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SnO_2触头材料的反应合成制备与大塑性变形加工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晓龙 陈敬超 +2 位作者 孙加林 张昆华 杜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4,共6页
研究了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反应合成制备以及制备的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在大塑性变形加工条件下的组织均匀化过程。XRD、SEM、TEM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合成制备的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为纳米氧化锡团聚颗粒生长在银基体颗粒... 研究了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反应合成制备以及制备的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在大塑性变形加工条件下的组织均匀化过程。XRD、SEM、TEM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合成制备的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为纳米氧化锡团聚颗粒生长在银基体颗粒的周围形成大基体、小颗粒的环状。通过对反应合成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在真应变为4和12大塑性变形条件下显微组织的研究,发现经过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能够对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显微组织起到均匀化和弥散化作用,且真应变为12的AgSnO2触头材料的组织均匀化程度与抗拉强度都好于真应变为4的AgSnO2触头材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2触头材料 反应合成 大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AgCuO电接触材料组织和电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晓龙 曹建春 +4 位作者 陈敬超 张昆华 甘国友 杜焰 李晓林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29,共5页
研究了用2种方法制备的AgCuO材料的组织形貌,发现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CuO材料中,生成的CuO颗粒较细小,并沿着Ag颗粒的边界分布;而粉末冶金法获得的AgCuO材料发生CuO颗粒的团状聚集,且孔隙较多。通过对接触电寿命的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合... 研究了用2种方法制备的AgCuO材料的组织形貌,发现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CuO材料中,生成的CuO颗粒较细小,并沿着Ag颗粒的边界分布;而粉末冶金法获得的AgCuO材料发生CuO颗粒的团状聚集,且孔隙较多。通过对接触电寿命的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得到的AgCuO材料的电寿命是粉末冶金法制备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寿命 材料组织 制备工艺 电接触 反应合成法 粉末冶金法 组织形貌 CUO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制备Ag/CuO电触头材料及其组织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晓龙 陈敬超 +5 位作者 曹建春 杜焰 张昆华 甘国友 孙加林 闫杏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51,共3页
采用XR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环状显微组织特点,这种组织有利于材料的后续加工。电接触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合... 采用XR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CuO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环状显微组织特点,这种组织有利于材料的后续加工。电接触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所制备的Ag/CuO电触头材料具有优良的交流电接触寿命,与同质量分数的Ag/SnO2材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 电触头材料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法制备银氧化铜电触头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闫杏丽 陈敬超 +2 位作者 周晓龙 于杰 胡建红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采用反应合成(RS)新工艺制备银氧化铜(AgCuO)电触头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显微组织、物理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制备的材料的组织呈类纤维状分布,材料密度为9.79g/cm3、电阻率为2.18μΩ·cm,并且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关键词 组织和性能 反应合成 显微组织 电触头材料 机械性能 氧化铜 电阻率 制备 新工艺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制备与性能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生刚 竺培显 +2 位作者 孙勇 黄子良 孙丽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7,共3页
以Pb-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与传统Pb合金电极为研究对象,通过在Pb与Al合金之间引入过渡金属Sn,通过物理场热镀膜及热包覆的方法制备Pb-Sn-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与Pb合金电极对比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行为;测试了电阻分布、质量、电极... 以Pb-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与传统Pb合金电极为研究对象,通过在Pb与Al合金之间引入过渡金属Sn,通过物理场热镀膜及热包覆的方法制备Pb-Sn-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与Pb合金电极对比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行为;测试了电阻分布、质量、电极极化曲线、耐蚀性、槽电压等。结果表明:与传统Pb合金电极相比,其电阻减少24%,质量减轻37.6%,电极极化电位降低2.3%,腐蚀损耗降低90.8%,槽电压降低200mV。因此Pb-Sn-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是一种密度小、导电好、耐腐蚀的电极材料,有着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层状复合 热浸镀 Pb-Al非混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丽 史庆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15-19,共5页
主要介绍了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状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认为除深度塑性加工方法外,传统的各种制备方法存在着不能获得大尺寸块体,材料内部有微孔隙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等不足。深度塑性变形解决了传统纳米超细晶材料制备方... 主要介绍了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状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认为除深度塑性加工方法外,传统的各种制备方法存在着不能获得大尺寸块体,材料内部有微孔隙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等不足。深度塑性变形解决了传统纳米超细晶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从研究到应用还需做大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超细晶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方方 陈敬超 +2 位作者 郭迎春 耿永红 管伟明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电接触材料在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由阴极向阳极转移;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反转。归纳出电弧侵蚀后的AgSnO2(10)的表面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AGSNO2 电接触材料 反应合成 电弧侵蚀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稀土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物理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春萍 易丹青 +3 位作者 陈敬超 李荐 王斌 方西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内氧法制备的Ag-Y2O3和Ag-CeO2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并测量了其密度、电阻率和硬度。结果表明:Ag-Y和Ag-Ce合金粉末经内氧化处理后生成Ag和稀土氧化物2种物相;Ag-Y2O3和Ag-CeO2...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内氧法制备的Ag-Y2O3和Ag-CeO2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并测量了其密度、电阻率和硬度。结果表明:Ag-Y和Ag-Ce合金粉末经内氧化处理后生成Ag和稀土氧化物2种物相;Ag-Y2O3和Ag-CeO2材料烧结坯中氧化物颗粒分布不均匀且团聚严重,但材料经过大变形加工后,氧化物颗粒细小,均匀地弥散分布在银基体上;最终产品丝材的相对密度均达到99%以上,电阻率较低(<2.2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稀土氧化物 电接触材料 内氧化 显微组织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及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晶 肖冰 陈敬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2-465,共4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生物和环境效应,对TiO2,C60和Fe粉等的最新研究报告作了分析比较,并对纳米粒子的量子点效应及影响进行了阐述。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性质提出其可能对细胞的影响,包括破坏细胞膜结构,表面载体蛋白,受体...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生物和环境效应,对TiO2,C60和Fe粉等的最新研究报告作了分析比较,并对纳米粒子的量子点效应及影响进行了阐述。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性质提出其可能对细胞的影响,包括破坏细胞膜结构,表面载体蛋白,受体等的破坏,及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作了探讨。而纳米粒子的环境效应主要是其存在形式、降解过程和空气中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提出制定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和绿色化生产的相关标准建议,为纳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细胞毒性 作用机理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O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晓龙 冯晶 +6 位作者 曹建春 陈敬超 孙加林 杜晔平 于杰 杜焰 杨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3-2258,共6页
通过对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通过对低指数面的银与氧化铜界面的总态密度和界面结合能计算,考察银氧化铜反应合成后最稳定的结合界面,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 通过对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界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分析,研究银氧化铜复合材料界面的稳定性。通过对低指数面的银与氧化铜界面的总态密度和界面结合能计算,考察银氧化铜反应合成后最稳定的结合界面,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银的(110)面与氧化铜的(100)面的结合能最大,容易形成稳定的结合界面,从界面态密度和电子云分布进一步证实此结果;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发现反应合成后银的(101)与氧化铜的(002)面属于稳定结合面,而(101)与(110)面,(002)与(100)面分别属于同一个晶面簇,其界面结合稳定性相近,这说明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复合材料 界面 稳定性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锡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剑华 李斌 +1 位作者 吴海燕 郭玉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1-685,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模板剂,SnCl·45H2O为无机离子源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有序介孔氧化锡材料.通过XRD、N2-吸附脱附、TEM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且测试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的可逆容量和循环能力.结果表明...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模板剂,SnCl·45H2O为无机离子源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有序介孔氧化锡材料.通过XRD、N2-吸附脱附、TEM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且测试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的可逆容量和循环能力.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氨水的加入量对制备有序结构材料至关重要,适量的OH-离子能将Sn(ClxBry)2-单元诱导组装到表面活性剂液晶模板上;介孔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阳极时循环容量保持能力良好;首次不可逆容量高于SnO2理论损失量,原因是介孔材料将锂离子滞留在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 氧化锡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nO_2加工性能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福太 陈敬超 +3 位作者 于杰 张志伟 刘满门 武淑珍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5,共5页
使用反应合成法制备了AgSnO2材料,对材料的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经断裂拉伸测试和分析表明,AgSnO2材料的拉伸断口微观形貌由台阶组成;而随着SnO2质量分数的增加,AgSnO2材料的硬度提高,延伸率降低;随着真应变的增加,材料的延伸率增大。... 使用反应合成法制备了AgSnO2材料,对材料的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经断裂拉伸测试和分析表明,AgSnO2材料的拉伸断口微观形貌由台阶组成;而随着SnO2质量分数的增加,AgSnO2材料的硬度提高,延伸率降低;随着真应变的增加,材料的延伸率增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AgSnO2材料的挤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AgSnO2材料在整个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情况,研究结果对解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加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gSnO2材料 加工性能 大塑性变形 应力应变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SiC_2/Si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广录 周晓龙 陈敬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48-551,共4页
研究了不同SiC含量的Ti3SiC2/SiC复合材料在960℃下的恒温和循环氧化行为,实验表明,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对氧化后的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形貌分析,其主要氧化产物为粗大的金红石型TiO2和精细的TiO2、SiO2(... 研究了不同SiC含量的Ti3SiC2/SiC复合材料在960℃下的恒温和循环氧化行为,实验表明,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对氧化后的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形貌分析,其主要氧化产物为粗大的金红石型TiO2和精细的TiO2、SiO2(鳞石英)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iC2/SiC 复合材料 高温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塑性变形对Ag/SnO_2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伟 陈敬超 +2 位作者 潘勇 张昆华 管伟明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两种制备工艺制备的SnO2质量分数为5%的Ag/SnO2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应变程度的挤压,研究了组织形貌,发现对于反应合成制备的Ag/SnO2材料经过较大真实应变挤压后纤维状组织消失,SnO2颗粒更加弥散。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的电... 对两种制备工艺制备的SnO2质量分数为5%的Ag/SnO2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应变程度的挤压,研究了组织形貌,发现对于反应合成制备的Ag/SnO2材料经过较大真实应变挤压后纤维状组织消失,SnO2颗粒更加弥散。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的电导率、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及质量分数对其的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较大的真实应变挤压,3种性能都得到了很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AG/SNO2 反应合成 粉末冶金 大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D法制备TiO2薄膜及形貌的研究
15
作者 李玉华 陈敬超 +1 位作者 鲜春桥 吴春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74-76,共3页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薄膜的技术——超声雾化气相沉积法(NVD),初步研制了一套采用该法制备薄膜的设备,已成功地用该设备制备出了TiO2薄膜。对薄膜形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用拉曼光谱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 TIO2薄膜 制备 VD法 气相沉积法 超声雾化 薄膜形貌 定性分析 拉曼光谱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O_2对铅酸蓄电池正极材料的影响
16
作者 周颖 竺培显 孙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3-865,879,共4页
铅酸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蓄电池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XO2作为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对空白试样和含添加物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以自制的小型电池通过恒流放电,考查了不同含量XO2对铅酸蓄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 铅酸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蓄电池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XO2作为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对空白试样和含添加物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研究,以自制的小型电池通过恒流放电,考查了不同含量XO2对铅酸蓄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1%~0.3%XO2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及正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O2 铅酸蓄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增强AgMeO电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志国 周晓龙 +2 位作者 胡日茗 于杰 刘满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1-85,共5页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因此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同时对复相增强电触头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增强 电触头 模拟计算 电弧侵蚀 添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蜂窝铝板侧压变形模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明军 孙勇 +2 位作者 段永华 郭中正 王塞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7,共3页
研究了钎焊蜂窝铝板侧压试验以及侧压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钎焊蜂窝铝板的纵向侧压强度高于横向侧压强度;钎焊铝蜂窝板纵向和横向侧压变形均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整体失稳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纵向侧压时与双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 研究了钎焊蜂窝铝板侧压试验以及侧压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钎焊蜂窝铝板的纵向侧压强度高于横向侧压强度;钎焊铝蜂窝板纵向和横向侧压变形均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整体失稳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纵向侧压时与双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内凹,发生蜂格内酒窝型屈曲,横向侧压时与单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外凸,发生蜂窝芯子剪切皱折失稳,纵、横向变形模式与内部蜂窝芯排列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蜂窝 纵向 横向 侧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稀土合金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春萍 陈敬超 +1 位作者 鲜春桥 李玉华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研究了银稀土合金内氧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稀土合金的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实验测出了银稀土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和氧化速率曲线,结果表明AgCe合金的氧化速率大于AgY合金;[O]在合金中的扩散除了和温度、时... 研究了银稀土合金内氧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稀土合金的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实验测出了银稀土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和氧化速率曲线,结果表明AgCe合金的氧化速率大于AgY合金;[O]在合金中的扩散除了和温度、时间有关外,还和合金中溶质的原子尺寸、原子电负性、原子价,原子序数、熔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合金 氧化动力学曲线 氧化速率 动力学问题 原子电负性 研究结果 原子尺寸 原子序数 热力学 内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沉积Cu-Mo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中正 孙勇 +2 位作者 周铖 沈黎 殷国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2-1428,共7页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含钼2.19%-35.15%(摩尔分数)的Cu-Mo合金薄膜,运用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添加使Cu-Mo薄膜晶粒显...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含钼2.19%-35.15%(摩尔分数)的Cu-Mo合金薄膜,运用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添加使Cu-Mo薄膜晶粒显著细化,Cu-Mo膜呈纳米晶结构,存在Mo在Cu中的FCC Cu(Mo)非平衡亚稳过饱和固溶体;随Mo含量的增加,Mo固溶度逐渐增加,而薄膜微晶体尺寸则逐渐减小,Mo的最大固溶度为30.6%。与纯Cu膜对比表明,Cu-Mo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随Mo含量的上升而持续增加。经200、400和650℃热处理1 h后,Cu-Mo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均降低,降幅与热处理温度呈正相关;经650℃退火后,Cu-Mo膜基体相晶粒长大,并出现亚微米-微米级富Cu第二相。在Cu-Mo膜的XRD谱中观察到Mo(110)特征峰,Cu-Mo薄膜结构和性能形成及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添加Mo引起的晶粒细化效应以及热处理中基体相晶粒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合金薄膜 纳米晶结构 热处理 显微硬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