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旧花岗岩体北缘铟成矿带发现及其意义
1
作者 叶彬 王加昇 +5 位作者 郑晓军 洪鑫科 江小均 王蓉 周耘东 李浩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744,共8页
稀散元素铟(In)属于关键金属,是新兴产业技术和国防安全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是铟资源大国,滇东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铟资源基地。本文对云南个旧花岗岩体北缘普雄铅锌成矿带中的挣财洞和老鹰窝等典型矿床开展了铟分布规律和赋存形式研... 稀散元素铟(In)属于关键金属,是新兴产业技术和国防安全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是铟资源大国,滇东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铟资源基地。本文对云南个旧花岗岩体北缘普雄铅锌成矿带中的挣财洞和老鹰窝等典型矿床开展了铟分布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闪锌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挣财洞矿床闪锌矿中铟的含量在37.71×10^(-6)~403.88×10^(-6)之间,均值为157.44×10^(-6),老鹰窝铅锌矿床的闪锌矿中铟含量在378.58×10^(-6)~1060.08×10^(-6)之间,均值为631.46×10^(-6),与国内典型富铟矿床闪锌矿中铟的含量属于一个数量级,明显高于国外典型富铟矿床。此外,普雄铅锌成矿带内还分布众多其他铅锌矿床(点),而闪锌矿又是铟的重要载体矿物,据此本文认为该铅锌成矿带也是重要的铟成矿带,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普雄地区 铅锌矿成矿带 个旧花岗岩体北缘 超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碎屑岩中金牛厂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2
作者 周贲 龚红胜 +3 位作者 程迁群 陈刚 马玲 姚永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100,共17页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存在大量赋存于碎屑岩中的铅锌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已成为当前找矿预测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金牛厂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成矿域的西南部,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质、钙质粉砂岩中,明显...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存在大量赋存于碎屑岩中的铅锌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已成为当前找矿预测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金牛厂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成矿域的西南部,矿体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质、钙质粉砂岩中,明显不同于区内其他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床,其成因研究直接关系到矿床深边部找矿预测和区域铅锌成矿系统研究。通过系统采集代表性金属硫化物样品开展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EPMA-Mapping和ICP-MS研究表明,金牛厂铅锌矿床中方铅矿相对富集Sb、Cd、Cu和Ag元素,亏损Mn、Sn、As、Cr和Ni元素,Sn、Sb、Mn、Cu、Cd、Bi、As和Ag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闪锌矿相对富集Cd、Cu、Ga、Ge和Sb元素,亏损Mn、Sn、As、Co、Cr和Ni元素,Sb、Mn、Ge、Ga、Cd、As和Ag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2)REE特征表现为富集LREE、亏损HREE的右倾型和Eu负异常、弱Ce负异常,与昆阳群特征基本一致,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褶皱基底(昆阳群);(3)矿床微量元素和赋存形式特征与该区典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类似,属于类会泽型(HZT)矿床,适宜采用大比例尺“四步式”找矿方法进行找矿预测。该研究成果为该区同类型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丰富川滇黔成矿域内铅锌成矿系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金牛厂铅锌矿床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点云密度对单木分割精度的影响
3
作者 贾越 夏永华 +3 位作者 赵昌福 伍福万 赵曲皑 王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 点云密度是影响单木分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不同点云密度下单木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针对阔叶林和针叶林两个不同类型的森林环境,采用一种非均匀最远点(NFPS)采样方法与传统的体素下采样方法,将样地点云数据重采样至5个不同的密度等级,获取不同点云密度数据集,即原始点云数量的100%、 50%、 25%、 12%、 6%,以点云分割(PCS)和冠层高度模型(CHM)算法,对森林中的独立树木进行有效分割.评估单木分割在不同密度下的精度时,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NFPS采样方法在不同密度点云中的分割精度均高于体素下采样方法.当点云密度为113点/m2时,两种分割方法的3个评价指标均表现最好.阔叶林样地中NFPSCHM和NFPS-PCS的F分数值分别为88%和84%;针叶林样地中NFPS-PCS与NFPS-CHM的F分数值分别为82%和65%.NFPS采样方法较传统采样方法对单木分割精度有较好的效果,适度降低点云密度的同时也让单木分割算法精度得到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点云 体素下采样 非均匀最远点采样 点云密度 单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基因矿物学精细识别与解析
4
作者 王萍 刘建 +3 位作者 汝珊珊 黄蓉 郝佳美 高虎林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6-854,共9页
以云南省某黏土型锂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型自动矿物分析系统(Maps Mineralogy)、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化学多元素分析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TOF-SIMS)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该黏土型锂矿的矿物组成、矿... 以云南省某黏土型锂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型自动矿物分析系统(Maps Mineralogy)、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化学多元素分析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TOF-SIMS)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该黏土型锂矿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及解离度、化学组成、元素的分布特征,为后续锂的富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黏土型锂矿属于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由蒙脱石(38.14%)、一水硬铝石(34.02%)、锂绿泥石(15.40%)、高岭石(4.27%)和赤铁矿(1.47%)等矿物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Al_(2)O_(3)(47.12%)、SiO_(2)(27.46%)和有价金属元素Fe(2.66%),Li_(2)O品位为0.22%。由于很难直接探明锂元素的赋存状态,通过TOF-SIMS分析以及对比浮选后的富锂产品与原矿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可知锂极可能赋存于锂绿泥石和部分蒙脱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基因矿物学 锂的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O-VMD联合小波阈值的爆破振动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洪超 张继 +4 位作者 石玉莲 黄国泉 屈晨亮 衣佳欣 文义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9-258,共10页
爆破过程中受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导致振动信号掺杂大量噪声,一定程度掩盖了信号的真实信息。为有效降低爆破振动信号的噪声部分,提出一种结合人工原生动物优化器(artificial protozoa optimizer,APO)算法、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 爆破过程中受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导致振动信号掺杂大量噪声,一定程度掩盖了信号的真实信息。为有效降低爆破振动信号的噪声部分,提出一种结合人工原生动物优化器(artificial protozoa optimizer,APO)算法、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小波阈值的去噪方法,以获得振动信号的真实时域和频域信息。该方法通过APO算法,寻找使VMD分解效果最佳的本征模态数K和惩罚因子α,然后利用VMD对含噪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剔除方差贡献率较小的含噪模态分量,对保留下来的模态分量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处理,最终得到重构后的去噪真实信号。分别以仿真信号和现场实测爆破振动信号为初始信号,利用APO-VMD联合小波阈值、经验模态分解、小波阈值去噪、VMD等方法对其进行去噪处理。结果表明,APO-VMD联合小波阈值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噪声信号,使之最大保留信号真实信息,对爆破振动信号去噪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信号 人工原生动物优化器(APO) 变分模态分解(VMD)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的高山植物海拔适应性机制研究概述
6
作者 刘兴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2,共11页
在山地生态系统中,较小的海拔梯度差异会引起诸如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及自然景观的显著差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高山植物栖息地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高山植物海拔适应性机制和生态平衡有助于为生物... 在山地生态系统中,较小的海拔梯度差异会引起诸如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及自然景观的显著差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高山植物栖息地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高山植物海拔适应性机制和生态平衡有助于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制定、引种栽培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等提供思路。植物海拔适应性机制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调控体系,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技术的日益革新,可以从不同技术层面根据研究者的实际需求和研究目的提供研究路线。因此,该综述希望基于不同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形态特征和性状、生理生化指标、代谢途径和产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视角简要概述前人针对高山植物海拔适应性机制研究成果。利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概述,从不同层面反映出高山植物适应性机制的一般规律;同时利用不同研究结果进行相互印证或更深层次剖析其适应性机制。最后,基于以上概述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在不同研究层面和视角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机制 海拔 高山植物 全球气候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点云采样技术的滑坡地形构建
7
作者 赵昌福 吕杰 +2 位作者 贾越 卢成卓 庞家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针对滑坡地形构建中传统激光雷达点云采样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体素网格采样(VGS)和最远点采样(FP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新型采样方法(V-FPS).通过VGS进行快速粗采样,减少点的总数,在得到的较小点云... 针对滑坡地形构建中传统激光雷达点云采样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体素网格采样(VGS)和最远点采样(FP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新型采样方法(V-FPS).通过VGS进行快速粗采样,减少点的总数,在得到的较小点云上应用FPS进行精细采样,以优化点云密度,用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VG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563 m,使用FP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673 m,使用V-FP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760 m;V-FPS在保证滑坡地形细节完整的同时,处理效率提高了75.7%,可适应大规模点云数据处理的需求,显著提高了滑坡地形构建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点云采样 体素网格采样 最远点采样 滑坡地形构建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工艺理念的烟梗及梗丝加工工艺方法探讨
8
作者 李乃森 李锐洪 +3 位作者 杨芳 王华玲 李飞 李建永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4期27-30,34,共5页
为响应现行版《卷烟工艺规范》要求,卷烟生产应以卷烟产品为中心,实现加工工艺系统化的大工艺理念。为此,提出一种区别于当前打叶复烤生产线中烟梗处理及制丝线中烟梗与梗丝加工的新方法,将制丝生产中烟梗预处理部分工艺前移到打叶复烤... 为响应现行版《卷烟工艺规范》要求,卷烟生产应以卷烟产品为中心,实现加工工艺系统化的大工艺理念。为此,提出一种区别于当前打叶复烤生产线中烟梗处理及制丝线中烟梗与梗丝加工的新方法,将制丝生产中烟梗预处理部分工艺前移到打叶复烤生产环节,在打叶复烤生产线中将烟梗加工成合格的片状烟梗。在烟草制丝生产线中,基于片状烟梗来料,对烟梗预处理及梗丝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进,实现烟梗处理、梗丝加工的系统化、集约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梗丝 大工艺 打叶复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与空间联系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吉岗 杨红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动态演化趋势: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极化—收敛态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收敛—收敛—极化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收敛—收敛态势。空间联系动态演化趋势:昆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影响力逐渐增强但...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动态演化趋势: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极化—收敛态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收敛—收敛—极化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收敛—收敛态势。空间联系动态演化趋势:昆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增长速度放缓,且存在显著差异,交通距离已成为滇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主要障碍,蒙自市与蒙自城镇组团其他城市之间的影响力也呈现该特征;昆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速度也放缓,主要原因是2008年后滇中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均下降且总体呈收敛趋势,蒙自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昆明市,强化辐射带动能力,依托蒙自市的区位优势,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贸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位序—规模法则 ROXY指数 引力模型 断裂点理论 均衡发展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二级学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宇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6-8,共3页
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二级学院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方式存在主体不明、权责不清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实现二级学院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不仅要在理念、角色和办学主体的认识上实现... 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二级学院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方式存在主体不明、权责不清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实现二级学院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不仅要在理念、角色和办学主体的认识上实现转变,还要在转变的路径与方法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管理 治理 理念 角色 办学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路侧停车规划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圣文 李特 +2 位作者 刘庆华 习文辉 杨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6,共7页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路侧停车泊位。在求解区域内路侧停车需求的同时,提出泊位设置方案,使路网通行能力达到最大。首先对研究区域停车现状进行调查,测算出路侧停车需求量;然后基于道路条件、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v/...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路侧停车泊位。在求解区域内路侧停车需求的同时,提出泊位设置方案,使路网通行能力达到最大。首先对研究区域停车现状进行调查,测算出路侧停车需求量;然后基于道路条件、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v/c和道路距周边居民区距离3个条件,确定区域内符合设置路侧泊位的道路优先级;最后基于设置路侧停车泊位后道路通行能力和道路优先级,以路网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以道路可容纳最大路侧停车泊位为约束条件,构建路网通行能力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计算出各条道路应规划的停车泊位数量。采用VISSIM在平峰交通量和高峰交通量条件下对研究区域路网进行仿真,选取总停车延误、停车次数、车均延误、总延误时间和总行程时间5个指标,对路侧停车泊位设置方法的延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路侧泊位设置方法对比,路网通行能力模型延误低于常规设置方案,有效降低了设置路侧停车泊位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泊位资源优化 序列二次规划法 路侧停车 道路优先级 路网通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单孔爆破振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胜林 韩昊轩 +3 位作者 李晨 李洪超 王樨尧 张坤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7-1039,共13页
爆破振动具有随机性,振动波的强度和频率具有非平稳性,为了构建能够真实反映爆破振动波形特性的台阶单孔爆破振动预测模型,通过调制白噪声的过程确定模型的频率函数,用角频率的时变性来描述振动波形频率的非平稳性;通过对强度包络函数... 爆破振动具有随机性,振动波的强度和频率具有非平稳性,为了构建能够真实反映爆破振动波形特性的台阶单孔爆破振动预测模型,通过调制白噪声的过程确定模型的频率函数,用角频率的时变性来描述振动波形频率的非平稳性;通过对强度包络函数的筛选,选取Gamma函数来描述爆破振动波形强度的非平稳性;用高通滤波处理提高了预测模型在低频段的模拟精度.以预测模型与现场实测波形的时程频率一致为约束条件,阻尼比与不规则指数呈线性关系,确定模型的频率参数(η,ξ,γ),以现场实测波形累计能量为约束条件,确定模型的强度参数(I0,α,β),模型输出波形的峰值振速、主频分别与现场实测波形特征的较好吻合,证明了所构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爆破 爆破振动 预测模型 GAMMA函数 调制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高增压方式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变海拔工作特性仿真研究
13
作者 陈贵升 胡闪 +3 位作者 沈颖刚 孙敏 龚航 杨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3,共11页
以一台直列四冲程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为研究机型,通过GT-Power构建一维热力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固定截面增压(fixed geometry turbocharger,FGT)、可变几何截面增压(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和两级可变几何... 以一台直列四冲程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为研究机型,通过GT-Power构建一维热力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固定截面增压(fixed geometry turbocharger,FGT)、可变几何截面增压(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和两级可变几何截面增压(twin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TVGT)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搭建的TVGT增压系统,探究了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对发动机变海拔条件下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转速工况下,发动机匹配TVGT增压系统后,其海拔适应性更佳。针对TVGT系统,在不同海拔下,当高压级VGT叶片开度位于0.2~0.4范围内,低压级VGT叶片开度位于0.6~0.8范围内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及经济性。通过对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的优化,在巡航工况转速3397 r/min时可在6000 m海拔下实现106.8%的功率恢复目标,可满足发动机对高海拔工作运行的功率恢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 变海拔 两级可变几何截面增压 性能 功率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普朗铜矿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明武 黄永辉 +4 位作者 李争荣 贾皓琦 甘等俊 李洪超 张智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矿南部拉底爆破振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分析振动信号0~125 Hz各个频率段能量分布情况,通过HHT算法、STFT算法分别对爆区近区、爆区远区开展能量分布及其衰减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和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和分布不同,爆区近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远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46.87~<93.75 Hz频率段。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近区比爆区远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4.1%;在46.87~<93.75 Hz频率段,爆区远区比爆区近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8.65%。基于本次爆破施工所监测到的普朗铜矿南部巷道区域爆破振动数据得出,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能量衰减速度较快且能量分布不集中,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较为缓慢且能量分布密集;爆破振动能量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能量虽有所衰减,但能量分布更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算法可以真实反映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情况,为研究爆破振动效应下的井下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爆破振动 能量分布 HHT算法 STFT算法 主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栓钉木-砼组合梁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一凡 王鹏 +3 位作者 王永慧 史世伦 李洛克 彭俊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0-1065,共6页
为研究双排栓钉组合梁与单排栓钉组合梁界面滑移的关系,基于单排栓钉胶合木-混凝土理论,通过改变单排栓钉组合梁界面上栓钉滑移本构关系,建立了双排以及多排栓钉组合梁界面滑移微分方程,求解了双排栓钉组合梁在工程中常见的3种荷载作用... 为研究双排栓钉组合梁与单排栓钉组合梁界面滑移的关系,基于单排栓钉胶合木-混凝土理论,通过改变单排栓钉组合梁界面上栓钉滑移本构关系,建立了双排以及多排栓钉组合梁界面滑移微分方程,求解了双排栓钉组合梁在工程中常见的3种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并类比了三排以及多排栓钉组合梁的界面滑移微分方程,提出了双排栓钉组合梁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发现尽管木材是正交各向异性材料,但是根据组合梁界面滑移的应变关系和胡克定律可知,界面上的滑移应与受力方向一致的弹性模量有关。单排与双排栓钉微分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双排特征系数是单排特征系数的2倍。即当双排栓钉刚度为K时等价于单排栓钉的2K,因此抗弯刚度可等价成单排栓钉刚度为2K时进行计算。双排栓钉组合梁的滑移理论公式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分别与Ansys数值模拟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方法分析双排栓钉组合梁界面滑移和抗弯刚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栓钉胶合木—砼组合梁 界面滑移 抗弯刚度 ANSYS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空间扩展的盾构隧道整体去噪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长表 夏永华 +1 位作者 刘勇 王丹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盾构隧道点云数据的去噪工作是后续隧道结构分析的前提。本文结合点云空间扩展理论与盾构隧道呈圆柱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的整体去噪方法。首先将盾构隧道空间扩展后得到新的拓扑结构,使盾构隧道的去噪工作能够使用现有成熟的地... 盾构隧道点云数据的去噪工作是后续隧道结构分析的前提。本文结合点云空间扩展理论与盾构隧道呈圆柱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的整体去噪方法。首先将盾构隧道空间扩展后得到新的拓扑结构,使盾构隧道的去噪工作能够使用现有成熟的地面滤波算法。经过直通滤波、坡度滤波后的隧道点云保留完整的衬砌结构,隧道的附属设施被滤除。使用直线段与曲线段隧道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隧道的整体去噪,去噪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盾构隧道 去噪 点云空间扩展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RHT模型部分参数确定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洪超 张继 +6 位作者 王富旗 刘轩泽 梁瑞 张智宇 王凯 王樨尧 张坤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2-287,共6页
岩石RHT模型参数的确定对于简化材料参数计算及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获得花岗岩RHT模型参数B、g_(t)^(*)、ε_(0)^(c)、ε_(t)^(c)、ε^(c)、ε^(t)取值,本工作在证明借助LS-DYNA软件和采用RHT模型对SHPB冲击试验进行模拟... 岩石RHT模型参数的确定对于简化材料参数计算及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获得花岗岩RHT模型参数B、g_(t)^(*)、ε_(0)^(c)、ε_(t)^(c)、ε^(c)、ε^(t)取值,本工作在证明借助LS-DYNA软件和采用RHT模型对SHPB冲击试验进行模拟为有效研究方法后,利用该方法设计正交模拟试验。以峰值应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分析,证明参数B、g_(t)^(*)、ε_(0)^(c)、ε_(t)^(c)、ε^(c)、ε^(t)无交互作用。进而逐一改变以上6个参数取值,利用LS-DYNA软件模拟SHPB冲击试验,分析其取值变化对岩石破坏方式和形态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等模拟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应力和应变率的偏移率小于3%,敏感度不大于0.21,参数B、g_(t)^(*)、ε_(0)^(c)、ε_(t)^(c)、ε^(c)、ε^(t)的取值变化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本工作还通过对比模拟侵彻深度与已发表文献中侵彻试验结果的误差,得到了花岗岩RHT模型参数B、g_(t)^(*)、ε_(0)^(c)、ε_(t)^(c)、ε^(c)、ε^(t)的最佳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模型 SHPB冲击试验 LS-DYNA软件 敏感性分析 参数确定 弹体侵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10P1合金晶间偏析对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及变形机制
18
作者 刘章兴 文科 +3 位作者 李永坤 熊文韬 王志杰 周荣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8,共8页
在室温和拉伸速度1 mm·min^(-1)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晶间偏析程度的CuSn10P1合金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合金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相比液态合金分别提高30.7%和378.7%。在拉伸过程中,两种材料的裂纹都是沿晶间和α相... 在室温和拉伸速度1 mm·min^(-1)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晶间偏析程度的CuSn10P1合金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合金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相比液态合金分别提高30.7%和378.7%。在拉伸过程中,两种材料的裂纹都是沿晶间和α相高锡过渡层扩展,但是半固态CuSn10P1合金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半固态CuSn10P1合金具有较少的晶间组织、更细小的晶粒尺寸和更高的Sn元素固溶度。断裂后,在半固态CuSn10P1合金的α相高锡过渡层区域发现了变形孪晶,说明其变形机制由滑移机制向孪生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10P1合金 晶间偏析 断裂行为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岩石裂隙面粗糙度尺寸效应及方向性研究
19
作者 梅倩玮 陈刚 +3 位作者 罗凤强 马玲 龚红胜 龙妍竹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305,共16页
为探究岩石裂隙粗糙面尺寸效应及方向性,对立方定律修正公式中表征天然岩石粗糙裂隙性质的粗糙度修正系数C进行分析。采用高精度3D扫描仪扫描天然岩石样品,得到其表面粗糙度数据,结合网络公开发布的高精度粗糙岩石裂隙CT扫描数据,生成... 为探究岩石裂隙粗糙面尺寸效应及方向性,对立方定律修正公式中表征天然岩石粗糙裂隙性质的粗糙度修正系数C进行分析。采用高精度3D扫描仪扫描天然岩石样品,得到其表面粗糙度数据,结合网络公开发布的高精度粗糙岩石裂隙CT扫描数据,生成空间坐标,采用公式法和数值法计算分析粗糙度修正系数C。根据公式法计算结果得出粗糙度具有尺寸效应;根据数值法结果得出粗糙度具有方向性,且粗糙度方向性可使用张量形式来表达。通过计算粗糙裂隙JRC值、表面及隙宽分形维数对研究结果进行印证,证明裂隙面粗糙度具有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可采用粗糙度修正系数张量或粗糙度张量结合裂隙平均隙宽,形成单裂隙渗透张量,量化复杂粗糙裂隙网络中模型的粗糙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岩石 粗糙度 单裂隙 粗糙度修正系数 方向性 尺寸效应 粗糙度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库吉尔特伟晶岩海蓝宝石矿物化学研究
20
作者 丁志丹 邹妤 王蝶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91,共17页
海蓝宝石属绿柱石族矿物,产出于花岗伟晶岩中,其结晶过程可贯穿于伟晶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岩浆熔体和流体包裹体的重要宿主矿物。库吉尔特伟晶岩是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地区众多伟晶岩脉中产出高质量海蓝宝石的LCT型伟晶岩。本... 海蓝宝石属绿柱石族矿物,产出于花岗伟晶岩中,其结晶过程可贯穿于伟晶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岩浆熔体和流体包裹体的重要宿主矿物。库吉尔特伟晶岩是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地区众多伟晶岩脉中产出高质量海蓝宝石的LCT型伟晶岩。本文对库吉尔特伟晶岩中产出的海蓝宝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在海蓝宝石中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MI/M-FI)和流体包裹体(FI)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MI/M-FI主要集中在晶体的根部至中部,而FI则富集在边缘区域,说明该海蓝宝石的结晶过程经历了较为完整的伟晶岩岩浆演化阶段。测温结果显示,M-FI的均一温度>550℃,FI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0~400℃,盐度介于0~14%之间,密度为0.6~0.9 g/cm^(2),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CO_(2)体系。在结晶学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基础上确定出海蓝宝石晶体代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的部位,进行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结果显示海蓝宝石为Fe元素主导致色,在海蓝宝石生长过程中Fe^(2+)以Na^(+)+Fe^(2+)→Al^(3+)的通道-八面体替代模式进入矿物晶格使其呈现蓝色。在伟晶岩演化早-中期,海蓝宝石中碱金属(Li、Na、K、Cs)与过渡族金属元素(Fe、Mg、Mn)含量变化稳定,进入晚期这些金属元素含量陡增。结合该地区板块运动长期处于挤压俯冲环境,推测库吉尔特伟晶岩岩浆演化过程处于非封闭的状态,晚期仍然有深部岩浆房富集Fe、Mg、Mn的流体呈脉动式注入,导致原始热液流体成分发生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库吉尔特伟晶岩 海蓝宝石 LA-ICP-MS 流体包裹体 岩浆-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