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适应性管理探讨——基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被引量:7
1
作者 冯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184,共7页
基于适应性环境管理的理念,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历次规划进行的回顾性评价表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模式、管理目的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已呈现出渐进式、问题导向及策略调整等适应性管理的特征。然而,滇池流域严峻的水污染形... 基于适应性环境管理的理念,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历次规划进行的回顾性评价表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模式、管理目的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已呈现出渐进式、问题导向及策略调整等适应性管理的特征。然而,滇池流域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外流域调水的风险、河湖水生态功能丧失、风险管理转型的迫切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适应性管理可为新一轮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思路,即水环境管理目标向风险管理转型,将规划范围拓展至调水水源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广义流域,侧重于重构具备健康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并提升管理响应能力以应对流域水环境的变化风险,使规划真正发挥引领和基础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管理 水环境安全 规划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传统生态文化及其时代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春萍 代山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2,共5页
滇池流域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体现在谚语、宗教信仰、劳动习俗、民间歌谣、节庆、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既有观念、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也有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观念层面的生态文化主要包括&qu... 滇池流域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体现在谚语、宗教信仰、劳动习俗、民间歌谣、节庆、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既有观念、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也有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观念层面的生态文化主要包括"护生、爱物"的生态伦理、"万物相生相克"的生态哲学等;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乡规民约等;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取用有节""变废为宝""崇尚节俭"等。研究滇池流域传统生态文化,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而且也将有助于为滇池保护治理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浸金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陶媛媛 项朋志 +1 位作者 周小华 叶国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Tafel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对模拟硫脲浸金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范围为0.005~0.04 mol/L,浓度增大有利于金的浸出;在Fe3+浓度为0.01~0.08 mol/L范围内,随着Fe3+浓度的增大,金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变大;适度升温可以提高金的腐蚀。实际矿物浸出验证试验表明,金的浸出率随Fe3+浓度(0.02~0.08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53.21%;金的浸出率随硫脲浓度(0.005~0.05 mol/L)增大而增大,最高达到了78.67%,与电化学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浸金 Fe3+浓度 电化学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孟涵 赵凯嵩 徐杉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66-70,共5页
在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在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深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研究、着力实施和推广生态环保的农业工程(技术)、提高农民教育程度和农业环保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治理 对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哪啶螯合树脂吸附钯(Ⅱ)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小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用静态法研究了8-羟基喹哪啶螯合树脂在酸性溶液中吸附和解吸Pd(Ⅱ)的性能,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0.6 mol/L HCl的介质中,树脂对Pd(Ⅱ)的饱和吸附量为99.46mg/g,吸附率为94.7%,解吸率达到95.6%;吸附过程符合Lan... 用静态法研究了8-羟基喹哪啶螯合树脂在酸性溶液中吸附和解吸Pd(Ⅱ)的性能,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0.6 mol/L HCl的介质中,树脂对Pd(Ⅱ)的饱和吸附量为99.46mg/g,吸附率为94.7%,解吸率达到95.6%;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Lagergren方程更适合描述此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螯合树脂 吸附 Pd(Ⅱ)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对水稻抗铝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小华 李昆志 +3 位作者 赵峥 张小玲 程霞 冯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9-776,共8页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水稻的抗铝性能的影响,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根尖H_(2)O_(2)、内源AsA、GSH、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水稻的抗铝性能的影响,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根尖H_(2)O_(2)、内源AsA、GSH、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铝胁迫导致水稻根尖可溶性蛋白和内源AsA含量减少,而MDA和H_(2)O_(2)含量,SOD、POD、APX和CAT活性,GSH及脯氨酸含量增加;外源AsA可增强铝胁迫水稻根尖的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等含量,内源AsA、GSH含量及SOD、POD、APX、CAT活性,而降低MDA和H_(2)O_(2)含量。表明外源AsA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降低H_(2)O_(2)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下水稻质膜氧化程度,增强水稻的抗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铝胁迫 抗坏血酸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水生入侵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渊源 赵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共12页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已日益成为全球性最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外来生物的早期监测和预警对防控外来生物入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环境具重要意义。但外来水生生物,得益于其形体微小...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已日益成为全球性最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外来生物的早期监测和预警对防控外来生物入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环境具重要意义。但外来水生生物,得益于其形体微小、形态多变等生理生态特性,与陆生外来生物相比隐蔽性更强、更易扩散,通常难以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正严重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其早期监测和预警更加迫切也更具技术挑战。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通过检测环境样品中的DNA来解析生物物种组成及丰度,可实现生物物种的高效鉴别及多生物群落监测,与耗时费力的传统形态学生物监测相比,具低耗、高效、高灵敏度及对生物体无损伤等特点,其在外来水生生物监测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eDNA技术在水生入侵生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从eDNA的获取、条形码区域的PCR扩增和数据分析3个方面探讨了eDNA技术实施的方案、关键步骤;最后对促进其在水生生物入侵风险预警应用的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水生入侵生物监测 (宏)条形码技术 实施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小华 周泽仪 李昆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8-2375,共8页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抗氧化损伤的效应,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不同铝浓度(0、50、100、200、400μmol·L^-1)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对铝胁迫下水稻抗氧化损伤的效应,以滇优35号(杂交稻,粳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AsA对不同铝浓度(0、50、100、200、400μmol·L^-1)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尖氧化损伤程度随铝浓度的递增而加剧,与对照相比,400μmol·L-1铝胁迫可导致水稻根尖H2O2和MDA含量增加1.53和3.16倍,脯氨酸含量、SOD、POD、APX和CAT活性分别增加1.73、1.39、1.42、1.76和1.56倍,内源AsA含量减少0.53倍;而施用外源AsA处理的根尖H2O2和MDA含量只增加1.04和2.69倍,内源AsA含量减少0.46倍,脯氨酸含量增加1.96倍,SOD、POD、APX和CAT活性分别增加1.48、1.63、1.90和1.89倍。综上所述,外源AsA可通过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维护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AsA含量,降低根尖H2O2的积累和质膜过氧化程度,促进水稻在铝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外源AsA缓解水稻铝毒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铝胁迫 抗坏血酸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缓解水稻幼苗的铝胁迫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小华 周泽仪 李昆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对铝胁迫下水稻氧化损伤的影响,该文以峰1A(不育系,籼稻)和滇优35号(杂交,粳稻)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抗坏血酸(AsA)对50μmol·L-1Al3+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和内源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对铝胁迫下水稻氧化损伤的影响,该文以峰1A(不育系,籼稻)和滇优35号(杂交,粳稻)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抗坏血酸(AsA)对50μmol·L-1Al3+胁迫下水稻根尖H2O2和内源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24 h时,水稻根尖内源AsA含量为对照的0.90倍,与对照相比,根尖H2O2增加了0.55倍至1.3倍,SOD、POD、CAT及APX活性分别增加了0.83倍至1.6倍、1.0倍至1.3倍、0.85倍至1.2倍、1.0倍至1.8倍;外源AsA处理铝胁迫水稻24 h,水稻根尖内源AsA含量为对照的1.2倍,SOD、POD、CAT及APX活性分别增加了1.2倍至2.2倍、1.5倍至1.6倍、1.3倍至1.7倍、1.2倍至2.6倍,根尖H2O2含量增加了0.1倍至0.6倍。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铝胁迫加剧了细胞膜的过氧化程度,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活性氧,外源AsA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AsA含量以缓解水稻Al3+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降低细胞膜系统伤害,促进水稻生长,为外源AsA提高水稻适应铝胁迫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铝胁迫 抗坏血酸 活性氧 抗氧化酶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