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优先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宗恒 徐则民 +1 位作者 曹军尉 孟庆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5-916,共12页
优先流是近年来针对土壤水运动所提出的术语,是土壤中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匀走向非均匀领域的标志,是指在土壤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水分和溶质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特定的路径向下发生非稳定渗流的现象。优先流是造成降雨型滑坡、泥... 优先流是近年来针对土壤水运动所提出的术语,是土壤中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匀走向非均匀领域的标志,是指在土壤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水分和溶质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特定的路径向下发生非稳定渗流的现象。优先流是造成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污染、农业土壤中养分流失等现象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深入开展优先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优先流的界定出发,主要介绍回顾了优先流数学模型的发展和研究优先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最后总结并探讨了优先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优先流 数学模型 技术方法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FRP-混凝土界面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琴 陈建飞 +2 位作者 陆勇 杨贞军 许清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混凝土断裂带宽度和断裂能等因素对有限元计算的影响.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准静态荷载-滑移及应变分布曲线均接近试验结果,且通过数值分析还能详细展示FRP-混凝土界面的损伤、传递及破坏过程,预测构件的静态承载能力和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在此准静态精细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引入与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动力增强因子(dynamic increasing factor,DIF),针对不同加载速率下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进行了初步讨论,指出高加载速率会导致FRP-混凝土界面承载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搭接长度的增长,并扩大破坏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损伤模型 RP-混凝土搭接接头 动力增强因子(DIF) 加载速率 动态粘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SHPB动态抗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琴 陈保淇 +1 位作者 杜茜 丁祖德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7,共7页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被广泛用于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力学行为的测量。基于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利用SHPB二波法理论重构了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被广泛用于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力学行为的测量。基于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利用SHPB二波法理论重构了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混凝土试件破坏规律,证明了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混凝土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混凝土动态抗压的力学行为,考量了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动态强度的影响,讨论并证明了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结构效应而非材料属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动力增强因子 应变率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宏观约束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家明 王志奇 +2 位作者 张勇 徐则民 张德成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35-40,共6页
运用实地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子对云南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的宏观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月降雨量和强降雨日的月分布概率是云南公路水毁时间分布的主控因子,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盖度、多尺度构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应... 运用实地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子对云南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的宏观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月降雨量和强降雨日的月分布概率是云南公路水毁时间分布的主控因子,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盖度、多尺度构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应力场使云南公路水毁广泛分布但又相对集中,中(间)尺度天气系统才是约束云南公路水毁空间分布的主要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公路水毁 自然地理 地质构造 天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EM-ACE方法及其在水泥基材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茜 李晓琴 +1 位作者 陶毅 宋志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11-2416,共6页
主要研究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 Method,简称UDEM)和ACE(Alternating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简称ACE)非参数回归分析(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简称NPRA)的一种兼具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材料... 主要研究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 Method,简称UDEM)和ACE(Alternating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简称ACE)非参数回归分析(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简称NPRA)的一种兼具高效率和可靠性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配合比列表法、绝对体积法、全面试验法和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UDEM-ACE方法在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处理分析上具有更好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同时,UEDM-ACE方法可以采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均匀分布的试验数据和误差较小的回归函数,实现以设计目标为导向的材料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降低试验成本。本文同时采用云南昆明地方材料资源和工业废料,将UDEM-ACE方法应用于素水泥基棱柱体轴心抗压基础性试验,验证了该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基于UDEM-ACE素水泥基基础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其它水泥基材料配合比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配合比 UDEM-ACE方法 NPRA 水泥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肢剪力墙应变演化及破坏模式分析
6
作者 张品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由于应力重分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变化多端、复杂,其变化过程可从应变分布演化过程来反映。通过追踪6个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应变演化过程,还原了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全过程。在上述基础上,对试件的... 由于应力重分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变化多端、复杂,其变化过程可从应变分布演化过程来反映。通过追踪6个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应变演化过程,还原了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全过程。在上述基础上,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做出了准确的分析,进而准确地找出了试件的薄弱部位、提出了一些加固意见,并探讨了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低周反复加载 应变演化 破坏模式 平截面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东月各泥石流搬运能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太强 蒋玉 徐则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3,共9页
泥石流灾害的破坏能力除了受地质、地形及水文条件的控制外,还与泥石流浆体特性密切相关。对采集于东月各特大粘性泥石流堆积体中2 mm以下土体样本进行了土水混合静置试验,并进行了粒度分析,以计算上限粒径D_0、分析密度变化对于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的破坏能力除了受地质、地形及水文条件的控制外,还与泥石流浆体特性密切相关。对采集于东月各特大粘性泥石流堆积体中2 mm以下土体样本进行了土水混合静置试验,并进行了粒度分析,以计算上限粒径D_0、分析密度变化对于泥石流浆体乃至泥石流体悬浮能力的影响;同时结合2 mm以下土体沉积现象探讨了泥石流体沉积规律与运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小于1.80 g/cm^3的浆体中,粒径0.07~0.20 mm部分较多集中于上层L1,而在中层L2与下层L3中含量较其他四组样品含量少;L1/L2,L1/L3比值随密度增加有一段明显的上升趋势;密度较小的样品浆体超孔隙水压力较小,浆体释水较快并且颗粒沉积呈明显的分选性;在极限状态下密度小于1.85 g/cm3的样品上限粒径D0较稳定,并且随着浆体密度增大,D_0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泥石流 东月各泥石流 浆体 粒度分析 固相沉积 搬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屈服应力测试的塌落度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愧 周振华 +2 位作者 任喆 王昆 徐则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屈服应力是泥石流的关键流变参数,但目前该参数的获取主要依赖常规的流变仪,无法对含有粗大颗粒的泥石流进行测试。针对此问题,引入塌落度-屈服应力理论,采用直径和高度均为10.8 cm的圆柱塌落度桶对"2010.8.18"怒江东月各泥... 屈服应力是泥石流的关键流变参数,但目前该参数的获取主要依赖常规的流变仪,无法对含有粗大颗粒的泥石流进行测试。针对此问题,引入塌落度-屈服应力理论,采用直径和高度均为10.8 cm的圆柱塌落度桶对"2010.8.18"怒江东月各泥石流堆积物原样中上限粒径为2 mm和2 cm的部分进行了塌落度-屈服应力测试研究,两种上限粒径重构泥石流屈服应力的测试结果分别采用桨叶法(桨式流变仪)和斜面法(斜面流变仪)进行校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上限粒径为2 mm的泥石流,塌落度法与桨叶法测试结果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1.47%~17.5%,平均相对误差为7.37%;对于上限粒径为2 cm的泥石流,塌落度法测试结果平均略大于斜面法,相对误差为12.27%~19.07%,平均相对误差为16.89%;理论分析表明,该圆柱形塌落度法适用于碎屑上限粒径为42 mm、塌落度不小于10.8 mm的泥石流。塌落度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测试对象的上限粒径,而且测试精度较高,尤其适合于泥石流屈服应力的现场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屈服应力 塌落度法 怒江泥石流 东月各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