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展芸 龚元均 +7 位作者 陈云波 徐怡蕾 叶海云 李丽珍 刘跃辉 佟磊 卞雅慧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3,共13页
为准确地掌握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统计年鉴和各市级部门统计数据,结合企业填报、实地采样和走访调研,建立昆明市2018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口检测和文献调研,得到昆明市的V... 为准确地掌握昆明市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统计年鉴和各市级部门统计数据,结合企业填报、实地采样和走访调研,建立昆明市2018年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口检测和文献调研,得到昆明市的VOCs源谱数据,并编制昆明市VOCs分物种清单,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2018年昆明市人为源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VOCs、氨气(NH3)、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黑碳(BC)和有机碳(OC)排放量分别为13476.92,53327.85,397383.83,55514.73,20465.41,75473.99,29405.57,1947.53和4405.39吨。其中,NOx的主要排放源为移动源(50.7%);NH3的主要排放源为农业源(88.5%);PM_(10)的主要排放源为扬尘源(44.1%)和工艺过程源(43.1%);CO,VOCs和PM_(2.5)的主要排放源为工艺过程源,在不同污染物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8.2%,41.7%和51.2%;SO_(2),BC和OC的主要排放源为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其排放占比分别为53.0%,45.0%和35.9%。污染物集中在主城5区和安宁市,主城5区中,以青年路和人民中路为中心向外辐散,呈贡区污染物相对较少。SO_(2),BC和OC以高值点源分布为主,NOx,CO,VOCs和PM_(2.5)是线源和点源分布相结合,PM_(10)呈现点源和面源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NH3呈现显著的面源空间分布特征。VOCs分物种清单中排放量占比最多的是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建筑涂料和工业溶剂等溶剂使用行业。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类的占比高达49.9%,且占比较高的VOCs物种为(间、对)二甲苯、甲苯、乙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排放清单 VOCs分物种清单 昆明市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光化学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元均 关茜妍 +3 位作者 郭子研 谭照峰 陈云波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昆明市O_(3)污染过程中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显著升高,光化学反应活性强,在臭氧污染起始和加重阶段光化学生成作用显著,臭氧生成速率F(O_(3))峰值分别接近20×10^(-9)h^(-1)和16×10^(-9)h^(-1)。研究中还发现,昆明市处于VOCs控制区,除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等人为源VOCs以外,控制CO浓度也是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O3-NOx-VOCs敏感性 昆明市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中杰 李亚丽 +1 位作者 汪艳如 张大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139,共8页
为评估近年来昆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成效,以松华坝水库为研究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20... 为评估近年来昆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成效,以松华坝水库为研究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20年,松华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效益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23.6%;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2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由失调衰退阶段逐渐向过渡调和阶段、协调发展阶段转变,表明近年来昆明市重视并持续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使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升高。建议未来在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以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生态保护补偿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昆明市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平台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韬 李舒婷 +1 位作者 杨洪福 普利民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4-152,共9页
为有效支撑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科研、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与学术交流工作,文章充分利用目前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契机,结合主流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与通用性,利用数据库系统先进的数据管理方式和3S技术成熟的空间表现模式,构建以... 为有效支撑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科研、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与学术交流工作,文章充分利用目前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契机,结合主流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与通用性,利用数据库系统先进的数据管理方式和3S技术成熟的空间表现模式,构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昆明市生态环境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思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集成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科研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展示管理与决策管理系统,构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昆明市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平台,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数据库 管理平台 科学决策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天气分型及其与臭氧污染日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谢屹然 陈云波 +2 位作者 段玮 龚元均 樊雯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运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聚类(SOM)方法,对昆明市2017—2019年间的大气环流进行大规模样本的客观分型研究。结合地面观测的臭氧浓度及臭氧日污染数据,分析不同天气类型的气象条件及环流形势特点。结果显示,昆明的大气环流场大致可分为9... 运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聚类(SOM)方法,对昆明市2017—2019年间的大气环流进行大规模样本的客观分型研究。结合地面观测的臭氧浓度及臭氧日污染数据,分析不同天气类型的气象条件及环流形势特点。结果显示,昆明的大气环流场大致可分为9种类型,各天气型的出现概率及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天气类型下,昆明市臭氧污染日(O_(3)-8h≥160μg/m^(3))的出现频率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差异。在所有臭氧污染日中,T2型(滇西北高压脊型)和T6型(西行台风型)的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臭氧污染总日数的30.8%和38.5%,属于“污染天气型”;T4,T7和T8型天气未出现过臭氧污染日,属于“偏清洁天气型”;T1,T3,T5和T9型则为“偏污染天气型”。T2与T6型在环流形势上具有明显差异。在T2型天气控制下,昆明及整个云南地区都受高压脊前西风的支配,而T6型天气为台风外围东风影响所致。这两种环流形势下,昆明及云南地区均处于高压环流控制之下,均易形成高温、低湿和强辐射等有利于臭氧浓度超标的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客观天气分型 臭氧污染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体抗生素的赋存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昕悦 邵智 +4 位作者 杨艳 支国强 杨健 焦立新 熊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03-2513,共11页
饮水是抗生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探明昆明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潜在风险,于2023年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8月)采集并分析了云龙水库及其前置库双化水库水体中7类共38种抗生素浓度及部分常规理化参数,利用PCA分... 饮水是抗生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探明昆明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潜在风险,于2023年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8月)采集并分析了云龙水库及其前置库双化水库水体中7类共38种抗生素浓度及部分常规理化参数,利用PCA分析解释水体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同时评估了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2023年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8月)共检出31种抗生素,所有采样点抗生素总浓度呈丰水期(1109.0 ng/L)远高于枯水期(414.7 ng/L)的特征,枯水期和丰水期单体抗生素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ND(低于检出限)~37.5 ng/L和ND~139.3 ng/L。主要污染物为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均达50%)。②PCA分析表明,畜禽养殖废水、医疗废水与生活污水均为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体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③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枯水期和丰水期所有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熵值(RQ)均小于0.1,健康风险熵值(RQH)均小于0.01。研究显示,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体单体抗生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可忽略不计,对不同年龄、性别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 抗生素 主成分分析 源解析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7
作者 李昕悦 杨艳 +5 位作者 洪昌海 支国强 杨健 韩镇阳 万正芬 卢少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0,48,共10页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发现牛栏江(昆明段)沉积物重金属中Cd含量1.45 mg/kg和Hg含量0.23 mg/kg,分别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0.218 mg/kg和0.058 mg/kg)的6.7倍和4.0倍,表明Cd和Hg污染相对严重。地累积指数表明牛栏江(昆明段)3个水期均为Cd污染程度最高,Hg次之,平均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中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因此Cd和Hg是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予以重视。同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具有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上游和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牛栏江(昆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气态亚硝酸及其对臭氧浓度影响模拟
8
作者 张静唯 龚元均 +7 位作者 冉海艳 谭雅娴 屈玉 安俊岭 陆克定 董华斌 邱飞 杨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于2021年4—5月的云南省臭氧(O_(3))污染事件频发时段,在昆明市开展首次气态亚硝酸(HONO)观测,并结合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评估添加HONO潜在来源与否对O_(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使用2020年MEIC清单能较好地模拟昆明市的HONO、二... 于2021年4—5月的云南省臭氧(O_(3))污染事件频发时段,在昆明市开展首次气态亚硝酸(HONO)观测,并结合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评估添加HONO潜在来源与否对O_(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使用2020年MEIC清单能较好地模拟昆明市的HONO、二氧化氮(NO_(2))、O_(3)和细颗粒物(PM_(2.5))等污染物。HONO潜在来源显著增强了大气氧化性和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速率,引起昆明市距地面4km范围内O_(3)增量为(2~6)×10^(-9)(相应增幅约2%~8%)、近地面O_(3)增量为(4~7)×10^(-9),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O_(3)-VOCs-NOx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加深对云贵高原地区HONO、大气氧化性及O_(3)生成的认识,为区域O_(3)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亚硝酸 臭氧污染 大气氧化性 昆明市 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估的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类型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韬 杨敏 +1 位作者 和兰娣 张文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227,共11页
该文根据昆明市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利用模型评估与空间叠置分析,结合昆明市生态安全,以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评估研究为基础,进行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估,综合识别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该文根据昆明市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利用模型评估与空间叠置分析,结合昆明市生态安全,以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评估研究为基础,进行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估,综合识别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及其分布,并根据识别结果与现有保护地比较后提出现有昆明市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空缺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中,研究区阔叶林与灌丛和灌草丛生态系统价值居前2位,其次为针叶林、水体、耕地、沼泽湿地,最后为园地与草甸。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估中,研究区极重要与高度重要区域面积为4069.5 km^(2),占国土面积19.37%;综合评估后,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常绿栎林、寒温性针叶林、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高山草甸、暖性石灰岩灌丛、湖泊与水库、河流和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北部与西南部。识别结果客观反映了昆明市重要生态系统的分布,较好地表征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决定性和价值,明确了昆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与空缺,对维护昆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障昆明市的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服务价值 重要性识别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流域(昆明部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吴丽芳 杨艳 +4 位作者 何佳 洪昌海 支国强 邵智 刘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1-1740,共10页
为探究牛栏江流域(昆明部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对流域内浮游植物种类、细胞密度及水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流域内干流和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 为探究牛栏江流域(昆明部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对流域内浮游植物种类、细胞密度及水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流域内干流和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40种,其中绿藻门107种(44.58%),硅藻门60种(25.00%),蓝藻门38种(15.83%)。细胞密度和优势种均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其次是绿藻门。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差异来看,枯水期硅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是绿藻门;丰水期和平水期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是硅藻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示此流域水体状况整体为清洁-寡污染,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示流域水体状况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状态。冗余分析表明,枯水期影响牛栏江流域(昆明部分)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WT),丰水期是总氮(TN)和流速(CV),平水期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TN);次要因素是总磷(TP)、硝态氮、pH、透明度(SD)和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栏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特征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启凤 吴雪 +3 位作者 王燕彩 张英 付潇华 谢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6,I0018,I0019,共10页
为了解滇池流域新污染物污染状况,科学制定管控对策,对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要聚焦在全氟化合物(PFC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酚类内分泌干扰物(酚类EDCs)... 为了解滇池流域新污染物污染状况,科学制定管控对策,对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要聚焦在全氟化合物(PFC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酚类内分泌干扰物(酚类EDCs)4类新污染物,“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则重点开展了微塑料(MPs)和抗生素的相关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滇池流域应重点关注PCBs、OCPs、抗生素、MPs、双酚A(BPA)、辛基酚(OP)这6类新污染物;与太湖、巢湖相比,滇池湖体水样中PFCs、OCPs质量浓度最低,但沉积物中的PCBs、MPs质量浓度居三湖榜首。总体上,滇池流域新污染物污染的研究成果还较为零散,难以支撑面向美丽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目标的实现。建议加强新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强化科研与管理的衔接,提升公众对新污染物的认识水平和基层对新污染物的管理治理能力,提高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环境风险预警与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新污染物 污染特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生态系统生态用水优化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明净 杜展鹏 +3 位作者 段仲昭 严长安 高伟 刘嫦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1348,共8页
生态需水是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湖泊流域的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水量联系,目前对流域内生态用水的研究多为单一生态系统生态需水简单相加,忽略了河流和湖泊之间复杂的水量联系。基于河湖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 生态需水是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湖泊流域的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水量联系,目前对流域内生态用水的研究多为单一生态系统生态需水简单相加,忽略了河流和湖泊之间复杂的水量联系。基于河湖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水量联系构建了河湖生态系统生态用水优化模型,并以滇池为例分析了河湖生态系统生态用水规律。结果表明:湖泊流域中单一河流或湖泊生态需水计算结果不能满足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要求,需要综合考虑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量联系;在当前水质状况下,牛栏江每年的调水量不能满足滇池流域的生态用水要求;滇池流域水体污染对流域内生态用水影响较大,随着水体污染程度的下降,流域生态用水量和调水量呈指数下降,河流生态用水呈线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水 流域模型 月保证率法 水量平衡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面概化对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的不确定性评估——以云南昆明海口河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明净 袁鹏 +2 位作者 张帆 李金城 高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河道生态需水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基础,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成为影响生态需水的关键因素。湿周法是一种基于流量与湿周关系的水力学模型,在确定两者关系时多采用与实际河道断面有差异的概化断面计算,可能导致生态需水计算的不确定... 河道生态需水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基础,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成为影响生态需水的关键因素。湿周法是一种基于流量与湿周关系的水力学模型,在确定两者关系时多采用与实际河道断面有差异的概化断面计算,可能导致生态需水计算的不确定性;评估不同河道断面概化方法的影响,对指导断面概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云南昆明海口河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4种常见断面概化方法计算了生态需水。结果显示:(1)河道横断面概化对湿周法生态需水的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4种断面概化方法得到的河道生态需水差异显著,生态需水结果最大相差88.29倍;(2)与未概化结果相比,三角形概化法得出的生态流量偏差最高,可相差13.65 m^3/s,矩形概化法得出的生态流量偏差最低,最低仅相差0.81 m^3/s;(3)断面概化对生态需水的影响程度还受拐点判别方法的影响,斜率法计算结果均大于曲率法,其中三角形概化方法受拐点判别影响最大,两种方法的估算结果相差11.65 m^3/s,矩形概化不同拐点判别结果仅相差0.08 m^3/s。研究表明,在湿周法计算生态需水的应用中,断面概化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显著,且不同概化方法的影响程度不同,合理概化断面在湿周法中是可行的,综合考虑了生态流量和湿周合理性,推荐采用矩形对海口河断面进行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周法 生态需水 横断面概化 海口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海娇 史秋月 +8 位作者 支国强 王永强 韩镇阳 毕斌 杨莉园 霍笑康 陈金明 卢少勇 刘宪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7-878,共12页
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高原河流浮游植物与环境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以云贵高原河流螳螂川—普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1月(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对该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和水体进行... 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高原河流浮游植物与环境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以云贵高原河流螳螂川—普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1月(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对该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和水体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冗余分析(RDA)等对螳螂川—普渡河流域的水质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探讨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8属261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显著,与枯水期和平水期相比,丰水期细胞密度较少,生物多样性较高,螳螂川干流的细胞密度高于其他流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流域整体处于中营养至重富营养水平,且螳螂川干流的富营养化水平最严重。RDA分析揭示了不同子流域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素不同,螳螂川干流为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pH,螳螂川支流为COD_(Mn),普渡河干流为流量和硝酸盐氮,普渡河支流为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川—普渡河流域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极端降水事件演变特征及城市效应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辉 吴文俊 +3 位作者 王广 赵珍丽 陈静敏 严长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探究昆明市极端降水事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规律,基于百分位法、Mann-Kendall检验及R/S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7年昆明市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严重程度及城市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7年昆明市极端降水量呈不... 为探究昆明市极端降水事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规律,基于百分位法、Mann-Kendall检验及R/S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7年昆明市极端降水事件时空演变特征、严重程度及城市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7年昆明市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0.24 mm/a,且其发生率、贡献率及强度均呈增长变化,降水夜昼间分配不均,极端降水量在主城区以及城市下风区存在明显高值区;1960—2017年城市化对年极端降水的增雨系数为1.16,城市化增雨明显,并且呈加剧趋势;昆明市缓慢发展期城市效应不明显,而快速发展期极端降水量城、郊差异均值较缓慢发展期增长了57.04%,城市效应凸显;极端降水严重度指数及其城、郊差异均呈持续增加趋势,表明昆明市极端降水严重程度以及城市化对其影响效应均将不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城市效应 严重度指数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和兰娣 张晓东 +2 位作者 孙成龙 李诗妍 曹雪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46-151,191,共7页
以昆明市14个县(市)区为研究范围,通过估算昆明市蔬菜废弃物产生量,并按照优先资源化利用原则,对昆明市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20年昆明市蔬菜废弃物产生总量为155.37万t,按全肥料化利用分析,可折合氮(N)、磷(... 以昆明市14个县(市)区为研究范围,通过估算昆明市蔬菜废弃物产生量,并按照优先资源化利用原则,对昆明市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20年昆明市蔬菜废弃物产生总量为155.37万t,按全肥料化利用分析,可折合氮(N)、磷(P2O5)、钾(K2O)肥分别为3222.31、1510.79、3232.87 t,可替代昆明市当年氮、磷、钾肥施用量的4.01%、5.31%、26.49%;按全饲料化利用分析,可生产17.02万t的饲料;以400 kg肉牛进栏、养殖150 d计算,可饲养肉牛34万头,相当于当年昆明市牛养殖总量的一半;按全能源化利用分析,可产沼气719万m^(3),相当于发电1294.2万kW·h。从资源化利用潜力和产业布局角度分析,晋宁区、嵩明县、寻甸县、宜良县可作为资源化利用产品生产地;寻甸县、宜良县和晋宁区为资源化利用高潜力地区;嵩明县为资源化利用产品外销地区;禄劝县、安宁市、石林县为资源化利用产品销售区。该结论以期为昆明市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合理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蔬菜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冷库蔬菜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和兰娣 孙成龙 +1 位作者 张晓东 李诗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50-52,63,共4页
蔬菜废弃物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污染事件持续增加,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源之一,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部门座谈及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昆明市14个县(市)的冷库企业蔬菜废弃物及NH_(3)-N、TN、TP污染物产排情况进行了... 蔬菜废弃物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污染事件持续增加,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源之一,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部门座谈及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昆明市14个县(市)的冷库企业蔬菜废弃物及NH_(3)-N、TN、TP污染物产排情况进行了详查,完成了污染分布空间特征分析。2020年昆明市范围内不同规模的蔬菜冷库企业共计202家,冷库蔬菜总贮存量、蔬菜废弃物产生量、排放量分别为634.90万、126.98万、36.86万t,NH_(3)-N、TN、TP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737.20、1437.20、184.30 t;蔬菜废弃物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呈南部和东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的特点,其中晋宁区、嵩明县、寻甸县、宜良县较为突出,就昆明市蔬菜废弃物污染特征提出了污染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冷库 蔬菜废弃物 污染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汛期污染特征及分区管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英 邵智 +3 位作者 吴雪 朱启凤 王燕彩 付潇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6-1084,共9页
基于滇池流域长时间序列的降雨数据、河湖水质数据以及各类型排口水质数据,分析了滇池流域河湖水质变化对降雨的响应关系,提出了汛期污染分区控制的相关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近年来滇池流域降雨集中程度增加,短时强降雨事件发生频率增大... 基于滇池流域长时间序列的降雨数据、河湖水质数据以及各类型排口水质数据,分析了滇池流域河湖水质变化对降雨的响应关系,提出了汛期污染分区控制的相关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近年来滇池流域降雨集中程度增加,短时强降雨事件发生频率增大,汛期污染控制难度增大;河湖水质整体上呈现出汛期主要污染物浓度高于非汛期的现象,入湖河道氨氮和总磷与降雨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汛期污染主要来自于河道沿岸的合流制排口、种植业排口和分流制雨污混接口的排放;为提升汛期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水平,建议按照城郊面山洪水冲击控制区、主城中心合流制污染控制区、二环外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区、分流制排水系统混流及径流污染控制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区来对滇池流域汛期污染进行分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汛期污染 入河排口 分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成效评价与完善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雪 何佳 +2 位作者 张英 朱启凤 周鸿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2017年4月起实施的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为市级层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为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对河道水质改善的促进作用,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 2017年4月起实施的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为市级层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为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对河道水质改善的促进作用,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和水环境改善效益,评估该机制的有效性,总结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来,河湖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监测网络逐步健全、水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机制总体有效,但也还存在考核指标待优化、补偿范围不全面、补偿方式单一、监管评估和公众参与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健全生态补偿绩效评价制度,促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水环境 滇池流域 中小流域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典型农用地土壤动物类群及多样性初探
20
作者 段玲玲 张大为 +2 位作者 蔺莉 李龙 孙元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了解昆明市典型农用地土壤动物群落情况,掌握调查样地内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常见类群、稀有类群的分布情况及特征,分析调查样地间土壤动物不同优势度类群的差异,为今后全面、系统的开展全市土壤动物调查研究工作奠定工作基础。结果发现:... 了解昆明市典型农用地土壤动物群落情况,掌握调查样地内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常见类群、稀有类群的分布情况及特征,分析调查样地间土壤动物不同优势度类群的差异,为今后全面、系统的开展全市土壤动物调查研究工作奠定工作基础。结果发现:(1)确定了区域及土壤样地的选择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卫星影像判别、现场实地确认的方法;(2)根据土壤动物干法、湿法分离方法,自制了实用的Tullgren分离器和Baermann分离器;(3)采集土壤动物共4388只,完成类别鉴别的有4129只,分属于4门8纲21目33科,划分为25个类群单位。弹尾目、蜱螨亚纲、寡毛纲构成了研究区土壤动物的主要部分,为主要优势类群;(4)经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不同农用地和不同种植类型对土壤动物数量和组成及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壤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