013—2014年在宁洱县对9个小麦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A组试验,测定小麦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中,昆麦173产量最高,但株高过高、抗逆性差,易... 为筛选适合云南省宁洱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2013—2014年在宁洱县对9个小麦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A组试验,测定小麦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中,昆麦173产量最高,但株高过高、抗逆性差,易感染锈病;靖2001-7、文麦15号这2个品种产量较高,抗病性强,株高相对适中,综合表现较好,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适宜于在云南省宁洱县和普洱大部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区域试验 生育期 产量 云南省 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