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昌都市灾害性天气统计分析与防灾减灾措施
1
作者 次珍 边琼 +1 位作者 白玛曲西 王腾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利用1991—2022年昌都市6个测站(卡若、丁青、类乌齐、洛隆、八宿)低温和强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市灾害性天气特征,并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以期为今后更好地防范灾害性天气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温 强降水 变化特征 昌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昌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波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7期158-158,160,共2页
目前,整个社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西藏昌都市的农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而气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深入细致地了解昌都市的气象情况对于农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昌都市的农业气... 目前,整个社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西藏昌都市的农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而气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深入细致地了解昌都市的气象情况对于农业生产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昌都市的农业气象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从昌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昌都市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 现状 发展方向 西藏昌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都建站以来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分析
3
作者 边琼 次珍 +1 位作者 次旺平措 尊追白玛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利用昌都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建站以来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昌都全市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的频数、日最高气温≥25.0℃的频数呈一致的升高趋势,验证了昌都升温明显。其中极端... 利用昌都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建站以来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昌都全市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的频数、日最高气温≥25.0℃的频数呈一致的升高趋势,验证了昌都升温明显。其中极端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呈逐渐升高,21世纪偏高最明显,为0.7℃;极端最高气温频数每10年至少增加1 d,其中洛隆增加最明显;昌都日最高气温≥25.0℃的频数增加最明显。极端最低气温各站均呈一致的升高趋势,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各站呈一致的减少趋势,其中昌都本站减幅最小。日最低气温≤-20.0℃频数除昌都无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减少趋势。表明昌都大部分站点≤-20.0℃的低温日数越来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气候变暖 年代际变化 统计学分析方法 昌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昌都市2017年7月7-8日持续强降水过程的物理机制
4
作者 黄鹏 胡洁 +1 位作者 边琼 卓永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82-84,112,共4页
利用昌都市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6日20:00~7月9日20:00西藏昌都市发生的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通过分析大尺度大气环流作用、热力作用以及动力作用揭示此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和持续机制,... 利用昌都市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6日20:00~7月9日20:00西藏昌都市发生的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通过分析大尺度大气环流作用、热力作用以及动力作用揭示此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和持续机制,分析发现: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昌都市上空汇合,利于产生强降水;此次降水具备充分的水汽条件与强烈的上升运动,配合着中低层明显辐合与高层明显辐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强降水 大气环流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都农牧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波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8期226-227,共2页
气象灾害是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现代农牧业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气象带来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动力的区域。本文以昌都市为例,研究其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现代农牧业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突破,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气象带来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动力的区域。本文以昌都市为例,研究其气象灾害的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切实促进此方面的突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 农牧业气象灾害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昌都段2022年主要气候特征及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次珍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319-322,共4页
利用2022年川藏铁路昌都段气温、降水、平均风速以及气象灾害观测资料,探讨了2022年主要气候特征特点及气候事件影响,为今后开展气候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藏铁路昌都段 气候特征 气候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昌都近55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光 王腾 +1 位作者 卓永 党星 《农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了解昌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为本地农牧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昌都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增温率分别为0.25℃/10 a和0... 为了解昌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为本地农牧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年昌都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增温率分别为0.25℃/10 a和0.46℃/10 a,霜冻日数、冷夜(昼)日数减少,暖夜(昼)、夏天日数增多;大部分指数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突变现象,冷事件突变点集中在1990s,暖事件集中在2004—2006年,且只发生1次突变现象;各项极端气温指数普遍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3~5年的震荡周期,同时也存在分布时段不同的其他震荡周期;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冷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暖事件大;由于昌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极端气温具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极端气温的变化将对昌都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特征 昌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运行问题及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宗珠 泽仁达瓦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地面综合观测业务的重要设备,对工作的稳定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地面综合观测工作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 业务软件 运行问题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科技为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泽仁达瓦 宗珠 索朗江措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9期133-134,共2页
气象科技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子版块,近年来取得了不俗表现。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服务,目前面临科技水平相对低下,产出不高的现状。气象科技作为革新技术,目前已逐步服务西藏地区农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科技的优势,目前的服务现状,及... 气象科技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子版块,近年来取得了不俗表现。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服务,目前面临科技水平相对低下,产出不高的现状。气象科技作为革新技术,目前已逐步服务西藏地区农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气象科技的优势,目前的服务现状,及今后的服务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技 服务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维护维修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禄 德西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6期237-237,共1页
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全区气象观测站密度提高到平均每1km^2 1个,大大提高了对全区气象灾害监测的能力,丰富了气象观测信息,对于改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自动站的平稳运行,取得准确无... 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全区气象观测站密度提高到平均每1km^2 1个,大大提高了对全区气象灾害监测的能力,丰富了气象观测信息,对于改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自动站的平稳运行,取得准确无误的数据,对维护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维护维修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22年川藏铁路昌都段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次珍 益西拉姆 +1 位作者 白玛曲西 西绕卓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选用昌都段沿线卡若、洛隆、八宿三站2007—2022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数据,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藏铁路昌都段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2007—2022年卡若区、洛隆县、八宿县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 选用昌都段沿线卡若、洛隆、八宿三站2007—2022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数据,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藏铁路昌都段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2007—2022年卡若区、洛隆县、八宿县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大风速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若区 洛隆县 八宿县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风险链式传递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12
作者 朱薇薇 孙禄 泽仁罗布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293-296,共4页
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引入灰色关联计算耦合集对分析的方法,基于风险层层传递的动态风险评估计算理念,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的风险链式传递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在充分考虑各评估因子之间相互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能够提升评估结果... 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引入灰色关联计算耦合集对分析的方法,基于风险层层传递的动态风险评估计算理念,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的风险链式传递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在充分考虑各评估因子之间相互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能够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使评估结果更符合评估对象在现实环境中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矩阵的链式传递评估的结果更接近自然界的风险分布规律,更适用于处理雷电高发区域的各类矿区评估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风险矩阵 链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地区一次极端持续性强降水水汽输送特征
13
作者 边琼 王腾 +1 位作者 次仁桑姆 西绕卓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169-171,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提供的GDAS数据,分析了2022年初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次极端持续强降水的成因,并利用HYSPLIY轨迹模式,分阶段探讨了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降水阶段的水汽路径不同,经聚类后路径有...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提供的GDAS数据,分析了2022年初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次极端持续强降水的成因,并利用HYSPLIY轨迹模式,分阶段探讨了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降水阶段的水汽路径不同,经聚类后路径有偏南和偏西。偏南路径的水汽主要来源于阿海,且第一阶段的水汽源头可追溯至北印度洋,是北印度洋越赤道气流的输送。偏西路径的第一阶段水汽主要源于30°N的亚欧地区,最远可以追溯至地中海、红海;第二阶段沿38°N新疆路径,水汽主要源于中亚的巴尔喀什湖,这与500 hPa北部小高压外围的偏北冷空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地区 极端强降水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冬虫夏草资源适宜性区划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刊社 张建春 +4 位作者 黄晓清 袁雷 罗珍 施磊 魏克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68-2779,共12页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西藏高原高寒草甸中稀缺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分布适宜度尚不清晰。根据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生态环境条件,以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年平均降水量...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西藏高原高寒草甸中稀缺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分布适宜度尚不清晰。根据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生态环境条件,以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区划主要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西藏高原冬虫夏草生长区进行适宜性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比如县、索县,昌都市的边坝县、丁青县、类乌齐县、江达县、洛隆县、察雅县、贡觉县部分产区处在适宜区;那曲地区的那曲县、嘉黎县、巴青县、聂荣县,拉萨市的当雄县及其他产区处在次适宜区;日喀则市的大部分地区、林芝市和山南市的低海拔地区为不适宜区。在出产冬虫夏草的地区(市)中,那曲地区、昌都市分布面积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52.1%—59.3%,山南市、日喀则市、拉萨市和林芝市分布面积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13.7%—26.1%,整个西藏高原产区的冬虫夏草分布面积平均占当地产冬虫夏草县域国土面积的34.5%。综合区划图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西藏高原冬虫夏草空间分布格局,区划结果与采挖地乡镇调查结果符合程度高,与冬虫夏草单位草原面积统计产量分布较为一致。这一研究方法可为以后冬虫夏草资源调查提供参考,为冬虫夏草资源评估及区划等相关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物种分布 栖息地需求 西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腾 孙博 +2 位作者 王会军 多典洛珠 卓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3-1875,共13页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受乌拉尔山上空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影响,与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温增暖可以导致海表面上空上升运动异常,对流活动增强,激发向东传播的大气环流波列,引起乌拉尔山上空的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的异常高压。在异常低压与异常高压的影响下,极锋急流南移加强,引起三江源高空辐散,对流活动增强,导致三江源冬季降水增多;另一方面,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还可以通过引起三江源上空异常东风,引起三江源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导致冬季降水增多。此外,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南支槽强度变化,进一步调制三江源冬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冬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遥相关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光学厚度影响因子的模拟研究
16
作者 赵阳 王元 +4 位作者 陆春松 陈璟怡 邱玉珺 朱磊 洛桑加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基于绝热气泡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垂直速度、气溶胶数浓度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很好地再现气溶胶第一间接辐射效应,且发现云光学厚度与垂直速度间的正相关性。当云中液态水含量不变时,垂直速度与... 基于绝热气泡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垂直速度、气溶胶数浓度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很好地再现气溶胶第一间接辐射效应,且发现云光学厚度与垂直速度间的正相关性。当云中液态水含量不变时,垂直速度与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导致云滴数浓度的增加和云滴有效半径的减小,进而使云滴总表面积增加、云的反照率增强。然而垂直速度与气溶胶数浓度的迅速增加导致云滴数浓度的增速与云滴有效半径的减速同时减缓,进而使云滴总表面积增速减缓、云的反照率增速减缓,云的光学厚度增速减缓。此外,当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相同时,其化学成分分别为有机碳、硫酸铵、海盐时所对应形成云滴的有效半径依次减小、总表面积依次增加,所以云的光学厚度依次增加。该研究结果阐明了以上因素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机理,有利于加深对气溶胶第一间接效应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模式模拟 云光学厚度 垂直速度 气溶胶数浓度 气溶胶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9年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鹏 胡洁 +1 位作者 边琼 卓永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66-69,共4页
利用青藏高原79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1980—2019年全年和4个季节降水的气候特征,并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全年降水量为西北—... 利用青藏高原79个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1980—2019年全年和4个季节降水的气候特征,并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全年降水量为西北—东南向的均匀带状分布,降水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步递减;4个季节中,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次之。(2)近40年来,高原年降雨量呈较为迅速的上升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为增多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略有减少,1998年以后又表现为波动式的增多;4个季节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均趋向增多,其中上升变率较快的为春季降水量,冬季降水的上升速率则较为缓慢。(3)夏季降水偏多年的风场与散度场一致反映出低层的异常辐合、高层的异常辐散;水汽输送也是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M-K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向风速传感器的维护维修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禄 德西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4期236-236,共1页
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取决于传感器和采集器的正常工作,是确保气象资料及时准确采集的前提,是开展气象服务的重要依据,影响到气象服务质量。要让传感器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必须熟悉掌握仪器的维护维修知识。按规定做好日常维护,并在出... 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取决于传感器和采集器的正常工作,是确保气象资料及时准确采集的前提,是开展气象服务的重要依据,影响到气象服务质量。要让传感器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必须熟悉掌握仪器的维护维修知识。按规定做好日常维护,并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维护维修 知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夏孟加拉湾风暴对藏东雨季开始期的影响
19
作者 卓永 边琼 +1 位作者 黄鹏 王腾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15-117,共3页
利用2000—2020年降水资料,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孟加拉湾风暴资料,在计算藏东12个站点的雨季开始期的基础上,分析孟湾风暴的活动特征以及对雨季开始期关系、对初夏孟湾风暴造成高原降水的环流进行分型、分析初夏孟湾风暴影响下的藏... 利用2000—2020年降水资料,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孟加拉湾风暴资料,在计算藏东12个站点的雨季开始期的基础上,分析孟湾风暴的活动特征以及对雨季开始期关系、对初夏孟湾风暴造成高原降水的环流进行分型、分析初夏孟湾风暴影响下的藏东雨季水汽轨迹。结果表明:初夏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移动方向、路径特征可以将风暴分为北上、西北移、东北移、转向4种类型;影响藏东雨季开始期的初夏孟加拉湾风暴源地大致位置为4°N~18°N、81°E~94°E,环流形势以切变线与孟湾低值系统相结合型为主;孟湾风暴影响下的强降水过程水汽轨迹以偏南方向为主,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雨季 孟加拉湾风暴 初夏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11月6—8日日喀则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
作者 次旺平措 拉巴果杰 边琼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8年11月6—8日日喀则市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条件、非绝热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阵风强;(2)此次过程强降温主要由前期气温回...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8年11月6—8日日喀则市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条件、非绝热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阵风强;(2)此次过程强降温主要由前期气温回升、温度平流和辐射冷却等因素造成;(3)大风的形成与冷平流、气压梯度、变压梯度、高空动量下传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温 寒潮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