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展开更多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3种组成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干燥主要脱除了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无明显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发现,7种食用菌内部水分分布都不均匀,且不同食用菌水在同一阶段水分流失速度不尽相同。LF-NMR技术成功实现了食用菌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在线监测,为食用菌干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文摘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3种组成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干燥主要脱除了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无明显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发现,7种食用菌内部水分分布都不均匀,且不同食用菌水在同一阶段水分流失速度不尽相同。LF-NMR技术成功实现了食用菌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在线监测,为食用菌干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