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延安医院2001—2012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云昆 朱雯梅 +2 位作者 姚瑶 王佳 翁媛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 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2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 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 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 906/3 177)。期间2001年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年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年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在54.2%~72.9%,2008—2012年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昆明地区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晓莉 杨旭 +3 位作者 单斌 杜廷义 黄云昆 吴肪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地区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现状,观察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31日临床标本中首次共分离的4 927株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 目的: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地区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现状,观察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31日临床标本中首次共分离的4 927株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版中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927株菌中革兰阳性菌1 485株,占30.1%,革兰阴性菌3 442株,占69.9%。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和不动杆菌属等。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6.3%(81/233),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72.6%(522/71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37.9%(477/1 258),克雷伯菌属占36.3%,(142/391),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易产诱导酶的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约为78.6%-94.7%,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昆明地区临床细菌耐药性严重,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在防治耐药菌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β、IL-6、hs-CR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的灵敏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聂晓改 彭传梅 +2 位作者 张云芳 涂坤 王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0-1585,共6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方法,寻找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诊断更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收住的急性TBI患者共156例,并纳入正常及骨折对照组,收...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方法,寻找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诊断更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收住的急性TBI患者共156例,并纳入正常及骨折对照组,收集监测入组患者外周血标本,检测S100β、IL-6并收集患者入院即刻hs-CRP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S100β、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诊断急性TB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布为0.944、0.915、0.897,三个指标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7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三个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尤其S100β和IL-6之间相关系数达0.7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100β、IL-6、hs-CRP是急性T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100β、IL-6、hs-CRP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急性TBI诊断的灵敏性,S100β与IL-6相互促进可能加重炎症机制导致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尽早针对性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炎症 S100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1-4型的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凡 翟维维 +3 位作者 葛柳莹 祁燕伟 高辉 段开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在245例HIV阳性患者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检出率分别为29.0%、3.3%、4.1%和82.0%;30例对照组唾液中上述4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3%、0、0和36.7%。两组总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用后HIV感染者唾液中4种病毒的检出率与未使用HAART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地区HIV感染者HHV有较高的流行率,以EBV最为常见,其次为HSV-1,VZV和HSV-2少见,还存在多种疱疹病毒联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唾液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Hep3B细胞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表达水平对凋亡素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彭传梅 崔映波 +3 位作者 童淑芬 梁蕾蕾 李小洁 狄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HepB3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水平对凋亡素诱导凋亡效率的影响,为研究凋亡素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定制合成CIP2A特异性siR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Apoptin。以pcDNA3... 目的:探讨肝癌HepB3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水平对凋亡素诱导凋亡效率的影响,为研究凋亡素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定制合成CIP2A特异性siR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Apoptin。以pcDNA3-HA-Apoptin和CIP2AsiRNA共转染HepB3细胞作为实验组,转染pcDNA3-HA-Apoptin和CIP2Ascrambled 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转染pcDNA3和CIP2A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和CIP2Ascrambled 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B3细胞中CIP2A和HA-Apoptin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B3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A-Apoptin在HepB3细胞核、质分布。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pB3细胞内中CIP2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pB3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Apoptin在HepB3细胞质内的分布增多。结论:肝癌HepB3细胞中CIP2A表达水平下调降低了凋亡素诱导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凋亡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邹宏超 朱薇 +3 位作者 赵万润 王佳 和芳 晋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629例初诊为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不...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629例初诊为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分析不同年龄SLE患者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629例SLE患者中,老年组60例,中青年组569例。老年组男性比例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并发症多,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关节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及补体C4降低的发生率,抗核小体核蛋白(RNP)抗体及抗Sm抗体阳性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老年组患者肌痛、肌无力、浆膜炎、心脏损害、肺脏损害、WBC降低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而蝶形红斑、脱发、肾脏损害、雷诺现象、光敏感及补体C3降低的发生率和抗双链(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AnuA)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SLE患者与中青年相比,临床表现存在多种差异,具有轻型化及非典型化特点,但特异性较高的免疫指标阳性率较低,且病死率高,须对老年发病的SLE患者提高警惕,临床上应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峰 李铮 程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调查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es,HPV)在云南地区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规律,为云南地区HP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导流杂交及基因芯片技术对5376例女性进行21种HPV分型检测,统计HPV在云南地区的感染率及不同... 目的:调查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es,HPV)在云南地区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规律,为云南地区HP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导流杂交及基因芯片技术对5376例女性进行21种HPV分型检测,统计HPV在云南地区的感染率及不同HPV型的比例。结果:(1)HPV总感染率为12.8%,21种基因型检出20种,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0.4%,2型混合感染率为1.8%,3型及以上混合感染率为0.6%:(2)HPV52、16型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HPV58、53、33、18,此6种HPV感染占总感染率的65.4%;(3)高危型HPV在≤25岁、26.35岁、36~45岁、〉146岁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7.4%、13.2%、11.6%、10.3%,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15.33,P〈0.01)。低危型HPv在各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1.2%、2.5%、2.2%和1.3%,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6.44,P〉0.05)。结论:云南地区HP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16.1%),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HPV52、16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低危型HPV感染以CP8304、HPVll、HPV63型常见。HPV各型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宫颈癌的防治和未来抗原肽疫苗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 宫颈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云昆 朱雯梅 +3 位作者 高辉 徐敏 许丽虹 王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5—2009年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3微量稀释法。结果...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5—2009年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3微量稀释法。结果在2005—2009年分离的共143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占39.2%(56/143),非白念珠菌占60.8%(87/143),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24.5%(35/143)、热带念珠菌7.7%(11/143)和近平滑念珠菌5.6%(8/143)较为常见。143株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为86.0%、100%、90.9%、69.9%和93.5%,56株白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敏感率分别为91.1%、100%、96.4%、82.1%和96.3%,87株非白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2.8%、100%、87.4%、62.1%和92.0%。结论白念珠菌仍是目前念珠菌感染较常见的菌种,但非白念珠菌已显著增加;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则高于白念珠菌。临床在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抗真菌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血清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
9
作者 李晓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495-496,共2页
尿毒症患者血清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云南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650051)李晓萍红细胞免疫学是现代免疫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分枝,主要研究红细胞的各种免疫及其调节功能。许多疾病免疫发病机理中,红细胞免疫缺陷占有重要地... 尿毒症患者血清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云南昆明市延安医院检验科(650051)李晓萍红细胞免疫学是现代免疫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分枝,主要研究红细胞的各种免疫及其调节功能。许多疾病免疫发病机理中,红细胞免疫缺陷占有重要地位,探讨红细胞免疫的状况对于全面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红细胞免疫学 红细胞免疫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