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春梅 王燕 +1 位作者 易晓佳 华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 0引言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cell tumor, PEComa)属于间叶性肿瘤,于1996年被首次报道。由1992年被初次提出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构成。 PEComa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发生于肝的PEComa多为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恶性PEComa较为罕见,仅有个别病例报道,易误诊为肝细胞癌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文中报道1例肝恶性PEComa,对其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R2与MSI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楚悦 危群 +6 位作者 杨裔坚 钱程 付必莽 谢楠 魏雷 李春满 苏莹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7-374,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9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多重荧光PCR毛细...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9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4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CE)检测MSI,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MMR和TGFβR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IHC与CE检测MSI结果的一致性。qRT-PCR检测TGFβR2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分析TGFβR2基因突变与MSI的相关性以及TGFβR2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84例CRC组织样本中,152例(82.6%,152/184)为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微卫星稳定(MSS),32例(17.4%,32/184)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CE与IHC检测MSI的主体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一致性系数为0.922(P<0.001)。与MSI-L/MSS相比,MSI-H多发生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的CRC(P<0.05)。TGFβR2 mRNA和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TGFβR2基因在MSI-H CRC组织中的突变率高于MSI-L/MSS CRC组织[93.3%(28/30)vs.14.9%(23/154),P<0.01]。TGFβ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MSI-H肿瘤中高于MSI-L/MSS肿瘤(7.93±0.36 vs.4.47±1.31,P<0.01),在癌旁组织中高于CRC组织(9.38±0.82 vs.4.76±1.63,P<0.01)。在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的CRC组织中,TGFβR2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MSI与TGFβR2的表达在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方面存在一致性及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微卫星不稳定 临床病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润林 陶燕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中老年患者,男、女性各1例,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就诊;女性患者因发现肺张力...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中老年患者,男、女性各1例,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就诊;女性患者因发现肺张力性病变就诊,病变分别位于左肺上叶和左肺下叶,最大径分别为2.2 cm和1.8 cm。镜下见瘤细胞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楚,其内瘤细胞由稀疏区和密集区交替排列,少部分区域可见栅栏状结构,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结构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S-100、SOX10、vimentin、CD56、BCL-2和TTF-1均阳性,desmin、SMA、p63、Napsin A、CK5/6、GFAP、CKpan、EMA和STAT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5%。术后分别随访5个月和1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的神经源性肿瘤,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神经鞘瘤 原发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型脑膜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冯润林 王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5-92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微囊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罕见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 背景与目的:微囊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罕见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且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微囊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中年患者,男性和女性各1例,男性患者因外伤引起脑出血就诊;女性患者因头痛就诊,病变分别位于左侧额部和右侧额部,最大径分别为5.75和5.47 cm。影像学改变均示"脑外肿瘤"。镜下瘤细胞排列疏松,形成大小不等的微囊,腔内含粉染之浆液,肿瘤细胞具有空泡状细胞质和细长的细胞质突起,典型的漩涡状结构和砂粒体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均呈阳性表达,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D34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均呈阴性表达,Ki-67阳性率达3%~5%。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5~6个月,截至2018年1月,2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囊型脑膜瘤为脑膜瘤的特殊亚型,依据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微囊型脑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被引量:22
5
作者 卜锐 杨娜 +5 位作者 夏春娟 马峻峰 陆健斐 丁昱 易晓佳 赵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3)、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109)。分析2组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及转移性淋巴结的颈部分布区域。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颈部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且淋巴门消失、回声增强,淋巴结长短径比<2,淋巴结短径>5mm,淋巴结内多个点状强回声,淋巴结血流呈混合型或周围型,淋巴结血流丰富者分别占86.24%(94/109)、70.64%(77/109)、41.28%(45/109)、17.43%(19/109)、53.21%(58/109)、48.62%(53/109);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上述征象分别占16.50%(17/103)、2.91%(3/103)、11.65%(12/103)、1.94%(2/103)、17.48%(18/103)、16.50%(17/103),2组间各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手术所见分区为标准,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超声对淋巴结分区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颈Ⅵ区57.58%(38/66)、颈Ⅴ区75.00%(3/4)、颈Ⅳ区81.25%(13/16)、颈Ⅲ区76.92%(10/13)、颈Ⅱ区70.00%(7/10)。结论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频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外科确定颈部淋巴结处理策略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结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门平滑肌肉瘤伴肝转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燕 赵新湘 易晓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4,共2页
患行男性,52岁。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MRI示胰腺尾部有2个结节,境界清楚,脾血管位于结节间;肝右叶下段见多个低信号结节。临床诊断:胰腺癌伴肝转移可能。
关键词 脾肿瘤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95答案:侧脑室三角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误诊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立 袁勇 +2 位作者 龚颖娜 袁曙光 黎冠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99,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佳,深浅感觉及皮层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佳,深浅感觉及皮层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图3),病变大小约2.7cm×2.1cm×2.2cm,病灶与侧脑室三角区顶壁分界不清(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三角区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睾丸内黏液性囊腺瘤一例
8
作者 张莉 王燕 +2 位作者 王璐静 马运婷 赵新湘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45,共2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通过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审-PJ-2021-222。患者男,11岁。患者家属代诉患儿10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后未予特殊治疗。近日感右侧阴囊肿物...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通过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审-PJ-2021-222。患者男,11岁。患者家属代诉患儿10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后未予特殊治疗。近日感右侧阴囊肿物较前明显增大,于2020年1月10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专科检查:阴囊皮肤正常,右侧睾丸稍大,可触及大小约2.0 cm×1.0 cm肿物,质硬,无触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 睾丸黏液性囊腺瘤 睾丸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少见转移性肿瘤3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九英 王燕 +2 位作者 赵春梅 廖兰 唐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0-472,共3页
例1男性,55岁,发现肝内占位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左侧乳房疼痛,外院诊断为“乳腺癌”,后行左侧乳腺切除术;CT平扫+增强:肝右前叶下段见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大小7.67cm×4.04cm,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例2女性,40岁,2012年... 例1男性,55岁,发现肝内占位2年余入院。2年前患者左侧乳房疼痛,外院诊断为“乳腺癌”,后行左侧乳腺切除术;CT平扫+增强:肝右前叶下段见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大小7.67cm×4.04cm,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例2女性,40岁,2012年因血压升高伴心悸气促入院,后行“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图1),2015年因巩膜黄染伴腰部酸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粘液样纤维肉瘤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珊杉 杨扬 +5 位作者 易晓佳 王丽娟 李天祎 王世平 张小婷 王家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0-1352,共3页
黏液样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是纤维肉瘤中基质富含粘液的一种恶性肿瘤,见清晰弧线状血管征[1]。心包是一个纤维浆膜囊,分为脏层和壁层,心包基底部附着于膈肌中央,前上缘达主动脉弓下水平,主肺动脉及其左、右肺动脉常包括在心... 黏液样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是纤维肉瘤中基质富含粘液的一种恶性肿瘤,见清晰弧线状血管征[1]。心包是一个纤维浆膜囊,分为脏层和壁层,心包基底部附着于膈肌中央,前上缘达主动脉弓下水平,主肺动脉及其左、右肺动脉常包括在心包腔内,后上缘位于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水平,正常心包积液含量少于50 mL,起润滑作用。心包生理作用是固定心脏、限制其过度充盈、控制周围器官、组织感染向心脏蔓延,位于心包黏液样纤维肉瘤罕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纤维肉瘤 误诊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囊腺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润林 陶燕萍 +1 位作者 袁志伟 王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7-23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为全程无痛性血尿,尿中可见少量凝血块,无其他相关临床症状。专科检查示前列腺体积增大,横径约3 cm、质韧,但未触及明显结节。曾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 患者男性,53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为全程无痛性血尿,尿中可见少量凝血块,无其他相关临床症状。专科检查示前列腺体积增大,横径约3 cm、质韧,但未触及明显结节。曾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左侧及右侧活检穿刺术,病理检查示前列腺增生症,个别小腺体周基底细胞缺失,未见肿瘤性病变。超声检查于前列腺右侧叶探及一囊实性结节,以实性为主,考虑前列腺癌。CT示前列腺增大,形态失常,密度欠均匀,与膀胱后壁及精囊腺分界不清,考虑前列腺癌。MRI示前列腺增大,内见一不规则团块影并与右侧精囊腺分界不清,考虑前列腺增生合并囊变,恶性病变待排。术中见前列腺两侧叶明显增生隆突,尿道腔呈裂隙状,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入膀胱,膀胱颈口抬高。随行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囊腺瘤 多房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润林 王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80-2281,共2页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1个月余”于2016年4月28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伴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乏力、体质量减轻。患者精神可,睡眠差,饮食差,大便陶土样改变,小便浓茶样改变。查体:皮肤黏膜黄染,...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1个月余”于2016年4月28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伴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乏力、体质量减轻。患者精神可,睡眠差,饮食差,大便陶土样改变,小便浓茶样改变。查体:皮肤黏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坦、对称,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异常肿块。肝脾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1)血常规:WBC 7.9×109/L,NEUT 8.20×109/L。(2)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8.18 ng/mL,CA199 606.02 kU/L,CA50>180 U/mL。(3)血尿淀粉酶均为阴性。(4)B超检查示于胰头位置处探及一大小约3.7 cm×2.8 cm低回声结构,边界尚清,形态欠规整,其内回声尚均,多考虑胰头癌并主胰管扩张。(5)CT检查示胰头部见软组织团块影,不均匀强化,主胰管扩张,考虑胰头癌。(6)MRI检查示胰腺体尾部稍萎缩,胰腺头部见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楚,大小约3.12 cm×3.19 cm×4.27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较周围正常胰腺弱,后期轻度不均匀轻度强化,考虑胰头癌。综合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胰腺占位性病变。术中探查见胆囊肿大,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约1.7 cm;胆总管下端壶腹部扪及1.5 cm×1 cm大小质硬肿块,未侵及下腔静脉,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并送病检。病理检查:(1)巨检:带十二指肠的胰腺组织一块,总长约17 cm,周径约2.5 cm,于胰腺处见大小约3.4 cm×3.0 cm×2.5 cm的肿块一个,切面灰白,质实,未见正常的胰腺小叶结构,肿块压迫十二指肠大乳头并侵犯周围正常十二指肠肠壁。(2)镜检:胰腺破坏严重,部分小叶结构尚存,其间散在鳞状细胞癌巢(图1);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分化,细胞核大小不一,有较多病理核分裂象。分化好的区域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可见胞质丰富,红染,细胞间桥清晰可见,形成典型角化珠(图2);分化差的区域细胞较小,呈短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未见角化及细胞间桥,未见腺样结构。残存胰腺腺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图3)。瘤细胞胞核大,卵圆形、短梭形、明显异型,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图4)。(3)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P63(图5)、CK、EMA、CK5/6均(+),P40、CK19、CK7均(+),MOC-31、CEA、CK20、Villin、Syn、CgA、CD56均(-),KI67阳性率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胰腺体尾部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胰十二指肠 血清肿瘤标记物 胰腺占位性病变 十二指肠大乳头 主胰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2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润林 申丽娟 祝常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5-746,共2页
2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症状偶然检查出睾丸包块时发现的右侧睾丸肿物,无疼痛及尿道刺激征。例1,33岁,精子检查示无精症,性激素中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正常水平,分别为0.27 mIU/mL、0.41 mIU/mL,而睾酮(T)、雌二醇(E2)和泌... 2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症状偶然检查出睾丸包块时发现的右侧睾丸肿物,无疼痛及尿道刺激征。例1,33岁,精子检查示无精症,性激素中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正常水平,分别为0.27 mIU/mL、0.41 mIU/mL,而睾酮(T)、雌二醇(E2)和泌乳素(PRL)值在正常范围,超声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低回声包块,大小2.4 cm×2.2 cm×1.5 cm;MRI示右侧睾丸见一类圆形稍短及稍长T2等T1信号病变,大小2.0 cm×1.9 cm×1.7 cm,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行右侧睾丸切除术;例2,52岁,精子检查示活力降低,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超声示实性结构,大小1.6 cm×1.0 cm,CT示右侧睾丸区软组织结节影,术中沿睾丸白膜切开,见大小3 cm×2 cm的肿块,行右侧睾丸附睾切除术。2例血清学检查AFP、f-PSA、β-HCG、血钾、血钠和血钙等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间质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心包黏液样脂肪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冯润林 华结 +4 位作者 奎翔 李如懿 易晓佳 王燕 陶燕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以心包恶性间皮瘤居多,原发性心包脂肪肉瘤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1-2],而继发性心脏恶性病变的患病率是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20~40倍。为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 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以心包恶性间皮瘤居多,原发性心包脂肪肉瘤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1-2],而继发性心脏恶性病变的患病率是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20~40倍。为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现结合相关文献,就1例转移性心包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预后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脂肪肉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