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昭通市五个芥菜品种萌发期对盐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1
作者 胡冬 方惠 +1 位作者 张小龙 蔡荣靖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71-74,97,共5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不同芥菜(Brassica juncea)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昭通市主栽的昭芥1号、昭芥2号、昭芥3号、昭青1号、昭青2号5个芥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100、150、200、2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为探究盐胁迫对不同芥菜(Brassica juncea)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昭通市主栽的昭芥1号、昭芥2号、昭芥3号、昭青1号、昭青2号5个芥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100、150、200、2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及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芥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加剧,250 mmol/L NaCl处理下昭青2号相对发芽率仅为对照的5%;不同品种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昭芥系列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昭青系列耐盐性相对较弱,其中,昭芥1号表现最优,其相对发芽势在250 mmol/L NaCl溶液中仍保持在63.73%,显著高于除昭青1号外的其他品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芽势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P<0.01)。筛选出适宜昭通盐渍化地区种植的耐盐品种昭芥1号,为耐盐芥菜品种选育及盐碱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Brassica juncea) 盐胁迫 种子萌发 耐盐性评价 生理指标 品种差异 云南省昭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新农科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以昭通学院为例
2
作者 吴银梅 张新军 +4 位作者 杨顺强 张永至 王世敏 阚东扬 程立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270-273,共4页
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昭通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结合地方高原特色农业,利用新农科理念,培养行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过2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对近年来学校在新农科发展... 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昭通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结合地方高原特色农业,利用新农科理念,培养行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过2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对近年来学校在新农科发展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应用型 改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昭通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武丹 唐丽娜 +8 位作者 王静 蒙元燕 张小龙 刘丽 吴冬 黄国嫣 张秀英 蔡荣靖 许留兴 《农学学报》 2025年第9期84-91,共8页
本研究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有关昭通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研究气候因子对昭通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对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决定系数较低,但对可滴定... 本研究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有关昭通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研究气候因子对昭通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对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决定系数较低,但对可滴定酸和含水量的决定系数较高。年平均气温对单果重、可滴定酸和果形指数的决定系数均较低,但对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决定系数较高。在昭通苹果种植区,年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升高降低了苹果的品质,但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提高了苹果产量,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增加了单果重。此外,结合当前气候因子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建议种植耐高温品种,秋季到春季灌溉2~3次。在育种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建议重点考虑延长寒冷期和晚开花品种的选择和生产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昭通苹果 产量 降雨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本地自育玉米新品种苗期抗旱性研究
4
作者 王世敏 韩芳 +4 位作者 查丽金 刘健君 张时军 施吉嵘 程金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筛选苗期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新品种,以进一步提升当地山区旱地玉米产业发展的支撑水平,并增强其竞争力。[方法]选取昭黄10号、12号、14号、16号、18号、22号、26号及36号共8个玉米新品种,培育7、14和21 d时,分别测量株高、根长、根... [目的]筛选苗期抗旱性较强的玉米新品种,以进一步提升当地山区旱地玉米产业发展的支撑水平,并增强其竞争力。[方法]选取昭黄10号、12号、14号、16号、18号、22号、26号及36号共8个玉米新品种,培育7、14和21 d时,分别测量株高、根长、根数,并进行比较。玉米苗长至三叶一心时,用15%PEG-6000溶液进行干旱胁迫,分别于1、2、3 d测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丙二酮(MAD)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干旱胁迫后,昭黄18号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昭黄18号、36号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昭黄12号、16号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昭黄14号、16号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以上品种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结论]8个玉米品种中苗期抗旱性最强的是昭黄22号、10号、2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抗旱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苹果轮纹病新病原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艳 马永翠 +9 位作者 曾航 谭启飞 张绍缓 李世玲 马仲炼 陈悦 孔宝华 付先星 王影 张全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09,共7页
苹果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轮纹病是苹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引起果实腐烂,导致果实失去商品性而造成经济损失。为明确昭通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病原菌,在昭通5个苹果产区采集轮纹病果,通过对病斑组织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病原菌形... 苹果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轮纹病是苹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引起果实腐烂,导致果实失去商品性而造成经济损失。为明确昭通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病原菌,在昭通5个苹果产区采集轮纹病果,通过对病斑组织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果实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稻黑孢霉属真菌(Nigrospora oryzae),是不同于苹果轮纹病常见病原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和B.berengeriana f.sp.piricola)的新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絮状,正、背面均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生长较快;培养后期菌落正、反面逐渐向外呈灰黑色;菌丝有隔,浅褐色,分枝;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黑色,单胞,球形。在温度17~26℃、平均相对湿度93%~97%条件下,田间健康果实活体接种该菌后发病较快,发病特征明显,后期整果腐烂并伴有酸腐味,与自然发生的苹果轮纹病果后期症状一致。稻黑孢霉属真菌侵染为害苹果果实,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病原分离 分子鉴定 稻黑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期昭通苹果生产成本与收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志芳 陈悦 +7 位作者 张秀英 全勇 李云国 李超 王顺富 武孔敏 杜楠 龚占斌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64-66,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昭通地区苹果种植户生产投入和产出水平的调查和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研究不同苹果品种苹果的生产成本和产出收益,从而帮助果农了解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优化资源的配置,为昭通苹果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科技政策等提供理论... 【目的】通过对昭通地区苹果种植户生产投入和产出水平的调查和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研究不同苹果品种苹果的生产成本和产出收益,从而帮助果农了解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优化资源的配置,为昭通苹果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科技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昭通市苹果种植户早、中、晚3个成熟期不同品种的生产成本、产量、收益和纯收入等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成熟期昭通苹果栽培品种的生产成本和产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早中熟品种‘昭锦’的每亩(667 m2)生产总成本(5 297.33元)和人工成本(5 297.33元)均最高;晚熟富士每亩(667 m2)的物资成本(527.31元)和每亩(667 m2)平均产量(2 800.69 kg)均最高;中熟品种2001富士每亩(667 m2)的平均收益和纯收入均最高,分别为10 317.63元和7 306.36元,但与晚熟富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现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苹果产量与收益之间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由于调查的年份和数据可能不足,该阶段建立的模型还有待优化,需要进一步大量采集不同年份不同样地的数据,才能更有效为生产决策提供参考,指导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 苹果 成本 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根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寸海春 何鹏搏 +6 位作者 何鹏飞 吴毅歆 Shahzad MUNIR 唐萍 孔宝华 张慧 何月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为了绿色、有效地防控苹果根腐病,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苹果根际细菌,以苹果根腐病病原菌褐座坚壳菌做指示菌,筛选抑菌菌株,并做潜力菌株S-25室内防病试验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从苹果根际中分离到68株细菌,其中17株能抑制苹果根腐病菌褐... 为了绿色、有效地防控苹果根腐病,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苹果根际细菌,以苹果根腐病病原菌褐座坚壳菌做指示菌,筛选抑菌菌株,并做潜力菌株S-25室内防病试验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从苹果根际中分离到68株细菌,其中17株能抑制苹果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的生长,其中菌株S-25能定殖于苹果枝条。该菌株对引起苹果病害的病原菌腐皮镰刀菌、葡萄座腔菌及黑腐皮壳菌的抑菌率达到50%以上,对生长速度较快的玉米纹枯病菌的抑菌率仍能达到48.89%。根据形态特征及gyrA、16S rRNA和rpoB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S-2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S-25施用12个月后,预防根腐病效果达61.11%,治疗根腐病效果为27.78%,表明提前施用S-25能更好地防控苹果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根腐病 褐座坚壳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生长及其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萧卫泓 李楚然 +6 位作者 孙蕊 王卫华 刘云 杨晓琴 朱国磊 解思达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 通过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含量的测定,分析蓝色、红色、不同红蓝色配比(1∶1、1∶2和2∶1)及白色(对照)LED光对其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可促进组培苗苗高的增长,蓝光处理可提高组培苗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蓝光复合配比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增加对光胁迫抗逆性,在红蓝光比为1∶1时组培苗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当红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蓝光比例增加时,组培苗的MDA含量和POD活性均为上升趋势;当红蓝光比为1∶2时,组培苗中CA的含量最高[(21.02±0.56) mg/g],为对照组的1.5倍,而在其他光质处理下其含量均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CA的生产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樟叶越桔 组培苗 生理指标 红光 蓝光 6'-O-咖啡酰熊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筛选研究
9
作者 姚宗泽 杨艳 +3 位作者 字珍兰 杨晓洪 刘艳芳 王世敏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筛选适合在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种植的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充分发挥玉米DUS测试中标准品种的示例和矫正作用。【方法】参照《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的具体要求对100个试验材料的37个数量性状进行测试,同... 【目的】筛选适合在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种植的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充分发挥玉米DUS测试中标准品种的示例和矫正作用。【方法】参照《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玉米》的具体要求对100个试验材料的37个数量性状进行测试,同时基于玉米品种性状数据按《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总论》中标准品种筛选原则进行玉米标准品种筛选,并利用NTSYSpc 2.10e统计软件对筛选的玉米标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总体评价。【结果】筛选到可作为在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种植的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29个,覆盖37个数量性状,可示例159个表达状态,平均每个品种可示例约5.5种性状表达状态,每个性状约有4.3种性状表达状态可被标准品种示例;聚类结果显示,筛选的29个玉米标准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为0.7841~0.9098。【结论】本试验筛选到的29个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覆盖性状及表达状态范围广、品种示例能力强,可作为云南等低纬高原区域进行玉米DUS测试的标准品种,为标准品种的进一步使用和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测试 玉米 标准品种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晚熟柑橘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与均衡性特征
10
作者 余东 陈洋 +2 位作者 孙宏洋 曾明 周俊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44-50,共7页
土壤养分是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四川拥有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种植区,但目前尚不清楚四川晚熟柑橘园土壤养分的丰缺,也不清楚当前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水平及均衡性的影响。通过对四川48个晚熟柑橘园种植区和背景区土壤的分析,... 土壤养分是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四川拥有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种植区,但目前尚不清楚四川晚熟柑橘园土壤养分的丰缺,也不清楚当前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水平及均衡性的影响。通过对四川48个晚熟柑橘园种植区和背景区土壤的分析,发现背景区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普遍较低,约有40%和50%的样点分别缺乏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当前的种植方式仅提高了土壤有效氮、磷和钾的水平,但并未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显著降低了土壤pH、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硼的含量,加剧了养分的不均衡性。为提升柑橘园土壤养分水平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建议适当减少氮、磷、钾肥的用量,增加有机肥、镁和硼肥的施用量,采用生草栽培等种植方式,促进四川晚熟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柑橘园 土壤有效养分 果树营养 中量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模式下苹果园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志芳 程立君 +8 位作者 李云国 黄国嫣 蔡荣靖 马勉娣 马静 陈晨 杨艳群 鲁兴凯 全勇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5,共14页
【目的】探讨生草覆盖(GC)和稻草覆盖(RSM)两种不同覆盖处理对苹果园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经GC和RSM处理的苹果园根际土壤样品,分析两种覆盖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目的】探讨生草覆盖(GC)和稻草覆盖(RSM)两种不同覆盖处理对苹果园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经GC和RSM处理的苹果园根际土壤样品,分析两种覆盖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覆盖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LEfSe分析和随机森林方法识别核心微生物组和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结合RDA冗余分析和Pearson分析探讨关键微生物组丰度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结果】G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而RSM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含量;两种覆盖处理苹果园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优势菌群类别在门和属水平上总体相似,在丰富度上RSM高于GC。此外,识别出5个共有核心微生物组(RB41、MND1、Ralstonia等)及5个特异性生物标记物(Ellin6067、Sphingomonas、Nocardioides等),其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碱解氮(AN)和速效钾(AK)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结论】GC和RSM两种覆盖模式下苹果园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细菌群落分布出现差异,RSM处理微生物丰富度高于GC处理,其中AN和AK是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园的栽培模式优化和土壤质量以及微生物功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覆盖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品种保护与登记现状分析
12
作者 滕彩玲 张凯淅 +3 位作者 荆若男 周燕 刘艳芳 韩瑞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促进花生种业的有序发展,分析我国花生品种保护与登记现状,利用品种权公告和种业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校验和汇总有关材料,从年际变化、申请主体和申请省份等不同角度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共... 为促进花生种业的有序发展,分析我国花生品种保护与登记现状,利用品种权公告和种业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校验和汇总有关材料,从年际变化、申请主体和申请省份等不同角度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共受理花生新品种保护申请684个,其中,295个品种处于品种权保护阶段,333个品种处于申请保护阶段,22个品种因不具备品种一致性、稳定性或特异性被驳回申请;116个单位或个人作为申请人提交过品种保护申请,其中,科研院所申请数量最多,平均每个单位申请品种为10个;近3年来,授权品种的审查时长在19个月左右。2017年5月-2022年12月,我国共登记花生品种1163个,其中有效登记1144个,撤销登记19个;高校登记数量最多。河南省是品种登记数量、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省份。1163个登记品种中,有675个品种未申请品种权保护,约占58.04%。我国花生育种呈现主产省份优势,以科研院所为主要育种主体,建议充分利用花生选育优势,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花生品种保护与登记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育种人“重登记、轻保护”的倾向,建议加强新品种权保护政策宣讲工作,引导育种人提高品种保护意识;品种的真实性核查对于花生种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建议登记部门将品种真实性鉴定工作前移,优化审查监管流程;此外,品种保护和登记制度面临新形势,随着实质性派生品种(EDV)、生物育种相关制度的相继试点实施,建议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制修订相关办法和指南,以适应育种新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植物品种保护(PVP) 品种登记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见竹笋营养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书蕾 叶夏英 曾清贤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2期105-109,121,共6页
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生活的日益重视,对竹笋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品质竹笋培育将是今后研究与发展的方向。文章综述了毛竹、雷竹、金佛山方竹、麻竹、筇竹和马来甜龙竹6种常见竹笋在营养成分... 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生活的日益重视,对竹笋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品质竹笋培育将是今后研究与发展的方向。文章综述了毛竹、雷竹、金佛山方竹、麻竹、筇竹和马来甜龙竹6种常见竹笋在营养成分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针对这6种竹笋的传统营养成分及造成其差异的相关影响因素已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竹笋中其余微量活性成分以及造成营养物质差异的内在机制有待更深层次探讨。该研究旨在为优质竹笋的栽培、推广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对市场上常见的竹笋进行选择、购买和食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营养成分 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冬 石教旭 王倩 《科学养鱼》 2025年第4期77-79,共3页
鱼粉作为水产饲料中的核心优质蛋白质来源,凭借其高蛋白质水平、优良的适口性以及较低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而备受青睐。然而,鱼粉供应的有限性与价格持续攀升,极大地制约了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鉴于此,探索新型可持续蛋白质原料已成为... 鱼粉作为水产饲料中的核心优质蛋白质来源,凭借其高蛋白质水平、优良的适口性以及较低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而备受青睐。然而,鱼粉供应的有限性与价格持续攀升,极大地制约了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鉴于此,探索新型可持续蛋白质原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微藻以其较高的蛋白质水平与均衡的氨基酸构成,被视为鱼粉的潜在替代选项。现有研究表明,适量微藻替代鱼粉能够提高鱼的生长性能;但过量替代则可能引发生长迟缓及饲料利用率下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氨基酸 替代选项 蛋白质 鱼粉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芷艺 刘健君 +4 位作者 宋贝贝 夏应飞 陈选贵 程金朋 王世敏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对干旱胁迫下‘昭黄24号’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昭黄24号’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为1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多效唑浓度(0、100、200、300、400 mg/L)的正交设计... 为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对干旱胁迫下‘昭黄24号’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昭黄24号’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为1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多效唑浓度(0、100、200、300、400 mg/L)的正交设计,以探究提高‘昭黄24号’玉米幼苗抗旱性的最佳浸种浓度,同时为提高‘昭黄24号’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株高显著降低。然而,在多效唑浸种的干预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得到改善,根长和根冠比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100 mg/L多效唑处理组中,株高降低了23.45%,而根长和根冠分别提高了9.25%和1.07%。此外,多效唑浸种还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的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了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多效唑浸种对干旱胁迫下‘昭黄24号’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以100 mg/L多效唑浸种效果最好,200 mg/L次之,提高了干旱逆境下玉米幼苗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黄24号 多效唑 浸种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16
作者 武丹 徐庆标 +5 位作者 杨秋 邓彩欢 杨兴业 张小龙 蒙元燕 许留兴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多菌灵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玉米叶面病害,但不同浓度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3个多菌灵(80%有效成分,可湿性粉剂)浓度(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即稀释1500倍、稀释1000倍、稀释500倍)和3个生育... 多菌灵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玉米叶面病害,但不同浓度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3个多菌灵(80%有效成分,可湿性粉剂)浓度(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即稀释1500倍、稀释1000倍、稀释500倍)和3个生育期(大喇叭口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处理,探究其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大喇叭口期相比,乳熟期和蜡熟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低浓度处理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多菌灵处理的青贮玉米单株鲜重分别降低了22.04%和11.82%。与大喇叭口期和乳熟期相比,青贮玉米蜡熟期的总酚、还原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磷含量和霉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多菌灵浓度对青贮玉米总酚、脯氨酸、还原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磷含量等无显著影响。真菌多样性分析表明,低、中和高浓度多菌灵处理分别有186、186和202个OTU。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5种真菌属是Symmetrospora、Papiliotrema、Hannaella、Filobasidium和Cladosporium。不同多菌灵浓度处理下Symmetrospora、Phoma和Hypoxylon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C含量对霉菌数量的决定系数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对酵母菌的决定系数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决定系数最低。综合考虑产量、利用方式以及附着真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推荐使用低浓度的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真菌 产量 化学特性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7
作者 许留兴 何明珠 +4 位作者 孙婷 张小龙 蒙元燕 武丹 胡冬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氮肥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肥料,但施氮量如何通过调控青贮玉米的生理性状和化学特性来影响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施氮量(尿素)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叶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 氮肥是青贮玉米的重要肥料,但施氮量如何通过调控青贮玉米的生理性状和化学特性来影响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施氮量(尿素)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叶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水平施氮量(0 kg N/hm^(2),N0;160 kg N/hm^(2),N160;240 kg N/hm^(2),N240;320 kg N/hm^(2),N320),于苗期施用60%氮肥(基肥)和拔节期施用40%氮肥(追肥),在开花期和蜡熟期采集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趋于增加(P>0.05)。蜡熟期的干物质产量比开花期高70.2%(P<0.05)。在两个生育期中,无论是全叶还是叶内,N320处理的霉菌数量都最高。与开花期相比,蜡熟期叶内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82 lg cfu/g FW(鲜重)和1.36 lg cfu/g FW(P<0.05),霉菌的数量增加了0.71 lg cfu/g FW(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了50%以上(P<0.05)。在不同生育期和施氮量中,叶内好氧细菌、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均比全叶减少了40%~60%(P<0.05)。当仅考虑施肥成本、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品质的潜在需求时,建议在青贮玉米种植中采用160 kg/hm^(2)的施氮量,并在蜡熟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氮肥 生育期 叶片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唐国建 杨秋 +4 位作者 徐庆标 杨金梅 蒙元燕 张小龙 许留兴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选取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多菌灵浓度和3个生育期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乳熟期相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9.50mmol/(m^(2)... 选取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多菌灵浓度和3个生育期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乳熟期相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9.50mmol/(m^(2)·s)和15.20μmol/(m^(2)·s)、1.75mmol/(m^(2)·s)和2.59mmol/(m^(2)·s);乳熟期的保水性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分别提高了24.50%和13.20%;与大喇叭口期相比,乳熟期和蜡熟期的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都显著降低。多菌灵浓度对青贮玉米叶片的生理特性和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4种细菌分别是Sphingomonas、Massilia、Rhodococcus和Frigoribacterium。不同多菌灵浓度对假单胞菌属(Pseudonocardia)、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未分类的蓝藻菌属(unclassified_o_Micrococcales)、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基于青贮玉米的利用方式和避免耐药性细菌的增加,本研究推荐在青贮玉米上施用低浓度的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多菌灵 生育期 生理特性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何彬 王世敏 +6 位作者 韩艳 蒙元燕 陈莉 武东 许留兴 武丹 蔡荣靖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4,共9页
为研究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0 m^(3)/hm^(2)(W0)、0 kg/hm^(2)(N0))、三个水平的灌溉量(1200 m^(3)/hm^(2)(W1)、1800 m^(3)/hm^(2)(W2)和2400 m^(3)/hm... 为研究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0 m^(3)/hm^(2)(W0)、0 kg/hm^(2)(N0))、三个水平的灌溉量(1200 m^(3)/hm^(2)(W1)、1800 m^(3)/hm^(2)(W2)和2400 m^(3)/hm^(2)(W3))和三个水平的施氮量(160 kg/hm^(2)(N1)、240 kg/hm^(2)(N2)和320 kg/hm^(2)(N3))。结果表明,灌溉量和施氮量对除含水量外的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N1到N3,可溶性蛋白含量趋于增加,但总酚含量趋于降低。不同水氮组合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固氮菌数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W2的好氧细菌数量显著高于W0和W1(P<0.05),但W1的酵母菌数量最高。施氮量仅对酵母菌和固氮菌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N2具有最高的酵母菌数量,但固氮菌数量最低。总之,随着灌溉量和施氮量的增加,部分微生物的数量呈规律性变化,化学特性影响部分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而生理特性与微生物数量间的关系较弱,这为后期田间管理调控牧草表面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意大利黑麦草 微生物数量 生理特性 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唐国建 胡仁胜 +5 位作者 蔡荣靖 杨金梅 陈莉 武东 许留兴 武丹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6,共10页
为有效利用育种地残留的大量肥料,合理管理休耕后作物的灌溉和施氮量非常重要。本研究对夏玉米(Zea mays)育种地种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水氮管理及其产量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4个... 为有效利用育种地残留的大量肥料,合理管理休耕后作物的灌溉和施氮量非常重要。本研究对夏玉米(Zea mays)育种地种植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水氮管理及其产量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4个灌溉量水平(0、1 200、1 800和2 400 m^(3)·hm^(-2))和4个施氮量水平(0、160、240和320kg·hm^(-2))。结果表明:干物质产量在灌溉量为1 800 m^(3)·hm^(-2)时最高;鲜物质产量在不施氮处理时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40和320 kg·hm^(-2)的处理(P<0.05),而在160 kg·hm^(-2)施氮处理时与其他3个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意大利黑麦草的净光合速率(P_(n))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溉量对意大利黑麦草的P_(n)和蒸腾速率(Tr)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仅对P_(n)有显著影响。除不灌溉处理外,随着灌溉量的增加,丙二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P<0.05),但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呈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意大利黑麦草的干物质产量与光合生理特性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本研究中夏玉米育种地种植的意大利黑麦草以1 800 m^(3)·hm^(-2)的灌溉量结合160 kg·hm^(-2)的施氮量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黑麦草 生理特性 光合特性 灌溉量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