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军丽 史庆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15-19,共5页
主要介绍了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状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认为除深度塑性加工方法外,传统的各种制备方法存在着不能获得大尺寸块体,材料内部有微孔隙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等不足。深度塑性变形解决了传统纳米超细晶材料制备方... 主要介绍了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状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认为除深度塑性加工方法外,传统的各种制备方法存在着不能获得大尺寸块体,材料内部有微孔隙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等不足。深度塑性变形解决了传统纳米超细晶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从研究到应用还需做大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超细晶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稀土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物理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春萍 易丹青 +3 位作者 陈敬超 李荐 王斌 方西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内氧法制备的Ag-Y2O3和Ag-CeO2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并测量了其密度、电阻率和硬度。结果表明:Ag-Y和Ag-Ce合金粉末经内氧化处理后生成Ag和稀土氧化物2种物相;Ag-Y2O3和Ag-CeO2...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内氧法制备的Ag-Y2O3和Ag-CeO2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并测量了其密度、电阻率和硬度。结果表明:Ag-Y和Ag-Ce合金粉末经内氧化处理后生成Ag和稀土氧化物2种物相;Ag-Y2O3和Ag-CeO2材料烧结坯中氧化物颗粒分布不均匀且团聚严重,但材料经过大变形加工后,氧化物颗粒细小,均匀地弥散分布在银基体上;最终产品丝材的相对密度均达到99%以上,电阻率较低(<2.2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稀土氧化物 电接触材料 内氧化 显微组织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及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晶 肖冰 陈敬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2-465,共4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生物和环境效应,对TiO2,C60和Fe粉等的最新研究报告作了分析比较,并对纳米粒子的量子点效应及影响进行了阐述。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性质提出其可能对细胞的影响,包括破坏细胞膜结构,表面载体蛋白,受体...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生物和环境效应,对TiO2,C60和Fe粉等的最新研究报告作了分析比较,并对纳米粒子的量子点效应及影响进行了阐述。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性质提出其可能对细胞的影响,包括破坏细胞膜结构,表面载体蛋白,受体等的破坏,及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作了探讨。而纳米粒子的环境效应主要是其存在形式、降解过程和空气中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提出制定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和绿色化生产的相关标准建议,为纳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细胞毒性 作用机理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锡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剑华 李斌 +1 位作者 吴海燕 郭玉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1-685,共5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模板剂,SnCl·45H2O为无机离子源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有序介孔氧化锡材料.通过XRD、N2-吸附脱附、TEM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且测试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的可逆容量和循环能力.结果表明...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模板剂,SnCl·45H2O为无机离子源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有序介孔氧化锡材料.通过XRD、N2-吸附脱附、TEM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且测试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的可逆容量和循环能力.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氨水的加入量对制备有序结构材料至关重要,适量的OH-离子能将Sn(ClxBry)2-单元诱导组装到表面活性剂液晶模板上;介孔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阳极时循环容量保持能力良好;首次不可逆容量高于SnO2理论损失量,原因是介孔材料将锂离子滞留在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 氧化锡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D法制备TiO2薄膜及形貌的研究
5
作者 李玉华 陈敬超 +1 位作者 鲜春桥 吴春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74-76,共3页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薄膜的技术——超声雾化气相沉积法(NVD),初步研制了一套采用该法制备薄膜的设备,已成功地用该设备制备出了TiO2薄膜。对薄膜形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用拉曼光谱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 TIO2薄膜 制备 VD法 气相沉积法 超声雾化 薄膜形貌 定性分析 拉曼光谱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基载体材料的选择与结构设计
6
作者 魏坤霞 魏伟 史庆南 《汽车科技》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载体材料是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载体的工作环境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孔金属基载体材料,为增大废气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设计了在直通道表面具有许多微孔的多孔结构。
关键词 多孔金属基载体材料 结构设计 汽车 尾气排放 尾气催化净化器 材料选择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增强AgMeO电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志国 周晓龙 +2 位作者 胡日茗 于杰 刘满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1-85,共5页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 由于良好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及耐电磨损性,AgMeO电触头材料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单一强化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很难提高其综合性能;虽然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研究潜力,因此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复相增强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同时对复相增强电触头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增强 电触头 模拟计算 电弧侵蚀 添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蜂窝铝板侧压变形模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彭明军 孙勇 +2 位作者 段永华 郭中正 王塞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7,共3页
研究了钎焊蜂窝铝板侧压试验以及侧压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钎焊蜂窝铝板的纵向侧压强度高于横向侧压强度;钎焊铝蜂窝板纵向和横向侧压变形均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整体失稳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纵向侧压时与双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 研究了钎焊蜂窝铝板侧压试验以及侧压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钎焊蜂窝铝板的纵向侧压强度高于横向侧压强度;钎焊铝蜂窝板纵向和横向侧压变形均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整体失稳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纵向侧压时与双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内凹,发生蜂格内酒窝型屈曲,横向侧压时与单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外凸,发生蜂窝芯子剪切皱折失稳,纵、横向变形模式与内部蜂窝芯排列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蜂窝 纵向 横向 侧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对钎焊蜂窝铝板平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彭明军 孙勇 +2 位作者 沈黎 孟秀凤 赵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471-472,共2页
钎焊蜂窝铝板面板与蜂窝芯之间为冶金结合,各种性能指标均强于同种规格的胶粘蜂窝铝板。主要研究钎焊蜂窝铝板在有无面板的条件下的平压性能。结果表明,有无面板的钎焊蜂窝铝板的平压性能相差不大;在不降低蜂窝板平压强度的前提下,可以... 钎焊蜂窝铝板面板与蜂窝芯之间为冶金结合,各种性能指标均强于同种规格的胶粘蜂窝铝板。主要研究钎焊蜂窝铝板在有无面板的条件下的平压性能。结果表明,有无面板的钎焊蜂窝铝板的平压性能相差不大;在不降低蜂窝板平压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小面板厚度来达到降低蜂窝板密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 铝蜂窝板 钎焊 平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沉积Cu-W薄膜的特征及热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铖 孙勇 +2 位作者 郭中正 殷国祥 彭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1,共5页
采用磁控共溅射法制备含钨1.51%~14.20%(原子分数,下同)的Cu-W合金薄膜,并用EDX、XRD、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仪研究了其成分、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添加W可显著细化Cu-W薄膜基体相晶粒,晶粒尺寸随W含量的增加而减小,Cu-W... 采用磁控共溅射法制备含钨1.51%~14.20%(原子分数,下同)的Cu-W合金薄膜,并用EDX、XRD、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仪研究了其成分、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添加W可显著细化Cu-W薄膜基体相晶粒,晶粒尺寸随W含量的增加而减小,Cu-W薄膜呈纳米晶结构。Cu-W薄膜中存在W在Cu中形成的fcc Cu(W)非平衡亚稳过饱和目溶体,固溶度随W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最大值为10.65%。与纯Cu膜对比发现,薄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总体上随W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经200℃、400℃及650℃热处理1h后,Cu—W薄膜基体相晶粒长大,EDX分析显示晶界处出现富W第二相;薄膜显微硬度降低,电阻率下降,降幅与退火温度呈正相关。添加W引起的晶粒细化效应以及退火中基体相晶粒度增大分别是Cu—W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形成及演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合金薄膜 纳米晶结构 热处理 显微硬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晶 陈敬超 肖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39-241,244,共4页
介绍了金属基合金储氢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机理,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包括稀土系、锆系、钛系、镁系金属以及一些新型的储氢材料,标志着研究的最新动向。简单介绍了对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储氢合金的方向。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 氢能源 储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共沉积Al-Pb复合薄膜微观结构及电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中正 孙勇 +2 位作者 段林昆 李玉阁 彭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15,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共沉积法制备Al-Pb复合薄膜,运用TEM、SEM、EDX和电阻-温度仪对薄膜微观结构和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Pb薄膜具有温度敏感性,电阻温度系数(TCR)可达8.4×10-3℃-1。薄膜微观结构含富Al基体相和富Pb第二相,呈两相... 采用磁控溅射共沉积法制备Al-Pb复合薄膜,运用TEM、SEM、EDX和电阻-温度仪对薄膜微观结构和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Pb薄膜具有温度敏感性,电阻温度系数(TCR)可达8.4×10-3℃-1。薄膜微观结构含富Al基体相和富Pb第二相,呈两相组织。随着厚度的增大,第二相粒子及基体相晶粒粒度增大,界面密度降低,界面电子散射效应减弱,电阻率下降,TCR值增大。与Al膜和移去Al基体形成的Pb膜的电性能对比研究显示,Al-Pb薄膜存在并联导电机制,电阻率受两相电阻率和体积分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b复合薄膜 磁控共沉积 微观结构 温度敏感性 电阻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元素对Fe-Al界面结合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磊 孙勇 +2 位作者 李玉阁 孟秀凤 宋群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3-857,共5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中的DFT理论研究了Fe/Al界面的能量学和电子结构,讨论了替位型掺杂的元素Zn、Mn、Ni在Fe/Al界面处的作用.结果表明:元素Zn、Mn、Ni都会优先替换界面处的Fe原子,使得界面结合能增加,体系更稳定,有利于界面的结合;跨界面的F... 利用第一性原理中的DFT理论研究了Fe/Al界面的能量学和电子结构,讨论了替位型掺杂的元素Zn、Mn、Ni在Fe/Al界面处的作用.结果表明:元素Zn、Mn、Ni都会优先替换界面处的Fe原子,使得界面结合能增加,体系更稳定,有利于界面的结合;跨界面的Fe原子与Al原子之间的电荷布居、键长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图的计算表明:掺杂后有利于跨界面的Fe-Al间成键,从而加强了Al层与Fe基体的结合,且结合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掺Zn>掺Mn>掺Ni;与实验比较吻合.最后对掺杂Zn的增韧机理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界面 界面结合 第一性原理 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Pb-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永华 孙勇 彭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49,共3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Al对Pb-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10%的Al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胞状Mg+Mg_(17)Al_(12)相,对其它组织的生长起到了关键的制约作用,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细化,且A...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Al对Pb-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10%的Al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胞状Mg+Mg_(17)Al_(12)相,对其它组织的生长起到了关键的制约作用,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细化,且Al含量越高,合金组织越细;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与抗拉强度也提高,Al含量为10%时合金的硬度与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56HB和3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g合金 细化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FE的双辊连铸纯铝凝固组织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守东 陈敬超 吕连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3,共6页
鉴于双辊薄带连铸等轴晶区半固态铸轧组织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应用Procast软件中的CA-FE方法对工业纯铝在水冷钢辊连续铸轧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宏观温度场、浓度场和微观生长过程耦合的凝固组织模拟模型。以CA(Cellular Autom... 鉴于双辊薄带连铸等轴晶区半固态铸轧组织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应用Procast软件中的CA-FE方法对工业纯铝在水冷钢辊连续铸轧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宏观温度场、浓度场和微观生长过程耦合的凝固组织模拟模型。以CA(Cellular Automaton)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晶粒生长过程的局部演变规则,在晶粒尺度上模拟了其凝固过程。应用建立的微观组织模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连续铸轧 微观组织模拟 宏微观耦合模型 元胞自动机-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丹 郭玉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92-94,共3页
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是二氧化钛工业化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超细二氧化钛的分散性与耐候性,处理的方法和程度直接影响超细二氧化钛的应用范围。讨论了超细二氧化钛分散、团聚与粉化的原因,表面处理的机理,常见的表... 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是二氧化钛工业化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超细二氧化钛的分散性与耐候性,处理的方法和程度直接影响超细二氧化钛的应用范围。讨论了超细二氧化钛分散、团聚与粉化的原因,表面处理的机理,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适宜的表面处理条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表面特性研究、修饰剂的合适选择、特殊功能的开发以及表面处理化学原理的理论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分散性 耐候性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微合金化对钢/铝复合板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群玲 孙勇 沈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317-318,316,共3页
研究了微合金化和温度对钢/铝复合板结舍强度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检测了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钢铝复合界面扩散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Fe2Al5,温度对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影响极大... 研究了微合金化和温度对钢/铝复合板结舍强度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检测了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钢铝复合界面扩散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Fe2Al5,温度对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影响极大,界面微合金化能显著提高钢/铝复合板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铝复合板 性能影响 X射线衍射仪 光学显微镜 微观结构 结合界面 剥离强度 反应生成 界面扩散 钢铝复合 强度影响 界面结合 界面性能 化合物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多层膜的Pb膜微观形貌和生长方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林昆 孙勇 +1 位作者 郭中正 沈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17,共4页
用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上镀制了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考察了调制波长对Pb膜成膜的影响,借用Philip XL37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膜质量、表面形貌及膜层断面结构形貌,并采用X射线观测了样品中Al、Pb相的存在形式和膜层结构... 用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上镀制了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考察了调制波长对Pb膜成膜的影响,借用Philip XL37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膜质量、表面形貌及膜层断面结构形貌,并采用X射线观测了样品中Al、Pb相的存在形式和膜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Pb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可得到均一、致密的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探讨了膜的形成机理,给出了成核过程模型,并进一步修正了传统成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混溶体系 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 成膜质量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技术在翡翠改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大民 史庆南 +1 位作者 沈黎 朱杰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3-525,530,共4页
为了通过离子注入将致色元素植入翡翠,达到改色目的,以获得绿色为最佳.以铬为注入元素,针对注入条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改色翡翠进行了红外和X-ray衍射分析,结合翡翠的致色成因理论,对改色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Cr离子注入可... 为了通过离子注入将致色元素植入翡翠,达到改色目的,以获得绿色为最佳.以铬为注入元素,针对注入条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改色翡翠进行了红外和X-ray衍射分析,结合翡翠的致色成因理论,对改色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Cr离子注入可以实现翡翠表面改色,Cr的三价化合物是翡翠致绿的重要因素之一,注入后样品的热处理上限温度约为500℃,红外光谱分析对于600℃以下的注Cr翡翠热处理样品的识别结果与天然翡翠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翡翠 改色 热处理 红外光谱 X-ray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共溅射Al-Pb合金薄膜中固溶度的扩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中正 孙勇 +2 位作者 李玉阁 周铖 彭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共4页
利用磁控共溅射法在液氮冷却的衬底(LNCs)上制备了Al-Pb合金薄膜,运用EDX、XRD、TEM和SEM对薄膜成分、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Pb薄膜在Pb含量为7.38%~2.73%(原子分数,下同)的宽范围内,均存在Al在Pb中的fccPb(Al)亚稳过饱... 利用磁控共溅射法在液氮冷却的衬底(LNCs)上制备了Al-Pb合金薄膜,运用EDX、XRD、TEM和SEM对薄膜成分、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Pb薄膜在Pb含量为7.38%~2.73%(原子分数,下同)的宽范围内,均存在Al在Pb中的fccPb(Al)亚稳过饱和置换固溶体,固溶度与膜成分相关,随薄膜Pb含量的变化,固溶度在3.03%~5.31%Al之间变化,Al-48.9%Pb膜扩展固溶度最大(5.31%Al),薄膜Pb含量降低或升高时,fccPb(Al)固溶体的固溶度下降。此结果与Miedema理论计算的Al-Pb系混合焓随P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低温衬底下Pb的体扩散弱化并导致相分离倾向降低是固溶延展的动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b合金薄膜 亚稳固溶体 扩展固溶度 磁控共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