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锫 张沙沙 +5 位作者 杨宁 何容 张微思 罗晓莉 曹晶晶 孙达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353,共12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采后保鲜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晓莉 朱立 +1 位作者 张微思 郭永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综述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提出保鲜关键环节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保鲜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质量安全研究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晓莉 张微思 +1 位作者 朱立 郭永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3-126,共4页
综述了野生食用菌的中毒情况,农药残留现状、有害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标准研究概况,提出保障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为全面提高野生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质量安全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种质资源菌种保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云利 郭相 +2 位作者 邰丽梅 马明 桂明英 《食用菌》 2013年第4期8-9,17,共3页
对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意义以及食用菌菌种几种主要的保藏方法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食用菌 种质资源 菌种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漆酶及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绍雄 李建英 +3 位作者 刘春丽 王明月 罗孝坤 张微思 《食药用菌》 2018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综述食用菌产漆酶规律、食用菌农药残留消解规律,以及漆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食用菌产漆酶规律的研究包括不同食用菌的产酶规律、食用菌漆酶的酶学特性、漆酶与食用菌生长相关性等;食用菌的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的... 综述食用菌产漆酶规律、食用菌农药残留消解规律,以及漆酶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食用菌产漆酶规律的研究包括不同食用菌的产酶规律、食用菌漆酶的酶学特性、漆酶与食用菌生长相关性等;食用菌的农药残留消解规律的研究内容含食用菌培养基中和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消解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漆酶 农药残留 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永生 刘桂秧 +5 位作者 和勇 李建英 刘林 陈正启 杨璐敏 华蓉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6期86-90,共5页
总结云南省怒江州政府立足怒江州多样性资源的独特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当地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食用菌,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并分析怒江州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怒江州 食用菌 产业概况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胶质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与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38
7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1 位作者 曹晶晶 张微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28-333,共6页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胶质食用菌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以金耳的总糖含量最高,为75.30%,银耳的灰分含量最高,为6.40 g/100 g,黑木耳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11.20、9.70 g/100 g。3种胶质食用菌均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钾、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黑木耳的钙、镁、铁的含量最高,银耳的钾、钠、锌含量最高。3种胶质食用菌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3种胶质食用菌SRC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银耳(82.25)>黑木耳(78.09)>金耳(77.98),均在80左右,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较高。3种胶质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差别不明显,都是含有较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高总糖含量的菌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食用菌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恒温干燥过程中MRI成像及水分迁移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芳 肖星凝 +4 位作者 李瑶 杨雅轩 郭晓晖 吴素蕊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104,共7页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3种组成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干燥主要脱除了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无明显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发现,7种食用菌内部水分分布都不均匀,且不同食用菌水在同一阶段水分流失速度不尽相同。LF-NMR技术成功实现了食用菌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在线监测,为食用菌干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低场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 水分迁移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我国食用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议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俊 高观世 侯波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食用菌产品是我国具有明显出口优势和国内消费市场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建立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的食用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管理,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技术堡垒,我国食用菌产业才能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关键词 食用菌 技术标准体系 配套性 系统性 先进性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发酵饮料的开发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软饮料工业》 1993年第1期6-8,共3页
食用菌饮料,是一类正在开发的新型饮料,其特点是保健性与适口性相结合。此类饮料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饮料组成模式。用食用菌类(包括药用菌)做生产原料,主要是选中了食用菌多方面的保健作用:而伴以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食用菌发酵饮料,... 食用菌饮料,是一类正在开发的新型饮料,其特点是保健性与适口性相结合。此类饮料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饮料组成模式。用食用菌类(包括药用菌)做生产原料,主要是选中了食用菌多方面的保健作用:而伴以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食用菌发酵饮料,则迎合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能满足丰富饮料口感的要求。但归根结底,无论是食用菌发酵或非发酵饮料,其生命力均依赖于它们的营养保健功效和口感上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类 发酵饮料 开发 酸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工作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1
作者 徐俊 张陶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共2页
推进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工作应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建立综合管理保障体系--ISO9000、HACCP、GAP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建立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产品评价体系三大体系,... 推进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工作应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建立综合管理保障体系--ISO9000、HACCP、GAP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建立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产品评价体系三大体系,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化 标准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种标准化生产控制规程
12
作者 徐俊 罗孝坤 +2 位作者 华蓉 杨化七 侯波 《食用菌》 2010年第1期4-5,共2页
食用菌菌种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是有效提高菌种质量的关键管理措施。总结我所食用菌种植标准化示范中,菌种标准化示范生产经验,以供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参考。
关键词 菌种 标准化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姜浩 孙涛 +7 位作者 姚皓昱 李兴恺 王燕玲 雷鹏 王瑞 徐虹 李莎 孙达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7-456,共10页
多糖是食用真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复杂的单糖组成以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的结构使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常被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近些年,食用真菌多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多糖的结... 多糖是食用真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复杂的单糖组成以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的结构使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常被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近些年,食用真菌多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多糖的结构解析、提取工艺、传统发酵工艺、生物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等。文中列举了几种常见食用真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以及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比较了传统和新型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随后,对摇瓶以及小型发酵罐发酵制备食用真菌多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归纳了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及其研究现状。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和阐述,可以为接下来真菌多糖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真菌多糖 多糖结构 多糖提取 生物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污染料的处理与再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红 《食用菌》 1997年第3期17-18,共2页
食用菌生产难免发生污染,对于栽培来说轻微的污染尚可继续出菇,严重时则绝收,对于制种污染意味着材料完全报废。污染菌包一般是丢弃,处理较好的是采取深埋或焚毁。一般塑料袋制种的正常污染率为10%,以此计算一个年处理100t料的单位,每... 食用菌生产难免发生污染,对于栽培来说轻微的污染尚可继续出菇,严重时则绝收,对于制种污染意味着材料完全报废。污染菌包一般是丢弃,处理较好的是采取深埋或焚毁。一般塑料袋制种的正常污染率为10%,以此计算一个年处理100t料的单位,每年因污染而损失的料可达10t,从整个食用菌行业看就不是个小数目。为了节药原料,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笔者对污染料的处理与再利用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污染料 处理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国内外市场前景及云南食用菌定位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鼎珊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3-38,共6页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估计有 670多种 ,目前已开发 1 0余种 ,另有 5 0余种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行情和前景 ,提出存在问题并建议重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估计有 670多种 ,目前已开发 1 0余种 ,另有 5 0余种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行情和前景 ,提出存在问题并建议重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建议抓好乡土优良菌种选育、引进良种和人工促繁 ,使食用菌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市场前景 云南 定位分析 国内外市场 国际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珍稀食用菌前景看好
16
作者 杨红 《云南农业》 2001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珍稀食用菌 人工栽培 发展前景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害虫的防治措施
17
作者 迟蔚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7期49-49,51,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很多地区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害虫会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不利于食用菌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很多地区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害虫会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不利于食用菌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从食用菌的定义出发,阐述了食用菌栽培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种类,并分析了各类害虫的防止措施,以期为食用菌栽培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栽培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生产各的环境与综合防治
18
《云南农业》 1998年第1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菌 污染来源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与普通粉碎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罗晓莉 杨宁 +3 位作者 周锫 曹晶晶 张沙沙 孙达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粉碎处理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两种粉碎方法,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裂褶菌粉(CG-60、CG-100、CG-150、SG-20、SG-40),并对粉体的色泽、流动性、填充性、水合性质等理化... 为探究不同粉碎处理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两种粉碎方法,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裂褶菌粉(CG-60、CG-100、CG-150、SG-20、SG-40),并对粉体的色泽、流动性、填充性、水合性质等理化特性和粗蛋白、粗多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碎使裂褶菌粉体的振实密度降低,滑角、休止角增加,虽流动性、填充性变差,但粉体色泽更为白亮。与普通粉碎的CG-60相比,经超微粉碎的SG-40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分别提高了77.27%、6.74%、11.63%,水溶性指数达到CG-60样品的4倍以上,水合性质得到显著改善(P<0.05),粗蛋白、粗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分别达到13.10、10.47、4.27 g/100 g,与普通粉碎粉体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处理可改善裂褶菌粉体的水合性质,提高营养成分的溶出,粉体质地更为细腻、颜色更为白亮,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裂褶菌粉的流动性和填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普通粉碎 裂褶菌 粉体特性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加工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侯波 郑淑彦 +2 位作者 邰丽梅 桑兰 吴素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对金针菇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进行了总结,对金针菇食品加工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金针菇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