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2铜板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及断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郑海涛 樊瑜瑾 +2 位作者 杨振 郑淮和 唐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6,共6页
为提高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和冲裁效率,实现对冲裁间隙的合理优化,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板料冲裁试验构想:采用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等领域板厚为6 mm且相同规格的T2紫铜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更换凸模来改变冲裁间隙,完成在不同冲裁间隙条件下对板料... 为提高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和冲裁效率,实现对冲裁间隙的合理优化,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板料冲裁试验构想:采用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等领域板厚为6 mm且相同规格的T2紫铜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更换凸模来改变冲裁间隙,完成在不同冲裁间隙条件下对板料的冲裁试验,采集并分析冲裁力随冲裁行程的变化曲线;同时测量光亮带的宽度和最大冲裁力位置,并拟合冲裁力、光亮带宽度等与冲裁间隙之间的曲线.试验表明:冲裁力在塑性变形阶段增大幅度先快后慢,而在此阶段的初期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几乎无影响,但随着冲裁的深入,冲裁间隙越大,冲裁力则越小,当进入断裂带后冲裁力急速下降;对比在相同冲裁间隙条件下冲裁力随冲裁行程的变化曲线和断面质量,可获得冲裁件断面光亮带会随着冲裁力达到最大值时而结束.研究表明,当冲裁间隙为16.67%左右时,光亮带宽度较大且冲裁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裁间隙 冲裁力 光亮带宽度 冲裁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R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定长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立兵 樊瑜瑾 +2 位作者 代杰 郭波江 孙宏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为了实现对折弯机床上母线长度的测量,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定长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高速度、低功耗的AVR单片机对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A、B两相信号进行鉴相和四倍频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AT89S52单片机的T2计数... 为了实现对折弯机床上母线长度的测量,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光电编码器定长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高速度、低功耗的AVR单片机对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A、B两相信号进行鉴相和四倍频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AT89S52单片机的T2计数器进行硬件计数;利用编码器的Z相信号对测量系统进行零位校正;通过OCM12864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计数的结果和定长的状态。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硬件电路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定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以应用于工业上其他场所的定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编码器 母线 定长测量系统 AVR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和PLC的母线折弯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代杰 樊瑜瑾 孙宏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0-73,共4页
为提高母线折弯成形精度,消除回弹的影响,设计一种带有折弯角度实时监测并具有回弹自动补偿功能的母线折弯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数据采集能力强以及PLC作为逻辑控制器可靠性高的特点,分别采用两片51系列单片机作为角度数... 为提高母线折弯成形精度,消除回弹的影响,设计一种带有折弯角度实时监测并具有回弹自动补偿功能的母线折弯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数据采集能力强以及PLC作为逻辑控制器可靠性高的特点,分别采用两片51系列单片机作为角度数据的采集器及一台三菱FX1S系列PLC作为机床的逻辑控制器。并通过RS232串口将数据传给上位PC机及采用VB6.0软件进行编程,能方便地实现各种回弹补偿控制方案。装机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折弯机 单片机 PLC RS232串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型母线料头加工机床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申龙章 樊瑜瑾 +1 位作者 李浙昆 王开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77-78,96,共3页
为了经济方便地加工母线料头,使其在形状和表面光洁程度上能满足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母线料头专用数控加工机床,采用铣削加工的方法,将母线料头加工成光滑圆角形状。加工机床控制系统CPU基于AT89C52单片机,通过步进电机驱... 为了经济方便地加工母线料头,使其在形状和表面光洁程度上能满足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母线料头专用数控加工机床,采用铣削加工的方法,将母线料头加工成光滑圆角形状。加工机床控制系统CPU基于AT89C52单片机,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器驱动两个步进电机实现直线圆弧插补,实际使用表明机床设计满足用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母线料头 专用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薄铜板冲裁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勇 樊瑜瑾 +3 位作者 郑海涛 李浙昆 何伟 唐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叠层金属板材在数控母线冲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叠层金属板材冲裁件的断面加工质量,因此,对叠层薄铜板的冲裁过程进行研究。叠层金属板材相较于单层金属板材的冲裁过程不尽相同,利用母线加工机床的冲孔工位对叠层薄铜板... 叠层金属板材在数控母线冲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叠层金属板材冲裁件的断面加工质量,因此,对叠层薄铜板的冲裁过程进行研究。叠层金属板材相较于单层金属板材的冲裁过程不尽相同,利用母线加工机床的冲孔工位对叠层薄铜板进行冲裁试验,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压力、位移传感器在不同冲裁间隙下对叠层薄铜板的试验数据,分别得到了冲裁力随冲裁位移变化趋势,以及孔径尺寸、变形塌陷高度与冲裁位移的关系,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随着冲裁间隙的减小,冲裁力增大,并且变形塌陷高度、孔径尺寸精度与叠层金属板的所在层数都有很大关系,相比单层冲裁叠层金属薄板在冲裁过程中虽然影响因素更多、出现的问题也更复杂,但通过控制间隙、压边力等条件可以提高叠层金属薄板的冲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薄铜板 冲裁实验 冲裁间隙 冲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母线冲裁机理及冲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崇健 樊瑜瑾 +2 位作者 梁勇 吴家喜 唐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选取10层母线的上、中、下层微单元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对各层母线在不同间隙下冲裁后的孔径尺寸、孔周边塌陷高度、毛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叠层母线在冲裁初期,试件与单层母线冲裁变形情况相同,而在冲裁中后期,试件的裂纹扩展由... 选取10层母线的上、中、下层微单元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对各层母线在不同间隙下冲裁后的孔径尺寸、孔周边塌陷高度、毛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叠层母线在冲裁初期,试件与单层母线冲裁变形情况相同,而在冲裁中后期,试件的裂纹扩展由软质凸、凹模刃口相交实现,并且各层母线的裂纹不能继续扩展到下一层;靠近最上层与最下层母线的冲孔直径与凸模直径相差小,孔径周边塌陷高度不明显、毛刺小,而中间层的母线冲裁质量较差;在冲裁中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模具间隙和施加压边力来提高试件的冲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母线 冲裁特性 冲裁间隙 压边力 冲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紫铜母排冲裁成形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成 樊瑜瑾 +3 位作者 蒋崇健 郑淮河 唐军 吴家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提高叠层母排的加工质量,研究了多层无粘接薄紫铜母排的叠层冲裁成形过程和叠层母排的冲裁断裂机理。采用冲裁实验装置对6层紫铜母排进行实验,研究其在冲裁成形过程中的变形及断裂情况。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母排冲裁过程进行... 为提高叠层母排的加工质量,研究了多层无粘接薄紫铜母排的叠层冲裁成形过程和叠层母排的冲裁断裂机理。采用冲裁实验装置对6层紫铜母排进行实验,研究其在冲裁成形过程中的变形及断裂情况。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母排冲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揭示其冲裁过程的变化以及韧性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冲裁初期,靠近冲裁模具的母排最先断裂,并且靠近凸模的母排比靠近凹模的母排先断裂;在冲裁中期,除了中间层母排发生颈缩现象外,其余母排均完成冲裁断裂;在冲裁后期,发生颈缩的中间层母排所受拉伸应力增大进而发生拉伸断裂,至此所有母排均完成断裂。叠层母排冲裁断裂完成后,第6层母排的冲裁质量最高,塑性形变小,冲裁质量好;而中间层母排塑性形变大,冲裁质量差。实验与分析表明:叠层母排的冲裁断裂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各层母排受到剪切断裂和拉伸断裂的共同作用,其中靠近冲裁模具的母排以剪切型韧性断裂为主,远离冲裁凸模的中间层母排以拉伸型韧性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母排 冲裁成形 剪切断裂 拉伸断裂 冲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螺杆分散混合数值模拟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贺存政 樊瑜瑾 +4 位作者 赵玉程 王怀 李静 郑淮河 吴家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了研究平行同向啮合三螺杆挤出机的分散混合效果,采用离散元法对三螺杆挤出机中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PE-LD)两种塑料颗粒在加料段的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三螺杆挤出机的三维模型,在EDEM软件中仿真出不同螺杆转速下挤... 为了研究平行同向啮合三螺杆挤出机的分散混合效果,采用离散元法对三螺杆挤出机中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PE-LD)两种塑料颗粒在加料段的混合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三螺杆挤出机的三维模型,在EDEM软件中仿真出不同螺杆转速下挤出机的混合效果,通过对收集盒分层处理计算得出混合过程中混合均匀度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当转速为200 r/min时,三螺杆挤出机有最高均匀度稳态值,此时分散混合效果最好。在转速低于200 r/min时,表现为螺杆的转速越高,塑料颗粒混合均匀度稳态值越高,所用最佳混合时间越少;当转速高于200 r/min时,物料颗粒所用最佳混合时间继续减少,但均匀度稳态值下降。同时捏合块对挤出机的混合效果影响较大,最优是单根螺杆轴上安装2个捏合块。最后通过自行设计的小型三螺杆挤出机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次实验与仿真模拟表现一致,200 r/min转速下两种塑料的分散混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杆挤出机 捏合块 数值模拟 分散混合 混合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折弯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玉程 樊瑜瑾 +1 位作者 唐军 李强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保证折弯机在板材折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折弯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对折弯机工作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折弯机液压系统。通过设计液压系统参数,建立适当的液压驱动伺服系统模型,由此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PL... 为保证折弯机在板材折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折弯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对折弯机工作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折弯机液压系统。通过设计液压系统参数,建立适当的液压驱动伺服系统模型,由此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PLC进行程序编写。结果表明,通过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提高了折弯机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板材折弯质量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弯机 PLC控制 液压伺服系统 稳定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浮选腔挡风块形状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怀 樊瑜瑾 +3 位作者 刘小川 蔡培良 唐军 吴家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5期102-106,共5页
为研究卷烟机浮选腔不同类型挡风块对风选分离气流的影响,基于CFD-DEM耦合理论,采用计算模型EDEM-Fluent耦合仿真,对真空浮选腔在不同形状挡风块下的梗丝分离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对比内部气流的压力云图及速度图,通过计算烟丝、烟梗颗粒... 为研究卷烟机浮选腔不同类型挡风块对风选分离气流的影响,基于CFD-DEM耦合理论,采用计算模型EDEM-Fluent耦合仿真,对真空浮选腔在不同形状挡风块下的梗丝分离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对比内部气流的压力云图及速度图,通过计算烟丝、烟梗颗粒的分离效率验证仿真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三角形型挡风块浮选腔分离效果比半圆形型和梯形型好,且分离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浮选腔 挡风块 EDEM-Fluent耦合 梗丝分离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浮选腔结构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怀 樊瑜瑾 +3 位作者 刘小川 蔡培良 唐军 吴家喜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8期76-80,共5页
为了减少卷烟机浮选腔风选分离过程中烟丝的浪费,分析了浮选腔不同内部结构对风选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EDEM-Fluent耦合仿真技术,建立更加接近实物的烟梗、烟丝颗粒模型,在-1.2kPa仿真条件下对浮选腔在不同内部结构下的梗丝分离进行耦合... 为了减少卷烟机浮选腔风选分离过程中烟丝的浪费,分析了浮选腔不同内部结构对风选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EDEM-Fluent耦合仿真技术,建立更加接近实物的烟梗、烟丝颗粒模型,在-1.2kPa仿真条件下对浮选腔在不同内部结构下的梗丝分离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对比腔内流场迹线图和速度图,并通过计算烟丝、烟梗颗粒的分离效率验证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30°挡风块浮选腔内流场和速度分布更合理,能更彻底地分离烟丝和梗签颗粒,且分离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腔 EDEM-Fluent耦合 梗丝分离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啮合双螺杆固体颗粒输送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玉程 樊瑜瑾 +2 位作者 唐军 张超 王怀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8期9-14,共6页
借助可视化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固体输送段的实验装置,对其固体颗粒的输送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将输送区划分为3个子输送区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其在3个子输送区中不同的输送形式,以及螺杆转速和粒径大小对其输送效率的影响,发现物料在输送... 借助可视化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固体输送段的实验装置,对其固体颗粒的输送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将输送区划分为3个子输送区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其在3个子输送区中不同的输送形式,以及螺杆转速和粒径大小对其输送效率的影响,发现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左输送区和上输送区且均以正位移输送为主,当物料粒径增加至3mm时,摩擦拖曳现象较为明显。输送效率会随着螺杆转速与粒径大小的不同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 固体输送 EDEM仿真 正位移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坐标系与靠模法进行轨迹复合的研究
13
作者 王力 顾春霞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3,共3页
现阶段,机床加工轨迹通常采用数控式和机械式两种方式实现。数控式机床有加工速度快、成品质量好、劳动强度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等问题。通常,机械式机床具有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加工及设备成本低等优点,但同... 现阶段,机床加工轨迹通常采用数控式和机械式两种方式实现。数控式机床有加工速度快、成品质量好、劳动强度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等问题。通常,机械式机床具有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加工及设备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对加工形状有局限性、控制难度高等问题。因此,针对机械式机床通常使用的靠模形式进行研究,将其与极坐标系进行融合,来解决机械式机床对加工形状存在明显局限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坐标 靠模 轨迹复合 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