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激活剂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展
1
作者 侯宇 赵英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3,共13页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调节机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细胞的溶酶体或液泡中,对维持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如营养缺乏、物理化学刺激、感染、氧化应激等),或细胞质中积累了老化或受损的细胞...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调节机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细胞的溶酶体或液泡中,对维持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如营养缺乏、物理化学刺激、感染、氧化应激等),或细胞质中积累了老化或受损的细胞器,自噬过程就会被激活,通过降解并循环利用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清除潜在的有害物质,将降解产物用于能量供应和大分子的再合成,从而帮助细胞维持稳态。自噬激活剂是指能够促进细胞自清除过程的化合物或药物(如mTOR抑制剂、AMPK激动剂、SIRT1激活剂、溶酶体增强剂等),它们通过作用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或蛋白,增强自噬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及其代谢过程,进而对机体产生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具有促进自噬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自噬激活剂,在治疗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部分相关药物甚至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探讨多种类型自噬激活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自噬激活剂在疾病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自噬激活剂 信号通路 细胞稳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高度滑车发育不良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奕昕 王君伟 +1 位作者 赵文川 陈鸿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滑车发育不良行DDFO联合MPFLR的30例患者,最终...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滑车发育不良行DDFO联合MPFLR的30例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8例。根据术前运动叠加CT检查结果进行分组: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分型B、C、D型、FAA≥30°,行DDFO联合MPFLR手术,n=22)、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分型A型、FAA≥30°,行DDFO联合MPFLR手术,n=6)。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行运动叠加测量CT(髋、膝、踝关节)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股骨前倾角(FA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LDFA)、外侧髌骨移位值(LPD)、髌骨倾斜角(PTA)等影像学参数。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的严重程度及相应患肢关节功能。结果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和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术后FAA、LPD、PTA、LDFA较术前改善(P<0.05)。低度滑车发育不良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组VAS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ujala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核磁共振检查提示MPFL损伤较术前改善。结论采用DDFO联合MPFLR治疗合并高度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治疗该疾病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 高度滑车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
3
作者 殷小焦 王健翔 高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肺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昆明市延安医院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的患者388例,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患者315例作为建模组,2024年1月... 目的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肺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昆明市延安医院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的患者388例,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患者315例作为建模组,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入院患者73例作为外部验证组。收集人口统计学以及入院24 h的临床诊疗数据,分析机械取栓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采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肺部感染预测模型,以准确性、召回率、精确率、F1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梯度提升分类器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F1指数和AUC值综合表现都较优。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有利于早期识别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及挖掘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脑卒中 肺炎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修复策略
4
作者 张黄燕 江杰 胡宗强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供肝短缺已成为限制肝移植临床发展的主要阻碍。边缘供肝的合理利用是缓解供肝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患病率及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脂肪变性肝脏为扩大供者库提供了一个缓解供肝短缺的机... 供肝短缺已成为限制肝移植临床发展的主要阻碍。边缘供肝的合理利用是缓解供肝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患病率及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脂肪变性肝脏为扩大供者库提供了一个缓解供肝短缺的机会。较多研究表明,与正常供肝相比,脂肪变性供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敏感。本综述将总结目前脂肪变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修复策略,为脂肪变性供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扩大肝移植供者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边缘供肝 活性氧簇 线粒体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铁死亡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某医院骨科门诊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郎爱强 孙启增 +4 位作者 何伟 徐增辉 李好东 贺云 段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检测骨科门诊患者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态。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水平的2500例患者... 目的检测骨科门诊患者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态。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水平的2500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25(OH)D值,以血清25(OH)D的值判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①缺乏:25(OH)D<20 ng/mL;②不足:20 ng/mL≤25(OH)D≤30 ng/mL;③充足:25(OH)D>30 ng/mL。根据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患者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8岁)、青年组(18~43岁)、中年组(44~64岁)、老年组(≥65岁),分析骨科门诊患者不同年龄和性别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1528例(61.1%),维生素D不足830例(33.2%),维生素D充足142例(5.7%),骨科门诊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者占比高达94.3%,男性组患者维生素D平均值为(20.1±7.0)ng/mL,女性组维生素D平均值为(18.0±6.9)ng/mL,性别与维生素D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未成年组维生素D平均值为(17.3±7.2)ng/mL,青年组维生素D平均值为(18.4±6.6)ng/mL,中年组维生素D平均值为(18.9±6.8)ng/mL,老年组维生素D平均值为(18.4±7.5)ng/mL,年龄与维生素D水平无线性相关性(P=0.468)。结论骨科门诊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存在普遍缺乏和不足的现象,是骨科常见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 骨科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兆达 王健翔 +4 位作者 杨力 徐冬垚 祁志 吴春云 贾文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LPS激活组和LPS+三七总皂苷干预组(LPS+...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LPS激活组和LPS+三七总皂苷干预组(LPS+PNS)。CCK-8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力,确定最适合的药物干预浓度。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p38 MAPK和TNF-α的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p-p38 MAPK)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NS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最终选定100 mg/L作为药物干预浓度。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提示,LPS激活后,BV2小胶质细胞中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PNS干预后,与LPS激活组相比,TNF-α表达显著下降,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使用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作用后,PNS联合SB203580组(LPS+PNS+SB203580)中,TNF-α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与LPS+PN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p38 MAPK在各组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PNS)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脂多糖(LPS)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BV2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王健翔 殷小焦 高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70,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基因组知识库(PharmGKB)、瑞士靶点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检索姜黄素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基因组知识库(PharmGKB)、瑞士靶点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检索姜黄素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缺血性脑卒中和抑郁的潜在靶点。利用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对靶点进行规范,随后导入韦恩(Venn)在线平台,得到三者之间的交集靶点。通过基因间功能关联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 3.7.1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可视化分析;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1.5.6软件对姜黄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缺血性脑卒中及抑郁潜在靶点1452个,药物作用靶点207个,三者的交集靶点47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33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38个条目。根据度值大小及富集分数筛选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核心靶点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IL-6、TNF、AKT1、IL-1β等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姜黄素可能作用于IL-6、TNF、AKT1、IL-1β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卒中后抑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皓 袁勇 +2 位作者 郭立 熊国昌 李勇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24 hPP)、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血清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心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24 hPP)、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血清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心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获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PP及PPI。根据PPI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5例,PPI<0.437;B组135例,PPI≥0.437。测定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MDRD方程计算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所检测指标的差别,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血压均值、24 hPP、PPI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B组的CysC、Scr水平较A组升高,eGFR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PI、24 hSBP、24 hPP较A组升高,24 hDBP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24 hPP、PPI与CysC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583、0.515,P<0.05),与eGFR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64、-0.322、-0.249,P<0.05);24 hDBP与CysC、eGFR无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PP、PPI与CysC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12、0.577、0.514,P<0.05)。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示,CysC每增加1 mg/L,24 hSBP、24 hPP、PPI相应增加17 mm Hg、16 mm Hg和0.0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SBP、24 hPP、PPI升高与CysC升高独立相关,24 hDBP与CysC水平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均值 动态脉压 动态脉压指数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19例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刘德华 张红娟 +4 位作者 杜艳 胡大春 钱净 尹利民 单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监测2013—2014年中国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为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积累数据资料。方法 2013—201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成员单位,按统一的方案进行血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目的监测2013—2014年中国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为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积累数据资料。方法 2013—201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成员单位,按统一的方案进行血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阳性菌株数据用Whonet5.6软件按CLSI M100-S2 4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19株血培养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7490株,占51.59%;革兰阳性球菌6196株,占42.68%;真菌421株,占2.90%;其他菌株412株,占2.84%。本研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86株,其中MRSA 190株,占24.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95株,MRCNS 3177株,占72.29%。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100%敏感,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大于4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2%及3.4%,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9.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4%,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7%,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1%。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78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1984株,占比52.42%。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101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364株,占比36.04%。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9%,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2%;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2.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8%。沙门菌检出845株,对常规检测药物多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264株,其中泛耐药菌株为21株,占7.95%。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275株,其中泛耐药菌株36株,占13.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158株,对常规检测药物耐药率显示:头孢他啶41.9%,左氧氟沙星3%,复方磺胺甲噁唑6.2%。结论 2013—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病原菌菌谱广泛,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构成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江杰 胡宗强 +2 位作者 陈刚 徐源通 褚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0-1873,共4页
根治性肝切除及肝移植术是改善原发性肝癌远期预后的最佳选择,然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因此,转化治疗成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研究热点。简述了肝癌转化治疗的评估内容,并归纳了目前不可切除性肝癌的... 根治性肝切除及肝移植术是改善原发性肝癌远期预后的最佳选择,然而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因此,转化治疗成为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研究热点。简述了肝癌转化治疗的评估内容,并归纳了目前不可切除性肝癌的转化治疗方案。随着对原发性肝癌及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了解,精准医疗联合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出个体化的转化治疗方案,认为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治疗效果,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洪 陈刚 甘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96-1500,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中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内科无特效治疗手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细胞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的人...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中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内科无特效治疗手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细胞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集落刺激因子以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简述了传统的ACLF治疗方案,介绍了新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并对新方案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冬冬 陈刚 +1 位作者 胡宗强 李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97-600,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中胚层分化而来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可减轻肝纤维化并改善肝功能,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MSC来源于多种组织,例如骨髓、脐带组织、脐带血、外周血及脂肪组织等...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中胚层分化而来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可减轻肝纤维化并改善肝功能,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MSC来源于多种组织,例如骨髓、脐带组织、脐带血、外周血及脂肪组织等;然而,不同来源的MSC,在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过程中,进展不一。概括了MSC减轻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不同来源MSC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认为MSC移植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肝硬化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尼平交联羊膜生物支架的生物物理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燕锋 杨柳 +5 位作者 涂秋芬 吕莎 管峥 苏文君 李云川 李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京尼平交联羊膜作为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可行性。方法获取新鲜脐带,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PE-CD34、PE-CD45、PE-CD90、FITC-105和FITC-Oct-4单克隆抗体及鉴... 目的探讨京尼平交联羊膜作为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可行性。方法获取新鲜脐带,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PE-CD34、PE-CD45、PE-CD90、FITC-105和FITC-Oct-4单克隆抗体及鉴定细胞。取第3代hUCMSCs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培养,分别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无菌条件下取健康剖宫产羊膜,将修剪的组织块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并按照京尼平质量浓度、交联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分为12个组,分析质量分数0.5%、1%京尼平在37 ℃、45 ℃条件下交联羊膜24、36和48 h后羊膜的最大拉伸位移和最大载荷。将hUCMSCs分为hUCMSCs组、新鲜羊膜组(孔板中铺上新鲜羊膜后加入hUCMSCs进行培养)、交联羊膜组、交联羊膜+明胶组和明胶组,分别按照分组在培养孔中铺上相应物质对hUCMSCs进行培养,采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各组交联羊膜中羟脯氨酸含量。于培养后第3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以评估交联羊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0.5%京尼平交联羊膜相比,1%京尼平交联羊膜最大拉伸位移减小[(8.31±0.43)mm与(4.49±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5,P〈0.05)。0.5%京尼平在37 ℃和45 ℃条件下交联24 h羊膜最大拉伸位移分别为(9.89±1.09)mm和(5.39±0.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P〈0.05);0.5%京尼平在37 ℃条件下交联24、36和48 h羊膜最大拉伸位移逐渐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5%京尼平交联羊膜相比,1%京尼平交联羊膜最大载荷增大[(3.94±0.31)N与(5.19±0.27)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0.5%京尼平在45 ℃条件下交联24 h羊膜载荷明显高于37 ℃条件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8,P〈0.05)。1%京尼平交联羊膜、0.5%京尼平交联羊膜和新鲜羊膜中羟脯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28±0.36)、(2.03±0.49)和(2.11±0.10)mg/g,1%京尼平交联羊膜中羟脯氨酸质量分数明显低于0.5%京尼平交联羊膜和新鲜羊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羊膜组、明胶组和hUCMSCs组培养3 d后细胞增生值均明显低于交联羊膜组和交联羊膜+明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联羊膜组与交联羊膜+明胶组间细胞增生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温度、不同交联时间和不同质量分数京尼平均影响交联羊膜的力学特性,交联羊膜的细胞毒性小,可塑性更好,有望作为人工角膜的载体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交联剂/药物 应力 抗张强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京尼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阳 杨金伟 +3 位作者 李兴德 马雪娇 张函舒 宋沧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6-671,共6页
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中难以彻底攻克的难题。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对提高移植效果以及移植物的存活率十分重要。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协同参与了移植排斥反应,造成移植物损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微小核糖核酸(m... 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中难以彻底攻克的难题。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对提高移植效果以及移植物的存活率十分重要。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协同参与了移植排斥反应,造成移植物损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微小核糖核酸(miR)调控排斥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miR-155被广泛认为是参与免疫调节的关键因子,其表达水平和功能状态可能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有可能成为克服机体排斥反应的新靶点。本文就miR-155对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关键免疫细胞的调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新型免疫抑制药开发和排斥反应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微小核糖核酸 MIR-155 固有免疫 特异性免疫 Toll样受体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原代肝细胞培养及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鹤 金雄 +4 位作者 王冬冬 刘洪 马霖杰 李立 胡宗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40-1743,共4页
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研究HBV的感染机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点,为开展HBV的相关研究,建立简单易得的HBV体内外感染模型是大势所趋。树鼩因与人和灵长类亲缘关系较近,使得HBV感染树鼩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 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研究HBV的感染机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点,为开展HBV的相关研究,建立简单易得的HBV体内外感染模型是大势所趋。树鼩因与人和灵长类亲缘关系较近,使得HBV感染树鼩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树鼩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树鼩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树鼩属 细胞培养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胆系结石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立 袁勇 +1 位作者 郭皓 袁曙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07-908,共2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异常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征象,如贫血、黄疽、脾肿大、胆系结石等.多数患者于青春期后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异常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征象,如贫血、黄疽、脾肿大、胆系结石等.多数患者于青春期后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儿童出现较为明显症状者少见,并发结石者更为少见.近来我院收治l例HS并发胆系结石的患儿,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胆结石;儿童;磁共振成像;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分类号:R555.1;R657.42;R4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胆结石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执行委员会指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道良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刚 刘洪 李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23-102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消化内镜在常见临床疾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e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制订的实践标准。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道疾病 美国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防手术后肿瘤肺转移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珺 苏晓三 +3 位作者 杨柳 乔飞 王翼寅 陈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术后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较术前升高,且其促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作用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抑制MDSCs活化与增...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术后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较术前升高,且其促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作用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抑制MDSCs活化与增殖。但围手术期MDSCs的变化与肿瘤术后转移的关系及BMSCs能否通过抑制MDSCs预防手术后肿瘤转移尚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围手术期MDSCs变化与手术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及BMSCs对围手术期MDSCs和手术后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经尾静脉注射LLC细胞后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组(A组)、麻醉后开腹组(AL组)及麻醉后开腹并肝叶切除组(ALH组)。AL组小鼠手术后分为2组:术后无治疗组(AL1组)和术后给予同系BMSCs治疗组(ALB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Gr-1+CD11b+细胞的含量;第14天计数小鼠肺表面转移灶。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MDSCs体系中加入BMSCs共培养的方法探讨BMSCs对MDSCs生成的影响。结果:与C、A组相比,AL和ALH组小鼠肺转移灶显著增多(P<0.01);且ALH组较AL组显著增多(P<0.05)。手术后AL和ALH组小鼠PBMCs中Gr-1+CD11b+细胞与C、A组相比显著升高;与AL组比较,ALH组Gr-1+CD11b+细胞显著升高。第14天,AL及ALB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灶数量分别为38.00±9.57和6.5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组小鼠PBMCs中Gr-1+CD11b+细胞与AL1组相比明显降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MDSCs体系中加入BMSCs可显著抑制MDSCs的活化和增殖。结论:手术应激诱导MDSCs并促肿瘤肺转移形成,BMSCs可以抑制MDSCs的生成进而抑制手术后肺转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髓系细胞 手术后期间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胆囊管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洪 陈刚 甘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天,加重10 h"入院。患者诉10余天前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主要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未呕吐,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9℃,无黄疸,无呕血...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天,加重10 h"入院。患者诉10余天前油腻饮食后出现腹痛,主要位于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未呕吐,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9℃,无黄疸,无呕血、黑便;曾自服雷贝他唑、阿莫西林胶囊后腹痛无缓解。为求诊治,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腹部B超后考虑"急性胆囊炎、胰腺炎",予以抗炎、解痉等治疗,腹痛未见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慢病毒介导LXRαRNA干扰改善大鼠脂肪肝供肝移植术后的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英鹏 李立 +2 位作者 马菁璠 陈刚 白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LXRαRNA干扰(RNAi)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和56%的酒精喂养,诱导成平均脂变程度大于60%的脂肪肝作为肝移植供体。实验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在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注射7&... 目的探讨LXRαRNA干扰(RNAi)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和56%的酒精喂养,诱导成平均脂变程度大于60%的脂肪肝作为肝移植供体。实验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在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注射7×107TU LXRα-RNAi的慢病毒混悬液(LXRα-RNAi-LV),对照组25只脂肪肝供体大鼠移植前72 h自门静脉接受阴性对照慢病毒(NC-LV)载体液注射。受体大鼠均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检测肝酶学、组织切片、TUNEL、细胞因子、组织蛋白及RT-PCR水平。结果 LXRα-RNAi-LV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移植肝肝细胞内脂肪酸蓄积明显受到抑制,肝酶学及肝组织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组织损伤较轻,大鼠平均生存率提高。RT-PCR示实验组LXRα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提示LXRα,SREBP-1c,CD3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LXRα-RNAi-LV基因治疗能明显降低LXRα基因的表达,改善脂肪肝供肝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移植 LXRa RNA干扰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